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行政伦理失范在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在梳理行政伦理的基础上,阐释现代化转型中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伦理诉求,剖析行政伦理的失范形式及其文化、体制根源 ,并提出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个视角重构行政伦理。
关键词 行政伦理 构建 行政伦理失范 行政人员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涵义及类型
行政道德主要涉及的是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而行政伦理涉及的不仅仅是公务员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还包括作为行政主体的群体和织 机构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价值规范。行政伦理既然是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循的价值规范,那么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会为了私人利益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利益,其本质即行政权力的异化。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多种多样,行政伦理失范基本都是与腐挂钩的。按照其现实表现可以归纳为政治类失范、经济类失范、组织人事类失范、失职类范、侵犯公民权利类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类失范以及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失范等七种类型。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大体上可以把行政伦理失范表现归纳为如下几种: ①权力寻租行为频繁发生。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 是指政府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利用行政权力为部门窃取公共资源, 为自身谋取私利,侵害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实现本部门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②虚报浮夸现象较为盛行。部分行政人员高高在上,全心钻研自己的升官发财之道。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是近年来一些行政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成绩等现象的真实写照。③不作为现象的存在。在现实中表现为个别行政人员玩忽职守, 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办事缺乏程序等。
三、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行政伦,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极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行政人员自身来看,行政人员存在着行政角色冲突
行政人员是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在其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也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其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他又掌握公共权力并实施这种权力。当公与私之间发生冲突需要他做出选择时道德修养的好坏、自身素质的高低就成了关键因素。
2.行政体制自身也存在着弊端
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行政体制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政府职能泛化;机构重叠;行政监督法无章等等。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新体制从入轨启动到转入良性运行有一个过程,各种配套的法规、章程、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健全,所以造成许多管理上的空档,产生行政伦理失范的隐患。
3.行政环境因素
我国当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社会普遍道德失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开始更多地承认金钱的作用,金钱发挥作用的领域也被泛化,部分人把金钱当作其价值,取向的核心。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使得大环境变得无序,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而必然造成行政伦理失范。
4.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虽然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层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但与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还远远不够。
四、重构行政伦理价值取向:从谋取公共利益到铸就行政人格
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行政伦理的价值体系迫在眉睫。从价值层面看,重构行政伦理基本取向有:
(1)基础价值取向:谋取公共利益。在我国,二十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了原有的平均化、整体性利益格局,出现了利益观念多元化、利益单元个体化、行政利益结构萌生的状况。针对行政利益结构产生和分化所带来的端加强行理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抑制行政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的矛盾,最大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和谐。没有基本的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秩序基础,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重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应在体制伦理、政策伦理、职业伦理、行为伦理等方面,从道义、规范上要求行政主体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原则平衡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提高行政能力及效率,通过体制改进及政策的优化整合实现分配公正、规则公正及权力与义务的对等。
(3)核心价值取向:承担公共责任。责任行政已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也是一种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一段时期以来,滥用公共权力、官僚主义等行政失范现象严重,表明行政主体职业道德意识淡漠,行政责任缺位。重构行政伦理价值应建立行政主体的自律机制,使行政主体树立国家民族意识,肩负起授权者托付的责任,关注民众生存情况,积极回应并满足其基本的利益需求。
(4)主体价值取向:铸就行政人格。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价值观在行政主体身上的长期的稳定性的具体体现 ,是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要铸就行政人格,在行政伦理价值系统的构建中需把握三个环节:实现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良心的统一;提高行政主体在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中进行政行为选择的能力;激发行政主体进行道德修养培育和完善行政人格的自觉性。
五、重构行政伦理的路径选择:制度约束与德行培育之间
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是重构行政伦理的两种基本路径。前者来自于法律、外部监督或者官僚制的组织等外部因素的控制;后者来自于行政官员内心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等内部因素的控制。
制度约束是基于人性假设和公共性特质,德性激励是基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的建立。行政人的德性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逐步养成,具体途径有:①完善公务员的任免机制。②完善行政法规,实现依法监督。③完善行政监督和党内监督。
制度伦理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行政人德性的支撑。从终极意义上说,行政伦理建设的任务在于行政人德性的培育。综上,没有足够的制度约束,行政官员的利己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就会泛滥开来,使得个人完全以私人利益作为行为导向,没有充足的内部激励,行政官员就会沦入传统行政模式中的“道德困境”无法自拔。因此,制度约束和德行激励,对于通过行政伦理实现行政责任,规避行政官员道德风险,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建华.执政与善政: 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6.
[3]刘祖云.行政伦理关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
关键词 行政伦理 构建 行政伦理失范 行政人员
一、行政伦理失范的涵义及类型
行政道德主要涉及的是公务人员在行政管理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而行政伦理涉及的不仅仅是公务员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还包括作为行政主体的群体和织 机构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价值规范。行政伦理既然是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循的价值规范,那么行政伦理失范就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会为了私人利益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利益,其本质即行政权力的异化。
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多种多样,行政伦理失范基本都是与腐挂钩的。按照其现实表现可以归纳为政治类失范、经济类失范、组织人事类失范、失职类范、侵犯公民权利类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类失范以及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失范等七种类型。
二、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
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大体上可以把行政伦理失范表现归纳为如下几种: ①权力寻租行为频繁发生。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 是指政府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利用行政权力为部门窃取公共资源, 为自身谋取私利,侵害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实现本部门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②虚报浮夸现象较为盛行。部分行政人员高高在上,全心钻研自己的升官发财之道。官出数字, 数字出官是近年来一些行政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成绩等现象的真实写照。③不作为现象的存在。在现实中表现为个别行政人员玩忽职守, 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办事缺乏程序等。
三、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期,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行政伦,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极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行政人员自身来看,行政人员存在着行政角色冲突
行政人员是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在其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也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其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他又掌握公共权力并实施这种权力。当公与私之间发生冲突需要他做出选择时道德修养的好坏、自身素质的高低就成了关键因素。
2.行政体制自身也存在着弊端
我国的行政体制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行政体制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政企不分;政府职能泛化;机构重叠;行政监督法无章等等。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新体制从入轨启动到转入良性运行有一个过程,各种配套的法规、章程、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健全,所以造成许多管理上的空档,产生行政伦理失范的隐患。
3.行政环境因素
我国当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社会普遍道德失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开始更多地承认金钱的作用,金钱发挥作用的领域也被泛化,部分人把金钱当作其价值,取向的核心。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乘虚而入使得大环境变得无序,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而必然造成行政伦理失范。
4.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虽然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层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建设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机制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但与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还远远不够。
四、重构行政伦理价值取向:从谋取公共利益到铸就行政人格
建设服务型政府,重塑行政伦理的价值体系迫在眉睫。从价值层面看,重构行政伦理基本取向有:
(1)基础价值取向:谋取公共利益。在我国,二十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了原有的平均化、整体性利益格局,出现了利益观念多元化、利益单元个体化、行政利益结构萌生的状况。针对行政利益结构产生和分化所带来的端加强行理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抑制行政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的矛盾,最大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和谐。没有基本的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整合的秩序基础,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重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应在体制伦理、政策伦理、职业伦理、行为伦理等方面,从道义、规范上要求行政主体以维护社会公正为原则平衡权力与义务的对等关系,提高行政能力及效率,通过体制改进及政策的优化整合实现分配公正、规则公正及权力与义务的对等。
(3)核心价值取向:承担公共责任。责任行政已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也是一种对政府公共行政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一段时期以来,滥用公共权力、官僚主义等行政失范现象严重,表明行政主体职业道德意识淡漠,行政责任缺位。重构行政伦理价值应建立行政主体的自律机制,使行政主体树立国家民族意识,肩负起授权者托付的责任,关注民众生存情况,积极回应并满足其基本的利益需求。
(4)主体价值取向:铸就行政人格。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价值观在行政主体身上的长期的稳定性的具体体现 ,是行政主体的尊严、品格以及所理解与实现的行政价值的总和。要铸就行政人格,在行政伦理价值系统的构建中需把握三个环节:实现行政道德义务与行政良心的统一;提高行政主体在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中进行政行为选择的能力;激发行政主体进行道德修养培育和完善行政人格的自觉性。
五、重构行政伦理的路径选择:制度约束与德行培育之间
制度安排和德性培育是重构行政伦理的两种基本路径。前者来自于法律、外部监督或者官僚制的组织等外部因素的控制;后者来自于行政官员内心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等内部因素的控制。
制度约束是基于人性假设和公共性特质,德性激励是基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的建立。行政人的德性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逐步养成,具体途径有:①完善公务员的任免机制。②完善行政法规,实现依法监督。③完善行政监督和党内监督。
制度伦理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行政人德性的支撑。从终极意义上说,行政伦理建设的任务在于行政人德性的培育。综上,没有足够的制度约束,行政官员的利己动机和机会主义行为就会泛滥开来,使得个人完全以私人利益作为行为导向,没有充足的内部激励,行政官员就会沦入传统行政模式中的“道德困境”无法自拔。因此,制度约束和德行激励,对于通过行政伦理实现行政责任,规避行政官员道德风险,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建华.执政与善政: 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6.
[3]刘祖云.行政伦理关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5]唐代兴.公正伦理与制度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