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

来源 :求学·志愿填报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那么年轻,那么富于诗意地谈论着想象的短暂,你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呀,这些如此沉重的字眼是如此轻易地打你的唇间吐出,难道你凭借想象的光芒一下子飞抵了岁月的最深处?而我要到什么时候才开始迈近它?让我更快地老去吧,既然我无法以年轻的姿态走近你,那么就让我在岁月的最深处与你会晤。”
  ——孙甘露 《我是少年酒坛子》
  因为保送的原因,我最终的专业是世界文学,而非我最心仪的中文系,所以从大一开始,我就考虑了读第二学位。对我来说,学位,不仅仅是为了拿到又一个证书,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新学科、新专业的机会。
  高中时我就对中文系充满了热情,只希望能早日通过高考这关,然后不受约束地读书和写作。高中时升学的压力不必赘述,于是读书有时也成了一种奢侈。寄宿制学校里能流通的“闲书”有限,全依仗学校栅栏外三轮车上的流动书摊。杂志到货的日子最快乐,从食堂胡乱打包一份吃的塞进书包,而后飞快地跑回寝室,一手翻书,一手扒饭,经常是杂志看完了饭还没吃几口。平日里为了提防老师查寝干脆把这些课外书都平铺在床板上,再盖上床单,每晚就这样幸福地枕着三毛的撒哈拉与张爱玲的白月光入眠。那时的我带着中文系的梦想,敬畏地对着前人的脚印比比画画,警惕地跟检查的老师躲躲藏藏。不想听课时就悄悄打开电子词典看里面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心情不好时(通常是因为做不出导数题)就跑到图书馆里,在洒满阳光的角落里读马尔克斯。
  如今我到了大学,到了曾经无限憧憬的人生阶段,但不知为什么,现在的阅读似乎已经和过去不同了。没有宿管查寝,没有被语数外政史地填满的日程表,为什么不读书了?有了手机,有了电脑,有了kindle,有了更大的图书馆,为什么不读书了?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进了面试教室。
  双学位面试的时候,院系要求每个人提交一篇个人陈述,我没有再写,面试时,我只拿了一篇自己之前写的小说过去,题目是《我曾惊悸于我悬而未决的诗歌命运》——这是我的真实写照:悬而未决的,我的诗歌命运。彼时,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里,在这个“众神云集”的园子里,我无数次被比较、被打击,但是偶尔也被鼓舞、被关怀。我开始思考我的专业和我的内心的关系,我的梦想和我的专业的关系。都说从高中到大学的金榜题名是鲤鱼跃龙门,不错,可是跃过龙门之后呢?从小溪进入千顷烟波、万丈深海之后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别人眼里,你有幸进入广阔的天地,可是个中迷惘、惧怕、失落,大概只有自己知道。“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我似乎确实是已乘青云而去,可是有时再想起当“举子”的时光,又会感叹于那时的专注、笃定和认真。一年过去,我真的实现自己曾经的梦想了吗?我真的兑现自己曾经的约定了吗?
  那天老师们似乎问了我一些专业上的问题,如今我已经一个都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最后,坐在中间的那位主考官问我,你对中文系的哪个方向感兴趣呢?我思索了很久很久,在尴尬的安静里,我最终回答:“对不起,老师,我还没有想好。”老师们都笑了。那一刻我忽然发现,我不是没有想好,而是从来没有想过,说实话,我连中文系到底有哪些方向都不是特别清楚。高中时的我笃定地说,我想学中文,可我对中文又了解多少?如果说高中至少有热忱,那么到了大学,我又有什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想做什么。也许我一直生活在一种幻象里——在枯燥的中学学习中,我喜欢看课外书,喜欢摘抄优美的句子,把写作文作为格式化、军事化生活中,唯一的可以自由发挥的地方。我向往文学,如同不安分的心向往着自由。可是到了大学,当我有了更多消磨时间的方式,有了更多的信息新闻娱乐八卦作为刺激感官的“毒药”时,我便找不到方向了。
  走出面试教室,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一切。我仍然失落,却似乎不再那么茫然。
  一年之后,我按照双学位的课表选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这门课。上课铃响,老师走进教室——竟然就是那位面试时的主考官。他当然已经不记得我,我只是众多二学位学生中的一个。在那学期的期末论文的最后,我夹了一张纸条给老师,告诉他我就是那个连那样简单的面试问题都没有准备的人——这大概是面试的大忌,然而谢谢你们还是同意让我进入汉语言文学的大门,然后自己去探索。
  也许,我们对另一门学科的了解只是读了幾本相关的书籍,只是听了学长学姐们的几句描述,但这都不是它的全貌。在我真的开始上中文系的课之后,我才发现,这个专业里的很多东西——课程设置、课程形式等,都并不是我所想的,那些小时候对中文系的幻想和憧憬也并不都是真实的:原来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原来中文系里还有语言学,原来中文系不是只看课外书就能学好的……所以我觉得,选择双学位是我大学里做过的最重要也最正确的决定。因为是否喜欢、是否合适、是否想进一步探索,这些难以回答的问题都需要亲身经历过才能回答。
  我的第一专业是世界文学,第二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本专和二专距离很是相近。我想,这两个专业就像自圆心出发的两条线,开始时距离很近,以至于在很多不了解人文学科的人看来这就像是同一条道路。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它们却导向不同的方向,扩展出不同的世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学科从此便“老死不相往来”——这两条路之间,又有无数毛细血管般的小路将它们联通,从而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不只是外文和中文,我想,任何两个学科之间都有相通性,有些可能不是知识上的直接联系,但也一定有学习方法、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关系。易卜生说经验是一面镜子,莎士比亚说经验是一颗宝石,所有的经历都有价值,所有的钻研都有收获。我想,这就是二学位的意义所在。
  又一年过去,我终于渐渐清楚了自己的方向,也慢慢找回了当初对文学的热爱。我听见我的心清楚地说,我还想读中文系,我还想学文学,这一次,它不再是虚构的感觉,而是真真实实的选择。
  “你那么年轻,那么富于诗意地谈论着想象的短暂,你是什么样的年轻人呀,这些如此沉重的字眼是如此轻易地打你的唇间吐出,难道你凭借想象的光芒一下子飞抵了岁月的最深处?……”
  我想很多人心里都会对某个专业产生兴趣,如果在能够接触的时候选择离开,那心里大概总是有后悔和遗憾在的。所以,哪怕当初向往中文系的我,只是在向往一种“幻影”,如同用幼稚的声音轻易地吐出沉重的字眼,但我依然很勇敢地上前抓住了它。毕竟,有时我们缺的就是这种幼稚的热忱和“不知天高地厚”的勇气吧。
其他文献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的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篇令人拍案叫绝的《滕王阁序》,勾勒出了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  物华天宝  江西富山水之胜,怀古韵之美。长江滚滚而过,江边耸立着秀、俏、险、奇的避暑胜地庐山;母亲
期刊
所谓中国高校江湖绰号,指的是中国大学校名的另类称谓。许多知名高等院校被另类解读,如北京大学被称为“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则被称为“中共中央第二党校”。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学校有另类的称谓。  【上海大学】别称:宝山区落榜青年高复学校  由来:上海大学一直是上海学子用来保底的一所一本院校,许多高考落榜复旦交大而又不愿复读的上海学子会选择上海大学,所以上海大学有了宝山区落榜青年高复学校的
期刊
往年五一季,帝都春夏花开,正是学校社团活动扎堆举办之时。每学期,每个社团常常有两次大型的“摆摊卖艺”,第一次是开学初的“百团大战”,学堂路上的帐篷像国际会展中心里的一样,各家亮出十八般武艺,招兵买马,争抢新人,见人即喊“同学,有兴趣加入我们社团吗?”,街舞社的小哥哥在国乐社的笛声里跳舞,科学护肤协会的香水味混杂着游泳协会分发的棉花糖甜气……第二次则是天气晴好时,各家为本学期大型活动准备的宣传路演,
期刊
从高考结束的第一天起,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就不断冲击着学子的心绪。学长学姐中,有人感叹大学自由散漫,无所事事;有人抱怨生活焦头烂额,起早贪黑;也有人貌似不务正业,却在毕业时有了人人称羡的规划……大学时代究竟是什么模样的呢?而我们,又该如何拥有一个浪漫且充实的四年呢?  初次迈入大学校园,比封闭的高中时代多出数倍的新鲜资讯令人应接不暇。但是重中之重的,仍然是学业。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数与运气俱佳,能
期刊
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学韩语是笑着进去笑着出来的,学日语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学法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的,学德语是哭着进去哭着出来的,要说俄语呢,应该是哭着进去并且死在里面了吧……”回顾三年前的自己,可能是因为鬼迷了心窍,作为理科生,我偏偏选择了“哭着进去并且可能死在里面”的俄语。  俄语之难:“一节更比六节强”  的确,俄语是一门入门难、入门以后也不简单的外语,俄语字母、语法、语音、语调和英语都有
期刊
【学校特色】学校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國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入选全国就业50强高校、百强上市企业最喜爱的10所高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  【优势专业】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
期刊
题记: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人面对全新的生活,大概认真过好这样的生活本身也是一门艰难的课程,而从生活这本大书里,我们将学会很多很多。  向南去,向南去——8月,我坐上了开往广州的高铁,在广州换乘后最终抵达香港西九龙站。这是我的学校所在的北京以南,是我的家乡以南,是辽远无边的大陆以南。就这样,我的交换生活开始了。  在过去按部就班的两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习惯了独来独往和自我封闭,两年的大学生活仿佛一
期刊
推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研。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官方定义为:推免,意同“推荐免试”,是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况。每年的推免时间为大四上学期九月初至九月末,但相关准备大概从四五月份就要开始——陆续报名夏令营、预推免以及九推。时间节点是:五月至七月通常是保研夏令营的申报时间,七月至九月是预推免的报名时间,九月至十月是九推面试时间段。这三者都是积累offer的过程,作用是相同的,只有时
期刊
人们常常把高考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许多考生和家长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之中。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的人才选拔模式将逐渐被优化和调整。通过不同的特殊类型招生方式,考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升学视野,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从而发现更多进入自己心仪大学的机会。  特殊类型招生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普通高校招生中的一些特殊类型或特殊政策。大多数特殊类型招生均要
期刊
结束了兵荒马乱的高三,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我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抉择——志愿填报,这让我曾经模糊的未来和往后的路渐渐清晰起来。  选专业意味着为自己日后的职业打下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始。从兴趣出發,我选择了英语专业,我认为以此为基石,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当我来到陌生的城市、全新的校园,我发现事情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专业学习中,许多同学的口语、听力水平卓越,屡屡斩获英语演讲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