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我国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音乐课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运用“声势律动”,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出自己的肢体律动反应,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状态都有较大的帮助。中学生的好动性比较强,“声势律动”充分结合了中学生的这个特点,同时满足了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7
前言
“声势律动”是指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身体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展示出不一样的姿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通常会在上课期间教学生们一些乐理,教同学们唱一些书本上的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也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而通过运用“声势律动”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借助“声势律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同时也能丰富学生体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一、通过声势律动,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上音乐课的时候,通过“拍手”、“跺脚”等来制造声响,身体也跟着旋律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的课堂形式与以前上课单调的形式差异很大,最重要的一点是“声势律动”教学法让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中学生的参与感较强的时候,他们会随之更加兴奋,也能让他们对于学习音乐有更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绝对不会让“音乐”的学习单纯出现在课堂上。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主动地去学习“音乐”,通过音乐学习,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比如在学到《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在课堂上提前播放这首音乐,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随着音乐的节奏编出不同的动作。然后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脑子转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一直面露笑容,对于下一个动作充满好奇心,也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编制成功新的动作,这样以来也会增长他们的自豪感,兴趣也就会油然而生。
二、根据声势律动,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是由不同的节拍构成的,通过“声势律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节拍,对于今后节奏感的学习至关重要。当学习音乐不只是简单地动口,而是加入了肢体动作时,学生们对于学习音乐会有更深的感觉。比如在学唱《小黄鹂鸟》时,学生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拍,从而增强学生节拍的概念,也对学生未来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帮助。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难培养的,然而通过肢体动作的发“声”和展示,能够快速地培养学生们的感知能力。
三、借助声势律动,丰富学生体验
艺术的存在价值之一是欣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育中,大多会通过让学生们安静地去听音乐、齐声唱音乐,希望能达到和创作者产生共鳴的效果,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学生们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而去学习,非常刻板、无趣。在音乐教师教学期间,可以通过创造一种生动的、参与感强的方式,活跃班级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同时能够更好地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举例来说,当教师让学生聆听《在那东山顶上》这首音乐时,可以提前讲解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藏族文化,藏族人跳舞的一些特点。这样会增强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感受,丰富学生的体验。
四、运用声势律动,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审美是一项非常难于培养的一种审美观念。很多音乐方面的教学专家对于此教学目标都疏于无法完成,其实不妨从“声势律动”做起,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一般来说,欢快活泼的歌曲更加适合较快的律动节奏,而比较沉闷的歌曲对应着舒缓的律动节奏。在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声势律动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欣赏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声势律动将学生们的肢体和音乐融合了起来,能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动作,感受歌曲作者的内心情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对于一些优美的音乐有自己的看法,学会了辨别音乐的不同层次,也提高了自己的音乐审美,对于今后听音乐的选择有了一定的标准。
结语
在我国,当前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音乐课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一些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出现。“音乐律动”的教育理念就是随着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不断被人熟悉的。音乐律动强化素质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的感官和音乐,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从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上时代的步伐,加强教育方面的创新。艺术修养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期的专业训练来不断提高。中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起点,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非常有激情。通过“声势律动”,能够让学生们对于音乐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把握音乐的节拍、体会创作者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心怡.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法[J].北方音乐,2018,38(03):231.
[2]翟其林.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互动式创新——以律动式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04):18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7
前言
“声势律动”是指把自己的身体当做乐器,身体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展示出不一样的姿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通常会在上课期间教学生们一些乐理,教同学们唱一些书本上的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也难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而通过运用“声势律动”进行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借助“声势律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同时也能丰富学生体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一、通过声势律动,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上音乐课的时候,通过“拍手”、“跺脚”等来制造声响,身体也跟着旋律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的课堂形式与以前上课单调的形式差异很大,最重要的一点是“声势律动”教学法让学生们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当中学生的参与感较强的时候,他们会随之更加兴奋,也能让他们对于学习音乐有更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绝对不会让“音乐”的学习单纯出现在课堂上。真正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在生活中主动地去学习“音乐”,通过音乐学习,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比如在学到《敲起我的小木鼓》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正式学习之前,在课堂上提前播放这首音乐,并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随着音乐的节奏编出不同的动作。然后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让学生的手脚动起来、脑子转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一直面露笑容,对于下一个动作充满好奇心,也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编制成功新的动作,这样以来也会增长他们的自豪感,兴趣也就会油然而生。
二、根据声势律动,感受音乐节奏
音乐是由不同的节拍构成的,通过“声势律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节拍,对于今后节奏感的学习至关重要。当学习音乐不只是简单地动口,而是加入了肢体动作时,学生们对于学习音乐会有更深的感觉。比如在学唱《小黄鹂鸟》时,学生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拍,从而增强学生节拍的概念,也对学生未来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帮助。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难培养的,然而通过肢体动作的发“声”和展示,能够快速地培养学生们的感知能力。
三、借助声势律动,丰富学生体验
艺术的存在价值之一是欣赏。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和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教育中,大多会通过让学生们安静地去听音乐、齐声唱音乐,希望能达到和创作者产生共鳴的效果,然而这种方式往往收效甚微,学生们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而去学习,非常刻板、无趣。在音乐教师教学期间,可以通过创造一种生动的、参与感强的方式,活跃班级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同时能够更好地与创作者产生共鸣。举例来说,当教师让学生聆听《在那东山顶上》这首音乐时,可以提前讲解一下歌曲的创作背景,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藏族文化,藏族人跳舞的一些特点。这样会增强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感受,丰富学生的体验。
四、运用声势律动,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审美是一项非常难于培养的一种审美观念。很多音乐方面的教学专家对于此教学目标都疏于无法完成,其实不妨从“声势律动”做起,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一般来说,欢快活泼的歌曲更加适合较快的律动节奏,而比较沉闷的歌曲对应着舒缓的律动节奏。在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声势律动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欣赏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声势律动将学生们的肢体和音乐融合了起来,能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动作,感受歌曲作者的内心情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对于一些优美的音乐有自己的看法,学会了辨别音乐的不同层次,也提高了自己的音乐审美,对于今后听音乐的选择有了一定的标准。
结语
在我国,当前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通过音乐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音乐课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一些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出现。“音乐律动”的教育理念就是随着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不断被人熟悉的。音乐律动强化素质教育,充分结合学生的感官和音乐,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从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音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根上时代的步伐,加强教育方面的创新。艺术修养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期的专业训练来不断提高。中学阶段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起点,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非常有激情。通过“声势律动”,能够让学生们对于音乐有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能够把握音乐的节拍、体会创作者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心怡.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声势律动法[J].北方音乐,2018,38(03):231.
[2]翟其林.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互动式创新——以律动式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