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理由
作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他不但在现实中破获多起拐卖妇女儿童的大案,还在网络上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汇集失踪儿童的信息。他以网络大V的身份搭建起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失踪儿童信息汇总平台,让更多的失踪儿童父母看到了希望。
四十多平米的办公室里挤了12个人,要侧身才能通过办公桌之间的过道,其中两个正处和两个副处坐在角落,办公桌下摆着自己的拉杆箱,随时准备出差。尽管办公室不大,全国的妇女和儿童被拐卖的信息在这里汇总,某种意义上,这是调度全国打拐行动的神经中枢——公安部打拐办。
自2007年成立至今的8年时间里,在公安部打拐办的统一指挥下,共抓获5万多名犯罪嫌疑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0万多人。而作为打拐办的主任和网络大V,陈士渠也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警察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微博时代掀起的打拐行动,让公众和媒体更为关注那些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命运,也正是打拐办和陈士渠本人在新媒体上的尝试,使中国的打拐迈入2.0时代。
陈士渠的手机放在桌子上,每隔几分钟就会像热线一样响一次,基本上是各地公安的打拐部门向他汇报最新的进展。“甘肃那个孩子可能有消息了。”陈士渠看到是甘肃警方的来电。“是吗?”陈士渠提高了嗓门,空荡的会议室瞬间有了回音,“我跟新疆那边打电话让他们想办法马上查一下。”陈士渠一边拨号码一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甘肃一名被拐的孩子出现在新疆一个检查站的身份登记信息上。
他觉得这个孩子找到的可能瞬间增大了,可突然又觉得事有蹊跷,“7岁的孩子会随身携带身份证?”他自言自语了两句,电话里嘱咐新疆的办案民警,“尽快查明情况,直接向我报告。”
事实上,这对于陈士渠和他的同事们已然是种常态。“案发后越早行动,解救孩子的成功率越高。”陈士渠说,他比常人更能理解被拐儿童家人的心情,第一时间布置,也就增大一分解救的希望。
陈士渠还记得刚调至打拐办时的第一次全国调研。在云南文山,一个未满20岁的女孩被人贩子骗到山东,卖给山区里一个农民当老婆。她曾三次出逃未果,三年之后终于舍下孩子跑了出来。“我被拐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贩子。”女孩对陈士渠说。
这句话给陈士渠极大的冲击。如果宣传到位,女孩是否会有防范意识,避免惨剧发生?“虽然回到家乡,可都知道她被拐卖过,她怎么再婚?生活都受到影响,”陈士渠顿了顿,“她这辈子也不可能再去山东,对她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悲剧。”
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成立了由公安部、民政部等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反拐工作。这正是陈士渠在调研半年之后主持起草的。而这份国家级反拐工作指导文件,确定了此后5年中国反拐核心内容。
此前,按法律规定,儿童失踪并不列入刑事案件。但陈士渠的调研结论是,照此规定,儿童的解救和拐卖案件的侦破难度都会增加。而公安部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制定了新规,儿童失踪即可立案侦查,打拐的长效机制很快完善起来。
在陈士渠看来,另一个被完善的顶层设计是,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也随之建立起来。被拐儿童父母和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的血样通过采集、检测输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就可以进行比对。从信息库成立到2012年的3年间,共查找、比对、解救了两千多名被拐儿童。
一条短信再次让陈士渠把手边的工作停了下来。打拐办推送的消息显示,一个西安的孩子在姨妈的招待所里被房客抱走。陈士渠盯着手机,一字一句念着,“房客老王不登记住宿信息,还经常换名字,”他抬起头忽然加快了语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可以让我们的微博先发布,这种案子刚发生不久,核实情况后估计很快就能破案。”他赶紧打电话给西安公安局打拐负责人,得知对方正在开会研究,并已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联系方式后,他特意叮嘱,破案过程可拍些视频,事后媒体播出。“拍视频是为了让破案的信息及时公布,否则容易引起当地的恐慌。”陈士渠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
对于微博拥有六百五十多万粉丝网络大V来说,陈士渠更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扩大打拐的影响力。起初,一个打拐志愿者告诉陈士渠,网络上有很多的被拐儿童的线索,因为忙于工作,陈便让志愿者帮其收集再反馈给他。2010年12月,志愿者劝他还是上微博自己亲历感受,陈士渠为此专门注册了微博,而被拐儿童的线索源源不断汇聚而来。
渐渐地,刷微博已经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在他的微博上最为常见的是一张孩子的照片加上一句“请陈主任关注”“主任帮忙”的留言。每遇这样的线索,陈士渠都会致电当地公安部门进行信息核查,有的会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地方也会及时将核查情况进行反馈。随后,陈士渠会转发这条提供线索的微博,尽管大多是简短的“正在核查”“已督办”等语言,对于丢失孩子的家长来说,来自公安部层面的回应显然增大的孩子解救的希望。
陈士渠对拐卖线索的博文会很快回复,当天部署核查,收到核查结果及时发布。他最多时一天回复上百条评论。陈士渠一般白天在办公室或现场督办案件,为了及时回复,经常加班加点到半夜。有时他的一条微博的阅读量能达到三千多万,他还会适时地@与他互粉的李冰冰、姚晨等影视明星,帮忙转发。通过微博直接过问案件,打拐办相继找回了上万名被拐的妇女儿童。
平时,陈士渠一天能收到上百条私信,而其中的一组私信一发就是6个月,多达一百多封。这位发私信的人叫刘世刚,他的儿子刘峻宁在一年半前失踪,苦寻无果的刘世刚给陈士渠发了第一封私信,告知其在贵州遵义的城区连续发生儿童被拐卖案件,希望得到上级公安部门的帮助。陈士渠很快回复:“一个个详情发我,要尽快。”
陈士渠立刻给贵州省公安厅负责打拐的处长打电话核实,对方也很快反馈,确有此事。公安部将这一系列案件,列为打拐督办案件。刘世刚相继发来私信迫切地追问案件进展。而陈士渠仍然简单回复,避免泄露案情。“要拿捏好这个尺度,既要让家长看到希望,又不能影响办案。”陈士渠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尽管陈士渠回复及时,但刘世刚仍心急如焚。他曾开了一个小门市店,但儿子走失后,他每天去公安局“报到”,生意自然无法再做下去,他的生活也变得单一,不停地搜集线索寻找儿子。事实上,在陈士渠接触的案例中,不少人因寻找孩子不惜倾家荡产。
半年之后,警方接到群众的线索,犯罪嫌疑人进入警方视野。与此同时,刘世刚还在“坚持不懈”地给陈士渠发私信,而陈的回复也意味深长:“案件正在侦办。近期不要连续在网上发帖,以防打草惊蛇。”此时,陈士渠已身在河南安阳。很快,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打拐”专项行动1号督办案件告破,解救了14名被拐儿童,抓获18名获罪嫌疑人。然而,解救的孩子中并没有刘世刚的儿子。又过了三天,刘的儿子刘峻宁终于被找到。当陈士渠抱着孩子出现在刘世刚的面前时,刘世刚早已泪流满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然,除了求助的,竟然也有“不满”的。陈士渠就曾收到孩子“买主”的微博私信:我把孩子养这么大,你们说接走就接走了。而陈士渠回复还是一惯的简约风格:“买卖儿童是违法犯罪行为。”
自从陈士渠注册微博至今,他和他的同事们接到数千条拐卖犯罪线索,微博也成为打拐办名副其实的打拐平台。在今年1月的2015年移动政务峰会,陈士渠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曾有一些电视节目找过陈士渠,不少被他婉拒了。他不想宣传自己,哪怕接受采访,更多的是让公众关注打拐。其中的一句话,几乎也成了他接受媒体采访的口头禅:“我的愿望就是天下无拐。”
陈士渠
山东人,诉讼法博士,现任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
作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他不但在现实中破获多起拐卖妇女儿童的大案,还在网络上积极利用新技术手段汇集失踪儿童的信息。他以网络大V的身份搭建起了一个值得信任的失踪儿童信息汇总平台,让更多的失踪儿童父母看到了希望。
四十多平米的办公室里挤了12个人,要侧身才能通过办公桌之间的过道,其中两个正处和两个副处坐在角落,办公桌下摆着自己的拉杆箱,随时准备出差。尽管办公室不大,全国的妇女和儿童被拐卖的信息在这里汇总,某种意义上,这是调度全国打拐行动的神经中枢——公安部打拐办。
自2007年成立至今的8年时间里,在公安部打拐办的统一指挥下,共抓获5万多名犯罪嫌疑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0万多人。而作为打拐办的主任和网络大V,陈士渠也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警察之一。
不可否认的是,微博时代掀起的打拐行动,让公众和媒体更为关注那些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命运,也正是打拐办和陈士渠本人在新媒体上的尝试,使中国的打拐迈入2.0时代。
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贩子?
陈士渠的手机放在桌子上,每隔几分钟就会像热线一样响一次,基本上是各地公安的打拐部门向他汇报最新的进展。“甘肃那个孩子可能有消息了。”陈士渠看到是甘肃警方的来电。“是吗?”陈士渠提高了嗓门,空荡的会议室瞬间有了回音,“我跟新疆那边打电话让他们想办法马上查一下。”陈士渠一边拨号码一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甘肃一名被拐的孩子出现在新疆一个检查站的身份登记信息上。
他觉得这个孩子找到的可能瞬间增大了,可突然又觉得事有蹊跷,“7岁的孩子会随身携带身份证?”他自言自语了两句,电话里嘱咐新疆的办案民警,“尽快查明情况,直接向我报告。”
事实上,这对于陈士渠和他的同事们已然是种常态。“案发后越早行动,解救孩子的成功率越高。”陈士渠说,他比常人更能理解被拐儿童家人的心情,第一时间布置,也就增大一分解救的希望。
陈士渠还记得刚调至打拐办时的第一次全国调研。在云南文山,一个未满20岁的女孩被人贩子骗到山东,卖给山区里一个农民当老婆。她曾三次出逃未果,三年之后终于舍下孩子跑了出来。“我被拐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贩子。”女孩对陈士渠说。
这句话给陈士渠极大的冲击。如果宣传到位,女孩是否会有防范意识,避免惨剧发生?“虽然回到家乡,可都知道她被拐卖过,她怎么再婚?生活都受到影响,”陈士渠顿了顿,“她这辈子也不可能再去山东,对她的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悲剧。”
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计划(2008-2012年)》,成立了由公安部、民政部等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负责统筹协调反拐工作。这正是陈士渠在调研半年之后主持起草的。而这份国家级反拐工作指导文件,确定了此后5年中国反拐核心内容。
此前,按法律规定,儿童失踪并不列入刑事案件。但陈士渠的调研结论是,照此规定,儿童的解救和拐卖案件的侦破难度都会增加。而公安部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制定了新规,儿童失踪即可立案侦查,打拐的长效机制很快完善起来。
在陈士渠看来,另一个被完善的顶层设计是,全国打拐DNA信息库也随之建立起来。被拐儿童父母和来历不明、疑似被拐儿童的血样通过采集、检测输入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就可以进行比对。从信息库成立到2012年的3年间,共查找、比对、解救了两千多名被拐儿童。
微博打拐时代
一条短信再次让陈士渠把手边的工作停了下来。打拐办推送的消息显示,一个西安的孩子在姨妈的招待所里被房客抱走。陈士渠盯着手机,一字一句念着,“房客老王不登记住宿信息,还经常换名字,”他抬起头忽然加快了语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可以让我们的微博先发布,这种案子刚发生不久,核实情况后估计很快就能破案。”他赶紧打电话给西安公安局打拐负责人,得知对方正在开会研究,并已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联系方式后,他特意叮嘱,破案过程可拍些视频,事后媒体播出。“拍视频是为了让破案的信息及时公布,否则容易引起当地的恐慌。”陈士渠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道。
对于微博拥有六百五十多万粉丝网络大V来说,陈士渠更懂得如何利用新媒体扩大打拐的影响力。起初,一个打拐志愿者告诉陈士渠,网络上有很多的被拐儿童的线索,因为忙于工作,陈便让志愿者帮其收集再反馈给他。2010年12月,志愿者劝他还是上微博自己亲历感受,陈士渠为此专门注册了微博,而被拐儿童的线索源源不断汇聚而来。
渐渐地,刷微博已经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在他的微博上最为常见的是一张孩子的照片加上一句“请陈主任关注”“主任帮忙”的留言。每遇这样的线索,陈士渠都会致电当地公安部门进行信息核查,有的会被列为公安部督办案件,地方也会及时将核查情况进行反馈。随后,陈士渠会转发这条提供线索的微博,尽管大多是简短的“正在核查”“已督办”等语言,对于丢失孩子的家长来说,来自公安部层面的回应显然增大的孩子解救的希望。
陈士渠对拐卖线索的博文会很快回复,当天部署核查,收到核查结果及时发布。他最多时一天回复上百条评论。陈士渠一般白天在办公室或现场督办案件,为了及时回复,经常加班加点到半夜。有时他的一条微博的阅读量能达到三千多万,他还会适时地@与他互粉的李冰冰、姚晨等影视明星,帮忙转发。通过微博直接过问案件,打拐办相继找回了上万名被拐的妇女儿童。
平时,陈士渠一天能收到上百条私信,而其中的一组私信一发就是6个月,多达一百多封。这位发私信的人叫刘世刚,他的儿子刘峻宁在一年半前失踪,苦寻无果的刘世刚给陈士渠发了第一封私信,告知其在贵州遵义的城区连续发生儿童被拐卖案件,希望得到上级公安部门的帮助。陈士渠很快回复:“一个个详情发我,要尽快。”
陈士渠立刻给贵州省公安厅负责打拐的处长打电话核实,对方也很快反馈,确有此事。公安部将这一系列案件,列为打拐督办案件。刘世刚相继发来私信迫切地追问案件进展。而陈士渠仍然简单回复,避免泄露案情。“要拿捏好这个尺度,既要让家长看到希望,又不能影响办案。”陈士渠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尽管陈士渠回复及时,但刘世刚仍心急如焚。他曾开了一个小门市店,但儿子走失后,他每天去公安局“报到”,生意自然无法再做下去,他的生活也变得单一,不停地搜集线索寻找儿子。事实上,在陈士渠接触的案例中,不少人因寻找孩子不惜倾家荡产。
半年之后,警方接到群众的线索,犯罪嫌疑人进入警方视野。与此同时,刘世刚还在“坚持不懈”地给陈士渠发私信,而陈的回复也意味深长:“案件正在侦办。近期不要连续在网上发帖,以防打草惊蛇。”此时,陈士渠已身在河南安阳。很快,被公安部列为全国“打拐”专项行动1号督办案件告破,解救了14名被拐儿童,抓获18名获罪嫌疑人。然而,解救的孩子中并没有刘世刚的儿子。又过了三天,刘的儿子刘峻宁终于被找到。当陈士渠抱着孩子出现在刘世刚的面前时,刘世刚早已泪流满面,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当然,除了求助的,竟然也有“不满”的。陈士渠就曾收到孩子“买主”的微博私信:我把孩子养这么大,你们说接走就接走了。而陈士渠回复还是一惯的简约风格:“买卖儿童是违法犯罪行为。”
自从陈士渠注册微博至今,他和他的同事们接到数千条拐卖犯罪线索,微博也成为打拐办名副其实的打拐平台。在今年1月的2015年移动政务峰会,陈士渠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公务人员微博。曾有一些电视节目找过陈士渠,不少被他婉拒了。他不想宣传自己,哪怕接受采访,更多的是让公众关注打拐。其中的一句话,几乎也成了他接受媒体采访的口头禅:“我的愿望就是天下无拐。”
陈士渠
山东人,诉讼法博士,现任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