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育赋予我们的使命. 如何培养?我觉得主阵地在课堂,通过实践发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就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放来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
一、课型的开放
课型的开放是针对传统的课型提出来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忠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设计程序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还唯恐有什么知识点没讲到、讲透. 学生是教师忠实的观众,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完成机械式的作业. 我们说这种课堂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苏教版教材要求教师可围绕教材,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参与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这些活动还不受空间的限制.
课型的开放用怎样的教学观念来体现呢?
(一)教材观的开放
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充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 例如,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等等.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材上有现成的例题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时,书上例题没有照搬使用,而是自己重新设计:植树节六(1)班和六(2)班同学一起栽84棵小树,两班人数相等,两班同学各栽多少棵?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两班各栽了多少棵?学生一般是把它们平均分的,也就是两班各栽42棵. 在学生感到成功太顺利时,教师点一下如果两班人数不相等,平均分合理吗?学生觉得这不合理,教师继续给出两班的人数,接着师生讨论得出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再由学生自己确定按( )比( )分配,并把它填在横线上,成为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这样扩大了例题的思维空间,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思考题,结果是事半功倍,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深感到教师教材观的开放是多么的重要.
(二)角色观的开放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角色的观念,废除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那么怎样操作呢?我觉得:一要让学生大胆质疑,二要给学生机会去探索.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发给学生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纸和其他的工具.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我想知道……”,针对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即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相互合作,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看,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张画有正方形格子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另外还有剪刀、三角板等工具,看哪个小组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设计让学生操作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学生可用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可跳离数方格的框框,直接利用所给工具,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发挥小组的智慧,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题型的开放
(一)对数学开放题的理解
什么是数学开放题?这本身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开放题的称呼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提出来的. 对于这种新的题型,目前大家取得共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答案往往不确定或不唯一. 第二,条件的不完备或多余. 第三,有多种的答案或多种的解答方法.
从开放题的类型来看,目前的开放题主要有条件开放题、结论开放题、策略开放题和综合开放题. 由于问题解决的发散性,解答数学开放题能为学生发挥创新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此,开放题及应用开放题开展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
(二)开放题的编制策略
由于目前教材中很少有可供练习的开放题,教学中使用的开放题大多依靠教师自己编制. 那么,好的开放题从哪里来?我们以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有效的办法,应以现行教材中的传统数学题改编为主,使“封闭题”开放. 下面就这种编制策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例1: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9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对于这道题,如果我们把题中的条件弱化,去掉“大小一样的”这一限制,就可以得到一道开放题.
例2:有这样的一个数列:3,5,7,9,11,13……如果把数列的四至六项隐去,就得到一道开放题:3,5,7,( ),( ),( )…….
例3:五年级学习积、商变化规律的时候,经常要练习这样的题目:已知1.5 × 4 = 6,那么,0.15 × ( ) = 6. 我们可以把原题目改编为:根据1.5 × 4 = 6,请很快写出乘积为6的乘法算式. 对于这样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解答. 既可以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积不变,比如1.25 × 40,0.015 × 400,15 × 0.4等;也可以通过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来使积不变,像3 × 2,0.75 × 8等.
总之,开放题教学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创造. 按照皮亚杰发展认识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编制开放题并开展开放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型与题型的开放,还包括整个评价体系的开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开放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代具有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 让开放式教学为我们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思考.
一、课型的开放
课型的开放是针对传统的课型提出来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忠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设计程序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还唯恐有什么知识点没讲到、讲透. 学生是教师忠实的观众,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完成机械式的作业. 我们说这种课堂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苏教版教材要求教师可围绕教材,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参与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这些活动还不受空间的限制.
课型的开放用怎样的教学观念来体现呢?
(一)教材观的开放
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 因此在使用现行教材的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深刻理解,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充实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 例如,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等等.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材上有现成的例题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时,书上例题没有照搬使用,而是自己重新设计:植树节六(1)班和六(2)班同学一起栽84棵小树,两班人数相等,两班同学各栽多少棵?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两班各栽了多少棵?学生一般是把它们平均分的,也就是两班各栽42棵. 在学生感到成功太顺利时,教师点一下如果两班人数不相等,平均分合理吗?学生觉得这不合理,教师继续给出两班的人数,接着师生讨论得出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配,再由学生自己确定按( )比( )分配,并把它填在横线上,成为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这样扩大了例题的思维空间,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思考题,结果是事半功倍,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深感到教师教材观的开放是多么的重要.
(二)角色观的开放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彻底转变角色的观念,废除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那么怎样操作呢?我觉得:一要让学生大胆质疑,二要给学生机会去探索.
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发给学生带有方格的平行四边形纸和其他的工具. 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说说“我想知道……”,针对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即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相互合作,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看,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张画有正方形格子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另外还有剪刀、三角板等工具,看哪个小组能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设计让学生操作这一环节,旨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学生可用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也可跳离数方格的框框,直接利用所给工具,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发挥小组的智慧,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题型的开放
(一)对数学开放题的理解
什么是数学开放题?这本身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开放题的称呼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提出来的. 对于这种新的题型,目前大家取得共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答案往往不确定或不唯一. 第二,条件的不完备或多余. 第三,有多种的答案或多种的解答方法.
从开放题的类型来看,目前的开放题主要有条件开放题、结论开放题、策略开放题和综合开放题. 由于问题解决的发散性,解答数学开放题能为学生发挥创新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因此,开放题及应用开放题开展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
(二)开放题的编制策略
由于目前教材中很少有可供练习的开放题,教学中使用的开放题大多依靠教师自己编制. 那么,好的开放题从哪里来?我们以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有效的办法,应以现行教材中的传统数学题改编为主,使“封闭题”开放. 下面就这种编制策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例1: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9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对于这道题,如果我们把题中的条件弱化,去掉“大小一样的”这一限制,就可以得到一道开放题.
例2:有这样的一个数列:3,5,7,9,11,13……如果把数列的四至六项隐去,就得到一道开放题:3,5,7,( ),( ),( )…….
例3:五年级学习积、商变化规律的时候,经常要练习这样的题目:已知1.5 × 4 = 6,那么,0.15 × ( ) = 6. 我们可以把原题目改编为:根据1.5 × 4 = 6,请很快写出乘积为6的乘法算式. 对于这样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解答. 既可以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使积不变,比如1.25 × 40,0.015 × 400,15 × 0.4等;也可以通过两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来使积不变,像3 × 2,0.75 × 8等.
总之,开放题教学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创造. 按照皮亚杰发展认识论的观点,封闭题主要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开放题则引起认知结构的顺应.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编制开放题并开展开放题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新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型与题型的开放,还包括整个评价体系的开放,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开放的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一代具有创新思想与创新能力的现代公民. 让开放式教学为我们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