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研究——基于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的双案例分析

来源 :科技与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ju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经济时代探究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机理,对加快出版产业数字化发展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信出版集团与中华书局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出版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可通过组织赋能、知识赋能和网络生态赋能三种范式,推动出版企业的资源禀赋、价值主张、价值链重构模式和重构策略不断演化,从而分别促使企业价值链实现创新型、伸缩型与跨越型重构.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重构的目标在于,打造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的价值增值模式,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知识服务的价值体验需求.
其他文献
知识服务是学术出版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文章从中外对比视角出发,在综述国内外学术出版知识服务政策及应用实践基础上,指出我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在运行机制、内容、服务、技术要素方面的不足之处,对政府机构和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相关主体提出发展策略,以期提升我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实力.
文章立足于当前出版业数字化进程,在对出版机构设置的数字业务专职部门发展历程和现有模式的梳理基础上,提出数字业务专职部门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应该发挥的五方面作用,以期为数字业务专职部门在清晰定位、明确职能、设定目标、发挥作用等方面提供参考.
高校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是协同互动的关系,但目前我国的高校学报,特别是综合性高校学报已不能充分代表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两者关系逐渐疏离.文章提出,高校学报被边缘化,转型成为其谋求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更优质服务的理性选择.世界学术期刊发展形势、稿源情况、政策导向是促使高校学报转型的主要动因,专业化是转型的主要方向.高校学报要根据学科建设水平与办刊现实条件,选择不同的专业化转型发展路径.
在线数据库服务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出版具有内容呈现整体化、用户服务友好化、知识结构立体化等优势,但目前存在行业内部认知不充分、专业人员储备不足、投资规模制约、对用户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等困境.本文提出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关联体系和呈现体系,打造特色名片,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及建立多渠道融资模式等策略,以推动在线数据库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出版.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大学出版社作为出版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的方向迈进.文章提出,新时期我国大学出版社一方面迎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现实挑战,我国大学出版社应学习国外一流大学出版社的建设经验,抓住时代机遇、不忘初心,革新管理体制、建设人才队伍、实施数字战略,从而实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论文处理费是OA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框架和强制要求,APC费用一直处于黑箱状态,严重影响了开放获取进程.为解决此问题,以推进开放获取为目标的S联盟制订了APC标准化框架并要求出版商按照框架公布收费明细.文章对2020年5月S联盟针对OA论文制定的APC框架——《出版服务和费用明细框架》和《S计划价格和透明度框架》及执行框架的四家OA出版商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比了四家出版商的APC收费明细,并对我国OA论文的APC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的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主题出版物具有高度政治性、实效性和导向性,利用融媒体技术构建的主题出版物营销场景能够更好满足读者的即刻情感,激发读者的消费意愿.不同类型主题出版物的“近身信息”需求、场景构建度、销售周期、数字化需求等场景构建要素不同,导向不同的营销场景形态,如历史地理类主题出版物宜构建融入地域风格的红色书店大场景,政策解读类、纪录类主题出版物适合020模式的环绕阅读空间中场景,科普类、虚构类主题出版物可考虑全媒体关联的线上阅读微场景.
虚拟现实出版物丰富了数字出版作品形式,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虚拟现实出版物也存在着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别不明确、著作财产权保护范围无法有效覆盖、侵权诉讼中全景自由合理使用抗辩适用困难等问题.2020年《著作权法》的修订完成将对虚拟现实出版物产生显著影响,有助于明确虚拟现实出版物的作品属性,周延虚拟现实出版物的复制权覆盖,加强对虚拟现实出版物的著作权保护.与此同时,对全景自由合理使用抗辩适用的约束尚无明显松解,部分条款规定也仍有待进一步释明与完善.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元素与现代主义风格在图书封面设计中的实践运用,分析设计者在“命题”设计中的缺陷,提出应加强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为设计者在图书封面设计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更好地为读者营造愉悦的阅读体验.
语言学期刊作为语言学理论研究、本体研究及应用研究的载体,是智库成果快速传播以及发挥其影响力的重要依托.进一步挖掘语言学期刊的智库服务功能,是语言学期刊在办刊过程中的重点.为促进语言学期刊与新型智库协同发展,逐步实现语言学期刊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功能,文章提出“跨学科融合交叉”和“数字化”办刊;服务社会,强化资政研究意识;勇于创新,进一步加深语言学期刊与新型智库的探讨与合作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