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说,教书是一项付出"爱"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爱心工程。不错,爱应该流淌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血液之中,即使我们面对的是已经成人的孩子。教育先贤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师者,职业要求我们必须教好书,育好人,做到以人为本,以教为法。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灵性的人,是有丰富的情感、复杂的思维、独特的精神境界的人,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尊重"人",调动"人",以文化来开启大脑,以感情融会感情,思想碰撞思想,智慧激活智慧,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简而言之,教书育人之旅,必应一路有爱相随!
一、用大爱做小事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和学生沟通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觉得,这句话与其说体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倒不如说它恰当的体现了教師职业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应该兼具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的温柔,朋友式的平等,它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的行为也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这些道理我们心知肚明。但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如何尽职敬业、专心致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师德水准和修养。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事业最真实的生活写照。真正发自心底的师德绝非来自外界的灌输,而是教师们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渐渐用心感悟出来的真谛。
二、正人先正己、育人先修身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工作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
我们常说,教师教学生学做人,首先自身会做人。已不先行,何以导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以德修身。
三、教师要不断“充电”
教师要追求智慧,师德就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实践智慧。首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因为师德不是空洞的,它就是教育生活。博学多才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曾提出,希望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固守已经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这种职业倦怠将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争当名师、大师,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近几年来教师都会深切而强烈地感受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的各个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都是有目共睹。拥有如此美丽的校园,拥有如此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学校软、硬环境的改善、发展、提升,使得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更用心于教书育人,更潜心于教学科研。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以满腔的爱心对待学生,以满腔的热忱戒除浮躁,静心学习,潜心研究,是时代更是师德对我们的必然要求。静心潜心,才能淡泊名利,为了学生,我们确实需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为--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许许多多的普通教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却都折射出师爱博大的情怀。教师无穷的知识和爱心、无尽的力量和激情,必将锻造出不朽的师魂。
因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当以一己之信念,成一师之本职,助学生一生之发展!
一、用大爱做小事
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和学生沟通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人。杜甫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觉得,这句话与其说体现了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倒不如说它恰当的体现了教師职业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应该兼具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的温柔,朋友式的平等,它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为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的行为也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这些道理我们心知肚明。但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如何尽职敬业、专心致志,做好教育人的工作,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提高师德水准和修养。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事业最真实的生活写照。真正发自心底的师德绝非来自外界的灌输,而是教师们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里渐渐用心感悟出来的真谛。
二、正人先正己、育人先修身
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工作中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
我们常说,教师教学生学做人,首先自身会做人。已不先行,何以导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是不可估量的。正人先正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应以德修身。
三、教师要不断“充电”
教师要追求智慧,师德就是一种智慧,而且是一种实践智慧。首先,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从提高个人的业务能力入手。因为师德不是空洞的,它就是教育生活。博学多才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是静止的,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而,为师者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曾提出,希望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同时也应该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缺乏自我学习和提高意识,固守已经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这种职业倦怠将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
“静下心来教书”,才有可能提升自己,争当名师、大师,桃李满天下。只有静下心来,集中精力研究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潜心致力于学术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充实自己,并把学科前沿的高精尖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近几年来教师都会深切而强烈地感受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我们的各个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都是有目共睹。拥有如此美丽的校园,拥有如此现代化的教学科研设施学校软、硬环境的改善、发展、提升,使得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更用心于教书育人,更潜心于教学科研。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以满腔的爱心对待学生,以满腔的热忱戒除浮躁,静心学习,潜心研究,是时代更是师德对我们的必然要求。静心潜心,才能淡泊名利,为了学生,我们确实需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因为--教师不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传接者。教师的人生就是实实在在,就是默默无闻,就是不求索取。许许多多的普通教师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却都折射出师爱博大的情怀。教师无穷的知识和爱心、无尽的力量和激情,必将锻造出不朽的师魂。
因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当以一己之信念,成一师之本职,助学生一生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