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眼睛”到灵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z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追風筝的人》以风筝为线索,纠缠的情节就像风中乱舞的风筝线映射出阿富汗真实的生活。阿富汗人的命运就如同风筝一样,随风飘摇,任其摆布,随时面临毁灭。风筝似乎是一种多维度的象征。小说起于风筝亦终于风筝,无论是放风筝的人还是追风筝的人,都一直在追寻的路上,在寻找风筝的过程中实现了成长与救赎。对“风筝”的追寻,不仅是对美好人性的追索,也是对阿富汗民族文化的追随。  关键词:风筝;追寻;成长;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2-0-01  跟随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我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在一条不知名的小溪旁边的小塔下,有一户人家。家里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个叫翠翠的女孩触目为青山绿水,眸子清明如水晶,她天真活泼,俨然如一只小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中她低低地学小羊叫,学母牛叫,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这
摘 要:“孝”的起源到“孝”的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三皇到五帝,再从周公到孔子、曾子、孟子的成熟、完善,“孝”逐步发展为一个独立的道德体系。《论语》中收录的“孝”可分为两种思想:“无违”和“孝养”。发展到今天的“孝”思想,对当今社会仍有重要影响。  關键词:“孝”;起源;发展;《论语》;影响  作者简介:齐家秀,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
作者简介:胭脂茉莉,本名刘彦芹,江苏人,作家,诗人。诗歌被选入《中国诗歌》《诗选刊》《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中国新诗百年精选》《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诗歌周刊》《诗歌月刊》《中国诗人阵线》《华语诗刊》《美国休士顿诗刊》《新加坡千红文学报》香港《流派诗刊》《现代禅诗探索丛刊》2015-2017年《禅意诗选本》等多种选本及刊物,现代禅诗研究会会员。评论及随笔见诸知名媒体及报刊。公开出版发行《摊开画布
摘 要:古典诗歌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结合了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还保留着我国文字艺术,极其富有韵味。而现代诗歌作为古代诗歌的沿袭,不仅继承了传统诗歌所有的文字隽永,还发挥着新时代的特色,彰显新世纪的人文风格,也是极其重要的文学史料。本文通过讲述如火如荼对古今诗歌进行赏析,探讨并且挖掘古今诗歌的独特韵味。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诗歌;诗歌赏析  作者简介:张春雷(
摘 要:大洼诗佛是日本江户后期的汉诗人,其《诗圣堂诗话》是日本反古文辞派诗话代表作之一。诗佛受其师山本北山以及中国明代袁宏道思想的影响,提倡诗应求新奇,而后至平淡,形成了诗佛独特的“平淡”观。  关键词:《诗圣堂诗话》;大洼诗佛;平淡  作者简介:张悦(1994.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托马斯·哈代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诗人,其诗歌一直有着浓烈的悲观色彩。而徐志摩作为近代中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受哈代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从写作技巧还是感情表达,徐志摩的诗歌都与哈代的诗歌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不同之处。因此,笔者将通过对比徐志摩的《私语》和哈代的《插曲的尾声》来赏析他们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徐志摩;哈代;异同;悲观主义  作者简介:肖玉玥(1994-),女,汉族,湖
摘 要:《作为学科的文学史》是陈平原教授的一本著作,其在我国现在文学史和文学教育两个研究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对陈平原教授而言,是其在相关的研究领域长期思考并累积的学术成果。《作为学科的文学史》中所探讨的话题对我国近代和当代的文学史学有着极其非凡的意义,其将陈平原教授对于我国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历史性反思完整地呈现出来。《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对于我国的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
作者简介:王军涛(1973-),男,汉族,甘肃张掖人,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现工作于西藏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史诗学、民间文学和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1  一、北宋“崇文抑武”政策与英雄传奇小说的出现  有宋一代,“崇文抑武”被确立为基本性的治国方略,即在地位上、工资待遇上以及文化宣传上,尊崇文官
摘 要:自1996年曹顺庆教授提出“失语症”一说后,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过度借鉴西方、“抛弃”传统文论的“文化病态”现象日益被学界发掘和重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文论“失语症”及其后衍生出的“如何重建中国文论话语”已成为中国文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试图从体裁入手,仅以诗论这一视角来探讨当代诗论中古典诗论的缺失和重建。正如《文论失语症和文化病态》中所言,“参与现代文学大厦建构的,是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