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襟江带海的江苏南通,吴越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在这里交融,开通、开朗的文化概念,开放、开拓的文化资源孕育出南通独特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每当人们为南通那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而惊叹不已时,就会想起那曾尽毕生之力创造性开展城市建设的第一人——张謇。
  
  论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关系,张謇与南通,算得上是经典故事之一。中国最早筑城,相传在尧的时期由禹的父亲鲧开始。汉语中,“国”字作“城”或“邦”解。“中国”一词就源于夏朝周边的氏族,把地处中央的夏称为“中国”。商都殷城,始建于盘庚迁殷。盘庚迫使贵族们迁徙,是为了挽救日趋腐败的商贵族,试图在重建首都的跋涉中找回开国君臣艰苦创业的品质。这是中国古代一个人与一座城的典型故事。张謇的故事出现在中国从近代向现代变革发展的时期。他不是帝王,是一位晚清状元,竟然“状元下海”,办实业经商,在获得的经济基础上,营建出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中国现代第一城——南通市。这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是划时代的建树。
  


  
  创造性开展城市建设的第一人:张謇
  
  张謇生于农家,他中状元那年,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覆没。甲午之耻使张謇重新考虑自己的一生。1895年张之洞给了张謇一条路,要他在家乡一带招集商股,兴办纱厂。这是张謇没走过的路。回到家乡,他不是地方官,也没有资金,要去“集股”,怎么集?家乡还沉浸在农耕中,所谓“风气未开”,要集股办工业极其困难。张謇奔走于通沪两地,屡经挫折。
  我曾在一个个深夜,觅寻张謇的往事,试图看到他的心迹。我读到了张謇在日记中写道:“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为什么责任在士大夫?他说“士大夫生于民间,而不远于君相”。这是说士大夫来自民间,且与朝廷有人脉关系。接着就慨然写下:“非士大夫之责而谁责哉!”
  这铿锵之言,其实是动员自己!
  千秋以来视商为末,状元之尊不言而喻。新科状元下海集股办厂,反差何其之大!甲午战后,上有朝廷,下有万民,他认定办实业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屡经挫折,他似乎是不怕的。他41岁中状元,并非头一次参加科考,此前也屡受挫。对张謇最大的挑战是要能忍辱受讥讽。这可以从张謇写的《大生纱厂股东会宣言书》中看到他的心迹。
  张謇农家而寒士也,自少不喜见富贵人,即有声望之要人,亦不轻见,见必不为屈下……然兴实业则必与富人为缘,而适违素守,又反复推究,乃决定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认定吾为中国大计而贬,不为个人私利而贬,庶愿可达而守不丧。自计既决,遂无反顾。
  这是怎样披肝沥胆的言辞!张謇要去向富人集股,有过非凡的心中风暴,为国家大计,才不惜放弃生平性格,折腰屈下,舍身喂虎也义无反顾。
  他哪里是为实业谋?这里的志向也不在于营建一座新城。这里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熊熊理想,烈烈壮志。就在他放弃生平性格、折腰屈下的地方,我看到巍巍然耸立起一个中国文化人顶天立地的大性格。
  他起步了,1895年筹建纱厂,发行的股票是中国第一张股票,筹建的是中国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1899年建成拥有两万多纱锭的大生纱厂。此后陆续建成二厂、三厂,乃至八厂。这不仅是中国人自主创建的最早的近代轻纺工业,也使南通成为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这位状元办厂,或说状元下海,成为“中国近代轻纺工业之父”,张謇堪称千古未有之第一人。
  有了最初的盈利,他就在家乡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办实业急需新型人才,更急需能育人才的人才,所以首重师范。办新学不同于私塾,需要大场所。张謇从大生纱厂的盈利中拆资五万两白银,又利用南通濠河三元桥畔的千佛寺作校址,废庙兴学,在1903年办起了中国最早的私立师范。
  当时更大的困难是:能教新学的人才奇缺。甲午之耻,张謇一天都没忘。但他以同样“遂无反顾”的心情,重金聘请了日本籍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前来任教。他聘请的唯一中国主课教师是王国维,王国维也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如此,张謇该有多么大的胸怀!
  1905年张謇与哥哥联手,还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1906年又创办了全国最早的师范附属小学和女子师范附属小学。1909年办商业学校,1912年办医学专科学校、农业专科学校、纺织专科学校,1920年将这三所专科学校合并为大学。
  1905年,张謇还创建了一个综合性博物馆,称“南通博物苑”。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在开幕词中就说:“中国博物馆的历史并不太久,第一个公共博物馆,除了帝国主义在沿海地区所办的几处之外,要算张謇办的南通博物苑了。”
  


  这个博物苑占地面积达48亩,相当壮观。张謇办学尚能为家乡人理解,可是办博物馆,乡人就有疑问:这博物馆是干什么的呢?张謇说博物馆可以“辅益于学校”,他认为“以少数之学校,授学有秩序,毕业有程限”,不足以培养通才,因而需要“图书馆、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
  在1905年,张謇曾写下《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与《上南皮相国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两次上书清政府。请注意,张謇这里说的是“博览馆”。他在上书中写道:“今为我国计,不如采用博物图书二馆之制,合为博览馆。”他还说,“今之世称文明最古之国,咸推我国,此亦东西各邦之公言”,在京办国家博览馆,可以“宣上德而扬国光”。
  可是,清政府没有采纳。张謇就自己在家乡毅然兴建。馆成,张謇在《营博物苑诗》中写有一句“尊华是主五洲宾”,意为博物馆的收藏以本国文物为主,并融汇各国文物。爱国之情与开放胸怀,都令人感佩不已。
  张謇并未去过欧洲,今天我们在巴黎卢浮宫、圣彼得堡冬宫等世界著名博物馆,均看到以本国文物为主,融汇各国文物的琳琅陈列。在张謇始建博物馆的第二年,1906年,刚成立的美国博物馆协会提出:“博物馆应成为民众的大学”。此说与张謇说的“图书馆、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何其相似。
  办这些文博事业需要很多资金,张謇不仅办纺织业,还创办铁厂、冶炼厂。这如同办学首重师范,办工业也特别需要钢铁。张謇讲“一白一黑”,白者指纺织业所需的棉花,黑者就是指钢铁。张謇还办面粉厂、油厂、火柴厂、肥皂厂、纸厂、玻璃厂,还建电话公司、酿造公司、电机碾米公司、房地产公司等等。
  为把大量的产品运出去,张謇从1903年起还创办了通州大达小轮公司,后来还创建上海大达轮步公司、达通航业转运公司,还有船闸公司、通运公行,还建天生港口。在交通运输上,形成了南通20世纪早期的江河海水陆联运体系。
  除商贸外,他还办了很多旅馆,还办实业银行。所有这些实业都是与来华的外国资本竞争市场。张謇创办的实业体系,曾经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这些实业体系,是张謇为南通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以上,我只是描述了张謇的性格、情志,以及他做了些什么。至于他做的这些与一座城市有什么关系,有何高妙,是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的发现。以下该换一种叙述方式。
  
  吴良镛院士的发现
  
  吴良镛院士于2002年夏到南通考察,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说南通可能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并说这是“初步推论”,还需“小心求证”。2003年吴良镛在《文史知识》第8期发表了《张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正式阐述了他的基本认识。我注意到先生同时写下:“‘求证’的工作仍在继续。”可见先生治学之严谨。再后于2006年出版《张謇与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署名“吴良镛等著”,该项目获“国家‘985工程’二期清华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建设项目资助”。进一步论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我在先生的文章中读到:
  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城市建设。他将工业区选在城西唐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狼山作为花园私宅及风景区,三者与老城相距各约6公里,并建有道路相通,构成了以老城区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城镇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减少污染,各自可以合理发展。这种一城多镇、分片布局的模式极有创意。
  这是吴良镛院士独到的见解。他还历数了张謇修马路,建五山公园,对旧城进行合理扩建,以及在主城区南门外建公共行政设施和商业金融、娱乐休闲、餐饮旅馆等服务业,在濠河畔建学校等文教事业,在新区开拓城市新的发展空间,并重视城市景观创造等等。吴良镛说张謇“不遗余力地开展城市建设,并以一种诗人的情怀经营城市”,还说“张謇发展南通的思想不仅仅基于城市观念,而是谋求城、镇、乡地区的整体协调发展”。还说张謇也“不仅仅是进行城市与地区的物资建设,更着眼于‘社会的整体改良’。”
  吴良镛先生还写道:“一百多年前,西方大城市因工业革命急剧发展,工人生活状况日益低劣。为了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开始出现了一些‘工业慈善家’,试图改善工人的生活。”随后举了美国、英国的一些例子,并把张謇与英国人霍华德并论,说“两者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名标近代城市史的人物,都致力于城市发展、改善市民生活。”我仔细研读,逐渐明白了,先生对张謇的赞誉,乃在于张謇避免了近代工业带来的“城市病”,有独辟蹊径的城市建设规划。
  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历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亲手筹建了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还筹建了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任主任;担任过若干城市和部门的城市规划顾问,参与和主持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项目数十项,并多次获奖。吴良镛对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艺术性都极为钟爱,对城市规划给人类生活、社会进步带来的作用极其看重,因而迅速看到张謇之不同凡响,并饱含深情地赞誉。
  在南通,我看到了吴良镛院士的“中国近代第一城说”,在南通人振兴家乡的进程中催生了很大的动力。我也从吴良镛院士的学说中受益,十分敬佩先生以大勇气慷慨地大力赞誉张謇。只是我反复研读了“近代第一城说”后,诚惶诚恐地感觉:我也要以十分的勇气才能说出,我以为先生称南通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并不是溢美之词。
  
  张謇心中的“新世界雏形”
  
  吴良镛先生作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论断,还基于他认为:“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我仔细理解先生说的“中国理念”,能感觉到先生深深的中国情怀。我也深信张謇之杰出,很多方面并非取自西方,而来自优秀传统文化,譬如他注重人居环境,避免污染等等,必得益于中国天人合一乃至阴阳和谐等思想。
  然而,看南通是否中国近代第一城,关键毕竟不在于是否“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规划建设,关键在于张謇规划、建设和经营的是什么性质的城市。
  张謇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博物苑、第一所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分别在1903年和1905年,性质属现代文博和教育。其他诸多辉煌的建设事业主要是1910年以后的业绩。
  他对人居环境的自觉追求,最显见的例证见于他从1912年起陆续在城中建东、西、南、北、中五座公园和唐闸公园,历6年于1918年建成。公园不是禁止平民进入的皇家园林,分明属现代社会之产物。在一座城市中如此为公众考虑而进行的科学规划、布局与建设,这是现代城市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各大城市当时还没有的。
  他创办“南通图书馆”时在1912年。中国自古就有国家图书馆,如老子就是周朝图书馆馆长;汉唐以后也有寺院藏书和私家藏书,但都深藏于四库三阁,深锁于私家楼阁,非公众能借阅。典型如宁波天一阁主人范钦在书楼前立有禁牌,写明“擅将书借出者”,必受何种惩罚。张謇为广教育、开民智创建的公共图书馆是创举,属于现代图书馆事业。张謇所办南通图书馆大小馆舍达67间时已是20年代初。
  他创办的“慈善事业”,养老院、育婴堂、残废院、栖流所、贫民工厂等等,也主要在民国时期。他还办了戒毒所、济良所,收容救济失养、失教之民,改良妓女,还办了流浪狗圈养所。盖因没有主人的流浪狗到处乱窜,影响市容,还可能传播狂犬病。如此我们看到,他办慈善事业,也不只是表示慈善之心。如同办产业、建公园,他努力使结构与布局都求和谐,面对家乡各种人口,他努力使青壮年有事可做,各奔其利,各得其所;他促使富人做公益事业,扶贫助困;他努力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所有这些在他心中也有一个规划和结构,也在尽力求社会和谐。他并不是地方官,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清政府灭亡后,军阀混战,他在南通“自治”,不唯担当起在乱世中对弱势群体的济助责任,更饱含着他创建一个“新世界雏形”的理想,他心中的“新世界”已经不是近代社会,而是现代社会。
  用什么来证明张謇当初的心灵追求与眼界呢?从《张謇全集·中央教育会开会词》中可以读到张謇说,“今日我国处列强竞争之时代,无论何种政策,皆须有观察世界之眼光、旗鼓相当之手段”。可见张謇是个打开眼界来看世界的人,他借鉴了与西方现代世界旗鼓相当之手段,还可见他胸中炽烈的自强情志。
  一个人心中有没有美好的理想、博大的胸怀,与埋头办产业,能赚很多钱,是大不一样的。张謇心中的“新世界雏形”,殊不简单,那里面有几千年煌煌中国文化,有上报社稷下安黎民的理想,有对现代世界文明的敬佩与吸收,有英伟儒风,有浩然大志。他心中这“新世界雏形”是我们尤其不能忽略的,这是他的灵魂,他钟情的世界,他会为之而奋斗。这是我们理解张謇——从心灵到实践——矢志不移地向着现代社会去作为的关键。
  无论中外,近代城市都是伴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出现的。世界上近代城市的兴起,几乎无不源于纺织业的勃兴。这大约因为衣食是人类生存的两大要素,耕织就是两大技术,古代农业社会从庄稼地里长出来,近代工业社会则从机床上生出来。
  张謇亦是如此,他创建的第一座纱厂在19世纪末,其他产业均始于20世纪初,此后规划、改造、建设、经营南通城市,一开始就是朝着建设一座现代城市的方向去努力的。历20余年见出规模的时候,已是我国史学界划定的现代史开端的时期。
  他建伶工学社、更俗剧场,邀请梅兰芳与欧阳予倩来同台演出,乃至建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1919年下半年及以后的事了。南通商会大厦是当年南通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总面积4707平方米,该建筑图被选入《中国建筑史》。这座大厦建于1920年。
  1922年8月,中国科学社第七届年会在南通博物苑召开,梁启超、竺可桢、陶行知等各学科名流云集盛会,张謇致词。这都是南通这座中国现代城市的辉煌盛事。
  吴良镛先生也写道:“对比所有的近代中国城市,南通是走着另外的一条道路。”并说,“通过30年左右的有计划的全面发展,南通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这是少有的,独特的案例。”
  张謇这位晚清状元,是在南通未有近代工业的基础上,在农耕时代的南通城镇,直接规划建设了与嘈杂的近代城市不同的现代城市,避免了重走西方发展工业中造成城市拥挤、污染的旧路,这岂不是20世纪早期“跨越式发展”的典范!
  


  
  今日南通与世界城市带经济圈
  
  21世纪了,今日南通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在世界上,信息时代的城市向何处去,南通能否发生不寻常的作为?
  南通有着不寻常的起伏跌宕。1984年,南通被列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苏锡常通”并称江苏“四小虎”,南通以地处江北被列入苏南板块。可是80年代中期以后,南通因经济落后被划出苏南板块。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甚至落后于苏中、苏北的若干城市。到20世纪末,南通经济仍然落后。但进入21世纪后,南通奇迹般再度兴起。它兴起之快,变化之大,甚至令人心里还来不及准备,但已能令人感到前途无量。
  大家知道,江苏已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尤其是苏南。今日南通,GDP增幅已连续两年保持江苏全省第一,外资、民资跃居全省前列,环境保护在“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评选中名列第一,在江苏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南通更是以最高分蝉联第一,政府服务质量在全国50个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中连续两年被评为第一,并在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名列第一。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评价今日南通。
  请这样看——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在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点上的城市,只有两个:上海和南通。由此溯江而上,可直通内陆腹地。由此出海,可通往世界各大海港。但几年前南通还困于有江无桥,有海无港。今日,苏通长江大桥即将竣工,南通与上海将只有一小时车程。在长江“大金三角”的核心部位势必形成含金量最高的沪、苏、通“小金三角”。
  今日,建设中的南通大港是个江海港群。请想一下,南通建起巍然浩荡的江海港群,它处在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T型交汇点上的区位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它便拥有了宁波也不具备的优势。非止如此,它也是除上海之外,中国其他有海无江的沿海城市都不具有的优势。则南通的未来可估量乎!
  南通,突破了有江无桥、有海无港的局限,就以千古未有之雄姿,怀抱万里长江,面向浩荡大海,可以去飞翔起一个“世界名城”之梦了。
  南通迅速兴起有综合性因素,其中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是南通领导者和南通人民非常注重吸收和弘扬张謇的精神和智慧。典型如近几年建起的各种博物馆已达到30多座,这在全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甚至比不少省会城市的文博事业都先进。南通的基础教育资源及发展水平在江苏省也是佼佼者。这都是直接关系人的素质,支持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信息时代到来,当代世界的城市将向何处去,有怎样的新消息?我意外地听到市委书记罗一民给我讲述了“世界城市带经济圈”,这是个许多人还陌生的事物和视点。罗一民告诉我,最早是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提出“城市带”概念,随后在全球范围分列出六大城市带。
  我问,哪六大?他说,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城市带、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国“长三角”城市带目前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台州16个城市组成。
  罗一民说,世界城市带经济圈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代表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和最高水平。他举例说,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的制造业占全美的30%,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集中了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是日本最发达的地带;长江三角洲则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这块土地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6%,创造的GDP占全国20%,财政收入占22%,利用外贸总额占48%,出口份额占31%。
  这位市委书记不仅对此非常熟悉,还意识到应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性的大经济圈。他提出了举办“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的概念,并充分利用南通的区位优势,与国际合作,已数度在南通举办了“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使南通人的国际眼光、南通的国际声誉和地位都有不寻常的提升。诸多优势若能持续高效地发展下去,则南通将不只是南通人的南通,甚至不只是江苏的南通,它将可能如上海那样,让我们得到一个中国的南通。
  在今日南通到处可见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的介绍,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第一城”已成为南通的“城市名片”。
  就在撰写本文的时候,6月18日,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当今世界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在长江南通段江面上合龙。南通,不仅因苏南大桥的合龙改写成了昔日“南不通”的历史,还将承担起“连接南北,贯通东西,走向世界”的重任。因此,南通人不只是梦园长江,信步走过长江,更将以惊人的速度挺进江苏发展的第一方阵,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旅程中继续撰写新的精彩篇章!
  南通人可以为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城”感到自豪。张謇和南通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应得到更为先进的历史地位。
其他文献
有一个民间众所周知的故事,那就是“走西口”,为什么要走西口?哪里是西口?西口之外有什么?走西口是一曲凄婉的调子,是关中人走到长城外谋生的真实写照,是一段辛酸的经历。西口就是如今的杀虎口长城,那里现存还有一条西口古道,石头的路面早已湮没在荒草于尘埃之中了。杀虎口城关被重修,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早已今非昔比。出了杀虎口,一路蜿蜒向北200余公里,是一段黄土高原农耕和长城外牧区相交接的混居地区,和林格尔就
期刊
布尔陶亥紫河湾,有沙有水有草滩。  布尔陶亥紫河湾,人烟不多河不宽。    连根草草连枝枝树,蒙人汉人一个村村住。  蒙汉邻居对门门住,又种糜谷又放牧。    漫瀚调本是心上的音,心里头扎根心里头生。  漫瀚调本是结亲的酒,唱曲儿的亲亲们交朋友。  (布尔陶亥,蒙语地名,意思是紫色的河湾。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是漫瀚调的家乡。)  漫瀚调产生至今约有200年左右,是流行于鄂尔多斯地区的民歌歌种
期刊
我把自己27年前偏航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她现在的年龄也正是我当年偏航时的年龄。我还答应女儿,一定带她去看看辽河口那片永远在我记忆里燃烧着的海……    终于盼到飞航行课目了。飞完航行,我们这个期班的飞行员就将由“初教团”转入“高教团”训练——由飞行螺旋桨的“大刀片”飞机改为尾部“冒烟”的喷气式飞机了。  我曾多次从老飞行员的言谈中,感受过飞航行课目时的惬意与神秘。他们像讲述一个个传奇故事一样,把我的
期刊
提到北京,不可能不想到胡同。可以说,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北京有名的胡同有很多,不同的胡同编织着不同的故事。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八大胡同”,因为有妓院的存在,一直为今人津津乐道。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完全代表胡同的一切,在这悠长的记忆中,还有着许多的酸甜苦乐、悲欢离合。为此,记者有幸采访了作家肖复兴,原因是他写了一部有关“八大胡同”的书。    记者:非常高兴又看到您的新书《八大胡同捌章
期刊
在古长安城的东南,走出十多里,沟壑便陡然增多,地势也高起来,两条沉瘀的水系灞河、铲河划过千年不变的土原,汉文帝的灞陵依然遥遥可望,唐代皇家狩猎的蹄尘仍依稀可辨。但在很多年里,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叫“白鹿原”或者俗称“灞上”的地方。    50年前的一个早上,就在这白鹿原的乡间小路上,一个13岁的少年,腰里系着母亲为他求福的毛线红腰带,到离家30里外的灞桥镇投考中学。路上粗砺的沙石很快就磨破了他家
期刊
我印象中的王朔,始终是个中学生式的小青年,天生一副娃娃脸,见了我拘谨又腼腆,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聆听我谈稿子。后来他成了“大腕儿”,仍对我十分尊敬。      我是1982年自《十月》调至《当代》杂志的,1988年离开。我在《当代》时正处于精力充沛的最佳年龄段,每年发稿都上百万字,阅稿则超过千万字。从普通编辑到编辑部副主任,后来又当了副主编,曾编发过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也结识和发现了不少作家和文学新人
期刊
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从我国古代雕塑发展看,是以儒家为基础,道家为主流,以庄子精神为主体呈现于世人。我国古代雕塑美学的主体框架,如重“神韵”的本体论,讲究“虚静”的创作方法,追求“冲淡玄远”“神”“逸”“妙”的审美风格。这是因为任何雕塑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都会踏着社会的变迁而去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从而形成我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它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古代雕塑的实用性。中国远古
期刊
21世纪是城市竞争的世纪。这种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城市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核心是文化创意的较量。本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有文化创意的城市。    文化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文化创意城市的实践正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公认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视文化在促进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纷纷从城市未来发展角度提出一系列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新要求、新目标。    美国华盛顿于2001年制订了“创意城市草案”
期刊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在乡村城市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地给城市概念增添现代化的崭新诠释,而现代化的发展又大大推进了乡村城市化的进步,使城市数量与日俱增。1800年,世界只有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今天,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366个。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使城市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特色。什么是城市特色,城市特色与城市现代化是什么关系,把
期刊
飞来的仙鹤    艳红的夕阳中,天边飞来一群仙鹤。它们踽踽而飞,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这是画家丁绍光关于云南美好记忆的图腾。  丁绍光是个活着的传奇。从北京到云南,从麦积山到西双版纳,再到美国,他的每一步脚印都踏踏实实。    他来到了云南。缤纷多彩的图景,茂盛繁密的植物,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朴实淳厚的乡土风情,深深吸引了他。尤其当地人们那种喜怒爱憎的简单表达方式使他感动。   他创作版画的旋律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