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市河道的治理不是简单的防洪,而是通过有效的治理措施,对河道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以及防洪能力,保证整个城市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治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城市河道治理以及防洪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本文就城市河道治理和防洪现状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城市河道;管理;綜合整治
引言: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但由于城市地域有限,人口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整治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城市河道的现状
1.管理资金比较紧缺
河道管理的成效如何,资金保障是关键,尤其是污水和淤泥的清除,需要大量的资金。2002年起,我国虽然每年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河道清淤,为大江大河的清淤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证。但是,面广量大的城市级河道清淤,资金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
2.河道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到位
我国大多数地区局部洪灾、干旱多于洪涝年,使广大干部群众洪患意识普遍淡薄。具体表现在河道上游的日常管理工作跟不上,保护防洪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侵占河道、乱倒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往往忽视了对可能发生的大洪水的防御,更缺乏对洪水危害性的认识和自觉的防范意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河道大部分是在过去农业灌溉供水系统上形成的河道,基本上都存在上游宽、下游窄的现象。加上河道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河道被随意覆盖,行洪断面萎缩,导致河道维护管理和清淤疏浚困难,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由于部分城区原来的农田河道排涝标准低,在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时,又没有增加河宽,河流排涝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
3.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生态性
河流以休闲与美化的水不在其多,而在其动人之态,其动人之处就在于自然。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是弯弯曲曲、深浅不一的,这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稳定形成的。以前河道整治往往对于弯曲的河流,习惯上实施裁弯取直,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或折线,改变了自然河流中的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改造过程中往往采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或矩形等规则断面,使得水流流速均匀化。这些都可能使栖息于河道中的水生动植物丧失生存条件,一个减少了水生植物支持的水体,其净污和纳污能力将大大降低,稍有污水进入即可造成水质污染。
4.清淤与监督管理不善
城市河道的主要现状是淤积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南方的河网地区。在前几年的河道清淤工程中,限于财力,主要突出了行洪骨干河道及灌溉引水河道,并没有对所有河道实施清淤。有的河道十多年没有清淤,有的地方虽然每年都搞些河道清淤,许多河道因此水花生泛滥,阻塞河道,造成水流不畅,特别是冬季水花生枯死后部分枝杆沉入河底,每年都要造成很大的淤积量。同时有些小城市河道,由于缺乏管理与监督,一些单位和个人向河道大量倾倒生产生活垃圾,排放有毒污水,河道变成了垃圾场、臭水沟。
二、城市河道防洪管理
三、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对策
河道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污染容易治理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几项对策与建议。
1.强化法制建设
由于法制欠缺与执法不力,现在已完成整治的河道实际上仍非常脆弱,稍有松懈,治理成果很难巩固,希望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按照《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真正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为了保证河道的水面率,维护城市河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要通过出台河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河道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巩固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果。
2.依靠生态恢复
已经被人为裁弯取直的河道,由于我们不可能完全重新塑造自然,而只能在原有的河道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生态景观上的要求,通过河床局部高程的变化、两边护岸的处理以及水面的淹没程度不同形成近似自然河道形状的效果。在河道宽度受到两边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巨石堆放在河中间,人工创造湖心岛以形成不同的流速区域。同时河道横断面要根据景观、亲水、自然生态的要求,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的,在不改变河道行洪能力的情况下,改变单纯梯形断面的简单模式,采用多层台阶状复式断面结构,并要兼顾各段独特风格和整体的协调一致性。河道植被护坡因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对于传统的护坡工程有着很多优势。但由于植被自身生长发育、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植被护坡技术还不能精确地定量描述,理论已经落在了实践的后面。因此设计时要遵循科学原则,重视提高生物措施的技术水平,以减少对工程措施的依赖。并且进一步加强选择适应于植被护坡的植物品种与品种组合,特别是乡土植物品种,对其进行适应性培育与品种改良。使植被与河坡等要素能尽快融成一个生态护坡系统,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存,才能充分发挥植被的潜能。
3.全面规划实施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防汛排涝规划、治污截污规划、用地规划、景观规划等诸多方面内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必须高起点高规划。规划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大局,又要体现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统筹考虑城市河道综合功能的发挥。首先要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体现城市河道的特色和个性化,同时与整个城市的布局相融合。其次处理好与城市防汛排涝的关系,力求使水安全与水生态、水文化三者有机统一。
4.落实长效管理
我国河网水系面广量大,既要重治理,更要抓管理,我们要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要目标。一是在认真组织城市河网水系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市河道蓝线管理制度。二是落实一个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一套规章制度和办法。一支专职管理队伍,一笔管理专项经费,重点要落实专管队伍。三是选择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的附近居民,也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承包给保洁公司,签定长效管理合同,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范围明确、管理内客与标准明确。
四、结束语
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行业共同努力,配合工作,需要全强化法制建设,全面规划实施,依靠生态恢复,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和落实长效管理,才能使河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春欣,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3);12-14.
[2]孙大勇,黄时峰.浅谈生态景观型河道横断面形式[J].水利科技,2005,(1):31-33.
[3]居江.河道生态护坡模式与示范应用[J].北京水利,2003(6):28-29.
[4]夏继红,严忠民.浅论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坡[J].中国水土保持,2003(3):9-10.
[5]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3,23(1):56-63.
【关键词】 城市河道;管理;綜合整治
引言: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但由于城市地域有限,人口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整治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城市河道的现状
1.管理资金比较紧缺
河道管理的成效如何,资金保障是关键,尤其是污水和淤泥的清除,需要大量的资金。2002年起,我国虽然每年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河道清淤,为大江大河的清淤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证。但是,面广量大的城市级河道清淤,资金问题依然形势严峻,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投入机制。
2.河道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到位
我国大多数地区局部洪灾、干旱多于洪涝年,使广大干部群众洪患意识普遍淡薄。具体表现在河道上游的日常管理工作跟不上,保护防洪设施的意识淡薄,人为侵占河道、乱倒垃圾的问题十分严重。往往忽视了对可能发生的大洪水的防御,更缺乏对洪水危害性的认识和自觉的防范意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河道大部分是在过去农业灌溉供水系统上形成的河道,基本上都存在上游宽、下游窄的现象。加上河道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河道被随意覆盖,行洪断面萎缩,导致河道维护管理和清淤疏浚困难,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由于部分城区原来的农田河道排涝标准低,在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时,又没有增加河宽,河流排涝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的防洪排涝标准。
3.忽略了河流形态的多样生态性
河流以休闲与美化的水不在其多,而在其动人之态,其动人之处就在于自然。一条自然的河流,必然是弯弯曲曲、深浅不一的,这是流水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其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稳定形成的。以前河道整治往往对于弯曲的河流,习惯上实施裁弯取直,把河流自然状态的弯曲形状改变成直线或折线,改变了自然河流中的主流、浅滩和急流相间的格局。改造过程中往往采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或矩形等规则断面,使得水流流速均匀化。这些都可能使栖息于河道中的水生动植物丧失生存条件,一个减少了水生植物支持的水体,其净污和纳污能力将大大降低,稍有污水进入即可造成水质污染。
4.清淤与监督管理不善
城市河道的主要现状是淤积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南方的河网地区。在前几年的河道清淤工程中,限于财力,主要突出了行洪骨干河道及灌溉引水河道,并没有对所有河道实施清淤。有的河道十多年没有清淤,有的地方虽然每年都搞些河道清淤,许多河道因此水花生泛滥,阻塞河道,造成水流不畅,特别是冬季水花生枯死后部分枝杆沉入河底,每年都要造成很大的淤积量。同时有些小城市河道,由于缺乏管理与监督,一些单位和个人向河道大量倾倒生产生活垃圾,排放有毒污水,河道变成了垃圾场、臭水沟。
二、城市河道防洪管理
三、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对策
河道整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污染容易治理难,为此我们提出了几项对策与建议。
1.强化法制建设
由于法制欠缺与执法不力,现在已完成整治的河道实际上仍非常脆弱,稍有松懈,治理成果很难巩固,希望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按照《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真正把保护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同时为了保证河道的水面率,维护城市河道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要通过出台河道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保证河道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要通过加强联合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反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案件,巩固河道综合整治的成果。
2.依靠生态恢复
已经被人为裁弯取直的河道,由于我们不可能完全重新塑造自然,而只能在原有的河道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生态景观上的要求,通过河床局部高程的变化、两边护岸的处理以及水面的淹没程度不同形成近似自然河道形状的效果。在河道宽度受到两边限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巨石堆放在河中间,人工创造湖心岛以形成不同的流速区域。同时河道横断面要根据景观、亲水、自然生态的要求,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的,在不改变河道行洪能力的情况下,改变单纯梯形断面的简单模式,采用多层台阶状复式断面结构,并要兼顾各段独特风格和整体的协调一致性。河道植被护坡因其特殊的作用机理,对于传统的护坡工程有着很多优势。但由于植被自身生长发育、土壤环境等因素的差异,使得植被护坡技术还不能精确地定量描述,理论已经落在了实践的后面。因此设计时要遵循科学原则,重视提高生物措施的技术水平,以减少对工程措施的依赖。并且进一步加强选择适应于植被护坡的植物品种与品种组合,特别是乡土植物品种,对其进行适应性培育与品种改良。使植被与河坡等要素能尽快融成一个生态护坡系统,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存,才能充分发挥植被的潜能。
3.全面规划实施
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防汛排涝规划、治污截污规划、用地规划、景观规划等诸多方面内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必须高起点高规划。规划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大局,又要体现系统性、前瞻性、科学性、权威性,统筹考虑城市河道综合功能的发挥。首先要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体现城市河道的特色和个性化,同时与整个城市的布局相融合。其次处理好与城市防汛排涝的关系,力求使水安全与水生态、水文化三者有机统一。
4.落实长效管理
我国河网水系面广量大,既要重治理,更要抓管理,我们要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要目标。一是在认真组织城市河网水系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城市河道蓝线管理制度。二是落实一个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一套规章制度和办法。一支专职管理队伍,一笔管理专项经费,重点要落实专管队伍。三是选择政治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的附近居民,也可以采用竞标的方式承包给保洁公司,签定长效管理合同,做到职责明确、管理范围明确、管理内客与标准明确。
四、结束语
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行业共同努力,配合工作,需要全强化法制建设,全面规划实施,依靠生态恢复,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和落实长效管理,才能使河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春欣,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河岸植被缓冲带与河岸带管理[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3);12-14.
[2]孙大勇,黄时峰.浅谈生态景观型河道横断面形式[J].水利科技,2005,(1):31-33.
[3]居江.河道生态护坡模式与示范应用[J].北京水利,2003(6):28-29.
[4]夏继红,严忠民.浅论城市河道的生态护坡[J].中国水土保持,2003(3):9-10.
[5]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3,23(1):5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