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是否成为亚洲国家的学习对象?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sssdd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几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却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这在客观上为中国重返世界大国、重构东亚乃至国际秩序提供了某种契机。问题在于,虽然“中国模式”、“中国崛起”的相关论述层出不穷,但在实际影响上却不尽如人意。两位台湾学者近期刊发《中国发展模式是否成为亚洲国家的学习对象?》一文,他们基于一项东亚13国民众的调查,发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13 国家与地区19434 位受访民众中,有7.7% 受访者认为“中国模式”可以作为该国未来发展学习的对象,相对于美国的23.1%,比率可谓不高。若以国家来看,没有一个国家优先选择“中国模式”,却有菲律宾、柬埔寨、韩国、中国等四个国家的受访者,选择美国的比率高于任何国家。菲律宾、韩国选择美国作为学习的对象不令人意外,但是连中国自己的民众都偏好学习美国,显示中国虽在亚洲崛起,但“中国模式”在亚洲并不具有吸引力,美国在此地区的“软实力”仍属第一。概言之,在东亚国家的民众中,普遍肯定中国经济上的崛起对亚洲及自身国家的影响,但并不认为中国这种“变体的东亚模式”(兼具国家主导经济成长及政治“后集权主义”两种面向)值得学习;同时,这些国家的民众虽然不看好美国,但美国仍然是其主要的学习对象。最后作者提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威胁论”与地缘政治有关,此种结果多少呼应了郑永年的看法——这次中国的崛起,不像唐代时的第二次崛起,是让“远者来,近者悦”的文明崛起,而是让周边国家感受到一种威胁和疑虑的崛起。
《政治学报》2016年6月
其他文献
对话的缘起  最近,某高校人文学院大二的学生阿璟一直无精打采的,上课老开小差。原来,她在一周前读到了以色列学者赫拉里写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被里面的观点“颠覆了三观”。根据赫拉里的论点,人工智能系统会在不远的未来抢走人类的所有饭碗,并由此将整个人类变成“无用阶层”。被赫拉里彻底说服的阿璟不由得开始怀疑刻苦读书的意义,并下决心提前将自己放逐为“无用阶级”的一员,开始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日
期刊
如今,亚洲毫无疑问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和世界政治的主要焦点之一。其中,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占据核心位置而拥有巨大政治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对于这片广袤的土地和宗教历史错综复杂的区域,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国家战略和政策立案的层面暂且不论,思想学术界是否已经具备了充足的亚洲意识,对于亚洲区域的人文科学研究之积累能否支撑起我们重新定义中国及其与亚洲关系的意愿和实践?这些还都是甚可质
期刊
[文章导读]饮食禁忌是穆斯林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清真”所引发的社会事件近年来在中国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指出,“清真”与穆斯林信仰的存废直接相关,是伊斯兰信徒不可碰触的底线;但与此同时,伴随长时段的人口流动和文化汇通,中国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多种应对措施,在坚守饮食禁忌的同时,实现与外民族的正常交往。立足于此,本文作者强调,唯有认识到“清真”问题的复杂面向,才可能为中国穆斯林-非穆斯林族
期刊
[文章导读]  随着18世纪晚期以来欧洲的兴起,资本主义的扩张逐渐将全球联系为一个整体,一种现代的“世界体系”开始浮现,在此种世界史叙事背后隐含着西方中心的假设,非西方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的开端被认为源于西方文明入侵的冲击,但是否能够就此莽撞地判断世界现代化的变迁依循了“全盘西化”的逻辑?庸俗的进化论无法解释世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也无法涵盖各个国家、社会内部发生的复杂变化。本文即
期刊
自亨廷顿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于1996年出版以来,尤其是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就一再引起学界和媒体的热议,尽管也曾遭到多方批评,但仍被许多人认为是对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面发展的预言性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某些政府的政策制定。  亨廷顿确实有敏锐过人的学术眼光,早在1992年,即苏联解体的第二年,他就在一次演讲中探讨了文明冲突的问题。亨氏认为,1991年苏联解
期刊
匈奴时代彻底结束之后,大多数立国于蒙古高原一带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体,其君长基本上都以可汗或汗作为名号,我们似乎可以因此而笼统地将其归并入“汗权体制”中。该体制所涵盖的民族从公元一千年纪前半期的鲜卑和柔然开始,相继经过突厥-回鹘时代,至于蒙古,余绪甚至延及崇德元年(1636)之前的后金。可以说从长时段上着眼,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内亚东部在汗权体制下经历的时间远长于此前处在单于统治下的匈奴时代。因此,揭
期刊
奥巴马的八年任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里,除了要与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完成权力交接,奥巴马还要面对自身的历史评价和遗产问题。实际上,初步的评估和清算早就开始了。2015年初,《纽约杂志》(The New York Magazine)刊发专题(53 Historians Weigh In on Barack Obama's Legacy),就曾邀请数十位历史学家对奥巴马的历史遗产做一评估。
期刊
亨利·基辛格在2014年出版的专著《世界秩序》中提及,目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新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然而由于各国理念和制度的差异带来了相互的猜疑和对抗,新的世界秩序迟迟未能到来。两年后的今天,世界的前景甚至比之前更具有不确定性。在总统大选前夕,美国的老牌杂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主编与基辛格进行了一次对话,在题为《世界混乱与世界秩序》(World Chaos and Worl
期刊
[文章导读]  当人们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伊斯兰文明及穆斯林群体时,很难忽视张承志这样一位独特的写作者、思想者。从致力于新疆地区考古研究的专业学者到以《心灵史》震惊海内外的作家,张承志成为中国文坛另类、多元的标志性人物。无论面对文化边缘地带的伊斯兰教派,还是居主导位置的汉文化体系,张承志都不再扮演纯正的内部角色,他将自身保持在相对的参照系当中,构建出一套“张承志式”的文化位置。“抗战文学”,对西方学术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已经迈入了“城市时代”,半数以上的人口工作生活在城市。然而,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照户籍进行划分,我国城镇化率还不足百分之四十。如此大的“剪刀差”再次将户籍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官方、媒体和学界似乎都对户籍改革达成了原则性的共识。经过多年的调研和论证,中央层面上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全面铺开,可是地方层面上的执行力度却大打折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