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重视朗读教学作用,同时根据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改善方案,以教材大纲为朗读目标,丰富朗读形式,创设朗读教学情境,提高朗读质量,丰富学生情感,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朗读教学 问题 对策
  语文是初中教育的基础部分,学好语文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中朗读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发音表达作品思想感情,但从相关调查得知,当前朗读教学还存在学生缺乏朗读兴趣、教师过于重视讲解以及朗读范围狭窄等问题,因此解决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过于重视讲解
  对于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朗读只是一个教学任务,只有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了需要朗读的段落,才会让学生朗读,如果没有直接要求就会分析内容。出现这种情况和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有,常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课文内容。甚至语文课堂上还会出现教师运用录音代替范读,虽然不能否定音频有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感情饱满、自然流利等优势,但它不具备教师范读的亲和性和示范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想感情。
  1.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主动行为都来自于兴趣,孔子也曾对弟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大部分学生对朗读没有较大的兴趣,语文和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属于听说并存的课堂,但很多学生都选择沉默,究其原因多为学生心理素质低弱,很怕在众多人面前表现自己,甚至一说话就会声音颤抖,因而当教师要求其范读课文时常常会出现羞于张口情况。
  1.3朗读范围过于狭窄
  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惯性采用齐读形式,目的在于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积极性。但忽略了当学生大声齐读时就不能深入理解作品本质且还不利于提升个体水平。部分教师会选择让学生单独朗读,虽然有较强的针对性,然而教师却喜欢叫善于回答教师提问和朗读效果好的学生朗读,没有到叫到的学生就成为观众,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课堂更加沉闷,不利于提高朗读教学效果。
  2.解决初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的对策
  2.1教师善于即兴范读 提高朗读效率
  优秀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兴趣,一旦朗读兴趣被激发,学生就会被抑扬顿挫和情绪饱满的声音所吸引。语文教师在朗读课堂上富有感情的范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专业的语文教师除了要会范读部分情感较易把握的散文和古诗等,还会范读说明文和议论文等,让学生有效掌握如何驾驭不同类别文章思想感情。真正的语文是让学生运用的,教师的讲解对学生产生的作用直接定义其语文价值。范读课文目的让学生梳理课文生字和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结构,赏析经典名词佳句。例如教师在朗读《春望》一课时,当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应以悲伤凄惨的语调朗读,说明国家残破不堪,草木都处于无人打理自由生长状态,而读都到“破”字和“在”字时应加重语气,因为“城”和“山河”为名词,读“破”和“在”联系这两个词时会发现山河仍然存在,但国家去残破,物是人非,凄凉的感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朗读过程中就要站在作者角度并运用无奈忧伤的口吻,一方面能充分表现作者心境,另一方面能体现鲜明对比,教师的范读会感染学生情绪,影响学生情感,便能达到预期朗读效果。
  2.2实施科学朗读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相关研究明确指出,智商和情商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据相同重要地位,心理素质强则说明情商较高,反之,心理素质若,情商就较低。对于朗读来说,其效果好坏与心理素质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提高朗读效果应善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不断强化心理素质。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都为优秀经典名著,有感情基调和内涵丰富的诗歌和散文,十分适合学生朗读。通过反复且大量的朗读会让学生和文本之间形成一种天然的默契,当朗读水平提升后,学生自然而然会提升朗读兴趣。一旦学生愿意朗读,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善读,所谓善读即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朗读,要准确把握朗读节奏,吐字清晰。以《雨巷》一课为例,这篇课文是作者在黑暗时代写的,当看到前方希望,作者就将一切美好的想象都寄予在“丁香姑娘”上,而丁香姑娘却在不断走近时突然消失在寂寥的雨巷中,因为作者情绪十分低落和哀傷,朗读过程中应略带严肃,尽可能与作者表达内容相一致,把握情感,提高朗读质量。
  2.3有效丰富朗读形式 增强朗读质量
  初中语文应采取科学的朗读方式表现课文内容,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能最大程度发挥促进作用,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朗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学生记忆能力,有利于教师开展阅读教学,通常朗读有以下几种形式:首先齐读,即全体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能在短时间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渲染朗读气氛。诗歌十分适合于齐读,例如在学习《海燕》一课,在描写海燕不惧暴风雨坚强的海面上飞翔情境时就需要强调激情,将重音放在“高傲”“闪电”和“苍茫”等词语上,文章开篇就直接点名海燕所处环境,苍茫一词能充分体现灰暗的天色,全体学生大声齐读时浑厚的声音象征暴风雨来临的海面,衬托出海燕自信、无所畏惧和勇敢地搏击风浪的品质。其次分角色朗读;即挑选多名学生朗读同一篇课文,每个学生扮演课文中一个角色并运用人物语气说话。以《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为例,教师挑选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母亲、若瑟夫、于勒、船长,朗读前要先明白文中人物特点,如若瑟夫是一位十分单纯善良的男孩子,读到文中情节对话就应注重声音和事件前后态度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加强对人物性格分析和文本理解。
  【结 语】
  总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尤其当前是追求高质量人才的社会,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不断提出改革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都要对朗读和默读给予高度重视,朗读更是初中语文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更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龚冬梅.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z1)
  【2】韦韩.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8)
  【3】樊银娟.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中旬,2015(7)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语文学习需求,倡导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阅读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界众多人士的认可。为增进广大教育者对于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认识,促进个性化阅读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作者特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对个性化阅读内涵的解析,探究了目前存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从实际问题出发对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详细的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术及护理体会。方法 200例会阴侧切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化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系统
【摘 要】  教育信息技术因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和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传统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和情感 创设情境 突破难点 拓展思维  教育信息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像、
日前在美国犹他州,Novell全球合作伙伴的高层人士共济一堂,共同商讨合作战略以及对Novell目录服务(NDS)的支持事宜。包括AT&T、Cisco、Compaq、Dell、HP、IBM、Intel、Lucent
目的观察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口语交际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基本手段,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从倾听、表达以及应对三个方面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是一个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正焕发它特有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对教学文本的价值内涵和教学设计做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让语文教学真正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深入研读文本,挖掘文本内涵,立足课堂教学,用语文滋养学生心灵,每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关键词】核心素养 深研文本 浅引教学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要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教者要做好文本解析。而从文本解读走向课堂教学,必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 评估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参照组(33例)。参照组行常规疗法治
作为一个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来说,最头疼的问题是网络出现故障而不能快速诊断,找出错误的来源并及时排除故障。在借助外界先进网络分析、测试仪器和网管工具的同时,网管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