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地震引起全球关注,从经济影响角度看,在短期内需要观察日本电力恢复进度对全球产品供应链造成的影响,从长期来看,需要关注灾后重建对日本财政造成的压力,以及核泄漏事件可能导致全球核电建设进程放缓、从而对传统能源价格产生影响。
从直接损失的情况来看,预计本次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小于阪神地震的10万亿日元。1995年阪神地震重创日本重要港口和工商业中心,本次地震波及的三县地处山区,主要产业以农、渔业为主,约占日本第一产业的8.2%,二、三产业占比仅分别为4.1%和3.9%。地震对日本核心制造业的资本和产能冲击相对较小,对建筑破坏十分有限,约为1995年的12%。从日本经济此前灾后重建的波动规律看,预计日本經济会在2011年第二季度出现明显下滑,主要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下调了日本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但是上调了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因为预计日本经济会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出现比较强劲的反弹,201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也会上升。本次地震的三件事情值得关注:
短期需要观察日本电力恢复进度对全球产品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福岛核电站和传统火电站遭受的损失极大影响了该地区的发电能力,预计未来2~3个月内日本电力供应将存在10%~15%的缺口,特别是在即将来临的夏季用电高峰时期这一影响可能会被放大。据测算,这样大的电力缺口每持续一个月,对日本经济增长就会拖累0.1个百分点。近20年来,亚太国家已经逐渐取代欧美成为了日本的主要出口国,但是在日本向亚太国家商品出口总额中仅有约18%是最终消费品,其余82%为资本品和半成品。这主要是由于在整个亚太经济逐渐一体化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大部分日本制造业企业将其中低端的组装制造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亚太国家,仅仅在本土保留高端的核心部分,特别是电子和汽车行业。这使得亚太新兴国家参与进国际分工,成为全球生产链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但这一组装生产环节的稳定十分依赖于日本在高端零件方面的供给。因此,即便日本出口占全球总出口额的比重在下降,从1985年占全球比重的9.5%下滑至当前的4.5%,日本在全球商品供给中依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日本的部分制造业产出受地震影响而中断的这段时间中,全球商品供应量的确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冲击。
长期看需要关注灾后重建对
日本财政造成的压力
因为日元利率已经持续在零利率,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汇率贬值、注入流动性等政策组合来刺激经济应该是日本灾后基本的政策组合,但是目前均程度不同地面临阻力。鉴于日本国债95%以上由本国居民所持有,出现类似欧洲小国财政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250%以上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受到制约。同时,日本央行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固然有助于消除经济体内的流动性短缺,但并不会实质性有效改善居民与企业的贷款需求,特别是日本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调回资金,日元汇率不降反升,不利于日本通过增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从日元汇率走势看,预计日元不会显著走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同时也因为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联合干预。金融市场预计欧元2011年会加息,也预计美国经济复苏较为强劲、QE2完成之后不会再继续推出新的QE3,这些基本面都并不有利于日元走强。另外从各国联手干预日元的经验看,往往是联手干预的方向与经济基本面一致时容易取得成效,目前看各国不希望日元大幅走强的干预方向与日本经济的基本面是一致的,因此容易取得干预成效。
需要观察核泄漏事件可能导致全球核电建设进程放缓,从而对传统能源价格产生影响
首先,核电的审批或将更为严格,一些在计划中的核电项目可能因此被推迟或取消。其次,安全级别提升或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将大大增加核电项目的成本,同时也会改变各国对于核电“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低”的通常看法,从而抑制各国企业投资核电的热情。从历史经验看,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欧洲进入了一个长达20年的核电发展的严冬期。1979年三里岛核电事故之后,美国在30年内没有新建核电站。在2010年国际能源署(IEA)曾预测到2050年时,核电的重要性只会略有上涨,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重从目前的6%升至8%,但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该机构在3月15日指出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核电的发展甚至连如此之低的增长率都难以实现。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评估看,当时苏联处理该事故就支出180亿卢布,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继续支出160亿卢布,共计340亿卢布的庞大支出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就是340亿美元左右,本身就可以购买大量的石油等传统能源,这种评估预计会逐步改变国际社会所通常认为的核电项目“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低”的通常看法,特别是如果考虑到核废料处理、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处理成本,核电的总体成本并不一定显著较低。就国际原油价格来讲,日本震后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短期回落,这主要是由于地震造成部分原油处理产能的停产,部分需求出现短时间的突然中断(本次地震使得日本约有每日130万桶原油处理产能停产,这占全球日均原油进出口贸易的2%)。但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需求中断通常都是暂时性的,经济复产后灾后重建及库存回补通常会拉动需求快速回升。更为重要的是,预计日本核泄漏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对传统能源依赖度的回升也将在未来逐渐拉动原油需求增长。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日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左右,进口占比13%左右。地震事件对中国的影响短期内主要体现在贸易渠道。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大量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和机器设备,所以可能遭受短期供应冲击,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业和消费电子领域。例如某些日本合资汽车企业现在仅有两周的关键零部件存货,如果届时仍然不能恢复供应,国内的生产就面临压力。目前日本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大约18%。如果日本汽车品牌受到冲击,对其他品牌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在电力需求量较大的产业如钢铁业等,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冲击并挑战其市场替代能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从直接损失的情况来看,预计本次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小于阪神地震的10万亿日元。1995年阪神地震重创日本重要港口和工商业中心,本次地震波及的三县地处山区,主要产业以农、渔业为主,约占日本第一产业的8.2%,二、三产业占比仅分别为4.1%和3.9%。地震对日本核心制造业的资本和产能冲击相对较小,对建筑破坏十分有限,约为1995年的12%。从日本经济此前灾后重建的波动规律看,预计日本經济会在2011年第二季度出现明显下滑,主要金融机构都不同程度下调了日本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但是上调了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因为预计日本经济会在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出现比较强劲的反弹,2011年的增长速度预计也会上升。本次地震的三件事情值得关注:
短期需要观察日本电力恢复进度对全球产品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福岛核电站和传统火电站遭受的损失极大影响了该地区的发电能力,预计未来2~3个月内日本电力供应将存在10%~15%的缺口,特别是在即将来临的夏季用电高峰时期这一影响可能会被放大。据测算,这样大的电力缺口每持续一个月,对日本经济增长就会拖累0.1个百分点。近20年来,亚太国家已经逐渐取代欧美成为了日本的主要出口国,但是在日本向亚太国家商品出口总额中仅有约18%是最终消费品,其余82%为资本品和半成品。这主要是由于在整个亚太经济逐渐一体化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大部分日本制造业企业将其中低端的组装制造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其他亚太国家,仅仅在本土保留高端的核心部分,特别是电子和汽车行业。这使得亚太新兴国家参与进国际分工,成为全球生产链中关键的一个环节,但这一组装生产环节的稳定十分依赖于日本在高端零件方面的供给。因此,即便日本出口占全球总出口额的比重在下降,从1985年占全球比重的9.5%下滑至当前的4.5%,日本在全球商品供给中依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日本的部分制造业产出受地震影响而中断的这段时间中,全球商品供应量的确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冲击。
长期看需要关注灾后重建对
日本财政造成的压力
因为日元利率已经持续在零利率,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推动汇率贬值、注入流动性等政策组合来刺激经济应该是日本灾后基本的政策组合,但是目前均程度不同地面临阻力。鉴于日本国债95%以上由本国居民所持有,出现类似欧洲小国财政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250%以上的背景之下,进一步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的空间受到制约。同时,日本央行推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固然有助于消除经济体内的流动性短缺,但并不会实质性有效改善居民与企业的贷款需求,特别是日本保险公司与金融机构调回资金,日元汇率不降反升,不利于日本通过增加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
从日元汇率走势看,预计日元不会显著走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同时也因为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联合干预。金融市场预计欧元2011年会加息,也预计美国经济复苏较为强劲、QE2完成之后不会再继续推出新的QE3,这些基本面都并不有利于日元走强。另外从各国联手干预日元的经验看,往往是联手干预的方向与经济基本面一致时容易取得成效,目前看各国不希望日元大幅走强的干预方向与日本经济的基本面是一致的,因此容易取得干预成效。
需要观察核泄漏事件可能导致全球核电建设进程放缓,从而对传统能源价格产生影响
首先,核电的审批或将更为严格,一些在计划中的核电项目可能因此被推迟或取消。其次,安全级别提升或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将大大增加核电项目的成本,同时也会改变各国对于核电“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低”的通常看法,从而抑制各国企业投资核电的热情。从历史经验看,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欧洲进入了一个长达20年的核电发展的严冬期。1979年三里岛核电事故之后,美国在30年内没有新建核电站。在2010年国际能源署(IEA)曾预测到2050年时,核电的重要性只会略有上涨,占世界能源消耗的比重从目前的6%升至8%,但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该机构在3月15日指出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核电的发展甚至连如此之低的增长率都难以实现。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评估看,当时苏联处理该事故就支出180亿卢布,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继续支出160亿卢布,共计340亿卢布的庞大支出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就是340亿美元左右,本身就可以购买大量的石油等传统能源,这种评估预计会逐步改变国际社会所通常认为的核电项目“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低”的通常看法,特别是如果考虑到核废料处理、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处理成本,核电的总体成本并不一定显著较低。就国际原油价格来讲,日本震后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短期回落,这主要是由于地震造成部分原油处理产能的停产,部分需求出现短时间的突然中断(本次地震使得日本约有每日130万桶原油处理产能停产,这占全球日均原油进出口贸易的2%)。但是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需求中断通常都是暂时性的,经济复产后灾后重建及库存回补通常会拉动需求快速回升。更为重要的是,预计日本核泄漏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对传统能源依赖度的回升也将在未来逐渐拉动原油需求增长。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对日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8%左右,进口占比13%左右。地震事件对中国的影响短期内主要体现在贸易渠道。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大量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和机器设备,所以可能遭受短期供应冲击,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业和消费电子领域。例如某些日本合资汽车企业现在仅有两周的关键零部件存货,如果届时仍然不能恢复供应,国内的生产就面临压力。目前日本汽车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大约18%。如果日本汽车品牌受到冲击,对其他品牌可能会带来一些机会。在电力需求量较大的产业如钢铁业等,也可能存在类似的冲击并挑战其市场替代能力。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