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政治观养成视阈下的公民意识教育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9266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以来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它也进入了国家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通过分析公民意识教育在青年政治观的养成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内容和相关路径,寻求公民意识教育和政治观养成教育的结合点。
  关键词: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教育; 政治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88-03
  
  党的十七大指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其对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具有重大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无疑也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青年阶段是培养青年群体政治观的最佳时期,也是青年群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激发期。因而,公民意识教育对于青年群体政治观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公民意识教育在青年政治观教育中的地位
  
  公民意识教育是形成科学政治观的理想途径。公民意识教育是国家对各种政治主体的公民意识或各种政治主体自己对自己的公民意识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行为和过程。[1]从这个概念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公民意识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重要性。它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当然这种基础性作用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基础上的。虽然民主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之本,但是这个本离不开公民文化的互动,更离不开公民意识教育的作为。只有社会中的公民具有成熟的公民意识并了解政治规则,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也才能变成人民自觉的政治理念,进而形成科学的政治观。
  青年政治观教育是青年科学政治观形成的不二法宝。政治观是人们对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在政治问题上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国家政治活动的主体是该国的公民。在我国,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公民这个定义本身不仅是个法律身份,更是一个政治身份,是一个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载体。身为公民的青年,作为一个国家的希望、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对其政治观的教育是国家政治功能中重要的环节。政治观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把国家和社会所要求和倡导的主导政治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体的政治品德。政治观的养成是离不开这种教育的。也只有通过青年政治观的教育,才有可能达成青年群体对社会及其政治的信任及认同,科学的政治观才能形成。
  公民意识教育也正起到了青年政治观养成的重要作用。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认同。这种认同构成了政治观养成的重要基础。对青年群体公民意识的教育也正是其政治观养成和教育的重要维度和契机。李慎之教授认为:“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距。”[3]青年一代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诸方面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政治观的养成对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民主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重视青年群体的公民意识教育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青年政治观养成中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要素建构
  
  政治观养成是外在教育和内在认同的统一。公民意识教育也是如此,在知、情、意、行上来增强青年群体的公民意识,来进一步形成符合党和国家社会倡导的政治观。当然,政治观养成的体系和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不完全相同,政治观养成主要从政治认同、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等层面来展开,而公民意识教育则主要围绕公民的权利、义务、责任、伦理等方面来进行。在此本文仅来探讨青年政治观养成中公民意识教育的切入点。
  1.国家观教育
  国家观念、国家意识是现代公民政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首要内容。在现代社会,公民身份是同国家紧密相连的。国家观念的认同和成熟对于当代青年群体尤为重要。对青年群体进行国家观教育就是要培育其政治心理,产生对国家及其政治统治和社会制度的认同和信仰,同时对于国家所赋予的权利和要求的义务能转化为合格公民和优秀公民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权威、国家利益、国家荣誉、国家安全等。这种对青年群体进行国家观教育,也是青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政治社会化是阶级社会统治者维持和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个体通过学习和接受政治知识、情感、信念、能力的过程”,[4]因而国家观的教育对于青年个体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部分青年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能力缺乏,这种教育尤为重要。当前一定要加强对青年群体的国家观教育,特别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主体观教育
  在现代国家中,公民毫无疑问是国家民主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个体公民首先就要有对自身主体意识的确认。所谓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认识,即人对自我作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能力和价值、权利和义务、使命和责任、自由和尊严等方面的自觉和感知、体验和认识。[5]这种主体意识的获得正是公民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的首要内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当代青年的广泛参与积极贡献,青年公民群体既是民主政治文明成果的享受者,更是民主政治文明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因而,培育和强化青年公民的主体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改变当前部分青年主体意识缺乏,参与政治生活较弱、热情较低的现状,在公民教育和政治观的教育中,大力培育主体精神,并在此层面上去更好地提高青年公民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法律意识等各个方面的公民素养。
  3.权利义务观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公民既是权利承载者,又是义务承担者。可以说,权利义务观念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也是公民主体性的本质体现。国家和社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公民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成熟和自觉。权利是一种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用的必当得到的利益,因而也就是应该受到社会管理者依靠权力加以保护的利益、索取或要求,说到底,也就是应该受到政治和法律保障的利益、索取或要求,义务概念不过是颠倒过来的权利概念,义务是具有重大或基本社会效用的必当付出的利益,是一种具有重大或基本社会效用的必须且应该的服务、贡献或付出,因而也就是应该受到权力、法律和政府保障的服务、贡献或付出,是不服从便会受到权力和法律惩罚的必须且应该服从的服务、贡献或付出。[6]青年公民群体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具备良好的权利义务观念也是成才的必备素质之一。无论在公民教育、政治教育还是法制教育中,权利义务观念的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在这种意识观念的教育中,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是最基本的。在当前的青年权利义务观教育中,出现了权利出位、越位,而义务则缺位、少位。这种不良倾向必将导致自利膨胀、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缺乏热情,不利于民主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而,在注重权利意识教育的同时,务必强化义务意识的教育。
  4.民主法制观教育
  民主法制是社会政治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的特征和内容。理所当然也就构成了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教育中也正好契合了政治观的核心教育内容,即对民主政治的体认。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和谐社会进程,必须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尤其是青年公民群体。民主法治意识简单讲就是要确立民主政治、民主权利和法律制度的观念,要有平等意识、主人意识、参与意识、法律至上意识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青年公民群体的民主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进步:能够积极“参政”、敢于提建议揭问题、主动用法律去寻公道等,但还存在着对民主法治错误的认识的和理解。如,不能正确理解民主的本质和过程导致政治热情低,过于强调宽松和自由导致泛民主化言行,权利崇拜过度导致义务漠视和规则藐视等。因而,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治意识教育,积极探索民主法治教育正规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从而确实提高青年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和品格,以及科学理性的政治行为能力。
  
  三、青年政治观养成中公民意识教育的路径
  
  公民意识教育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也逐渐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它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它已融于培养人的现代化综合素质和能力中。当然,在培养“现代化”的人中,政治角色的“人”也已包含在内。因而,在实践中,探索在青年政治观养成中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1.要进一步探索教育机制
  政治观养成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都先要确立科学的教育机制。公民意识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区别的。因而要针对其异同,要充分探索二者相结合的机制和相关制度。既要尊重实现青年公民群体的主体地位,重视他们的个性、人格尊严和个体价值,实行主体性教育。同时也要把意识形态构建纳入教育中去,在公民意识教育中来实现政治观教育。从而强化青年公民对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合理化、合法性的内化和认同,并确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政治信仰,在根本上促进青年群体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养成。
  2.要进一步拓展教育渠道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中,公民教育和政治观教育都要丰富和扩展既有的教育渠道,从而为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建立良性的基础。我们以前比较重视学校、政党、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而其他渠道的教育功能则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父母对孩子公民意识及政治观的影响,政府形象的教育作用、社会第三部门的教育桥梁,同辈人的交往影响等等。特别是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网络中的生态是社会生态的一种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的反映。针对网络中的信息化、民主化和青年网民占有绝对数量的特点,我们应当重视网络在青年公民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的作用,让网络成为培育良好公民意识和科学政治观的有力武器。
  3.要进一步丰富教育手段
  要确实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必须在教育手段上积极研究大胆创新。既要有相关理论的灌输和直接教育,也要有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暗示和间接教育。既要有社会相关机构的外在教化,也要有明确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既要有权利义务民主法治等相关理论教育,也要有积极的公民实践教育和有序的政治参与。让每一位青年公民正确熟悉和理解公民和政治的理论,同时在实践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成熟的公民人格和政治行为能力。
  最后,要进一步净化教育环境。任何教育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想在公民教育中实现和推进政治观教育更是如此。必须要加强社会生活环境的治理和优化。从宏观上来讲,要政府加强各方面制度建设,要推进依法治国和民主政治的进程,要大力发展宣传文化教育事业,要确实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在微观上来看,每一个教育单元内部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有包容的态度、理性的表达、自觉的诉求,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李荣娟,施雪华.公民意识教育正当其时[N].中国教育报,2008-3-11(04).
  [2]王玄武,郑永廷.政治观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3-5.
  [3]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J].改革,1999(3):6-7.
  [4]孔德元.政治社会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14.
  [5]潘柳燕.人的主体性发展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20-22.
  [6]王海明.权利和义务概念辨难[J].贵州社会科学,2006(1):34-36.
   [责任编辑:张俊华]
其他文献
IPCC曾指出大气中CO2浓度的持续升高,可能会给全球带来一系列危险的气候变化。寻找一种新的有效降低和缓解大气中CO2的方法,或许是人类目前最紧要的任务。植硅体态碳(phytolith
本研究通过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土壤呼吸速率和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生态系统CO2通量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季平均土
《进出口经理人》及旗下Trade Tree《CHINA HARDWARE》(中国五金工具)、《CHINA SANITARYWARE》(中国卫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五金工具及花园用品博览会(NHS)上推广 “Im
土壤水分在土体中的迁移影响和控制着土壤养分、重金属离子、农药等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进而影响水土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生,所以近年来引起了农业、环境等
摘要: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得到更为丰富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工作、政治工作等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提供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究其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是其理论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其外部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是其内部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草根性是其社会动因。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性; 政治性; 价值性; 草根性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摘要:重视和加强实证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合理运用,是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品格的有效途径。当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的基本路径,就是要合理运用问卷调查、实验法和案例研究等各种实证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实然”问题进行必要的经验描述和理论阐释。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证分析; 实践品格;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三元素之一,参与植株体内多种化合物的构建,是植物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目前,全世界43%的农用土壤缺磷,而我国大约有2/3的土壤缺磷。然而我国磷矿资源
摘要:传统中国是一个伦理型社会,儒家伦理观在中国社会的绵延中占据了核心位置,由此,在现代的转型中,如何发挥儒家传统伦理观在建构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与否,而在这其中,通过对儒家传统伦理观的分析,探求儒家个人伦理观的内涵,则更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关键词:伦理观; 仁; 礼; 儒家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
据报道:2013年7月1日,伴随着《天人一体择业法》风雨兼程21载后,根据公司的研究和发展需要,中华国际人体科学择业研究院通过近一年的储备,现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了!这也进一步
摘要:人生环境之于人的成长关系密切。以人生环境中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四个维度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人生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对策,旨在帮助大学生营造和谐的人生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人生环境;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