关于实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思考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rts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聘任制。衡量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有效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和适应程度。坚持效率、平等的价值取向,维护人本、学术自由的价值规则,并保持这两组价值规则适度的张力,是教师聘任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高校教师聘任制实施的策略选择,包括岗位设置方式的选择、聘任与评审关系的把握、聘任期限的选择、聘后管理和实施过程选择五个方面。
其他文献
大学复兴即大学精神的复兴,就是要使大学祛除科学主义、工具主义之魅,不断引领社会,使大学与社会保持一定的张力,崇尚学术自由,实现大学自治,坚守人文精神。
从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何理解作为教育基本对象的人,如何理解学生的发展,如何理解自由教育的价值,如何理解教育的社会性,如何理解教育者角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某一阂限时,高等教育系统的状态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要顺利地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建立与大众化入学人数相适应的、符合本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制度。我们面临着规模的快速扩张与体系制度变革滞后的矛盾,必须打破制度变迁对原有路径的依赖,从“单一化路径”转向“多元化路径”。“多元化路径”的制度安排重点,是培育形成多元的经费投入渠道和多元的调控力量和手段。
实现教育的公共性是教育立法的基本目标价值。教育立法的价值可分为实体价值和程序价值。前者可以划分为教育法的目的性价值、教育法的工具性价值以及教育法本身的价值三类。后者应强调立法过程的民众参与价值、合意价值和程序法定价值。
从教师专业发展出发,高师课程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科与教育的整合;第二,从人生命的完整性出发,注重反思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实践智慧的追寻;第三,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专业道德意识、专业身份认知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远的发展动力,必须面向市场,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中国,教会大学萌发于19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初得到初步发展。它从两个方面推动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一是它在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种模式;二是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提供了一批管理人才和教学人才,他们的经验和学识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专业教育是按职业要求实施的教育。围绕专业教育有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政府、专业团体、专业学院是专业教育的主要利益群体。它们之间不同的利益追求主要通过专业法定团体以契约关系的形式来协调;这种契约关系又通过专业法定团体的专业鉴定对专业教育过程、内容以及质量加以保障。
自“文革”后期始,华中工学院在以朱九思为首的学校党委领导下,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脱产补课;狠抓师资队伍的扩大与结构改造;狠抓骨干教师的培养;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全面关心教师的生活。这些措施,为华中工学院由一所纯工科大学发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并迅速在国内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