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调安汤治疗。结果:心绞痛次数,心电图变化及伴随症状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良好。
关键词 心绞痛 植物神经 紊乱
我院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调安汤加减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04例均为2005~2009年本院内科门诊患者,男81例,女123例;年龄40~60岁,平均47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23个月。病人分为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每周发作2次以上,以心绞痛反复发作为主症,伴有:①全身神经症状,健忘疲乏、头晕失眠、感觉过敏焦躁不安、胸部胀满或压迫感、发冷或发热等;②合并不同系统主要症状,如心消化道机能紊乱:腹痛腹泻、腹胀纳差、泻后痛不减或泻秘交替;血管功能紊乱:胸痛气急、部分偶有期前收缩或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心电图S-T段及T波改变、胸闷心悸;③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年龄45~55岁,腰酸背痛、烘热汗出、月经不调。
各系统实验室检:排除消化、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科系统及心、脑器质性疾病者。
治疗方法:阿司匹林100mg,早空腹口服,1次/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口服,1次/日;地尔硫90mg(自发性心绞痛),口服,1次/日;美托络尔12.5~50mg,口服,2次/日。在以上常规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调安汤,基本方为:酸枣仁15g,龙骨30g,香附15g,五味子15g,黄连10g,柴胡15g,山栀子15g,党参15g,麦冬15g,石斛15g,夜交藤15g,柏子仁15g,疗程4周。
疗效判定标准:劳累性心绞痛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缺血性ST段下降减少0.05~0.1mV为好转;自发性心绞痛在原生活习惯下心绞痛完全控制、心电图改变同上为显效;心绞痛次数减少、心电图改善为好转;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结 果
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的变化:见表1。
表1 发作频率及最长时间变化比较(X±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心电图变化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变情况:204例患者中,显效78例,有效9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86.3%。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改善,见表2。
讨 论
植物神经紊乱是因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等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多由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冠心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问题比较突出,发病率高,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者经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且容易误诊,导致治疗疗效不佳。可以在原发心脏病的基础上加重。机体大脑皮层是通过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完成神经传递的,它们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两类神经。对于心脏,副交感神经具有收缩冠状动脉功能,使心率减慢[2];交感神经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使心率加紧快的作用。平时这两种功能是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的,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这种制约和对抗使心脏正常工作和活动。这与中医所谓的的“阴阳”关系一致[3],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和中医的阴阳平衡时一致的。当人的大脑皮层功能发生紊乱,这样就打破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若交感神经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时,机体会促进儿茶酚胺释放,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加,使心率加快,使呼吸加深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的黏滞性和凝固性[4]。再者儿茶酚胺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长期处于这种紊乱状态,极易触发冠心病的发生和冠心病的病情加重。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治疗方面临床联合常应用谷维素、维生素、维生素B1、安定类等药物调节,一些患者因为不良反应不愿接受安定类药物,导致疗效不明显。中医的辨证治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辨证常以阴虚阳亢为主,治疗手段以滋阴潜阳安神为主,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调安汤加减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可取得良好疗效。综合治疗不仅能能有效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对于心绞痛的症状及室性性期前收缩也有很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子栋,徐有恒,主编.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76.
2 姚泰,主编.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9.
3 刘崇余,范重英.脏腑阴阳等现代研究与中医药调治[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4.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85.
表2 治疗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改善情况[例(%)]
注:治疗后各种症状改善明显(P<0.05)
关键词 心绞痛 植物神经 紊乱
我院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调安汤加减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04例均为2005~2009年本院内科门诊患者,男81例,女123例;年龄40~60岁,平均47岁;病程7个月~8年,平均23个月。病人分为劳累性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每周发作2次以上,以心绞痛反复发作为主症,伴有:①全身神经症状,健忘疲乏、头晕失眠、感觉过敏焦躁不安、胸部胀满或压迫感、发冷或发热等;②合并不同系统主要症状,如心消化道机能紊乱:腹痛腹泻、腹胀纳差、泻后痛不减或泻秘交替;血管功能紊乱:胸痛气急、部分偶有期前收缩或窦性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心电图S-T段及T波改变、胸闷心悸;③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年龄45~55岁,腰酸背痛、烘热汗出、月经不调。
各系统实验室检:排除消化、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科系统及心、脑器质性疾病者。
治疗方法:阿司匹林100mg,早空腹口服,1次/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口服,1次/日;地尔硫90mg(自发性心绞痛),口服,1次/日;美托络尔12.5~50mg,口服,2次/日。在以上常规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调安汤,基本方为:酸枣仁15g,龙骨30g,香附15g,五味子15g,黄连10g,柴胡15g,山栀子15g,党参15g,麦冬15g,石斛15g,夜交藤15g,柏子仁15g,疗程4周。
疗效判定标准:劳累性心绞痛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缺血性ST段下降减少0.05~0.1mV为好转;自发性心绞痛在原生活习惯下心绞痛完全控制、心电图改变同上为显效;心绞痛次数减少、心电图改善为好转;达不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结 果
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的变化:见表1。
表1 发作频率及最长时间变化比较(X±S)
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
心电图变化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改变情况:204例患者中,显效78例,有效9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86.3%。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改善,见表2。
讨 论
植物神经紊乱是因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等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多由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出现相关改变而组织结构上并无相应病理改变的综合征[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我国冠心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问题比较突出,发病率高,冠心病心绞痛病患者经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且容易误诊,导致治疗疗效不佳。可以在原发心脏病的基础上加重。机体大脑皮层是通过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来完成神经传递的,它们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两类神经。对于心脏,副交感神经具有收缩冠状动脉功能,使心率减慢[2];交感神经具有扩张冠状动脉,使心率加紧快的作用。平时这两种功能是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的,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这种制约和对抗使心脏正常工作和活动。这与中医所谓的的“阴阳”关系一致[3],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和中医的阴阳平衡时一致的。当人的大脑皮层功能发生紊乱,这样就打破了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动态平衡,若交感神经处于紧张和兴奋状态时,机体会促进儿茶酚胺释放,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加,使心率加快,使呼吸加深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的黏滞性和凝固性[4]。再者儿茶酚胺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长期处于这种紊乱状态,极易触发冠心病的发生和冠心病的病情加重。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治疗方面临床联合常应用谷维素、维生素、维生素B1、安定类等药物调节,一些患者因为不良反应不愿接受安定类药物,导致疗效不明显。中医的辨证治在这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交感神经兴奋,临床辨证常以阴虚阳亢为主,治疗手段以滋阴潜阳安神为主,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调安汤加减治疗心绞痛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可取得良好疗效。综合治疗不仅能能有效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对于心绞痛的症状及室性性期前收缩也有很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子栋,徐有恒,主编.植物性神经系统生理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76.
2 姚泰,主编.生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9.
3 刘崇余,范重英.脏腑阴阳等现代研究与中医药调治[M].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4.
4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4-285.
表2 治疗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改善情况[例(%)]
注:治疗后各种症状改善明显(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