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实验方法的发展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构抗震研究方法有两种,即理论分析和结构试验。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促进,抗震理论为实验方法提供指导,而结构实验则对理论进行验证和认可。因此,抗震实验方法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关键字:桥梁抗震实验方法 反应谱 抗震模拟
  中图分类号:TU97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structure seismic research methods have two kinds, namely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tests. Both closely related, promote each other, seismic theory for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structure experiment to verify the theory and recognition. Therefore,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determines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eismic
  Key Word: bridge seismic experiment method response spectrum seismic simulation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比较大的地震,人们对地震的认识程度也越来越高,地震理论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提高,已经到概率弹塑性设计阶段,但是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作用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地震参数的很多影响因素全考虑进去是不太可能,结构抗震中的复合受力问题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理想的分析模型。尽管理论上可以通过数学解析的方法求解,确定一个结构在给定的地震力或其他动力作用下的反应问题,但是, 诸如振型、能量逸散、及自振周期这些结构动力学的特性或者延伸性、结构塑性角长度、结构极限强度等这类结构动力学问题, 这些动力学问题是由材料的属性、许多细部构造以及结构形式决定的,理论分析法很难去解决这类问题。而实验是一种较为直接,直观的方法,在解决抗震理论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验仍然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抗震试验中,结构实验是结构工程发展的基础,目前,桥梁抗震的结构理论与桥梁的设计对实验依赖还是很大。近几年,我国大型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期,特別是超出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结构、大型复杂结构、以及新型结构体系都在桥梁体系中出现,而这些理论在目前还不成熟,这些结构只能依靠实验的精度程度,传统的计算模型已经不满足,且也很难以满足精度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结构工程的安全可靠成为实验方法和技术面临的挑战。
  目前所有的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直接动力分析理论和还在研究中的概率弹塑性理论,抗震实验方法在这四个阶段中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1、静力实验方法
  20世纪20-40年代,日本的大森房吉教授首先提出了结构抗震的静力理论,他也是第一个试图提出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完整计算理论的人。静力理论是当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结构假定为绝对的刚体,并且结构只在水平方向震动。在任何瞬间,结构上各点的加速度都相等,在结构上的分布的惯性力与质量分布上的惯性力成正比,桥梁结构上所受的地震力就等于地震载荷力与一个地震系数的乘积。
  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静力理论却忽视了其有关的动力特性以及实际结构的弹性性质,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结果不理想。一个最简单的反例就是日本兴业银行的例子,这栋房屋受到比设计用的侧力相对应的加速度大5倍的地震加速度却仍然没有损坏。
  在这里时期,拟静力加载实验方法开始实施,拟静力加载实验大部分都是选择单调加载的方式,在较多的实验较过程中,由于桥梁墩柱结构疲劳问题的增多,加载的方式开始采用循环加载方式。这一时期抗震实验研究的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对整体结构动力特性方面,并揭示了连接件的强度和刚度的退化特性。
  2、动力测试和现场实测阶段
  20世纪40年代,反应谱理论开始出现,它是将地震波作用于单质点体系时,取单质点振动体系的周期与速度、位移和加速度反应的最大值与之间的关系。反应谱理论充分的加入了结构的弹性性质,它利用结构动力学的振型分解方法,将结构转化成单质点体系的叠加,每一单质点体系就代表一个振型。这种方法优于了静力法。
  起初反应谱法是由M.Biot提出,而后G.W.Housner采用了Olimpia地震波、Taft地震波和EL-Centro地震波,提出了平均地震反应谱的概念,使得这一方法得以实现。G.W.Housner的反应谱理论采用了大量强震观测数据,并且能够简单而正确地反映地震作用的特性,因此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得到了的巨大的发展。
  反应谱理论也存在他自身的缺陷:虽然结构的动力特性得到了考虑,但在结构设计中,地震力仍然是被作为静力来对待。因此它只能称为准动力理论。由于在制作反应谱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地震来临所持续的时间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只考虑了地震动的振幅和频谱两种因素。反应谱局限性在于结构是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而结构在强震作用下,非线性工作状态下却无法反映。尽管目前已经有学者提出了弹塑性反应谱方法,但由于结构非线性问题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距实际应用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反应谱与结构动力特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准确地得到结构的振型、阻尼和频率,这一阶段的实验工作主要是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另一方面,以结构、变形能力和构件的极限强度等方面的实验开始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地震后结构的破坏造成了结构的阻尼变大,自振周期变长。
  3、地震模拟实验阶段
  大量的结构地震反应的记录和地震动记录都是在随着强震观测水平的提高下进行的,这为直接将实际地震记录输入到结构中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先决条件。实验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地震模拟实验的发展,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是不能用数学公式所表达,因此,结构的动力方程组是无法通过解析的方法来求解的。为了求解各个时刻的结构地震反应,只能采用离散化的数值积分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计算工作量非常大,这项工作只能在计算机上才能完成。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是直接采用了实际地震记录输入进行的,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在地震作用下的强震三要素(振幅、频谱和持时)对结构破坏的影响;全过程恢复力曲线模型比较合理的运用在结构或构件的弹塑性性质上,使得计算结果能够详细、具体的给出桥梁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全部过程。在整个地震过程中,这对于了解构件受力状态、判断结构的屈服机制、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直接动力分析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一些特殊的、复杂的重要建筑中,而且在很多国家的抗震规范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拟动力实验方法和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建立的应用是这一时期抗震实验最重要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先后建成了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70年代初期,以拟静力实验的方法来获取构件的数学模型首先被美国使用,为整体结构的计算机分析提供了构件模型,同时结构模型的参数是用地震模拟震动台试验做进一步的修正。差不多同一时期,日本开发应用了拟动力实验方法,这是结构构件抗震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成就,因而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抗震实验方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实验设备的发展看,新型的传感器:如应变计和位移计以及激光设备和光纤的采用可以精确测量结构的响应;闭环控制的电液伺服实验系统提高了实验的控制载荷和位移的精度;大量传感器能够准确可靠的被使用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系统中,从而来记录结构的实验表现;大型足尺构件甚至原始结构的实验都能够在大型反力墙和反力台座中被允许进行。
  4.小结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桥梁结构抗震实验在概念、方法、技术和设备更新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是因为地震的发生有时间、空间和强度方面的随机性,加上地震发生的本身也是随机的。因此,为了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地震作用的规律,需要从概率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随机动力分析的方法。但是如何处理各种因素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还需要做许多工作,主要是由于概率弹塑性理论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所以如何在概率弹塑性理论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由于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这种理论必将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1]。
  [1] 邱法维,钱稼茹,陈志鹏. 结构抗震实验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其他文献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参与企业日常业务管理以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本文论述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基于单机版
摘要:城市建成区进行建筑施工一般会有两个特点,第一,由于建成区寸土寸金,建筑物一般为大型或高层建筑为主,建筑基坑一般多为深基坑;第二,基坑距离建成建筑物和道路比较近,容易造成施工困难。本文根据城市建成区深基坑土方开挖工作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若干控制城市建成区深基坑土方开挖工作的施工要点,以推进城市建成区深基坑土方开挖工作。  关键词:城市建成区;深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要点  Abstract:
投资是个聪明人扎堆的行业,聪明不够,还需加倍努力。职业转型时期,尤其如此。和投资人一样的,还有中国经济。  投资的新概念中,有泡沫,也有机会。  除了买房子,投什么都不赚钱,这似乎成为当下中国人“投资难”的现实写照。但事情总有两面,除了房子之外,一些新兴的、不被普通人察觉的行业却悄悄发生着“裂变”。事实上,“裂变”正是发生在所谓“供给侧”。  供给侧改革,这是一个彰显改革决心的口号。但如何把它落到
本文以北京地铁亦庄线某区间明挖基坑侧穿既有盾构隧道工程为例,研究了基坑施工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作用及意义;结合我国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从建筑装饰材料的国际化、科学化、人性化、細分化的发展趋势,主要阐述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建筑装饰材料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推动下,生产企业将要进行科学化管理与改革;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生态,环境保护,节能意识的重视,生产企业要加大人性化投入;随着全球市场激
本文提出了城市伴生型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定义,并提出城市伴生型旅游度假区的三个特点。通过对度假区建设现状解析,提出现阶段度假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城市伴生型旅游度假区在规
随着电力科学水平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经历了手工阶段、简单自动装备阶段、传统调度中心阶段、现代调度的初级阶段等几个阶段。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像泥石流这类灾害也一直困扰着桥梁工程的安全。本文对泥石流的形成及分布做简要介绍,并对其给桥梁工程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做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泥石流;桥梁工程;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U9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本文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希望能引起设计、施工者的注意和重视,提高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和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下面就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进行简单探讨。 一、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要根本解决混凝土中裂缝问题,还是需要从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人手。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裂缝。 2.设计中对构件施加预应力不当,造成构件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