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传统的平面媒体,报纸、期刊、图书、包括有声的广播、影视,都是一个各自为政的行业,但数字化打破了传统以介质为单位的分工,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这是它非常显著的特征。传统报刊从产业角度讲,是把内容按照纸质阅读形式进行加工,然后形成纸质出版物进入市场,所以这个产业能挣到钱,产业能够发展。但是,数字化以后,打破了这种专业的分工,融合的结果是内容产业的形成和跨媒体出版。
数字化不仅对传媒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它也对全人类生存方式产生了影响,所以说它是根本性的。我今天只从几个方面谈数字化对传媒业的影响。
首先,从介质上来说,数字化的特征之一是媒体的融合。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传统的平面媒体,报纸、期刊、图书、有声的广播、影视,都是一个各自为政的行业,但数字化打破了传统以介质为单位的分工,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而这个影响非常深刻。传统报刊从产业角度讲,是把内容按照纸质阅读形式进行加工,然后形成纸质出版物进入市场,所以这个产业能挣到钱,产业能够发展。同时有一个版权保护的机制,版权机制可以在作品上能够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分配,这个产业也能够进行。但是,数字化以后,打破了这种专业的分工,融合的结果是内容产业的形成和跨媒体出版。
第二方面影响是出版频率。传统的报刊是有一定的出版周期的,如期刊,出版周期长一点有年刊、半年刊,短一点的有月刊、周刊;报纸有周报,周二报、周三报、周四报,最短的是日报。比日报更短的出版物有没有呢?我没有看到。为什么?是因为传统纸质媒体的内容加工方式需要一个流程,目前出版物生产的最短流程依然只能到日报层次。但是数字化以后,特别是互联网产生以后,新闻出版变成了及时性的媒体了,这个及时性媒体可以实时发布信息。去年我们做过一次数字报纸的测评,得出的结论是:数字报纸不是媒体搬家。
可见现在传统出版业也好,传统的报刊业也好,做的数字化更多的是媒体搬家,即把传统的平面媒体内容搬到报纸上,甚至搬到手机上,如果是月刊一个月在网上更新一次内容,如果是日报就一天更新一次,但是实际上还有谁上这种网站?除了他要找一些特别新闻以外,这种网站能不能形成产业,带来利润?我认为是值得怀疑的。
第三是发布主体,原来我们有自己的采编队伍,经过严格审批,信息加工或新闻出版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实现。但数字化以后,特别是互联网以后,这个发布的主体就多元化了。去年我们研究所和龙源期刊网联合举办的中国期刊网络传播TOP100年会上,有一个日本网络新闻社的代表发言,他说他们的网络新闻社的记者全部是市民记者,我印象特别深。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对平面媒体的冲击最大的就是可能会面临着一种去中心化的情况,原来的编辑也好、记者也好,都是内部采编队伍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则是一个原创的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新闻,交流信息。
再以新浪为例,我们一直认为他们发布的都是二手新闻,是把报纸上的新闻放在网上,但实际上新浪的在线直播节目就类似于电视台,直接实时对公众播放,甚至实时可以提问。互联网实际上更是一个原创的平台,它使传统媒体面临挑战,它使传媒业进入到一个原创时代,这个原创可能不是核心的记者,核心的采编队伍,可能是整个社会的一些力量。当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一定要纳入到监管体系,问题在于只有在深入了解互联网的特性并遵循互联网规律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有效管理。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对传统报刊业,从它的内容加工方式,到它的生产手段,到它的盈利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说对策,我简单讲几条,面对媒体融合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呢?是不是还是做媒体搬家的事情,媒体搬家以后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你的盈利模式,你的方式还是以传统报刊业为基础在进行的。它适合互联网吗?网上海量信息、网上原创平台、网上及时性新闻、网上那种互动性可能都不是平面媒体这种模式所具有的。
第一,要从观念上改变传统平面媒体原有经营和编辑加工的思维方式,要真实,大大提高了查重、查错、查全率,真正实现了文字内容的遍历性编辑和穷尽性比对,从而为全书的成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全书的成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成书流程控制,专项检查工艺化
除了正文内容资料的核实外,百科全书每一个条目的构成元件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核对。而每一个构成元件的审核又是由若干的专项核查工序完成的,每一道工序需要进行若干个基本要素的专门化的核查统一工作。
以条头审核为例:条头是由条目中文、条目外文、条目拼音三部分组成。其中:条目中文要与文内参见、索引、条目总表核实,外文部分还分为多语种转译、分词、重音、大小写、缩写以及与中文条目的对应关系的核实,拼音分为分词、专有名词注音核实等,这些工作,如果不设立专项并分解成每一个独立的、逻辑有序的、互为关联的工作程序来完成,不仅会造成工艺逻辑上的混乱,也会产生对比项的交叉和语义上的错乱。因此,要严格按照编辑工艺过程来设计专项检查的流程顺序,并将工艺指标逐一按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对比细化。没有标准的,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来进行规范,从而使得整个专项检查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五、协同异步工作机制的建立
百科全书的成书工作是一个集团作战方式,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工种、不同工序、不同阶段,不同批次、在线离线、外围辅助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工作,如何厘清其间的工作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度发挥各自的职能,这需要一个协同异步工作系统来支撑。所谓协同,是指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工种、不同工序、不同阶段,不同批次、在线离线、外围辅助的人员,都要按统一的部署和统一的标准以及统一的规则处理,协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人工作的有效性、每一个环节工作的有效性、每一道工序的有效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在底层结构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协同工作机制的问题,从而使得工作的整体协调一致。
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系统提高了各道工艺、工序的并发率,从而使得每一个人都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工序上异步工作,如何解决协同异步,也是系统重点解决的突破的难题之一。
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对于现代出版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并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数字化不仅对传媒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它也对全人类生存方式产生了影响,所以说它是根本性的。我今天只从几个方面谈数字化对传媒业的影响。
首先,从介质上来说,数字化的特征之一是媒体的融合。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传统的平面媒体,报纸、期刊、图书、有声的广播、影视,都是一个各自为政的行业,但数字化打破了传统以介质为单位的分工,进入了媒体融合的时代。而这个影响非常深刻。传统报刊从产业角度讲,是把内容按照纸质阅读形式进行加工,然后形成纸质出版物进入市场,所以这个产业能挣到钱,产业能够发展。同时有一个版权保护的机制,版权机制可以在作品上能够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分配,这个产业也能够进行。但是,数字化以后,打破了这种专业的分工,融合的结果是内容产业的形成和跨媒体出版。
第二方面影响是出版频率。传统的报刊是有一定的出版周期的,如期刊,出版周期长一点有年刊、半年刊,短一点的有月刊、周刊;报纸有周报,周二报、周三报、周四报,最短的是日报。比日报更短的出版物有没有呢?我没有看到。为什么?是因为传统纸质媒体的内容加工方式需要一个流程,目前出版物生产的最短流程依然只能到日报层次。但是数字化以后,特别是互联网产生以后,新闻出版变成了及时性的媒体了,这个及时性媒体可以实时发布信息。去年我们做过一次数字报纸的测评,得出的结论是:数字报纸不是媒体搬家。
可见现在传统出版业也好,传统的报刊业也好,做的数字化更多的是媒体搬家,即把传统的平面媒体内容搬到报纸上,甚至搬到手机上,如果是月刊一个月在网上更新一次内容,如果是日报就一天更新一次,但是实际上还有谁上这种网站?除了他要找一些特别新闻以外,这种网站能不能形成产业,带来利润?我认为是值得怀疑的。
第三是发布主体,原来我们有自己的采编队伍,经过严格审批,信息加工或新闻出版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实现。但数字化以后,特别是互联网以后,这个发布的主体就多元化了。去年我们研究所和龙源期刊网联合举办的中国期刊网络传播TOP100年会上,有一个日本网络新闻社的代表发言,他说他们的网络新闻社的记者全部是市民记者,我印象特别深。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对平面媒体的冲击最大的就是可能会面临着一种去中心化的情况,原来的编辑也好、记者也好,都是内部采编队伍的组成部分,互联网则是一个原创的平台,大家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新闻,交流信息。
再以新浪为例,我们一直认为他们发布的都是二手新闻,是把报纸上的新闻放在网上,但实际上新浪的在线直播节目就类似于电视台,直接实时对公众播放,甚至实时可以提问。互联网实际上更是一个原创的平台,它使传统媒体面临挑战,它使传媒业进入到一个原创时代,这个原创可能不是核心的记者,核心的采编队伍,可能是整个社会的一些力量。当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一定要纳入到监管体系,问题在于只有在深入了解互联网的特性并遵循互联网规律的基础上才谈得上有效管理。
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对传统报刊业,从它的内容加工方式,到它的生产手段,到它的盈利模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说对策,我简单讲几条,面对媒体融合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呢?是不是还是做媒体搬家的事情,媒体搬家以后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你的盈利模式,你的方式还是以传统报刊业为基础在进行的。它适合互联网吗?网上海量信息、网上原创平台、网上及时性新闻、网上那种互动性可能都不是平面媒体这种模式所具有的。
第一,要从观念上改变传统平面媒体原有经营和编辑加工的思维方式,要真实,大大提高了查重、查错、查全率,真正实现了文字内容的遍历性编辑和穷尽性比对,从而为全书的成书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为全书的成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成书流程控制,专项检查工艺化
除了正文内容资料的核实外,百科全书每一个条目的构成元件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核对。而每一个构成元件的审核又是由若干的专项核查工序完成的,每一道工序需要进行若干个基本要素的专门化的核查统一工作。
以条头审核为例:条头是由条目中文、条目外文、条目拼音三部分组成。其中:条目中文要与文内参见、索引、条目总表核实,外文部分还分为多语种转译、分词、重音、大小写、缩写以及与中文条目的对应关系的核实,拼音分为分词、专有名词注音核实等,这些工作,如果不设立专项并分解成每一个独立的、逻辑有序的、互为关联的工作程序来完成,不仅会造成工艺逻辑上的混乱,也会产生对比项的交叉和语义上的错乱。因此,要严格按照编辑工艺过程来设计专项检查的流程顺序,并将工艺指标逐一按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对比细化。没有标准的,还需要制定相应的产品标准来进行规范,从而使得整个专项检查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五、协同异步工作机制的建立
百科全书的成书工作是一个集团作战方式,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工种、不同工序、不同阶段,不同批次、在线离线、外围辅助的人员组织在一起工作,如何厘清其间的工作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度发挥各自的职能,这需要一个协同异步工作系统来支撑。所谓协同,是指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工种、不同工序、不同阶段,不同批次、在线离线、外围辅助的人员,都要按统一的部署和统一的标准以及统一的规则处理,协同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人工作的有效性、每一个环节工作的有效性、每一道工序的有效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要在底层结构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协同工作机制的问题,从而使得工作的整体协调一致。
系统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系统提高了各道工艺、工序的并发率,从而使得每一个人都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工序上异步工作,如何解决协同异步,也是系统重点解决的突破的难题之一。
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决,对于现代出版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并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