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江苏循环经济要创新实践机制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与循环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机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要探索和创新建设循环经济的实践机制,建设节约型社会,逐步形成小、中、大“三重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关键词:循环经济;创新;实践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1-0036-03
  
  作者简介:冯治(1954- ),男,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教授。
  
  一、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创新实践机制
  
  江苏是较早在全国重视建设循环经济的省份之一。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建设工作,把它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抓手。2003年7月召开的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树立循环型经济的发展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清新怡人的‘绿色江苏’”。同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坚定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自2003年始,江苏相继确立了108个单位进行循环经济建设的试点,初步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思路与工作基础。
  2004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发展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并提出了循环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政策保障。
  2005年4月19日通过的国家级专家组认定的《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又是全国第一部通过国家级认证的省级循环经济建设规划。规划确立了江苏省2005-2020年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策略、重点任务,提出要彻底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江苏全省构建“循环型社会”。4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布了这个规划,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5月9日,江苏省政府又在南京召开了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循环经济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是宏观蓝图,它对循环经济建设起着“龙头”和导向作用。经济建设的规律与经验说明,规划能否落实,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机制,离开了实践机制,落实规划就会是纸上谈兵,规划就会成为空话。
  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停留在规划上、纸面上。制定《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实施规划,形成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机制,落实规划,将规划变为现实。机制,本意指机械的内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延伸为学术术语后,用来表述一个系统的内在结构及其活动规律。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自然过程一样,不仅生命体的生长机制表现出一种客观性,而且社会行为的机制也表现出一种客观性。机制像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一样,具有自然、客观的属性和力量。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努力建立这样或那样的社会行为机制,目的就是要利用机制具有的自然的、客观的属性和力量,风吹帆动,成功地到达彼岸。如不从机制入手,无论做得怎样热火朝天,无论对于解决一时一事的问题多么有效,终归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形成与循环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机制,才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探索和创新建设循环经济的实践机制,确保《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实现。
  
  二、发展循环经济实践机制的探索
  
  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战略指导下,近年来,江苏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进展。全省GDP能耗由2000年的1.54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3年的1.40吨标煤/万元,140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增收节支10多亿元,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约20%;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35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1.7%,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新华日报》2005年5月10日)并形成了延伸产业链,让循环经济的“圆”转起来的“华西模式”;氮肥生产行业的、宜兴市的“灵谷模式”等等。为推动江苏循环经济的发展,总结地方和微观层次的经验,最近,作者就“华西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认真地调研,认为对建设循环经济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1.创新企业“小循环”机制
  华西村积极引导单个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实行节能降耗,走清洁生产、有效生产,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之路,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控制,努力实现污染零排放,资源利用最大化。年产量100万吨的华西钢铁厂,是一家特钢企业,它在建设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最大化上,成为华西企业的代表。一是生产用水基本做到了“滴水不漏”,循环使用。(1)高炉冲渣水及铸铁机冷却水,经渣池沉淀、澄清后循环使用。(2)高炉冷却水经冷却后循环使用。(3)炼钢转炉烟气湿法除尘污水,经斜板沉淀池处理后,污水悬浮物降至200mg/L以下,经处理后的水再用于浊循环。(4)连铸喷淋水、氧化皮冲渣水,经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全厂水系统循环率达到99.6%,吨钢补充新水为5.634吨,低于2003年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规定的6吨的水平。全厂生产污水基本做到了零排放。二是高炉煤气不是像一般的企业向空中排放,而是全部回收,循环利用。(1)高炉煤气经重力除尘、干式布袋除尘之后,煤气中含尘量达到10mg/m3以内,储存于10万m3煤气柜中,全部予以利用。(2)转炉煤气经湿法除尘达标后储存于5万m3煤气柜中,全部供炼钢厂使用,用于烘烤钢包,每年节约600万元。三是高炉采用了富氧喷煤技术,节约主风机6%的电耗,年可节约10万吨焦炭,仅此一项,年增加效益5000万。作者在华西钢铁厂调研,不见黑烟,不落灰尘,只见鲜花铺地,是真正的“花园式工厂”。
  2.创新产业“中循环”机制
  从20世纪90年代始,华西村就运用经济手段,主动引导产业关联的生态化转向,实施了“现有企业为基础,技改延伸找出路,科技创新创品牌”的战略,加大技改投入,把产业链向上游、下游和其它产业延伸,推进具有循环型工业特点的零排放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冶金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具有废物吸纳作用的环境无害化、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产业,提升工业系统的生态功能。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模式:一是在企业间、产业间建立了生态工业网络,实现了各个生产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有的下游产品的废物返回上游工序,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有的企业产生的废物、余能作为其他生产厂的原料和能源。二是建立了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提高了资源生产率,减少了废物排放量。像每年产的40万吨高炉水渣用于生产水泥,全部销售进入了华西水泥厂,用于制造高标号水泥,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效益。像除尘瓦斯灰,其中含铁量最高的用于烧结矿再利用,含铁量低的用于铺路或掺合泥土制砖。浊水循环使用后,分离的污泥,全部销售进入了华西炼钢球团厂,污泥加粘接剂及石灰后进行搅拌、混碾、压球、焙烧即成了炼钢球团。现华西冶金工业已经实现了从铁矿石进炉,就开始了下一个企业就是上一个企业的市场和客户的生产流程,在园区内拉长了产业链和物质循环链,企业之间,实现了热坯热送,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并延伸出了建材工业,形成了多种终端产品出村的循环经济模式。
  3.创新社会“大循环”机制
  资源有限、创新循环使用无限。在华西社区内,可谓是没有废物、垃圾,只有物尽其用的资源。资源除了在企业内部、产业之间循环利用外,还开展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物质与能量循环、转换使用。自20世纪末始,华西村就铺设管道,把工业剩余的热量分送到村民家中,使村民家中一年四季有热水使用,这是直接的循环利用。间接的循环使用是,华西村发展循环经济,减少了污染、改善和优化美化了环境,成了全国第一个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的村庄。华西村党委为造福人民而制定的美化、净化、绿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华西人生活在幸福乐园的“三化三园”的规划目标已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华西人走出了一条资源循环利用、循环增值、变废为宝的路子,实现了“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华西平均每亩地创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税利50万元,积累40万元,每亩安排就业15人,按城市与农村折中的赡养系数计算,每亩地能养活30人。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就是正确处理好了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华西的实践表明,建设循环经济,既经济又科学,利国利民,前途广阔。
  
  三、创新建设江苏循环经济实践机制的对策建议
  
  1.要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在建设循环经济中的作用。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的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在建设循环经济中,不能仅靠政府唱“独角戏”,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行业协会、商会,发挥他们在组织宣传、行业自律、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作用。公民是社会物质资源和产品的直接消费主体和废弃物的排放主体,要使社会各阶层了解并认可循环经济,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公众理性消费和绿色消费。要倡导公众在生产中为发展循环经济贡献才智和力量,在生活中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实现消费与生产的互动。
  2.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大操作原则,在企业、区域、社会三大循环体系中,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上把发展循环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工业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据“三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程度不同的工业化水平,分类指导,突出相适应的产业重点,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要尽快填补建设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政策体系空白。要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制订促进企业链式经营、循环发展,企业向产业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政策法规。制订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类废物回收的具体的责任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政策体系。
  4.发展循环经济要实行时序“倒逼机制”。依据江苏循环经济建设主要指标,实行时序“倒逼机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考核制度,并纳入政府统计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5年4月22日。
  [2]在江苏华西村追踪调研资料。
  责任编辑:浩 宇
其他文献
摘 要:“北京现象”所反映的我国公民自主竞选人大代表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催生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民主竞争意识,来自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化,来自于领导层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开放互动的公共舆论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力量的日益壮大。  关键词:“北京现象”;人大代表;民主竞选;动力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
期刊
摘 要:对破产法中职工优先受偿权利正当性的论证,民法的优先权理论碍于其局限,实际论证效果并不理想。而从经济法内物权(活劳动力权)出发,即可以得出:它是社会化生产正常运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人作为首要的生产要素之所在;是当代人权法治化发展的必然。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有必要设立经济法内物权,从而为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提供法律基础。  关键词:经济法;内物权;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D922.291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和一个受到人民拥护、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乡镇政府。近年来,四川、云南一些乡镇试点的实践经验证明,改革乡镇干部的用人机制,扩大基层民主,实行乡镇长民主直选,提升乡镇干部的素质,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建设新农村;乡镇长;民主直选  中图分类号:D4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5-0
期刊
作者简介:张军果(1968- ),男,河南嵩县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谢克敏(1972- ),女,河北雄县人,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张均良(1974- ),男,河南嵩县人,武警指挥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拉美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后,社会经济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审视他们经过的历程,找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当代中国的发
期刊
摘 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应该坚持把开门教育贯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树亲民思想,倡为民作风,办爱民实事  关键词:开门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满意工程  中图分类号:S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1-0023-02      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这是党中央对正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
期刊
摘要:禁忌是原始社会最早、也是惟一具备法的基本要求的规则形式,从逻辑上推演,禁忌是法在原始社会的表现形式,是法在起源阶段的最初形式。  关键词:起源;禁忌;社会规则  中图分类号:D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6-0049-04  作者简介:韩轶(1983- ),女,江苏南京人,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一、从禁忌到法律:法起源的逻辑推演    作为
期刊
摘 要:农业产业化之核心是通过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江苏省兴化周庄“农型工业化”,集团+农户为主要经营的模式,是传统农业社区发展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企对接;农型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3-0
期刊
摘 要: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基本的运行单元。制定有效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关键在于对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应有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发展观对县域内的工业、农业和行政管理等进行体制创新。  关键词:县域经济;体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6)04-0020-04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根本矛盾
期刊
摘 要:城市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突出问题。从南京市白下区弱势群体的调查来看,当前城市弱势群体生活水平还很低,一些贫困现象还相当严重,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收入水平低、身体健康状况差、住房条件低劣;精神失落,埋怨情绪多等。对城市弱势群体展开救助必须实施再就业服务、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补助、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相结合的保障形式。  关键词:弱势群体;生存现状;救助机制  中图分类号:C
期刊
摘 要: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