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风波——驳《评〈甲申三百年祭〉》

来源 :郭沫若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hututu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姚雪垠先生“严肃”而“郑重”地宣称:为了“追随学术界同仁之后,继续做一点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工作”,他抱着“对祖国历史负责,对全国读书界负责,对千百万中学生负责,而同时也是对郭沫若同志负责”的态度,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于北京撰写了洋洋乎数万言的《评〈甲申三百年祭〉》的大文,“说出了”“早就憋在心里的话”:《甲申三百年祭》“既宣传了错误的历史知识”,
其他文献
中国郭沫若学会顾问王瑶先生,生前十分关心郭沫若研究工作。值此王瑶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特发表王瑶先生1987年在四川郭沫若学会召开的学术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和两篇回忆文章
<正> “五四”文学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冲击的结果。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革新中国文学,促进中国社会改革,一致的把目光转向西方。他们热情地研
<正> 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不如鲁迅、茅盾等作家高,从郭沫若本人来说,他的诗歌、戏剧的成就也比小说高。但是,从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来看,郭沫若小说的
产品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核心,本文重点论述设计阶段的可靠性管理,以突出可靠性管理中预先管理的重要性.文中提出了企业可靠性管理在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如何具体开展可靠
我国当今的道德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人的良心变坏,而是道德模式的错位运用,即由于公德缺位从而不得不用传统的私德伦理来解决现代工业社会的公共生活伦理问题。公德与私德
任何领域的改革首要在于思想的解放,理念的端正。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必须从教育原点出发重新思考教育意蕴与价值旨归,必须放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视域中来考量教学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魂和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实践证明,要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要吸收和继承我国传统文
<正> 济民、仁念: 大作《郭沫若传》已拜读,写书评很有些难处,就说点感想吧。 大作始终保持叙述的笔调,寓议论于叙述之中,糅以生动的描写,努力展现传主的思想、感情、性格。
“五四”思想战线和新文化战线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批孔,当时先进的人物大都把批孔作为反对黑暗专制,促进社会变革以及人的自我觉醒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打倒孔家店”的呐
<正> 《高渐离》,是郭沫若抗战时期写的取材于战国末期的一部大型历史话剧。这部剧写出“送审”时,遭到国民党检查机构的刁难,一场也没有演出就被扼杀了,这在抗战六剧中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