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西部地区金融支持体系的困境
在入世、西部大开发双重背景下,西部地区金融业处境艰难,金融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十分有限。
目前,西部金融支持体系自身存在诸多问题:(1)金融抑制严重,金融资产总量不足。与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欠发达相伴同生的是金融深化程度不够,西部地区的金融深化(即M2与GDP之比)为1088%,比全国金融深化水平(1339%)低241%,而且西部地区的直接金融发展深度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2)缺乏有效的倾斜性金融政策。长期以来,中央银行给西部地区的金融优惠仅限于部分专项优惠资金的供给,从货币供给量、准备金比例、贷款和再贷款等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上看,东西部没有差异,没有体现出对西部地区金融支持的倾斜性。缺乏引导地区金融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且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经营范围限制过严。(3)尚未形成健全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西部地区除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与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外,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量非常有限,外资金融机构更是屈指可数。以外资银行为例,现大多数集中在沿海城市,京津沪穗鹏五城市就占到全国外资银行总数的71%,东西部的差距是巨大的,不利于中国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4)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市场发育迟缓。尚无较大的地区性中心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容量小,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资产总额和总市值分别只占全国的207%、135%和149%;西部地区股票总市值占当年GDP的比重为43%,全国同类指标为54%,相差11个百分点。可见,西部地区的证券化融资渠道不畅,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量低、发行范围小。(5)货币市场尤其是票据市场有待加快发展。在货币市场中,票据市场具有重要地位,可为企业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支付问题。西部地区商业票据业务发展十分缓慢,商业银行再贴现业务的额度限制严格,票据的风险性大,流动性差。加之,投资机制不完善,资金投入盲目;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手段落后等等构成了西部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
此外,金融支持体系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建设的滞后,使得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内资”流失,“外资”却步。
二、以市场为导向完善西部地区金融支持体系
(一)构建与完善银行组织体系
熟悉、遵守和运用WTO对金融服务业的要求以及我国政府所作出的具体承诺,积极着手建立和完善与地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组织体系,组建西部开发银行,集中使用国家提供的中长期项目投资和扶贫开发资金;重新整合现有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运行效率;创造条件引进交通、民生、发展、光大、中信、招商等全国或地区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积极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对内蒙古自治区而言,银行体系应紧密围绕“一线”、“三区”、“十大工程”的开发战略,将扩大内需作为贷款投向的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公路、铁路、航运、水利设施、通讯与信息网络、生态建设、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和国家重点工业产品结构的技术改造项目,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整合西部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组织结构,并按照市场规律实行股权制改革。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企业组织结构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扁平式结构演进。”扁平式结构较好的解决了等级式结构的层次重叠、冗员多、运转效率低等弊端,精炼了管理层次,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真实性,提高了决策和执行的效率。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作为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调整和经营行为的部分,撤并工作还在继续。与撤并同步出现了负面效应:农村资金大量转存城市的银行,加之通过邮政储蓄的32万个营业网点,县域经济每年流出的资金有数千亿之巨,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撑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这对于广袤的农村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是在金融真空的边缘状态挣扎,一方面我们要发展农牧业,建设“绿色之乡”,另一方面却是大量资金外流,金融支持力度弱化。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调整收缩后,必须把发展和壮大农村信用社放在重要位置,重组产权结构,拓宽业务领域,以促进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成立和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银行体系。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以社区银行为主体的中小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地区经济的主要服务主体,中小商业银行灵活的经营模式与针对性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为例:目前,自治区中小企业的户数、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在职职工人数分别占全区企业的99%、48%、54%和72%,已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对金融支持提出了迫切要求,但从目前情况看,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重点支持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方向发展就成为中小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
(二)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作用
为强化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西部采取有别于东部的金融管理政策,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为引导外资银行落户西部,可参照国外做法采取一些优惠措施;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降低西部地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提高货币乘数,创造派生存款,增加西部中资银行的可贷资金数量,同时使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中央银行的调节流入西部地区;三是发挥利率杠杆作用,可采用差别利率政策,以引导资金向西部流动;此外,还可以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中央银行已经开始有计划地进行运作。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例: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市中心支行向呼市商业银行注入再贷款1亿元,承诺为其办理再贴现5000万元,同时要求呼市商业银行配套1亿贷款额度,共计25亿元,专项用于解决呼市地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此外,已在全自治区范围内选择了伊利、鹿王、鄂尔多斯三家企业进行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通过开办票据的贴现和再贴现业务,进一步衔接产销关系,进而推动票据市场的发展。
中央银行应加强资金的系统调控,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入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运用市场手段,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构建高效的信贷供求衔接机制。首先,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做好有关项目的衔接工作,银行先期介入,参与项目评估的全过程;其次,为银企双方搭建全方位交流平台,解决银企交流不畅问题;第三,减少和抑制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引导银行在合作中求发展,以促进信贷资源的均衡配置。此外,积极配合政府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对支农再贷款实行强势引导,推动农牧区经济健康发展。
(三)重点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
解决西部资金短缺问题必须全力发展和开放资本市场,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功能。(1)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树立国际化理念,通过资本市场吸引国内资本、国际资本融入西部大开发、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西部。(2)引入境外上市公司进入西部进行股权投资,项目、技术等方面合作。(3)以优惠政策吸引国内综合类证券公司入驻西部,挖掘西部地区有潜力的企业,支持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帮助西部盘活大量闲置资产。(4)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积极鼓励创业投资,吸引国内外有技术、科技成果的创业投资者进入西部,并为其在资本市场提供融资帮助。此外,为造就足够多的投资主体,有必要参照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和准入方面降低进入壁垒;减少行政性管制;允许非国有经济成分中有资格和能力的微观主体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允许一些非证券公司金融机构及国有企业的一定比例的资产从事证券投资业务;在侧重于标准控制的同时让一切可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取得证券融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