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生命的绿色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山正瑛是一位90多岁高龄的日本老人。一般来说,这么大年纪了,又儿孙满堂,应该在家享天伦之乐,可是他却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创下了整整十年的治沙业绩,足迹遍布中国的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
  远山正瑛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长期在条件相当艰苦的野外工作,风餐露宿,嘴里不知吃进了多少沙子,可他的身体一直硬朗,很少生病。远山正瑛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他要活到130岁,要帮助中国人民把占国土面积45%的沙漠治理好。
  
  沙漠葡萄香飘塞北
  
  远山正瑛1906年生于日本山梨县。1935年到1937年,作为日本外务省的农业研究生在中国留学的他,对当年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制造的血腥暴行刻骨铭心。1972年,从日本鸟取大学农业部教授岗位上退下来的远山正瑛开始了沙漠的开发研究工作。1979年和1984年,他两次考察中国沙漠。1984年,78岁的远山正瑛在日本组成“中国沙漠开发日本协力队”,自任队长。从此,开始了在中国治理沙漠的漫长历程。
  198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与远山正瑛教授达成协议,决定在腾格里沙漠东南段的沙坡头进行葡萄栽种实验。他们在5公顷沙漠上,挖下一个个1平方米左右的圆坑,向坑里填上土和动物粪便,然后种上葡萄。葡萄长大后连着蔓藤向外延伸,像一层绿色的大被子盖在茫茫沙漠上。被葡萄覆盖的沙漠,流沙不流,葡萄的叶、果落地变成肥料,加上尘埃驻留,慢慢就形成一层有机质,于是土壤开始出现,绿芽开始萌生,达到了治沙的目的。不仅仅是治沙,沙漠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长出的葡萄甘甜无比,是名副其实的无公害葡萄。
  
  恩格贝记住远山正瑛
  
  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其沙漠恩格贝开发区,竖立着远山正瑛老人的一尊铜像。它象征着当地人民对这位日本老人的爱戴和尊敬。在沙坡头建立现代化葡萄园工作告一段落后,远山正瑛将工作重点移向恩格贝。
  远山正瑛在恩格贝考察之后发现,在冬、春两季,一刮起强烈的西北风,库布其沙漠就会移动,年降水250多毫米都集中在夏季,有15支河流,地下水丰富。远山正瑛看中了这个地方,更看中了这里的一个人———王明海,一位铁骨柔肠的北方汉子,此时身为东胜羊绒衫实业有限公司副总裁的他,正因治沙受阻而犯愁。于是,他们达成协议,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治沙壮举。夏天,草原上的雨说来就来。雨一来,大地被洪水撕开几十米深、上百米宽、十几公里长的大口子,可大水过后,草原上又恢复了往常的干燥。他们想:能不能借用自然的力量,筑坝拦洪,淤沙造田?实践证明这个想法可行。于是,在恩格贝,推土机轰鸣着造起七八米高、几十米宽、几公里长的大坝,洪水冲来,拥动着泥沙、枯枝败叶,流进坝内,造出平平整整一方土地,沉留在沙土表面的腐殖质软软的,恰似铺上了一层海绵。于是,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出现了:每一次山洪下来,地上就多了一方土地。变害为利,化腐朽为神奇,恩格贝人民创造的治沙奇迹令世人钦佩。有了土地就能植树、种草,就能放牧,就能开发沙漠经济。几年来,他们在恩格贝栽活了200万棵树,绿化了10万亩土地,放养着4000只优质绒山羊,繁育了200只鸵鸟……
  
  宣传治沙募集资金
  
  很少听远山正瑛说向大自然挑战这样的话。他常说的倒是向大自然还债。正是由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才造成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还债是人类共同的事。远山在日本的电视、报纸和各种集会上,大力宣传治理沙漠的意义,治理中国沙漠也是保护日本的环境。一位退休老人的义举,得到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响应。
  早在1984年他用社会募集的资金,购买了一些农具,包括小松制作所捐赠的推土机,带到中国。1986年,他第六次组队来中国,带来了350公斤葛藤种子,并和中方人员一起种植在沙漠上。为了调查葛藤的生长情况,远山组织日本仓吉市立北谷小学8名儿童组成“绿色少年沙漠黄河学习团”,并制作了以学习团为题材的电影———《让黄河披上绿装》,在全日本播放。1992年5、6、7三个月,远山分别在东京举办了三次研讨会,亲自以挂图、图书展、播放录像等形式,向日本公众作讲演,产生了轰动。在远山正瑛的影响下,日本社会各界,组成了一个个绿色协力队奔赴中国。远山的义举不仅影响了日本人,更多的则是中国人。许多中国的沙漠专家、教授,他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与远山老人比精神、比意志,在远山先生面前不敢言老啊。
  远山老人的事迹震撼着中国人民的心。他因此两次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1998年远山正瑛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奖。远山说,他希望再活30年,把这副老骨头献给库布其沙漠!
其他文献
全国杂竹大县区之一的泸州市纳溪区,近年来把竹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开发利用,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培育竹资源,发展竹经济,做强竹产业,着力培育“绿色经济”,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资源丰富,造林不断,杂竹蓄积量连年攀升    泸州市纳溪区面积1150.6平方公里,境内属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海拔230—963米,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土壤以酸性紫色土为主,适宜竹子生长。经过全区
期刊
泸州路桥改造新建项目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泸州合江县逐渐融入重庆发展的经济圈,也是重庆的后花园。合江县位于川黔渝结合部,距成都380公里,重庆120公里。全县面积2422平方公里,人口84万,长江、赤水河、习水河穿境而过。有深水港货运码头、客运码头,旅游资源丰富。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项目内容:合渝公路川境段改造工程,新建赤水河大桥、习水河大桥,总投资约2.2亿元。 
期刊
今年初夏,英国人约翰·迈克尔夫妇搭乘泸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0路公共汽车前往石洞花博园参观,那天,天气炎热,上车后迈克尔夫人说:“Would you mind my opening the window a bit?”(我可以把窗户稍微打开一点吗?),只见站在身边的售票员微笑着将窗户轻轻推开。迈克尔夫人惊诧不已,事后感叹道:“从公交售票员准确的英语听力上,可以看出泸州是一个有着高度现代
期刊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2002年11月正式批准中海沥青(泸州)项目立项。并于2003年9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全资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与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路桥工程公司组建成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控股88%)。    八个月投产    2003年10月18日,中海沥青(四川)有限公司在泸州高坝的长江之滨,隆重举行开工奠基典礼。11月各施工单位入驻
期刊
近年来,龙马潭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优化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构建工业发展大格局,着力增强一二三产业关联度和耦合度,区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4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属地生产总值(GDP)10.98亿元,同比增长10.5%。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规划,组织力量,搞好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并结合园区规划,集中精力抓好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优势产业,让新引进的工业企业和新
期刊
享有“荔枝之乡”美誉的合江,围绕富民强县和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以“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为切入点,强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现了县域经济和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到32亿元,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一、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合江县实施“生态合江,绿色强县”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
期刊
1916—1920年,朱德在四川泸州驻节,任靖国(滇)军第二军第五混成旅旅长兼泸州城防司令,又兼下川南道清乡(剿匪)司令。当时军阀、政客、土匪、贪官将泸州搅得天昏地暗。忧国忧民的朱德在护国讨袁中成为名将,他响应孙中山先生护法号召,在清乡剿匪中,关切民众疾苦、除暴斗贪,铸造了不朽的丰碑。    ●泸州人民为了感念朱德同志的功德,集资打造了“救民水火”、“除暴安良”两座石碑,耸立于当时朱德同志的住宅门
期刊
素有“川南门户”之称的叙永,近年一心一意谋发展,加快资源开发,各项经济跨越式大發展。  叙永县资源丰富,林地面积213万亩,是全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四川林业大县,被誉为“川南竹林之乡”;是全国秸杆氨化肉牛基地示范县。叙永烤烟享誉全国,是全国优质烤烟基地县,有烤烟质量全国“七连冠”之殊誉;叙永畜牧业也是经济发展资源优势之一,另外全县多种农副产品,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地表水能资源以及大量的人
期刊
1992年2月14日,当合江县农广校改成民办合江少岷职业学校时,谁也没有想到,泸州正悄然开启一个职教新时代。  改制当年,少岷即招生2800人,之后每年招生6000人左右。现在,少岷已发展成为占地350亩,拥有196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1000多人的中国民办职业教育旗舰。《中国教育报》惊呼:少岷创造了三大奇迹:招生奇迹!办学奇迹!就业奇迹!    少岷的力量    少岷作为民办职校,既没有悠久的办
期刊
几千年来,人类将水视为取之不尽的免费商品,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全球性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缺水业已成为危及世界粮食安全、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问题。根据国际水资源管理学会的研究,2025年世界总人口的1/4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近14亿人将严重缺水。   到2025年,生活在干旱地区的10亿多人将面临极度缺水,将没有足够的水资源用于灌溉,以维持1990年的人均粮食产量(即使提高灌溉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