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相容视角下农信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效用研究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658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资担保优惠贷款属于农信联社对员工的正向激励机制,但激励效应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利用湖南省120家农信联社2006—2010的面板数据,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的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优惠贷款是否存在“激励相容”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湖南省发达县域,工资担保优惠贷款激励与农信联社绩效和风险存在“激励相容”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县域,工资担保优惠贷款存在激励过度现象,使员工产生“风险厌恶效应”,而且带来了信贷违约风险,阻碍了农信联社未来绩效的提升。因此,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农信联社治理,能够使员工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正效应,抑制其负效应。
  关键词: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农村信用联社;激励相容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7-0034-06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7.06
   一、引言
  目前农信联社普遍存在以内部员工和股东为对象的关联方贷款。对于关联贷款,监管机构有许多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农信联社内部员工及其配偶利用其在信用社的工资作为担保所借贷款,对于农信联社来说是一种关联方贷款,而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福利,因为这种贷款往往带有优惠性质。员工可以利用优惠贷款进行投资或者消费,获得投资收益或者满足消费欲望,农信联社借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因此从激励的表现形式和效果来说,工资担保贷款可视为员工薪酬激励制度的一部分。根据王立超(2009),张正堂(2008)等研究成果,薪酬等其他激励措施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工资担保优惠贷款对信用联社绩效的影响也可能存在滞后效应[1-2]。与此同时,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成为员工与农信联社之间信用风险传递的渠道。员工工资担保贷款的安全性直接与员工的偿债能力紧密相关,员工可能会为了获取较高的收益而将所获贷款投资到高风险领域,信用联社因此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违约损失。目前对银行大股东掏空动机与关联方贷款风险方面的研究较多,如张敏(2012),祝继高(2012)等[3-4]。但对于内部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影响研究十分少,而且由于农信联社数据难以获得,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更是少见。若不掌握员工工资担保的关联贷款对农信联社的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将无法准确把握农信联社关联贷款的地位和作用,易低估其对农村信用联社稳健发展的负面效应。
  本文从湖南省银监局和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收集了湖南省85个县域120家农信联社的数据,研究内部员工工资担保贷款与农信联社绩效和风险的关系,这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由于农信联社在县域金融市场占有主导地位[5],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对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有20%的贷款属于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经济发达地区该比例只有10%。那么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对农信联社绩效和风险的影响是否存在地域差异效应呢?这是本文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一)“激励相容”理论框架
  激励相容理论最早是由哈维茨(Hurwicz)教授提出来的,在他所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指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在现实中贯彻“激励相容”原则,能够有效地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行为人的行为方式、结果符合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具体到农信联社的分析中,农信联社激励措施的设计要使得员工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实现农信联社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吻合,就是对员工的各种激励措施能够在促进农信联社绩效提升的同时降低农信联社面临的风险,这样农信联社的激励措施便符合“激励相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重点研究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对农信联社未来绩效和风险的影响。
  宋清华、曲良波(2011)等利用以下模型验证员工激励、风险承担与银行绩效的关系[6]:
  Z-scoreit=f(lnSALAit-1,lnSALA2it-1,GOVit-1,
  CONTROLit-1)+?姿it(1)
  ROAit=f(lnSALAit-1,GOVit-1,CONTROLit-1)+?姿it(2)
  式(1)中Z-scoreit表示银行风险,Z值越大表示银行风险越小。lnSALAit-1和lnSALA2it-1为滞后一期的银行高管薪酬的二次项、一次项的自然对数,GOVit-1为滞后一期银行治理变量,CONTROLit-1代表有关的控制变量。按照式(1)、(2),如果银行激励符合“激励相容”效应,则有■>0,■>0,■>0。
  (二)员工激励与农信联社绩效
  农信联社对于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常带有优惠利率,因此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激励措施。目前学者对银行业激励措施与绩效的关系研究争议主要集中于激励是否适度上。左晶晶和唐跃军(2010)认为在隐性激励大量存在的中国市场,上市公司员工看起来显著较低的薪酬亦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过度激励,而且对高管薪酬激励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7]。王立超(2009)实证分析业绩薪酬敏感度对上市企业未来绩效的影响发现,业绩薪酬敏感度的提高会给员工带来“风险厌恶效应”,从而使企业未来绩效降低。Houston 和 James(1995)实证发现银行薪酬与业绩之间只存在弱正相关关系[8]。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则显示出薪酬与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如Cornett 和 McNutt(2009)基于美国的银行数据研究得出,当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时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9]。宋清华和曲良波(2011)基于中国银行业的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上述观点分歧揭示出银行激励措施对银行绩效影响的复杂性,同时也显示因不同国家在收入水平、金融体系发展程度、政府干预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激励措施对银行绩效的影响机制可能有所不同。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如Webb(2008)采用多国的1100家银行 1992—2004 年大容量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不同监管情形下CEO 薪酬与绩效激励敏感度不同[10]。马宇、许晓阳等(2008)通过对安徽省亳州市农信联社的调查发现,经济发展差异对农信联社绩效有不同影响,地处乡镇的农信联社的绩效受当地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小,而地处中心城区的农信联社则更多收益于城市经济的繁荣[11]。目前湖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农信联社垄断县域金融市场的程度不同,经济发达县域,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农信联社对客户选择权相对较小,农信联社只能获得平均利润率。员工工资担保贷款的存在不仅对员工是一种激励措施,而且扩展农信联社业务,对农信联社绩效有提升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县域农信联社,农信联社市场垄断程度高,有挑选优质客户的权利,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对于内部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往往具有优惠利率,而且经济欠发达县域监管不严,违规发放贷款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对农信联社绩效有一定阻碍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1: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对农信联社绩效的影响因地而异:经济发达县域,员工工资担保贷款能促进农信联社绩效的提升;经济欠发达县域,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存在激励过度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联社绩效的提升。
  (三)员工激励与农信联社风险
  目前学者对于银行业激励措施与银行风险的研究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宋清华、曲良波(2011)研究发现银行薪酬激励在提升银行绩效的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因此建议激励制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风险因素。Hagendorff and Vallascas(2011)采用1993—1997年美国172家被兼并银行数据发现薪酬激励能增加被兼并银行的风险承担[12]。Coles,Daniel and Naveen(2006)采用1992—2002年10687个公司样本研究发现薪酬激励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13]。Aggarw-al and Samwick(2002)采用1993—1996年美国公司大样本数据,分析得出了“薪酬激励和公司风险承担之间存在负向关系”的论断[14]。Haq,Pathan and Williams(2010)采用1997—2004年212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银行风险承担和高管薪酬激励呈U形关系[15]。由此可见,在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员工激励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仅存在定量的差异,而且性质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员工激励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变得复杂。具体分析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县域,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县域农信联社,由于市场竞争激励,而且监管体制较为完善,农信联社建立了相对较好的治理体系,因此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健全,能有效减少违规发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另一方面,农信联社对内部员工信息掌握较全,能有效避免贷款发放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所以减少了贷款违约风险。对于经济欠发达县域,农信联社长期凭借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治理水平低下,尤其是内部风险控制较为薄弱,易违规发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而且经济欠发达县域银行业监管也不严,因此容易带来信贷违约率的提升。
  由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2: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激励措施对农信联社风险的影响因地而异:在经济发达县域,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激励措施能有效减少农信联社面临的风险;对于经济欠发达县域,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激励措施加剧了农信联社所面临的风险。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湖南省银监局、湖南省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共120家农信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面板数据,观测值共4200个。
  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是对员工的一种间接激励措施,当员工利用借款获利时这种激励措施才具有激励效应,因此本文构建了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收益指标(RCI),其计算公式如下:
  RCIit=XitYit(■-1-■)(3)
  其中,RCIit表示第i家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所获得的第t年的收益;Xit表示第i家农信联社第t年的年末贷款余额;Yit表示第i家农信联社第t年末的内部职工及其亲属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表示资本保值增长率,Zit-1表示期初所有者权益,Zit表示其末所有者权益;Rnt代表第t年第n次利率变动,■表示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多次调整后的算术平均。RCI的经济意义是农信联社内部职工及其亲属获得优惠贷款后,可以用来进行投资获利,减去借款成本则得到员工贷款所获的净收益率,再将净收益率乘以贷款本金则得到本期的担保贷款收益。
  资本保值增长率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贷款利率采用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农信联社贷款利率可以在央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有一定的浮动,农信联社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比银行大,农信联社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为0.9~2.0,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为0.9~1.7。由于是内部职工及其亲属贷款,往往采用的是优惠利率,因此本文贷款利率采用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有些年份央行贷款利率经过多次变动,本文采用历次所调利率的平均值。
  
  
  
  
  
  
  
  
  
  
  
  对于农信联社绩效和风险,本文采用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来衡量农信联社经营绩效,存贷比来衡量农信联社的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农信联社的监管风险,不良贷款率来衡量农信联社的信贷违约风险;选取农信联社总资产的对数为控制变量。本文所涉及的变量及其操作性定义如表2所示。
   根据县域GDP的不同,本文将120家农信联社分为经济发达地区60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60家,各变量分地区描述性统计如表3。
  
  
  
  
  
  
  
  
  
  
  
  
  
  
  
  
  
  
  
  
  
  
  
  由表3可知:(1)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资本收益率ROE和资产收益率ROA明显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凭借垄断地位获得了远高于社会平均的利润率;(2)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职工内部贷款额度要远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可能原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内部贷款审批制度不严格,没有很好的遵守内部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条例,反映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内部风险控制较为薄弱;(3)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高于发达地区,不良贷款率低于发达地区,说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较小。原因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在金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小,有挑选优质交易对象的权利,所以在市场上属于“风险厌恶型”;而经济发达地区农信联社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绩效,市场行为较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偏好风险一些。
  四、模型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同县域内部员工贷款对农信联社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假说1,本文在借鉴宋清华、曲良波(2011)等人所用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湖南省县域员工激励与农信联社绩效之间的关系:
  ROEit=f(lnRCIit-1,CONTROLit-1)+?姿it(4)
  ROAit=f(lnRCIit-1,CONTROLit-1)+?姿it(5)
  其中,lnRCIit-1表示滞后一期农信联社员工激励水平,ROEit、ROAit为当期的银行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CONTROLit-1代表有关的控制变量,指农信联社总资产的对数。按照式(4)、(5),若员工激励符合“激励相容”效应,则有■>0,■>0。若不符合则有■<0,■<0,或者■=0,■=0。
  由于信用社个体差异较大,存在截面残差异方差问题,本文在回归方法上采用两步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及Stata11软件来实现,实证结果如表4。
  
  
  
  
  
  
  
  
  
  
  
  
  
  
  
  经STATA的VIF检验,模型变量显著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经OVTEST命令以及D-H怀特检验,模型显著不存在内生性问题。从回归结果来看湖南省不同经济发展县域存在明显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LNRCI与ROE、ROA负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农信联社内部职工工资担保贷款对农信联社未来绩效有一定的提升激励作用;在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LNRCI与ROE、ROA显著负相关,说明农信联社内部职工工资担保贷款显著地阻碍了农信联社未来绩效的提升,结合欠发达地区内部职工工资担保贷款额平均值大幅度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信联社的现象,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在内部职工工资担保贷款方面存在激励过度的现象。以上分析验证了假说1。
  2.发达地区农信联社资产总额与农信联社未来绩效显著正相关,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资产总额却与农信联社未来绩效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型农信联社的效益与其他中小农信联社的效益相比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众多的网点、政策的支持、发展的历程以及对经济资源获取和控制方面,竞争充分的市场使大型农信联社能够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金融市场表现出较高的垄断性,农信联社治理水平低下,效率不高,重量而不重质的盲目资产扩张反而会影响农信联社的未来绩效。
  (二)农信联社内部员工贷款对农信联社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从实证可以看出,对于湖南省经济发展不同区域,农信联社内部员工担保贷款这一激励措施对农信联社未来绩效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原因是随着农信联社内部员工贷款比例的提高,农信联社职工“风险厌恶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导致农信联社各级职工减少高风险信贷项目从而确保他们的收入,最终影响到农信联社未来的回报率。当农信联社职工担保贷款额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时,给农信联社职工带来的风险也在悄然攀升,此时农信联社职工“风险厌恶效应”开始大于“激励效应”,也就是说,农信联社职工是通过影响农信联社未来的风险从而影响农信联社未来绩效。
  为了验证以上分析,下面来进一步实证检验农信联社内部员工贷款与农信联社风险的关系。农信联社未来风险包括许多方面,本文选取存贷比来衡量农信联社的流动性风险,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农信联社的监管风险,不良贷款率来衡量农信联社的信贷违约风险,选取农信联社总资产的对数为控制变量建立模型如下:
  LDRit=f(lnRCIit-1,CONTROLit-1)+?姿it(6)
  CARit=f(lnRCIit-1,CONTROLit-1)+?姿it(7)
  NPLit=f(lnRCIit-1,CONTROLit-1)+?姿it(8)
  其中,lnRCIit-1表示滞后一期农信联社员工激励水平,LDRit、CARit、NPLit分别表示农信联社的流动性风险、监管风险和信贷违约风险。CONTROLit-1代表有关的控制变量,指农信联社总资产的对数。按照式(6)、(7)、(8),若员工激励符合“激励相容”效应,则有■<0,■>0,■<0。
  回归方法依然采用两步广义最小二乘法,表5显示了方程的回归结果:
  
  
  
  
  
  
  
  
  
  
  
  
  
  
  
  
  经STATA的VIF检验,模型变量显著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经OVTEST命令以及D-H怀特检验,模型显著不存在内生性问题。由回归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1.农信联社内部员工贷款与衡量农信联社流动性风险的存贷比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员工贷款额度越高,农信联社流动性风险越低,而且在经济越不发达地区,内部员工贷款激励对农信联社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越大。
  2.农信联社内部员工贷款激励与衡量农信联社监管风险的资本充足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内部员工贷款激励程度越高,资本充足率越高,农信联社监管风险越低,而且在经济越发达地区,这种影响作用越大。
  3.在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LNRCI与NPL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员工贷款激励程度越高,农信联社信贷违约风险越低;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内部员工贷款激励程度与不良贷款率显著正相关,说明内部员工贷款激励程度越高,农信联社贷款违约率越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金融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农信联社内部监管机制不合理,贷款审批不严格,随着内部职工及其亲属贷款比重的不断提升,必然给农信联社带来违约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在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内部员工贷款激励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信联社的风险显著降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内部员工贷款激励程度的提高使得农信联社的流动性风险和监管风险显著降低,但却带来了信贷违约风险的提高,这三者的联合作用阻碍了农信联社未来绩效的提升。假说2得到了验证。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湖南省85个县市120家农信联社的数据,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县域的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优惠贷款是否存在“激励相容”效应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湖南省经济发达县域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优惠贷款这种激励措施对农信联社未来绩效有一定地提升作用,而且能显著降低农信联社未来的各类风险,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激励措施存在激励相容效应;(2)湖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优惠贷款对未来绩效的提升则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存在激励过度的现象。通过深层次分析发现,随着内部员工贷款额度的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厌恶效应”开始大于“激励效应”,员工会采取保守的市场策略从而影响农信联社未来绩效的提升。同时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社内部贷款审批制度不严格,治理机制落后,导致信贷违约率提升,进一步阻碍了农信联社未来绩效的提升。因此农信联社员工工资担保贷款激励措施在经济欠发达县域不存在“激励相容”效应。同时假说1和假说2通过实证结果得到了验证。
  政策建议:(1)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农信联社治理能够使员工激励机制更好地发挥对农信联社的正效应,抑制其对农信联社的负效应,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联社要严格内部贷款审批制度,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建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2)农信联社内部员工工资担保优惠贷款是一种薪酬激励,这种激励机制不仅会对农信联社当期绩效和风险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农信联社未来绩效和风险产生影响,因此激励机制的设计应与审慎风险行为挂钩,薪酬应随所有风险类型进行调整并与风险结果相匹配;(3)在注重激励机制提升农信联社绩效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到激励机制的边际递减效应,在激励员工的过程中寻求合适的均衡,防止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作用下激励过度导致阻碍农信联社绩效的提升。■
  (责任编辑:于明)
  
  参考文献:
  [1]王立超.高管业绩薪酬敏感度与企业未来业绩相关性实证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
  [2]张正堂.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组织未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8(9).
  [3]张敏,刘颛,张雯.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的薪酬契约—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2(5).
  [4]祝继高,饶品贵,鲍明明.股权结构,信贷行为与银行绩效—基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 2012(7).
  [5]黄惠春,褚保金.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度研究—基于降低市场准入条件下江苏37个县域的经验数据[J].金融研究,2011(8).
  [6]宋清华,曲良波.高管薪酬,风险承担与银行绩效:中国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12).
  [7]左晶晶,唐跃军.高管薪酬激励过度了吗—基于边际递减效应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
  [8]Houston J F, James C. CEO compensation and bank
  risk Is compensation in banking structured to promote risk taking?[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95,36(2).
  [9]Cornett M M, McNutt J J, Tehranian H.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t large US bank hold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9,15(4).
  [10]Webb E.Regulator scrutiny and bank CEO incentive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008,33(1).
   [11]马宇,许晓阳,韩存,张广现.经营环境,治理机制与农信联社经营绩效——来自安徽省亳州市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7).
   [12]Hagendorff J, Vallascas F. CEO pay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 Evidence from bank acquisi-tions[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1, 17(4): 1078-1095.
   [13]Coles J L, Daniel N D, Naveen L. 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79(2):431-468.
   [14]Aggarwal, R., Samwick, A.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t of Risk on ExecutiveCompens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 (107):65~105.
  [15]Haq, M., Pathan, S., Williams, B. Managerial Incentives, Market Power and Risk-taking[R]. SSRN Working papers, No 30,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按照“效能再造—效应分析—平台架构—规制设计”的分析逻辑,结合民资的趋利本性,分析以民资主导的产融结合的产业发展效用,揭示民资在产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尝试用搭建的产融平台运用于浙江海洋产业发展的融资实践,探究浙江海洋产业定投基金的规制设计。  关键词:民资主导;产融结合;海洋产业;定投基金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2-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业深化改革,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改革所做的重要决定中已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市场退出机制,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资金涉及行业领域不尽相同,显然制定统一的费率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针对我国现状研究制定较为合理的富有弹性的银行存款保险费率将极具价值,通过分析国外已有案例,我国应采用何种方式的费率?本文从风险分析角度出发,通
期刊
摘 要: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定比特币不是我国的货币,只是一种互联网虚拟商品,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可以自由进行买卖。本文通过分析比特币的本质和原理,回溯创立者的初衷,发现比特币本质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支付系统”,其开放性和广泛参与性更是包含了“数字化信用”的概念,与“传统信用”相比,“数字化信用”更符合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随着互联
期刊
摘 要:本文按照KMV模型框架步骤,结合中国特殊情况,研究了KMV模型在度量中国公司信用风险时需要修正的所有参数及修正方法,包括违约类似事件的界定、股权价值和股价波动率的计算、违约点的设定、违约距离DD和预期违约概率EDF的函数关系等。  关键词:信用风险;KMV模型;参数;违约点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0-0047-04  一、引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证券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理论模型,选取2001-2012年间中小企业板市场和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板上市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三个样本组,测度了各样本组的资本边际产出。研究结果显示:中小板市场推出之后,主板市场的资本边际产出有所提高,中小板市场的资本边际产出高于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的推出提高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  关键词:中小板市场;资本配置效率;帕累托标准;资本边际产出
期刊
摘 要:通过1991—2010年间的数据,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首先对环境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次利用因子分析和Hansen的面板门限模型,对城镇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会对第一产业的生产形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2)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这种污染并不具有持续性,随着技术的改进,环境污染状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3)人均GD
期刊
摘要:本文提取264只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样本,基于双差分(DID)模型,研究发现开通的融资融券交易显著降低了标的股票的流动性、非系统性风险波动性,从“抑涨”和“抑跌”两个方向有效抑制标的股票的上下波动幅度。结合我国融资融券的实际运营情况,本文提出完善融资融券交易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融资融券;双差分模型;流动性;风险性;波动性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近五十年来,西方学者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鉴于此,本文分析了江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变动趋势与结构特征,并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社会融资规模与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的互动关系以及社会融资规模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动的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接着我们还运用阈值回归模型对江西省社会融资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可适性进行了探讨。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面临着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使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此背景下,本文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区域面板模型和二次回归模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视角对金融发展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有显著影响;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越是欠发达地区,金融规模的提高越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传递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大部分的研究侧重宏观层面,缺乏对不同行业汇率传递、特别是进口汇率传递效应可能存在异质性的考察。本文通过构建汽车行业的进口价格指数和行业汇率指数,首次研究了1995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汽车价格的传递效应以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汽车价格传递效应的因素,详细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