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在国内以及世界各类赛事上展显光芒,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然而,我国运动员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我国体育运动的成绩和形象。本文以河北省现役篮球、排球、足球运动员为对象,调查分析他们的文化理论知识现状,以建立适应河北省运动员健康发展的文化教育模式为目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素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一、前言
在2010年的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1]。可以说,此《意见》的下发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推向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些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各地区,特别是各个试点单位就此意见做了许多大量的准备工作,文、体等相关的主要部门协同配合,使得我省各级学校的体育训练在实施推进过程中,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然而,怎样进一步的推进我省运动员文化教育,仍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制定出长久计划。
二、河北省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
(一)河北省现役运动员文化理论知识教育现状
1.缺少文化学习时间
我们从以往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每周文化课理论的知识学习时间上,篮球、排球、足球这三大球的运动员所学习的时间仅有12课时,占每周总学时安排的 21.4%;而训练的时间为44课时,占每周时间安排的78.6%。
2.文化学习时间现状
2011年在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中,选取了9月至11月的数据,调查数据显示:3个月中,达到上课总时量为132个学时的仅占5.88%;在132学时以下、100学时以上的占17.65%;在100学时以下、50学时以上的有17.65%;在50学时以下、30学时以上的占11.76%;还有47.06%的运动员因为训练安排等多种原因导致无法上课[2]。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教学单位因运动员训练,都将部分文化课安排在晚上进行,可是运动员在经过一天的训练后非常疲劳,以至于学习效率较低。
(二)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
河北省现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学内容大多与实际接触脱节,有许多领导和教师又不够重视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造成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化,缺乏创新,造成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或者逃避的恶性循环。文化的学习形同虚设,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偏低。
(三)运动员受教育文化素质偏低
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战术意图的理解以及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关系密切。在现代竞技的运动中,技、战术就是不断的分析、理解以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与运动员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运动员可以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技、战术,达到最终的目标。调查结果表明,缺乏必要文化素质的运动员,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文化教育素质低的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不深刻,观察、判断能力下降,不能依据比赛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一味单打独斗。
1.改革运动员培养体制
首先,需要从全面提高和持续发展的角度中出发,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引导教育,培养出高文化素质以及高竞技水平的高水平运动员。其次,是将传统的三梯队形式的培养模式,转变成为体育学院和函授、运动技术学院以及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形式,对于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形成良好的、完整的文化知识学习体制。
2.转变运动员培养的传统思想
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明确各自所在职责,在政策等多层次、多方面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制度。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业余时间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机会,使运动员享受优越的文化教育成为一种权利,而不单单是只喊口号。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使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切实建立起有效保障的机制。
3.拓宽运动员培养的渠道
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使运动员享有更优越的文化教育条件。我省大多数运动训练队伍自己有充足的训练设施和场所,但是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师资以及文化教育环境。文化教育资源紧缺。我国共计15所体育院校,加上我省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这些院校都有宝贵的教学资源,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优越的教学环境。各运动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与之合作,建立运动训练基地,通过合作的形式使双方资源可以实现互享,使运动员学生化,学生专业化。这样在不耽误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还能使运动员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训练课余文化。
4.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管理
培养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的兴趣。运动员群体的教育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团体。要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富有使命感,对运动员日常教育尽心尽责,调动起运动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并适当施加压力使这个团体有紧迫感、压力感从而促进文化知识的灌输。
三、结论
从上述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重视竞技体育人才的文化教育与投资,已经成为了我国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和推进这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培养的全新模式,既要遵循竞技训练规律,保证系统的运动训练,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学习,是我省运动员构建全新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最佳选择。探索解决学训矛盾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我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有效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员文化教育道路仍是我省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的,优先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秀凤,刘婉丽.北京市游泳队运动员理论知识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运动,2011,9.
[2]杨洁.辽宁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3.
[3]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
[4]刘庆山,周洪珍,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5]陈鑫.新世纪我国竞技体育文化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8,1.
[6]陆晓明,刘青,蔡明明.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主要的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
[7]虞重干,郭修金.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 S2011206。
关键词:运动员;文化素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
一、前言
在2010年的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1]。可以说,此《意见》的下发将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推向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些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各地区,特别是各个试点单位就此意见做了许多大量的准备工作,文、体等相关的主要部门协同配合,使得我省各级学校的体育训练在实施推进过程中,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然而,怎样进一步的推进我省运动员文化教育,仍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制定出长久计划。
二、河北省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
(一)河北省现役运动员文化理论知识教育现状
1.缺少文化学习时间
我们从以往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每周文化课理论的知识学习时间上,篮球、排球、足球这三大球的运动员所学习的时间仅有12课时,占每周总学时安排的 21.4%;而训练的时间为44课时,占每周时间安排的78.6%。
2.文化学习时间现状
2011年在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中,选取了9月至11月的数据,调查数据显示:3个月中,达到上课总时量为132个学时的仅占5.88%;在132学时以下、100学时以上的占17.65%;在100学时以下、50学时以上的有17.65%;在50学时以下、30学时以上的占11.76%;还有47.06%的运动员因为训练安排等多种原因导致无法上课[2]。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教学单位因运动员训练,都将部分文化课安排在晚上进行,可是运动员在经过一天的训练后非常疲劳,以至于学习效率较低。
(二)文化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
河北省现役运动员的文化课教学内容大多与实际接触脱节,有许多领导和教师又不够重视运动员文化课的学习,造成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化,缺乏创新,造成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或者逃避的恶性循环。文化的学习形同虚设,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偏低。
(三)运动员受教育文化素质偏低
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培养,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战术意图的理解以及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关系密切。在现代竞技的运动中,技、战术就是不断的分析、理解以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与运动员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运动员可以根据比赛中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技、战术,达到最终的目标。调查结果表明,缺乏必要文化素质的运动员,对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文化教育素质低的运动员,对比赛的理解不深刻,观察、判断能力下降,不能依据比赛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一味单打独斗。
1.改革运动员培养体制
首先,需要从全面提高和持续发展的角度中出发,重视运动员文化素质的引导教育,培养出高文化素质以及高竞技水平的高水平运动员。其次,是将传统的三梯队形式的培养模式,转变成为体育学院和函授、运动技术学院以及体育运动学校的教育形式,对于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形成良好的、完整的文化知识学习体制。
2.转变运动员培养的传统思想
各级教育、体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明确各自所在职责,在政策等多层次、多方面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制度。确保运动员在训练业余时间能充分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机会,使运动员享受优越的文化教育成为一种权利,而不单单是只喊口号。通过政策法规的形式使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切实建立起有效保障的机制。
3.拓宽运动员培养的渠道
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使运动员享有更优越的文化教育条件。我省大多数运动训练队伍自己有充足的训练设施和场所,但是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师资以及文化教育环境。文化教育资源紧缺。我国共计15所体育院校,加上我省河北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唐山学院、唐山师范学院等,这些院校都有宝贵的教学资源,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优越的教学环境。各运动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与之合作,建立运动训练基地,通过合作的形式使双方资源可以实现互享,使运动员学生化,学生专业化。这样在不耽误运动员训练的前提下,还能使运动员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训练课余文化。
4.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管理
培养运动员进行文化学习的兴趣。运动员群体的教育管理不同于其他学生群体的教育管理,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团体。要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富有使命感,对运动员日常教育尽心尽责,调动起运动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并适当施加压力使这个团体有紧迫感、压力感从而促进文化知识的灌输。
三、结论
从上述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重视竞技体育人才的文化教育与投资,已经成为了我国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和推进这种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培养的全新模式,既要遵循竞技训练规律,保证系统的运动训练,又要遵循教育规律,保证系统的文化学习,是我省运动员构建全新的运动员文化教育模式最佳选择。探索解决学训矛盾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我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有效机制,走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员文化教育道路仍是我省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的,优先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秀凤,刘婉丽.北京市游泳队运动员理论知识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运动,2011,9.
[2]杨洁.辽宁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与完善对策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3.
[3]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
[4]刘庆山,周洪珍,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5]陈鑫.新世纪我国竞技体育文化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8,1.
[6]陆晓明,刘青,蔡明明.提高优秀运动员文化素质主要的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7.
[7]虞重干,郭修金.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理念的重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2.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 S20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