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要备到构思所在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x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改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千篇一律的现象,贯彻新课改,教师必须改变教法,笔者认为备课是关键,要备好每一节课,必须要备到文章的构思所在,教师要如“庖丁解牛”,剖析作者的构思过程,使学生不仅深入理解课文,同时培养读、写、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备课 构思 创新思维 教材教法
  
  在我们农村中学,一些学生上语文课差不多已经摸到规律,他们说:“免不了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开头结尾。”这种说法已经很普遍。无怪乎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心不在焉了。近几年掀起了新课改热潮,改进教材,改进教法,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于如何具体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却还在探讨实验中。
  新课改,首要的问题就是教材,除此之外,就是教法问题了。但是,即使教材篇篇精选,而教法不变,那还是免不了老一套的。
  我们选入教材的每篇文章,作者的构思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一到教师手里,便都变成了基本相同的了呢?有些人不喜欢吃牛肉罐头和鱼肉罐头,说是它们的味道基本相同,缺乏各自的特色。但是,能够按其特质采用不同的烹制方法,那味道可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文章作者的构思过程这一“特质”,采用符合其特质的“烹调方法”,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我个人认为把握文章作者的构思这个“特质”就尤其重要了。
  教师备课,要如“庖丁解牛”,须能够看到文章作者是怎样进行构思的,这样,所设计的教学方法自然能发生变化,学生对课文不仅能深刻理解,而且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在写作时也能进行构思,学习积极性和读、写、思维等能力也一定能得到提高。
  杨朔的《荔枝蜜》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从文章可以大致看出作者的构思情况。可能作者是在广东从化尝到了鲜美的荔枝蜜,才想到了去参观养蜂场,在养蜂场里观察和了解了蜜蜂(辛勤酿蜜,自己要求很少,贡献于人类却甚多),同时联想到某些人的精神品质,产生创作冲动,因而形成了主题。之后,作者一定在考虑,怎样引出这个主题的问题。为了引出荔枝蜜的鲜美,先得写荔枝的美味。因为“来得不是时候”,吃不到鲜荔枝,却尝到了荔枝蜜。为了引出新鲜荔枝,先得写茂密的荔枝林,这样看来,这个中心是一层一层推出来的。写荔枝林、鲜荔枝、荔枝蜜都是为了要写蜜蜂,写蜜蜂则是为了歌颂人的精神品质。这本来已经可以成为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了。但作者一定还嫌行文平直,于是又加了开头那一段:小时候不爱蜜蜂。以“不爱蜜蜂”反衬“爱蜜蜂”,甚至爱得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这样,整篇文章就成为作者写自己从不爱蜜蜂到酷爱蜜蜂的过程。从不爱到酷爱的转变,原因就在于自己看到了蜜蜂的崇高精神品质。词、语、句都服从于每层意思,每层意思又服从于中心思想。
  了解了作者的构思,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开头结尾还有什么必要再去花费时间呢?这篇散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之间,历来被认为是有“内在联系”而非要对学生讲清不可的。但是,何谓“内在联系”,讲了十分钟,学生还是莫名其妙。至于从第二段起:从荔枝林写到新鲜荔枝,又写到荔枝蜜,也常常被认为是作者交代到广东从化温泉以后,直到参观养蜂场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分析这个过程时,往往离开中心,任意发挥,而忽略了一些联系前后的关键词、语、句,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看到作者的构思所在。
  只要了解了作者的构思,就能抓住每一层意思的要害。例如写新鲜荔枝这一段,“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和“看来我是等不及在这儿吃鲜荔枝了”,这两句,与下文“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就可以看出作者运用这些词、语、句是极有作用的。他分明是要从荔枝引出荔枝蜜来。这都是为了突出中心思想的需要。由此看来,备课若能了解到作者的构思所在,则必然事半功倍。
  又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从街灯写到明星,从明星写到天河,又从天河写到牛郎织女相会,在天街闲游,从而表达了作者在旧社会向往自由这个主题。作者可能见到天河、星星想象出天上有那么一条天河,河边是热闹的街市,街上有灯火万盏。天上的街市是美丽的想象,但这样描绘还缺乏深意,作者正是因为捉住了天河两岸牛郎织女悲剧的传说,才想象他们已经摆脱封建桎梏的束缚,在天街上自由来往、悠闲游逛这一层意思,才能赋予这首诗以不朽的生命。这个主题思想一定是作者想象到天上有那么一条美丽的街市的同时,从银河联想起来的,表达顺序基本与构思顺序相同。弄清这一点,在教学中对如何发挥想象,构成主题,逐层表达就易于使学生理解了。这比分析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各段大意要有实效得多。
  构思是从素材到作品的一个完整过程,每篇作品为表达中心而进行的谋篇布局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作者所写的许多篇文章也反映出各不相同的构思。教者若干篇一律地来对待它们,只能反映我们对文章还不够理解,没有深入到文章的内部。这样,既使学生感到乏味,也经不起学生问几个“为什么”。新形势下,教法的改变关键在于备课要备得深入,要深到课文作者的构思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美、呕歌美、追求美,使美成为人的一种精神动力,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比成年人更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把美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关键词: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美、呕歌美、追求美,使美成为人的一种精神动力,成为人的本质力
期刊
这首诗写于海子死前两个月,有人说,这时的海子已经完全把自己视作尘世之外的人了。他真的已完全与这个世界和解,但那不是浪子回头的和解,而是彻底解脱。  这首诗共三章,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实在却不乏闲散,清苦却不乏浪漫,明朗的,有着无所遮拦的春的信息、阳光的信息和生长的信息。第二三章节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从明天起,做一个
期刊
摘要: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主要有: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确严密;可以避免行文中的重复,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体风格;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可以加重语气,达到强调的目的;可以使语气委婉。  关键词:同义词 精确 生动 变化 语体风格 性格 感情色彩 强调 委婉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意义相同的词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语文课堂教学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是,我们在肯定成绩取得的同时,不能不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不深思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误区。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 教学目标 合作学习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观念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
期刊
摘要:揭示历史事件“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以“情”为纽带,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教学诱发、加深、陶冶、熏陶、培养学生情感与道德情操,能够使学生德、智双向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培养    揭示历史事件“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培养的过程,它以“情”为纽带,在是非、成败、功过的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德、智得到发展。如果离开了“情”这个纽带,历史教学便变成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运用虚拟实验室功能、利用投影技术、利用实验录像等信息技术进行初中理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理科课程 教学    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科的兴趣,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加深学生对理科概念和规律的记忆。但在数、理、化、生课堂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危害程度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那怎样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活动,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全面把握任务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认真研究这一教学模式,才能充分理解新课程,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 任务型教学    1、引言:
期刊
摘要:高中知识重在总结、积累。经过多年教学,本人对部分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在教学中得到教师及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地方行政制度 中央行政    1、三公九卿制:始于秦发展于汉的中央行政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与分掌国家朝廷各项行政事务“九卿”职权分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步的标志,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期刊
摘要:笔者从高中通用技术与初中劳动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思维变革与创造潜能开发的统一、技术素养与道德人文素养的统一、教学中引用日常生活实例与尖端前沿科学知识的统一、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几方面对通用技术课程理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 体会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通用技术学科的设置,技术素养目标的确立,实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历史性突破,对培养具有创新
期刊
【摘要】从功的角度、能的角度两个方面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关键词】物理 机械能 守恒条件    Understan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mechanical energy   Shang Guangyu  【Abstract】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of conservation 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