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素质教育下的有效数学教学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创新教育,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才能更好的为素质教育服务呢?我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论要科学
  美国现代情感教育理论创始人卡尔.罗杰斯认为:数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因为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教学的目的应是启发学生作出发现,通过发现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创新是教育的基本宗旨。大量的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最合适的学习形式应是启发式、开放式、课堂讨论式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成为一种对话,而不是灌输,师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智慧与心灵的交流。教师着重挖掘数学自身规律,用于启迪学生思维;挖掘数学美的因素,使教学富于情趣,富于激励性;师生共同参与每项教学进程,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一个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简化的、理想的、顺乎自然而又有必要的波折、歧路的形式下,亲历知识的再现过程。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以课本为剧本,教师导演,学生主演。在这样的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求实创新的气氛,激荡着不同见解的质疑争论、多端信息的传输反馈,学生在“知识市场”上潜心汲取、交流见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为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的训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戒照本宣科、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要注重知识、技能、能力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精心安排解题教学,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动眼、动口、动手、动脑、观察归纳、实践操作的机会,重视思维过程的揭示,在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要按布卢姆的科学目标分类方法,依不同的难度、抽象程度和效用,对概念、法则、公式、命题,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要自觉遵循数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观点,促进学生重要数学观念和初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尽早发生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与责任感,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反馈机制要健全
  反馈控制必须及时,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出现偏差,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跟踪、纠偏,否则,错误的有效惯性会造成今后学习的更大障碍,以致积重难返。数学中应密切关注的反馈点大致有:概念的理解、记忆;定理、公式、法则的正、逆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熟练掌握;计算的准确性;解题的规范;常规方法的熟练及特殊技巧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提问、课堂练习、板演、课外作业、测试、检查等手段,对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评定,使其辨明正误、分清优劣、掌握知识。同时,反馈控制还必须把握适度性原则。正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同一教学内容在每次课堂上决不会出现相同的境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教师发出知识信息后要密切观察、体会学生的神情与反应,及时收集反馈,若信息输出量过多过难,则会造成“矫枉过正”的负效应,信息输出量过少过易,则会产生“课堂疲软”的厌倦心理。教师要精心备课,准备多套教学预案,课堂上,要以静制动、洞察其变、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三、情感教学要合理
  数学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活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反映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精神世界和个性特征。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总是把数学看成是纯理性的代名词,重知识、轻能力;重模式,轻思想;重传授,轻感情;重智商,轻情商;将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对立起来。大量事实表明,在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智力因素的作用,而情感因素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催化剂。针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当前教育教学的状况,加强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博览群书,刻苦自励,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新的了解,同时必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不仅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改封闭式的教学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与责任感,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为兴趣而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如今小学生课外阅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校自开学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结合实践我谈谈课外阅读兴趣活动开展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
期刊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赖于构建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离不开和谐的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与环境中,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都能获得和谐、全面、充分的发展,同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和谐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领导者  美国科学教育家兰本达曾说过:“学习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期刊
美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阶段,随着智育课程的扩充,德育课程的加深,美育的范围与深度也应随之增进。除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欣赏的课程以外,对各种知识领域都可以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加以阐发。例如英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也由“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能力,以便轻松应对新课改下的考试,这对于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审视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教师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现象少了,许多教师重视了启发引导和学生的动手实践,多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
期刊
一、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生观”,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新课改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任何一首诗,一幅画,一篇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情素。在教学中,我注重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仔细品味,受到熏陶和感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在每篇教学的开始,我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给学生展现一个
期刊
说服,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意识、感情和意志施加影响,目的是在他们身上形成和巩固优良的道德品质,消除他们性格和行为中的不良特征。 说理教育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从而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它也是调节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班集体、学生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方式,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一种方法。通过说服可以改造意识,活动动机,以便学生形成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的意愿,从
期刊
语文素养的养成和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学生能够真心诚意地将教师的设想贯彻到自己的语文学习过程之中,假如学生不愿或不能够真心诚意地按教师的设想去做,那么,即使再优秀的设想也无济于事,鉴于此,我衷心地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体会老师的苦心,将老师的设想和自己的实际有机地加以结合,并把由此而形成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之中。下面我就将我自己对语文学科学习的设想告知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结
期刊
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包括知识的积累、思想认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几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追溯根源在于生活、在于阅历、在于书本。  儿童语文学习研究表明:模仿、多通道和长效积累是儿童语文学习的基本特点。儿童主要通过耳闻、目睹、交流等多种途径,依靠模仿来学习和丰富语言,并使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