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把握的“四个统一”

来源 :生态文明新时代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是基于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人民需求而提出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要求,其内涵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努力达到"四个统一"的要求。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新的任务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其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内在素养。本文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渗透途径,以期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三观,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安德烈·巴赞是最早被引进中国的电影理论家之一,他的美学主张深刻影响了中国第四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巴赞的现实主义主张主要是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主流当中被结构的,具备特殊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本文认为在当代法国理论家雅克·朗西埃的政治美学理论脉络当中重新考察巴赞理念的社会政治内涵,既呈现出巴赞从20世纪70年代之后先后在北美和欧洲学界被大规模重
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是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共识。已有研究发现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可能在高大沙山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水分来源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沙漠腹地3个湖盆内气象要素和浅层沙含水量时空分布的对比,结合前人对水同位素和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发现湖泊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湖盆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浅层沙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并影响了浅层沙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
祁连山是中国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当地极为关键的水源涵养区。基于InVEST模型中的产水量模块,对祁连山水源涵养量和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祁连山多年平均产水总量和水源涵养总量约为93.03×108m3和57.83×108m3。从时间变化来看,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约为0.196mm·a-1;在空间上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与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大致相同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探究降雨变化对高寒草甸不同植物功能群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有助于了解高寒草甸物质循环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该研究设置减雨90%(Pr-90)、减雨50%(Pr-50)、减雨30%(Pr-30)、自然降雨(CK)和增雨50%(Pr+50) 5个降雨处理,采用网袋分解法,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的3种植物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及群落凋落物的化学性质、质
菌株Y39-6是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分离的一株假单胞菌,具有异养反硝化和自养脱氮能力,由于假单胞菌属内的菌种鉴定存在复杂性,对菌株Y39-6的具体分类仍有争议。通过获得菌株Y39-6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分析了菌株的碳源利用和脂肪酸含量特征,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菌株Y39-6与模式菌Pseudomonas veronii CIP104663T的基因组相似性更
美国生态环境的表面繁荣以及当前中美两国生态环境的整体差距是事实,但这种表面的横向比较忽视了生态治理背后的历程和逻辑。从危机成因、治理措施以及治理效果三个贯穿的过程维度对中美生态治理进行历史的、深入的、全面的比较,才能形塑具有中国特色而非服膺资本逻辑的生态认知,在廓清瘴雾中为中国生态实践注入强大的思想动力,才能真正掌握美国生态治理的本质,进而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明前景。
生态治理尽管常被冠以"工程"之名,但却鲜有以工程思维和工程理论作为生态治理研究的切入点。作为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治理向现代化方向纵深发展需要进行整体分析和系统思考。通过问题指向和价值定位的深度融合、社会工程和自然工程的协同耦合、多元主体行为规制的系统整合明确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趣、实践逻辑以及核心策略,从价值观、方法论以及实践性等方面对生态治理进行多重建构,进而在整体性上推进生态
硒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之一。补硒在癌症预防、肝脏保护、心血管调节、甲状腺激素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因此,从膳食补充和生理调控出发,开发高生物量的富硒技术和产品用于人群硒营养干预意义重大。酿酒酵母具有丰富的生物酶转化系统,可以将无机硒转化为高活性的有机硒,并合成多种益生营养物质,是一种理想的硒膳食补充剂。本论文以一株酿酒酵母出发,经紫外诱变及硒盐胁迫筛选得到的酿酒酵母菌株MY-02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