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人本思想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实现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已然成为当下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思想来有效地进行管理是实现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有效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今,人的精神满足、心理需求、个性发展越来越被忽视。在经济场合下,人最大的价值是创造物质财富,这时的人只是实现某种物质欲求的手段,人作为社会的主宰者的主体地位反而被弱化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中国国企;实施途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31-01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对实现个人价值与个人需要的意义重大,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注与尊重,观念本身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因此我们要了解它的基本内涵。
首先,人有自主性与客观现实性。马克思人本观体现的是人的现实性,就是要关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活动的源动力的个人的生存、发展及需要的满足,社会上的活动与行为都要以人的需求为标准。几千年的人类实践和时代的更迭都证明人是有思想的,并且人的思想遵循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其次,人是社会关系的载体。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也通过社会活动实现需要与再生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一个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活动和发展,人的属性与价值只有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体现和实现。人参与社会交往的程度确实可以决定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再次,人是自然的改造者和历史的缔造者。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其实历史也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人与自然环境在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了人自身的满足与发展,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人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能动性与自主性。“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马克思明白地指出,人的主体地位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功效。
二、中国国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科学发展思想、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为中国国企的人本管理提供了借鉴。领会与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就要求国企的管理者清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才能运用科学的思想来进行管理。中国国企的管理之道,在于在思想观念上确立员工的主体性地位,站在员工的立场制定管理策略,从员工需要出发实施管理活动。要想做到充分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指导,充分重视人本观念的运用与实施,重点关注人的需求与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发展能实现统一。总而言之,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行动指南的管理是中国国企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撑,因此要不断突破原有模式,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也是立足客观形势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研究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理论,是探讨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下产生与发展的,中国的国有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看到每一个工作着的人的重要价值与能力,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下,走“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之路。
三、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中国国企的实施途径
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基础上所建立的管理模式是顺应时代趋势的需要,人本观念与人本思想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共同决定了中国国企要积极实行人本管理的必然性。但是,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国企在践行人本管理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因此,不能对国际上主流的管理思想采取盲目接受的态度,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下合理的吸收适合中国国企的企业管理理念,并且实现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使之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一)构建人本气息的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为人”是企业价值观的凸显,是企业所遵循的价值标准。现代国有企业应该建立一种以人的需要与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企业价值观,并围绕这一价值观来形成企业文化。一切事物是好是坏的评价条件是看评价者站在何种立场上思考问题。而如何构建企业的管理文化、构建代表谁的利益与立场的企业文化、依据何种标准构建企业文化,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再次,“企业为人”的文化建构要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开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人民的利益至上、需要至上、人民的心声就是国家的心声、人民的期许就是国家发展的目标。从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观来看,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活动产物的承担着与接受者,因而价值观的主体是下是存在的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人,其他一切组织的活动都应该维护人的利益,尊重人的发展需要。
(二)依靠舆论监督的约束
舆论能够约束和制约企业的管理活动。舆论的成因有两种,一是民众的自发、自觉与自我认知,二是各种社会角色有目的的引导,例如,政府、社会群体性组织以及大众传媒的有目的指引与影响。发挥新闻传媒的舆论影响力。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影响将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与措施推广到国有企业中。使企业的员工从内心深处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也使企业明确企业文化的地位、意义及以什么心态、理论方式来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文化环境,引导企业顺利的进入人本管理阶段。新闻报导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体现舆论监督的价值。舆论监督要把握好分寸,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如实的反应企业管理的事实真相。在不损害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媒体产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影响力与支配力,做到如实报道,为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1,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 陈惠湘.突破拐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乔春洋.品牌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中国国企;实施途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31-01
一、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对实现个人价值与个人需要的意义重大,体现的是对人的关注与尊重,观念本身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因此我们要了解它的基本内涵。
首先,人有自主性与客观现实性。马克思人本观体现的是人的现实性,就是要关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活动的源动力的个人的生存、发展及需要的满足,社会上的活动与行为都要以人的需求为标准。几千年的人类实践和时代的更迭都证明人是有思想的,并且人的思想遵循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其次,人是社会关系的载体。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也通过社会活动实现需要与再生产,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一个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得到活动和发展,人的属性与价值只有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才能得到体现和实现。人参与社会交往的程度确实可以决定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再次,人是自然的改造者和历史的缔造者。有句话说,时势造英雄,其实历史也是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人与自然环境在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了人自身的满足与发展,也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人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能动性与自主性。“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马克思明白地指出,人的主体地位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功效。
二、中国国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科学发展思想、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为中国国企的人本管理提供了借鉴。领会与把握十八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就要求国企的管理者清楚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思想,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才能运用科学的思想来进行管理。中国国企的管理之道,在于在思想观念上确立员工的主体性地位,站在员工的立场制定管理策略,从员工需要出发实施管理活动。要想做到充分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指导,充分重视人本观念的运用与实施,重点关注人的需求与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发展能实现统一。总而言之,以马克思主义人本观为行动指南的管理是中国国企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撑,因此要不断突破原有模式,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科学的管理,这也是立足客观形势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研究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理论,是探讨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下产生与发展的,中国的国有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就必须看到每一个工作着的人的重要价值与能力,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下,走“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之路。
三、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中国国企的实施途径
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基础上所建立的管理模式是顺应时代趋势的需要,人本观念与人本思想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进步性共同决定了中国国企要积极实行人本管理的必然性。但是,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国企在践行人本管理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意识形态背景,因此,不能对国际上主流的管理思想采取盲目接受的态度,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指导下合理的吸收适合中国国企的企业管理理念,并且实现与民族文化的交融,使之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与强大的生命力。
(一)构建人本气息的企业文化
首先,“企业为人”是企业价值观的凸显,是企业所遵循的价值标准。现代国有企业应该建立一种以人的需要与发展为核心目标的企业价值观,并围绕这一价值观来形成企业文化。一切事物是好是坏的评价条件是看评价者站在何种立场上思考问题。而如何构建企业的管理文化、构建代表谁的利益与立场的企业文化、依据何种标准构建企业文化,是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再次,“企业为人”的文化建构要围绕社会主义价值观来开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总结为人民的利益至上、需要至上、人民的心声就是国家的心声、人民的期许就是国家发展的目标。从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观来看,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活动产物的承担着与接受者,因而价值观的主体是下是存在的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人,其他一切组织的活动都应该维护人的利益,尊重人的发展需要。
(二)依靠舆论监督的约束
舆论能够约束和制约企业的管理活动。舆论的成因有两种,一是民众的自发、自觉与自我认知,二是各种社会角色有目的的引导,例如,政府、社会群体性组织以及大众传媒的有目的指引与影响。发挥新闻传媒的舆论影响力。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影响将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与措施推广到国有企业中。使企业的员工从内心深处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也使企业明确企业文化的地位、意义及以什么心态、理论方式来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文化环境,引导企业顺利的进入人本管理阶段。新闻报导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体现舆论监督的价值。舆论监督要把握好分寸,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如实的反应企业管理的事实真相。在不损害国家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同时,媒体产业要树立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影响力与支配力,做到如实报道,为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 1,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1,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 陈惠湘.突破拐点[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乔春洋.品牌文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