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人类情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与舞蹈一直以来都具有相生相长的联系,两者彼此之间都起着孕育的作用。而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相比抽象的音乐学习,他们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将舞蹈这一元素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益处。本文基于对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提出了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方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作用;合理运用
所谓“诗乐舞合一”,简而言之就是一支曲子,若能歌唱便可舞出优美动作,若可舞蹈便能吟唱出美妙的音调。纵观古今,音乐与舞蹈就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失去了舞蹈好比人失去了灵魂,而舞蹈失去了音乐好比残缺不全的生命。因此,基于新课改的实施背景和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使小学音乐课堂真正舞动起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舞蹈和音乐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所谓舞蹈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集合了节奏、旋律和动作的事物,可以说节奏是舞蹈的核心,更是其灵魂,而音乐旋律则是其必要组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更易掌握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更可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养成。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塑性极强。舞蹈其实是人类肢体语言的一种形象化表现,将其与小学音乐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表现将促进小学生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展,保持小学生身体的协调性;通过舞蹈的节奏感将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使小学生的心理保持健康、平衡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都十分单一,尤其是教师长期采取“教唱”的方法开展教学,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开始时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降低,学习的自信心下降。而将舞蹈引入到小学音乐中,学生在音乐的衬托下可通过舞蹈全方位开展运动,不但可重新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更可在他人的赞赏中重新建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增强学生想象力
舞蹈主要依靠的是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因此舞蹈之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主题意义等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所展现的。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词汇量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限,难以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一些抽象情感。此时,学生可借助于舞蹈来表达所思所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陶冶学生情操
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舞蹈在人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除了能促进人体身体机能的提升,肢体肌肉的协调发展外,舞蹈在人的情感表现与情操方面也发挥着不可获取的作用。将小学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不但可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细胞”,还可使学生的气质和情怀在舞蹈的熏陶下得到提升。
(六)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常采取“教师教唱,学生跟着唱”的方式,对于演唱不到位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一遍遍地重复练习。如此反复,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也学得疲惫不堪,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真正意义。将舞蹈引入到音乐课堂中,利用舞蹈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不仅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使学生变得活跃、兴奋起来,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得到提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的合理运用
(一)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合理引入舞蹈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或特殊历史时期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将促进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同样,在我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舞蹈便一直存在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并反映着人民的情感、风土人情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所形成的舞蹈表現形式和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东北秧歌、西北腰鼓,藏族的弦子舞、苗族的芦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这些形式多样的舞蹈为小学音乐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在教学朝鲜族的民歌《道拉基》时,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朝鲜族的风情,教师就可教授学生一些朝鲜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悠扬的《道拉基》歌声中,边歌边舞,真切的体会到歌曲之中所展现出来的勤劳、活泼、善良的朝鲜族少女。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学生对朝鲜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借助于音乐和舞蹈二者的结合,更可展现出朝鲜族人民的善良,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组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由于个性特征的原因,对于一件事物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并不持久,因此为使小学生更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学校可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比如,可定期举办校园舞蹈大赛或校园歌手大赛,先由各个班级推选出一两个舞蹈作品或一两名选手,然后根据年级将其划分为六个小组,各小组内产生最佳舞蹈作品和最佳歌手。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除了要在班级中积极宣传和鼓励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准备作品,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比赛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的热爱得以加深,在学习时更充满热情。
(三)合理采取舞蹈教学形式
在将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内容合理采取教学形式,如考虑到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就可采取直观教学,即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视频,或直接边讲边跳,并带领学生一起舞蹈。刚开始时,学生由于害羞或不熟练舞蹈动作并不标准,这时教师就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耐心的教导学生,待学生对舞蹈动作有了一定掌握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编排新的舞蹈动作。比如,在教学《蓝色多瑙河》这一音乐作品时,一开始学生便被圆舞曲的“三拍子”节奏深深吸引,忍不住在座位上舞动起来。这时,教师就要顺势而为直接教授学生圆舞曲的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旋转、滑行。在学生对圆舞曲有进一步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圆舞曲,如《匈牙利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欣赏到更多优美的作品。而再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首作品来创作舞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与音乐交融的魅力。
结束语:
就上文中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的作用和运用的分析来看,将舞蹈这一元素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让音乐教学真正“舞动”起来,是改善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实现音乐对小学生艺术熏陶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借助于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的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度,真正实现对学生美好心灵的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勇.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9(9):95-95.
[2]周月.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北方音乐,2019(8).
[3]罗丽华.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7:9.
关键词:小学音乐;舞蹈;作用;合理运用
所谓“诗乐舞合一”,简而言之就是一支曲子,若能歌唱便可舞出优美动作,若可舞蹈便能吟唱出美妙的音调。纵观古今,音乐与舞蹈就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失去了舞蹈好比人失去了灵魂,而舞蹈失去了音乐好比残缺不全的生命。因此,基于新课改的实施背景和小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使小学音乐课堂真正舞动起来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舞蹈和音乐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所谓舞蹈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集合了节奏、旋律和动作的事物,可以说节奏是舞蹈的核心,更是其灵魂,而音乐旋律则是其必要组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更易掌握音乐所蕴含的情感,更可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养成。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塑性极强。舞蹈其实是人类肢体语言的一种形象化表现,将其与小学音乐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通过舞蹈的肢体动作表现将促进小学生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展,保持小学生身体的协调性;通过舞蹈的节奏感将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使小学生的心理保持健康、平衡状态。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都十分单一,尤其是教师长期采取“教唱”的方法开展教学,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开始时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降低,学习的自信心下降。而将舞蹈引入到小学音乐中,学生在音乐的衬托下可通过舞蹈全方位开展运动,不但可重新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更可在他人的赞赏中重新建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增强学生想象力
舞蹈主要依靠的是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因此舞蹈之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主题意义等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所展现的。对小学生而言,由于词汇量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有限,难以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一些抽象情感。此时,学生可借助于舞蹈来表达所思所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五)陶冶学生情操
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舞蹈在人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除了能促进人体身体机能的提升,肢体肌肉的协调发展外,舞蹈在人的情感表现与情操方面也发挥着不可获取的作用。将小学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不但可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细胞”,还可使学生的气质和情怀在舞蹈的熏陶下得到提升。
(六)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常采取“教师教唱,学生跟着唱”的方式,对于演唱不到位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一遍遍地重复练习。如此反复,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也学得疲惫不堪,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真正意义。将舞蹈引入到音乐课堂中,利用舞蹈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让学生动一动、跳一跳,不仅可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可使学生变得活跃、兴奋起来,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得到提升。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的合理运用
(一)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合理引入舞蹈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或特殊历史时期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将促进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同样,在我国五千年来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舞蹈便一直存在于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并反映着人民的情感、风土人情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所形成的舞蹈表現形式和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东北秧歌、西北腰鼓,藏族的弦子舞、苗族的芦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这些形式多样的舞蹈为小学音乐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比如在教学朝鲜族的民歌《道拉基》时,为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朝鲜族的风情,教师就可教授学生一些朝鲜族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在悠扬的《道拉基》歌声中,边歌边舞,真切的体会到歌曲之中所展现出来的勤劳、活泼、善良的朝鲜族少女。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学生对朝鲜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等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借助于音乐和舞蹈二者的结合,更可展现出朝鲜族人民的善良,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二)组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由于个性特征的原因,对于一件事物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并不持久,因此为使小学生更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学校可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比如,可定期举办校园舞蹈大赛或校园歌手大赛,先由各个班级推选出一两个舞蹈作品或一两名选手,然后根据年级将其划分为六个小组,各小组内产生最佳舞蹈作品和最佳歌手。为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除了要在班级中积极宣传和鼓励外,还应当帮助学生准备作品,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比赛学生对舞蹈和音乐的热爱得以加深,在学习时更充满热情。
(三)合理采取舞蹈教学形式
在将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内容合理采取教学形式,如考虑到小学生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就可采取直观教学,即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视频,或直接边讲边跳,并带领学生一起舞蹈。刚开始时,学生由于害羞或不熟练舞蹈动作并不标准,这时教师就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耐心的教导学生,待学生对舞蹈动作有了一定掌握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编排新的舞蹈动作。比如,在教学《蓝色多瑙河》这一音乐作品时,一开始学生便被圆舞曲的“三拍子”节奏深深吸引,忍不住在座位上舞动起来。这时,教师就要顺势而为直接教授学生圆舞曲的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旋转、滑行。在学生对圆舞曲有进一步了解后,教师再给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圆舞曲,如《匈牙利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欣赏到更多优美的作品。而再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组织学生选择其中一首作品来创作舞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与音乐交融的魅力。
结束语:
就上文中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的作用和运用的分析来看,将舞蹈这一元素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让音乐教学真正“舞动”起来,是改善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实现音乐对小学生艺术熏陶的有效措施。为此,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借助于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抽象的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度,真正实现对学生美好心灵的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勇.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及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2019(9):95-95.
[2]周月.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北方音乐,2019(8).
[3]罗丽华.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中),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