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及诊断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ai4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把近年来青霉素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方法:研究查阅近十年有关青霉素类的抗生素过敏机制的文献及各种资料,从两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青霉素抗原的决定簇包括主要抗原决定簇、次要抗原决定簇、侧链抗原决定簇及内酰胺环和侧链结合的抗原决定簇,具有多样性。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血清中存在核特异抗体及侧脸特异抗体,有的可以识别侧链结构,还有的能够识别母核结构,也就是说,青霉素类药物可能存在部分交叉过敏反应或者全部交叉过敏反应,甚至还有无交叉过敏反应的存在。药物特异T细胞主要能够识别青霉素类药物的双环结构和侧链结构,通过分泌不同的多细胞因子来调节过敏反应。结论:青霉素的分子结构和T细胞在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霉素类药物;抗原决定簇;过敏反应
  青霉素類抗生素在临床上以高效、低毒效果显著而得到临床上的青睐。但是因为临床使用过程中青霉素有着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过敏性休克患者危害极大。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在临床可以分为上迟发型过敏反应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一般在临床上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斑丘疹等,T细胞可能参与这种反应[1]。人类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研究从青霉素诞生的那一刻起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仍然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过敏反应机制进行研究并综述如下。
  1、过敏反应
  1.1药物结构和过敏机制 根据近代关于免疫学的理论研究,作为过敏原,要有和他相关的主次要抗原决定簇,内酰胺环和组织蛋白形成主抗原决定簇,其余的共轭物则组成次要抗原决定簇。在主要抗原决定簇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上的区别主要是结合物的量上面的不同并不是指临床上作用的不同或者免疫学上的差异。在一般情况下,约有90%以上的蛋白质共价和青霉素分子结合组成主要抗原决定簇也就是青霉噻唑。其他物质组成的次要抗原决定簇占抗原决定簇的约5%[2]。
  1.1.1主次要抗原决定簇 在早期的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过敏的研究当中,大多都是以主要抗原决定簇为重点研究对象,然而对次要抗原决定簇的研究少之又少。近几年有用皮试法进行研究表明,约有90%以上的青霉素过敏反应患者与次要抗原决定簇有关,83%以上有荨麻疹反应的患者和BPO有关,另外还表明,过敏性休克和次要抗原决定簇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大于次要抗原决定簇和荨麻疹关联性[2, 3]。作者也曾经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青霉素V、氟氯西林、青霉素等几种抗生素类药物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和次要抗原决定簇的纸片进行研究,对临床上128例青霉素过敏患者采用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对患者血清主要抗原决定簇和次要抗决定簇的特异性进行比较,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的LgE抗体,结果有25例过敏试验者LgE抗体呈阴性,占患者总数的18.1%,次要抗原决定簇为27.1%,次要抗原决定簇的LgE表现养性的概率比主要抗原决定簇要高。这说明过敏性休克患者和荨麻疹患者与主要抗原决定簇有着很大关系,荨麻疹患者和次要抗原决定簇相关性很大。
  1.1.2 青霉素侧链抗原决定簇 近些年来,通过对LgE抗体结合抗原决定簇的微结构研究,我们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抗原有了新的认识。青霉素抗原在本质上是不同蛋白连接的轭合物,这种轭合物的抗原决定簇特异性区域能涉及到整个青霉素的分子结构,有的是独特的侧链或者噻唑决定簇和侧链共同复合物[4]。
  1.1.3 PENs特异性抗体 LgE长期以来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介导过敏发硬的关键,但是近年来研究表明,人和小鼠的过敏反应所致死的和与LgE有关。作者也有研究表明,荨麻疹的发生和过敏患者体内的BPO特异性抗体有关,但是和LgE抗体的关系最大,过敏性休克患者不仅仅和BPO特异性抗体有关,还和BPA特异性抗体有关,并且这种关联性有可能更加重要。
  1.2青霉素抗原决定簇多样性的临床效应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的青霉素类抗生素患者对大多数PENs都产生过敏性反应,但是也有的患者仅仅对某重药物产生过敏。有学者曾对51例,青霉素速发型过敏患者总过皮试进行测试,研究LgE抗体对PENs的特异性,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LgE抗体对PENs特异性可以识别[4]。
  2、T细胞与过敏反应机制
  2.1 T细胞对PENs特异性的识别 T细胞对PENs特异性的识别在PENs过敏反应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参与了多种类型的超敏反应,T细胞能够通过对抗原的识别,分泌出多种因子参与到过敏反应当中。近年来T细胞克隆技术的成功研究,T细胞抗原的特异性识别和T细胞抗原识别抗原受体对药物识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PG和BPO刺激从青霉素过敏反应患者外侧分离出来的单核细胞建立起了PG或者BPO的特异性,说明PG特异性会受到HLAI的影响,PG的增长过程无需固定的抗原呈递细胞;与之相反,BPO必须要有BPC才能够刺激特异性TCLs的产生。另外还可以得出结论,BPO和其特异性TCLs可产生多种不同的细胞因子[5]。有国外研究表明,青霉素外周过敏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T细胞可以识别青霉素抗原决定素肽,证明肽复合物和MHC分子进行结合可以激活T细胞。
  2.2 T细胞和细胞因子 有学者研究表明,T细胞能够通过分泌多种不同细胞因子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然而有关PENs在患者过敏反应中细胞分泌的不同方式有不同的观点。有研究证明PG特异性TCCs能够产生大量的IFN-Y,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T细胞为CD8型细胞的分泌,在青霉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T细胞中的CD+8型细胞分泌方式,青霉素诱导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体内分离的T细胞中CD+4的T细胞占有优势,这表明临床上青霉素类抗生素患者过敏反应具有多样性[6]。
  3、小结
  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决定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中包括主要抗原决定簇又有次要抗原决定簇,还由侧链和内酰胺环结构结合形成。因抗原决定簇拥有这些多样性,所以有识别其母体结构和特异性抗体和识别侧链结构的侧链特意抗体等。所以PENs之间既可以存在部分较差现象或者完全交叉现象,有时还会出现完全没有交叉的现象。这种现象为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患者对其本类别药物的选择应用有很大的帮助。在现实中T细胞在青霉素过敏反应中的研究报道大量存在,但有关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在学界仍然有着比较多的争议,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焦秋娟. 青霉素过敏反应7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8): 249.
  [2] 李志,乔海灵. 青霉素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其交叉过敏反应[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0(4): 296-299.
  [3] 吴瑜,胡昌勤,金少鸿. 青霉素超敏反应及其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药事. 2007(8): 622-627.
  [4] 运乃茹,段金菊. 临床药师在1例青霉素引起的药源性疾病诊断中发挥的作用[J]. 中国药房. 2011(46): 4412-4414.
  [5] 赵永星,乔海灵. 青霉素类过敏反应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5): 46-48.
  [6] Sugimoto M, Fukami S, Kayakiri H, et al. The β‐lactam antibiotics, penicillin‐G and cefoselis have different mechanisms and sites of action at GABAA receptors[J]. 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9(2).
其他文献
【摘要】: 儿科护患关系是儿科护理中形成的特定的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效沟通是护士和患儿以及家属之间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护患以及医患之间的一座桥梁。本文阐述如何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儿科护患有效沟通成为促进患儿配合治疗和康复的心理支持平台。  【关键词】儿科护患关系 有效沟通  儿科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特定人际关系。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患儿得到有效治疗的前提以及患儿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中红细胞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538例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均为晨尿,采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对其进行分析,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结果:以显微镜检查出的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标准,与尿沉渣分析系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UF-1000i及计数板法计数尿液红细胞结果的符合率97.2%,相关系数γ= 0.978,P>0.05。UF-1000i在RBC>
期刊
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在临床工作中,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而焦虑和抑郁是心理应激最常见的反应。由于对分娩过程认知缺乏,对即将到来的分娩感到紧张,恐惧不安。在分娩过程中表现紧张不安,拒饮食和休息,哭闹,情绪不稳定,另有些人缺乏自信,思想上不接受阴道分娩,因疼痛和担心要求行剖宫产。因此,人文关怀对分娩期的妇女尤为重要。助产士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做好各个工作环节的同时,在分娩过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畅通呼吸道、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家长健康教育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把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科室接受预防接种的190例儿童家长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实验组95例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的前期和后期分别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计划免疫方面的知识),而对照组95例家长则没有进行此类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儿童在接种之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9
期刊
【摘要】目的:对我院普外科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解,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中随机抽取出100份,对这些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药物使用的种类、疗程长短以及一些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在这些病历中,在外科手术后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使用了抗菌药物,另外二联合用药大约有四分之三,三联合用药的情况也有出现,在这里面使用最多的药物是头
期刊
人工流产术是指妊娠早期用人工的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是妇产科最常见最普遍的手術。作为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手术质量,已成为临床医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微创可视无痛人流术便应用而生。理论上它是在以往无痛的基础上在内窥镜直视下施行的人流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子宫的创伤小,不影响月经,无宫腔粘连等。将终止早孕对女性的身
期刊
【摘要】目的 寻找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最佳治疗措施与方法。 方法 分析本院 2010 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 结果 产前保健意识差,破膜时间长,生殖道炎症,产程延长,急诊手术,妊娠合并症等因素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比例。 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意识,术前减少阴道操作及肛查次数,坚持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外阴擦洗,红外线理疗等可减少剖宫产切口感染,及时发现腹部切口感染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加强急诊护理中留观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于2012年1月到5月收治的需要留观24小时以上的120名患者进行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加强留观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结果:多数患者需要用药指导、护理方法、休息活动指导、心理疏导、饮食指导和留观环境,而且希望通过与护理人员交流,手册和示范的方法来接受健康教育。结论:根据留观患者的需求和患者的自身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多,老年人的慢性病症越来越突出,糖尿病、高血压、風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等,这些慢性疾病不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但是就门诊药房现状来说仍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医院的门诊药房还是让患者感觉距离较远,门诊药房服务不到位,如何提高门诊药房的药师的服务质量,针对不同的患者讲解与其病情相关的药学知识,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完成治疗,保证药物治疗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