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情感 提高欣赏水平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它的情感。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本文从音乐情感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手段对培养中学生的音乐情感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 音乐欣赏 音乐情感 意义 内容 手段
  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情感。音乐艺术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艺术。因此,情感也就自然成为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情感的重要艺术命题与美学命题。
  一、音乐情感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们首先了解音乐的主要情感,它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一度创作--关于词曲作家的情感。 词曲作家的情感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音乐作品之中,也就是说,音乐作品是词曲作家情感的载体。可以说,所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词曲作家们情感爆发后的凝聚。在这方面,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我们最熟悉的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堪称我国声乐艺术的经典之作《黄河大合唱》就是非常充分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被誉为"世界乐圣"、德国伟大作曲家的贝多芬创作的器乐经典作品《第五(命运)交响曲》,也充分表现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经受失聪、失恋的双重打击之后,面对厄运勇于向命运挑战的坚强不屈的情感。要让学生们知道,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都表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情感,还有亲情、友情这些人类最真挚、最复杂、最丰富的情感。第二是二度创作--表演者的情感。我们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就要了解二度创作也就是表演者情感。如果我们说,词曲作家的情感表现在乐谱之上,是音乐情感的“设计者”,那么,演唱者(或演奏者)就一定要用自己的二度创作,使设计的乐谱演化为真正的声音的艺术,从而建造起音乐的大厦。我们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就是感受歌唱者(演奏者)在体验一度创作的情感的基础之上,准确、生动、倾情投入,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就如同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菲娅?丽莎所说:“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构成音乐特殊性的这个因素,同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是共同的。” 最后是三度创作 --受众的情感。
  作为中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引导他的学生们学会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中不仅仅得到美的享受,更要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同学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以热情、饱满、充实的心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面对不论是顺利还是逆境,都会用音乐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塑造他们完美的人生观。那么,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考量,受众也就是我们的学生们的情感是整个音乐情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一度创作是词曲作家的情感,二度创作是表演者的情感,三度创作是受众的情感,它们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音乐情感的完整格局,这三者,缺一不可。可以说,是音乐表演者充分理解了创作者的意图之后,与受众情感的互动,完成音乐艺术的最高任务与最终目的。
  二、音乐情感的重要意义
  古今中外的美学家、音乐家、艺术家,都对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德国著名的美学家黑格尔就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我国汉代的《毛诗序》早就指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也指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 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们认识到,音乐最感动人之处,是它的情感;音乐最伟大之处,还是它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了我国盲人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阿炳( 华彦钧)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录音后,激动万分,热泪盈眶地说:“这首乐曲应该跪着来听。”在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女歌手韩娥,在自己的祖国韩国被秦国所灭时,逃亡到了齐国。在途中,经过雍门时,不得不卖唱糊口。她那饱含真情的亡国悲歌,感动了当时在场的听众,给我们留下了"余音绕梁"的成语典故。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听到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后,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称赞说:“这部作品已经接触到饱受苦难的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
  在中华民族危急的时候,有多少中国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又有多少革命先烈,高唱《国际歌》走向刑场……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着《春天的故事》,铭记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远眺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注视着《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作者单位:河北省深州市深州镇中学)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时代,需要大批具有独特个性、完整人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创造精神的人。作为基础教育,我们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教育理所应当承担培养未来的创造性和个性化人才的历史重任。所以说,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培养出“与众不同”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经济社会的挑战。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科技领域的不断扩展,一种融电、光、图像为一体的科学技术,已经以一种锐不可挡的势头进入了学校,已全面运用到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手段得到了大力的开发和应用,这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使各学科进行了一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大改革”,各种教学软件也应运而生,它们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教学软件 讲解示范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火灾和灾害事故突发性更强、处置工作更加危险、灾害事故危害性更大和组织指挥难度大等问题,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不仅需要敢冲敢上、舍生忘死的精神,还需要有良好的装备、正确的战术,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处置方法不当,会对消防指战员的人身安全和车辆装备构成威胁。因此,我们一定做到准备、措施、指挥、战术四个到位,保证各项灭火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和消防人员的自身安全。  关键词:灭火 抢险 救援 安全  
期刊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中政治教学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能力教育的责任义不容辞。创新能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培养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充分认识政治生命意义。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下面浅谈点滴体会。  一、 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政治课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
期刊
摘 要: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但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应当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认知能力、学校所在环境和学校的办学条件等而各有选择。  关键词:记忆性 运用性 理解性 难点 突破 方法  地理学科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距离学生的日常生活遥远,对于形象思维还占主体,抽象思维有待发展的初中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兴趣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已全面兴起,“少生、优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广大农村得以落实,从而时代赋予了人民新的思想意识——尊师重教、望子成才。因而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引起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完全小学的关注。许多家长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部分完小专为学前儿童附设学前班。家长和学校对学前儿童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的思想意识,具有一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现状,论述了在幼儿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幼儿教育管理的对策:提高师资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规范办园。  关键词:教育管理;幼儿;新时期  对于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幼儿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疑加重了肩上的责任。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下成长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很重视的。对此,我们就更应该做好幼
期刊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加强自我防护的重要性,阐述了灭火救援中自我防护的薄弱环节和官兵伤亡的常见情况,并就如何采取措施加强自我防护做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灭火救援;自我防护  长期以来,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为保卫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居乐业,谱写了一曲曲辉煌壮烈的奉献之歌。为了在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尽可能地避免无谓牺牲,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本文围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战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对防排烟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向大规模、多功能发展,由于空间所限,向地下要空间,许多建筑建立在地下,这些场所使用的装饰材料大多都是可燃的,而且还有大量的家用电器及家具,这些易燃设施在火灾发生时,一旦燃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有毒的气体被逃生的人群呼吸后,会导致窒息,从而失去逃生的机会,也为救援的人们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据统计,由于这些易燃的气体导致中毒窒息死亡的人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