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山之巅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minghua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山县“安徽省红色区域纪念园”内的英烈墙上,镌刻着一个闪光的名字———查茂德。
  1931年,热血少年查茂德加入了红军队伍,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二纵五旅副旅长。一次,查茂德在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
  大战前夕,查茂德从笔记本上撕下五页纸,给妻子张喜如写了一封信:喜如妹:
  我俩要短期分开了。这是我们的敌人给我们的痛苦,只有消灭了我们的敌人,才能消除这个痛苦。
  我的病也没有什么要谨(紧),因病得很长,一时亦难除根……我这此(次)决心到前方要与我们的敌人搏斗,拿出最大决心和牺牲精神与人民立功……
  战斗比不得唱戏,不是开玩笑,是有牺牲的精神才能打垮和消灭敌人。趟(倘)我这次到前方或负伤牺牲都不要难过,谨记我如下之言:
  无产阶级的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只是时间之长短,但也不是很长的。穷人一定要翻身……
  就是我牺牲了也是很光荣的,是为革命而牺牲,是有价值的。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屈不挠,坚决与敌人战斗到底,一直把敌人消灭尽为止。望你好好保重身体,多吃饭,不生病,我就死在前方放心。同时希望你好好抚养丰丰小儿、小女雪雪,长大完成我未完之事。一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到共产主义社会。谨记谨记。
  我生于一九一九年,家居安徽省霍山县石家河保瓦嘴口。
  茂德
  一九四七年四月二日于魏
  2011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一位著名作家写的《百年革命三封家书》一文,该文摘取了自辛亥革命爆发至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百年来三位革命先驱写的三封家书———林觉民的《与妻书》、聂荣臻致父母信、查茂德在战斗间歇写给妻子的信。
  1938年9月27日,鹿吐石铺大捷歼灭日军一千三百七十余人,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安徽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战斗。
  是年8月29日午后4时许,日寇出动飞机对霍山县城进行狂轰滥炸。日军便衣队趁混乱之机由东门潜入城内,经短时交战,城内守军从西门撤出,县城被日军占领。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杀、烧、奸、掳无恶不作,广大军民义愤填膺。
  占领霍山县城之敌,主要任务是取捷径西侵武汉,而鹿吐石铺则是敌军必经之地。霍山县城沦陷后,当地军民并没有被日寇“三光”政策所吓倒,而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鹿吐石铺一带布下天罗地网痛击敌人。鹿吐石铺距霍山县城约15千米,四面环山,悬崖峭壁,中间低洼、陕长,进出两头皆是隘口。来犯之日寇做梦也没有想到,此处正是他们的葬身之地。9月27日,骄横的日军一千五百余人,气势汹汹,企图西犯。抗日军民,枕戈待旦。当日军窜进鹿吐石铺我军口袋之中,便遭遇凌厉的攻势,日寇被打得鬼哭狼嚎,经过数小时激战,我军民取得了该战役的完全胜利,未被击毙的少量日军被俘。
  此战役之后,日寇一直龟缩于霍山县城之内,直至10月13日全部撤离霍山。日军取道霍山、进犯武汉的设想终成泡影。
  一辆越野车顶着狂风暴雨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
  8月10日凌晨,百年不遇的强降雨笼罩着佛子岭镇,3个小时降雨量近200毫米,山水倾泻汇成了奔腾急流,集镇积水一米多深。
  为应对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佛子岭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倾力投入到预警预报和预案落实等工作之中。
  8月9日夜到10日晨,陈贵春先后6次冒雨到转移人员安置点查看是否安全。斗笠冲河水猛涨,为防止河水倒灌淹没良田,陈贵春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毫不犹豫地下河堵住灌溉渠道的进水口。
  何必山、陈贵春已连续奋战了三十多个小时。正当何必山准备合一会儿眼时,他同在佛子岭镇坐阵指挥的王宜国突然接到重大险情报告:通水灌村郑家冲大山圹水位陡涨,洪水溢坝,下游百余名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更令人揪心的是,部分村民因家产难以割舍,不愿意转移。险情就是命令,事不宜迟,王宜国、何必山果敢决策,立即动身去迅速转移群众。
  王宜国、何必山乘车驶达佛子岭水库溢洪口附近,路面积水很深,小车无法通过。正在万分焦急之时,从山上下来的越野车戛的一声停下,从车上走下来的陈贵春一身泥水———他转移群众归来。听明情况之后,主动提出送王宜国、何必山等人去通水灌村。
  山崖上的碎石不断地向公路上滚落,狂风暴雨裹挟着泥石砸在越野车的车顶和挡风玻璃上,一路上险象环生。霎时,一声巨响,一瞬间越野车被泥石流整体掩埋,灾难发生了。市县干部、公安民警、医生护士陆续赶到现场。年仅38岁的陈贵春早已失去了生命体征。王宜国、何必山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45岁的何必山终因伤势过重而殉职。去年农历腊月二十九,何剑峰18岁生日前一天,何必山送给儿子一组贺词———
  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学习,真真诚诚交友,干干净净干事。
  忠心报祖国,爱心献社会,孝心敬父母,关心给他人,信心留自己。
  心中无恨,脑中无忧,生活简单,多些付出,少些期待。
  追悼会现场,陈贵春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儿子在丈夫遗像前合影了一张照片———“大春,你欠我们一张全家福”,今天弥补了这个遗憾。
  身负重伤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王宜国,平日里坚持信仰,廉洁自律,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在抗击狂风暴雨肆虐的日日夜夜里,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同样展现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同样堪称“三严三实”的表率。
  8月12日上午,何必山、陈贵春的追悼大会在霍山县殡仪馆举行,自发来为英雄送行的群众络绎不绝。   2015年8月25日上午,霍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邵必贵站在人民大会堂会议厅讲台上作了一次精彩发言。在短短十来分钟的发言中,赢得了三次掌声和与会人员一致赞许。
  经中央批准,“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双先’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刘延东、刘奇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
  邵必贵发言的题目是《带着感恩抓关工,继承发扬好传统》。
  邵必贵祖父是革命烈士。父亲是失散老红军和抗日老战士。他从上小学开始,直到18岁成人,一直靠烈士后代助学金供养读书。后经组织特批安排工作,直到培养成为一名正县级领导干部。退休后经组织批准,担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上任时,全县基层关工组织尚不健全,他冒着酷暑跑乡村、进校园、到企业、搞调研、撰写报告,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各村、校、社区、县直机关单位、重点企业相继成立了关工委,实现了关工组织全覆盖和网络化。县关工委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基层关工委双创建组织奖”光荣称号。2013年12月,邵必贵因直肠包块大出血而休克,经105医院抢救后急送北京医科院手术治疗。时值岁末,关工委事情比较多,又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启动之时,在刀口尚未拆线的情况下,他带着橡皮坐垫去上班,挂着导尿管为县第二中学二千五百多名学生作道德法制报告。
  九年来,邵必贵翻山越岭,跑遍了全县21所中学,179所小学,做思想道德法制报告百场次以上。邵必贵还特别关注青少年中途辍学的、没有职业的、离不开网吧牌桌的、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的这些重点人群的帮扶工作。达到帮教一人带动一群,教育一批稳定一方的效果,为全县2011年以来创未成年人零犯罪和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作出了贡献。
  邵必贵甘当“爱心爷爷”,将多年来省市县奖励给他的奖金,悉数捐出。县关工委几位副主任也带头献爱心,捐资关爱留守儿童。绍峰集团老总桂绍峰深受感动,一次向县留守儿童基金会捐资100万元。
  被誉为大别山明珠的霍山县,拥有十多张国家级名片,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国家生态县”和“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
  走向霍山,你就走进了山水画廊,无处不景……
  巍巍大别山,主峰在霍山。登攀不畏险,梦在山之巅。
  责任编辑:子非
其他文献
真的走了。  德吾走了,他无声无息地走了。是永永远远不再打算回来的远行!这断然绝情的远行啊,把滚滚的惨痛、无尽的惆怅和无边的念想,遗给了爱他、疼他、怜他,并今生与他结了善缘的人们……  那是个怎样的冰凉的日子呀!血红的时光凝固在2010年7月25日———那个让人心战栗不已的厄时!  这天下午,天怪异地沉。将近傍晚时分,普天漆黑,滔滔的天水倾覆大地。天似乎立马要坍塌下来……我站在新瓯大厦九楼向窗外望
期刊
这是一篇搁置了四十年才写出来的文字。  我要写的同桌,是我在故乡三完小75级2班的一个女生,一切的故事都发生在四十年前。  今年国庆,我从成都回到达州。那个夜晚,我与从东莞回来度假的在洪兄等几个老同学机缘巧合地在达巴路口的烧烤摊上相聚了,大家围桌而坐,吃着烧烤,喝着啤酒,重逢的激情之焰被迅速点燃。我们组建起了新的群,群名被确定为“三完小75级2班”。  也就是那天夜晚,很感谢一位老同学打给成都的那
期刊
如风的岁月拂遍了额头的青丝,鬓角华发早生,鱼尾纹也肆无忌惮地爬上了眉梢。“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如同钟表上慢慢移动的时针,在丝毫感觉不到移动之际,自己一下子就被塞进了不惑的年轮。日子的年轮让我与纯真无邪的少年时代,与激情如火的青春岁月渐行渐远,而滞留在生命里的每一份记忆,且吟且行,在悠远漫漫的尘世路上默然成卷。  俗话说得好:“万事可望,难忘者铭心一段;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我非
期刊
初登泰山,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9月1日这天,我坐上上山的公交车,沿着盘山的水泥道一路攀升,满目青翠,郁郁葱葱,置身在林海之中,新鲜的空气带着山野的清香挤进车内,使我兴奋不已。  大约过了半小时,我乘坐的公交车到达中天门的停车场,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既新奇又陌生。高处云雾缭绕,峰峦半露半掩,电缆车在空中穿行;低处绿海茫茫,松柏叠翠。举目平视,众多游客竟无一人与我相识,男女老幼面带笑容踏着石板,登上
期刊
久居山里没有见过海的人们,时常会把森林里的涛声同大海的涛声相比。也时常会因为能够听到松涛声而自豪,山里人想象中的大海不过是一潭水中溅起的几道波纹罢了。而山中的波涛那才叫壮观,一浪胜过一浪的绿色波涛总会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读冰心老人的散文《说几句爱海的话》时心里总有些不服气,老人家是在海边长大的,所以对海有所偏爱。要不也不会只说爱海的话,不去赞美大山。  今年七月,我们这些在大山里生活工作的防火
期刊
我在乡村生长二十年,读书进城四十年。六十岁退休后,我又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乡村。  四十年的岁月,给我的乡村带来了巨变,已变得面目全非,变得几近难辨。那个在我心中珍藏了几十年的乡村何在?  那个水盈山黛、屋宇古朴、民风清淳、田园稻香、阡陌相连、鸡鸣犬应、绿合村寨、拱桥小镇、石板老街、叮当铁铺、纸扇伞店、狮灯茶戏、牛屋水车、茶亭牌坊的乡村何在?  当我行进在乡村,一条条水泥路像树的枝、网的目,向乡村各
期刊
去年5月间,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我有幸陪同全国知名作家们走进闽南石狮蚶江古寨,数百年来,一直摆放在古渡头的那座石亭,是为“分巡兴泉道曾樱政绩突击,抗倭奇功,后皇恩浩荡,‘再借’巡视海道”一事而立。亭中“再借亭”三个大字和记叙的碑文,由明末书法大家张瑞图书写,一时引起作家们的极大兴趣。  张瑞图,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白毫庵主。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二月,死于崇祯十四年(16
期刊
二十年一觉模具梦!不知不觉在塑料模具这个行业打滚了二十年,其间的梦泪、血汗、苦痛、离合、风雨、云烟,常令我这个老朽思接千载,感慨良多!  记得当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国有企业做工程师时,一茶一报,日子过得滋润油滑。可是有一天,一位刚从东莞打工回来的老师傅对我说:“小鬼,这里不适合你混!你应该到更需要你的地方去。塑料模具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百废待举,你到珠三角去吧,为中国模具的发展出一把力!”  经过一
期刊
父亲走了,那个凄清的深秋,在我们极力挽留了五年之后走了。  在最初的那几年,靠着那些遗物,维系我们和父亲的联系。在父亲还没有走之前,那杆猎枪似乎就成了“遗物”,忙于为父亲治病,家里人早就淡忘了它。没有淡忘的可能就是我,作为一个男孩子,天生对枪具有喜爱之性。况且,那支枪给我带来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那回忆里有不尽的美味,对于孩子,还有比美味更有诱惑的吗?那漂亮的野鸡,肥硕的野兔,还有祸害庄稼的獾子……
期刊
二舅舅去世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去外婆家的四合院,跪在那棺材前磕了三个头。然后,母亲领我叫了二舅母,二舅母答了声“旋儿乖乖”。就是这次,我头一回记住二舅母:矮矮的个儿头,慈祥善良的面容,梳一只扁团大的鬏,穿一身中式青布衣裤,束一条青布印花围裙,穿一双尖尖小小的布鞋。至今记得,我好奇的目光盯着那双小脚注视了好久。  二舅舅去世后,二舅母生活无着落了。母亲领她去了一回居委会主任家,递上申请,说了很多拜托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