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视角解读《我与地坛》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习力”是一个价值选择,学习力是一个基本概念,本指学生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有研究者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视角下,学习力可以进一步具体为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本文试以《我与地坛》(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为例,谈谈学习力视角下如何解读文本。
  一、阅读力,为了信息的获取
  阅读的本质是获取并加工信息,其中获取信息是前提。高中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是较强的,这利益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良好传统,但对于信息的获取,反而存在诸多不足。信息的获取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形成阅读认知,二是寻找与阅读认知相关的信息。阅读认知往往会指向阅读的目的,可以肯定的是,阅读目的不同,所获取的信息往往也就不同。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统一确定阅读目的的,因此学生相对少有自主确定阅读目的的机会,而到了高中,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就使得学生在文本面前有了多种选择。
  在《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初读环节,没有急着给出主线,而是让学生素读,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者史铁生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学生往往会结合自己对史铁生的了解,去阅读该文;而对史铁生不太熟悉的学生,则是直接阅读文本,在第一遍的阅读中他们往往还无法直接窥得主题,而到了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往往就能读出一个因为残废而变得颓废的人的内心,对文中“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触摸《我与地坛》的文章主题,并寻找有益的信息来证明自己阅读所感所悟。譬如有学生对第三自然段“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又散落了……”中的这几个关键词是高度关注,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既是对地坛实景的描述,也是对地坛历史的描述,更是对作者自己的描述。因为作者的残废,因为作者的颓废,所以作者的用词中既让人读出地坛的荒芜,也读出了作者内心的荒芜。而当学生读出这些的时候,笔者以为就是阅读力的一种体现,就是学生自己所感受到的文本主题与文本信息的相互印证。
  二、思考力,源于问题的提出
  既为文本解读,那自然离不开学生的思考,而学生是不是处于思考状态,直接判断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间接手段的选择,如看学生有无问题提出。尽管我们认为没有问题不意味着学生不在思考,但是有质量的问题提出,则一定是思考的结果。
  当思考表现为一种“力”的时候,意味着思考不仅是一种学习状态,也不只是一个学习过程,而是衡量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思维深入程度的,虽无法准确量化却带有量化意味的指标。好的问题和差的问题,也就对应着思考力的高与低。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对于真正的阅读者来说多是不陌生的,其文朴实而又深蕴智慧,因此处于理性思维比较发达的阶段的高中学生,是比较喜欢其人其文的。这也是即使此前有些学生未读过该文,但在读了之后立即就能入境的重要原因。
  入境即会有疑。因此文本解读关键在于入境,关于本文阅读情境的创设,这里不赘述,仅从启疑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我与地坛》并不是一篇一读即懂的文本,需要慢慢咀嚼。如“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不少学生读至此处自然起疑:怎么就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一座荒芜的园子会有什么意图?这个意图与作者内心的诸多思绪有了什么样的结合?而向后读至“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有学生提出:若说上帝的安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残废了的人、一颗颓废了的心,遇到了一座荒芜的园子,难免会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但这个安排何以是“苦心”的呢?……这些问题的产生,驱动着学生的阅读一步步深入。
  如果说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文本作一个解读的话,目的不在于帮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直接抵达教学的目标,而在于研究学生在阅读中所能产生的“可能性问题”,并为问题的引导与回答做好初步准备。像上面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实际上是可以在深度阅读中获得解决的,于是笔者就没有给予太多的干预。从这个角度讲,文本的解读本身就是利用思考力,同时又培养思考力的过程。
  三、表达力,指向学生的认识
  表达力是学生阅读之后形成的观点的准确化、语言化的一个过程。著名哲学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表达的一种方式,口头表达也是表达的一种方式,高中语文教学中,这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则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力。只是需要强调的是,表达力培养,是需要指向学生的认识的。
  《我与地坛》一课的解读中,学生的认识是多元的,有的与作者同伤,有的则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寻找作者心底的不滅的火种,也有的将作者的感悟与自己生活中曾经遭受的苦难结合起来,这样的多元解读使得课堂上出现数十个“哈姆莱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语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又或者给出一个“假如我是史铁生”的主题,让学生重构《我与地坛》并用语言简短描述,这些都是指向学生认识,且能促进学生表达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力培养是重要的,同时学习力培养又是需要载体的。毫无疑问,文本解读是最佳载体之一。
  [作者通联:江苏响水中学]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6年10月20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为话题展开了在线研讨。主持人荣幸地邀请到三位主讲嘉宾: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卢世国、江苏省宿迁中学语文教师董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王力。三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的理解。研讨交流中,主讲嘉宾与网友精彩互动,分享交流,观点碰撞,整个研讨气氛和谐
The cotton plant is a plant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Malvaceae and its leaves are often used in folk medicin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mutagenic
对护肝片中五味子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重现性及专属性均好.
本刊讯 9月26日,顺昌县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顺昌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成立县和乡镇选举委员会及选委会办公室、办事处的决定,审议通过了县人大换届选举委员
人类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通讯、获取信息等,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
Background: One of the goals for training in judo is to mimic real situations. In subsaharian countries;there is a lack of knowledge considering relation betwee
In 2015, about 35 million people died of HIV infection globally, with about 36.7 million infected. Most of the infection occurred in Sub-Saharan Africa. Misconc
近期,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和广东哲学学会联合举行了“人的发展与建设幸福广东”专题研讨会。来自省内各高校、党校、社科系统的哲学界专家学者,就“人的发展与建设幸
Young adults generall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groups of individuals who are particularly at risk of contracting HIV/AIDS and under-graduates cons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