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科学技术知识主导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当下,伦理学知识的有用性时常遭受质疑。从古典学视角考察伦理学知识诞生的原初机理,重勘伦理学知识对塑造“好人”“好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削弱对“知而不为”“德而不幸”等现象的误解。然而,古典学将伦理知识与日常意见进行分离式处理,其“强知识论”倾向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限度。为此,重勘当代学人对伦理学知识有用性的多维解读,有助于返本开新,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伦理困境。
【机 构】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黄河商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伦理学知识体系的当代中国重建”(19ZDA03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伦理学视域下美国古典技术哲学批判研究”(哲学-36),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伦理学视域下美国古典技术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0BZX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知识主导人们观念与行为的当下,伦理学知识的有用性时常遭受质疑。从古典学视角考察伦理学知识诞生的原初机理,重勘伦理学知识对塑造“好人”“好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削弱对“知而不为”“德而不幸”等现象的误解。然而,古典学将伦理知识与日常意见进行分离式处理,其“强知识论”倾向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限度。为此,重勘当代学人对伦理学知识有用性的多维解读,有助于返本开新,更好地应对新时代新伦理困境。
其他文献
在社会与家庭的转型发展中,女儿参与父母的养老已逐渐成为乡土社会的一大普遍现象,并被视为社会和家庭变迁与女性崛起的产物,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女儿个体的自我诉求和能动策略.借助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框架,研究女儿赡养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求,能展现女儿自身的意义世界和行动策略.发现女儿养老是基于主观情感需要和性情倾向、家庭场域惯习模塑和照料性别优势下的主动全面参与,并形成“从女居”的新型女儿养老模式.从原生家庭到 次生家庭的场域转换中,女儿的能动性加强,成功实现惯习的延续与再生产,并塑造出新的惯习,为构
对仪式之教育功能缺乏机理上的深刻理解,必然导致仪式之教育意义的生发受到限制.仪式作为教育活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其独特的结构性教育功能可表现为:教育情境的创设、教与学行为模式的维持、学校文化传统的凝炼与传承等.而仪式之结构性教育功能的实现则依赖于引发仪式感以产生动力、以身份结构化进行角色塑造、通过创设空间进行情境约束、激发相互关注以实现个体与他者的同一性等机制.仪式体系设计的课程化意识越强,其嵌入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其教育意义最大化的可能性就越强,其结构性的教育功能发挥就越充分.
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对湖南发展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五项重点任务,且特别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着眼于战略对接、战略谋划、战略落实,探索“新旧转换”“内外共振”“软硬兼施”路径,突出政策创新、产业创新、技术创新,转变治理方式、执法方式、普法方式,守住民生底线、安全底线、生态底线,从而高质量助推湖南乡村振兴全面实现.
二十年来(2000-2020年)明清两湖地区经济史研究发展引人注目,在移民与经济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研究、手工业研究、城市和市镇经济研究、商人与商品经济研究、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诸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何进一步开阔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思路,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打破学科藩篱,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强化问题意识,提升理论深度,应是未来研究关注的重点.
信用的数据属性向传统信用监管提出了从追求因果关系的线性监管模式转向将相关性、规律性纳入行政行为“相关考虑因素”的非线性法治模式的挑战.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区块链“自带的信用解决机制”为应对挑战提供了较好的技术工具和逻辑原理.在科技与法治的双重驱动下,在权利要素与数字要素的辩证统一中,构建开放共享的法治模式成为现代信用治理的新时代方向.该模式在区块链融合下,以“共识机制—利益识别—智慧决策—责任共担”为逻辑线索,公私合作、互动协调的治理程序为核心,着力于从行政权为中心的惩戒管制转向以市场为中心的技术驱动型治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新的概括,在其目标中引入了康养结合。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可以从系统、发展和矛盾三个视角来理解,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康养结合的引入反映了养老需求新变化,赋予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内涵,提出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要求,标志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政策制定的启示包括:提高战略定位,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康养结合问题;以需求管理为基础,建立养老和健康需求监测机制;推动供给侧改革,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联动与融合;尽快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
在中国传统社会,悲剧缺乏的现象与诗性正义密切相关。在诗性正义的思维模式中,悲剧内容不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悲剧情感无益于人们修身养性;根据人们行为的模仿性,悲剧不能被用作道德教化的手段,只有宣扬善恶报应的正剧才能被用以道德教化。在传统诗性正义的思想观念下,文人具有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意识,创作正剧用以劝惩,读者、观众习惯了福善祸淫的情节和结局,悲剧得不到人们价值观、情感的认同和接受。诗性正义深刻影响传统文学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传统社会。
本文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农民工在不同城市长期居留意愿和落户意愿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经济基本面改善能够促进农民工长期居留和落户;第二,由于农民工不同阶段决策侧重点的差异,房价对农民工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呈倒U形,但对农民工落户意愿的影响相反;第三,农民工更愿意在公共服务完善的城市居留和落户,且落户意愿受公共服务的影响更大;第四,城市经济基本面和公共服务对不同规模城市、不同城市群城市和不同住房支付能力城市的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于特大城市和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城市经
创设行政裁决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行政机关的专业性优势,实质性化解一些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缓解司法审判“量”和“质”上的双重压力。作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有效构成,行政裁决制度承载着“纠纷解决”和“多元机制”之双重诉求。这意味着不仅需要在行政裁决主体、过程以及救济等问题上实行有限的司法化改造,以塑造其“纠纷解决”的公信力,而且需要在立法以及体制机制建设上采取相关措施,激活行政裁决制度的各项行政特色和优势,为其在“多元机制”中的竞争和发展提供条件支持与保障。唯此,行政裁决制度方可走出“日渐式微
医养结合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其筹资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养老金收入偏低且代际转移支出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购买力;医养结合机构的医保定点率低,“家庭病床”“养老病床”等服务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长期护理保险未全面铺开;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窄、种类少;智慧养老平台也暂未能与社保对接等。这些“梗阻”目前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机构型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建议稳步提高养老金水平,出台医保政策精准对接医养结合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拓宽社会福利和救助范围,针对智慧养老平台制定对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