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交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canyu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用的交通工具以及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面、水上、空中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影片感受到旧时交通的不便,深刻体会到出行的艰难;通过谈话、图片展示进一步感受到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变化;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逐步认识到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激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学难点
  感受改革开放后祖国交通的巨变,激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整理有关交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短片导入,初步感受交通的日新月异
  1.观看电视剧片段: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乔家大院》。这部电视剧讲了我们山西乔家的一段经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晋商,也让我们山西人倍感自豪。今天,李老师就带来了其中的一个片段,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看完之后请说说,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生全神贯注地观看影片,然后交流感受)
  2.估算时间(课件出示:贩茶图):同学们,这幅地图上所标示的就是当年乔家贩茶所走的路线。正如同学们所说,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从武夷山到鄱阳湖,过长江、入汉水,一路九死一生;这是一条艰险的路,走洛阳、过黄河、入太行,路过家乡,风餐露宿,战祸频繁,惊心动魄;这是一条漫长的路,从张家口出关,到蒙古的恰克图,漫漫黄沙五千里,苦不堪言。从武夷山到恰克图一路要走一万多里。同学们,如此不便的交通,如此不发达的交通工具,猜猜他们要走多长时间?
  (生猜测,估算)
  3.重选交通工具:就是这一万多里的路程,整整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假如乔家生活在今天,重新沿着这条路线贩茶,你会为他们选择怎样的交通工具呢?请说说原因。
  (生各抒己见)
  4.交流感受: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乘坐飞机,看来,我们都想让乔家的茶队快速到达,少一些磨难。你们想知道乘坐飞机所用的时间吗?李老师告诉大家,如果乘坐飞机从武夷山到恰克图,有一条直行的航线只需要四、五个小时。从旧时的三个月到如今的四、五个小时,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5.引出课题:李老师和大家有相同的感觉,我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交通的发展变化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交通。(板书课题)
  二、悉数交通工具,了解发展演变
  1.交流:从刚才的影片中你看到了哪些交通工具?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交通工具?
  2.小结:同学们,刚才大家说到了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总结,把它们写到板书中,有——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板书)。
  3.阅读课本:其实,李老师还发现你们说出了一些非常特殊的交通工具,比如骆驼、牦牛……这些交通工具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特殊的交通工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第57页找找答案吧。
  (生自由读书 ,勾画重点,大声朗读)
  4. 教师小结:是啊,正是因为地理原因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人们才会选择和利用适合本地区的特殊交通工具。孩子们,请随着老师的镜头,伴着悠扬的音乐,一同来欣赏交通工具的发展演变,共同来感受交通工具的发展带给我们的那份欣喜。(课件演示:交通工具的演变)
  三、感悟交通巨变,激发爱国热情
  1.过渡:交通工具的变化必将推动交通的迅猛发展。当你乘坐汽车行驶在宽阔而平坦的公路上时,顺畅无阻的路况会让你感到心情愉悦(板书“公路”,与“汽车”相互对应);当你乘着火车在铁路上前进时,你会发现铁路提速的脚步越来越快(板书“铁路”,与“火车”相互对应);当我们感受着航空公司为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时,方便和快捷成了最大的感受(板书“航空”,与“飞机”相互对应);当航海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航海事业也在为祖国做出重要的贡献(板书“航海”,与“轮船”相互对应)。
  2.小组交流:同学们,课前大家搜集了能反映我国在公路、铁路、航空、航海方面发展变化的资料。按照同学们所搜集的资料类别,老师把大家分成了四个小组进行资料交流。我们先来看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各小组在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可以两人互读,还可以组内共读,通过图片、数据、采访记录等形式来反映交通的发展变化,最终推荐出最有价值的材料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并确定参加班级交流的发言人。
  (小组交流时教师适时指导,予以点拨,为学生拓宽思路,帮助其更顺畅地表达)
  3. 全班汇报交流: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把自己手中有价值的素材和同伴们进行了交流。现在让我们进行全班汇报,让大家来共同分享和感受。
   A. 公路小组汇报
  (1)教师随机穿插,引导学生交流感受,由迎泽大桥为点拓展到山西省公路的发展变化,感受交通的变化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2)教师补充资料,进一步感受太原的交通变化:同学们,让我们随着音乐再一次静静地感受我们身边的交通变化吧。(课件演示:太原的交通变化)
  (3)教师补充资料并引导交流:不光太原在变,整个山西也在变。(课件出示:山西交通图)你看到了什么?能用哪些词来形容?
  (4)教师补充资料并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图上有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还有密密麻麻的市、县、乡村公路,这些公路就像身体中的血管一样不可缺少,保证着公路运输的畅通无阻。再来看看全国公路交通网(课件展示:全国公路交通网),李老师看得出来大家的惊讶,你们又想说什么呢?(生发言,总结出“四通八达”,师板书)
  B.铁路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时,教师相机补充青藏铁路线修筑和开通的内容)
  (1)感受修路的艰辛:这就是青藏铁路(课件展示:青藏铁路路线图)。孩子们,自1951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后,没有任何一条铁路通到拉萨,直到2006年青藏铁路正式通车。整整五十多年啊,为什么才修通这唯一的一条进藏铁路呢?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伴随歌曲《天路》,学生交流、感受修路的艰辛)
  (2)补充介绍青藏铁路“九个一”:就是因为这诸多原因,给施工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当时有一位美国的旅行家说:“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在这位旅行家的眼中,修筑青藏铁路是不可能的。虽然看似“不可能”,我们的筑路工人却知难而上;虽然看似“不可能”,我们却让它变成了奇迹。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奇迹吧!
  (课件演示:青藏铁路“九个一”)
  (3)感受青藏铁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课件出示组图)伴随这条铁路从格尔木出发,跨过了巍峨的昆仑山,穿过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最终到达了雪域圣城拉萨。火车上的一家三口,是多么兴奋;看看铁路两旁手持哈达的藏民,又是那样地欣喜若狂,彻夜歌舞;这位藏族老爷爷手持电话,会说些什么?
  (4)小结:这短短的一千多公里,却圆了中国几代筑路人的梦想;就是这短短的一千多公里,把我们藏族同胞和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也正是因为这短短的一千多公里,真正实现了我们祖国铁路的四通八达。
  C.航空小组汇报
  (1)教师现场调查统计全班坐过飞机的人数,随机引导学生认识到航空线路的密布和飞速发展,感受飞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2)感受航线图:设想一下,空中的航空线路将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四通八达呢?一起来看全国航线图。
  (课件出示航线图,学生谈感受)
  (3)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因为有了航空事业的发展,我们祖国好像变成了一个小村庄。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个小时就能到达,真正实现了“打个电话,回家吃饭”的梦想。正是因为有了航空事业的发展,遥远的国度,诺大的地球,就像一个地球村。
  D.航运小组汇报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航运的发展变化及其为祖国作出的巨大贡献。
  (2)讨论:刚才汇报时我听到一个词:南船北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又暗含着什么信息?
  (3)小结:就像大家所说的,南船北马是指南、北方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在运输工具、运输方式上存在差异。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国水运图(课件出示)。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南船北马”的特点已不那么明显。
  4.交流:我们了解了公路、铁路、航空、航海四个方面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假如把这些相关的路线图叠加在一起,有什么感觉?
  5.小结:这其实就是一张立体的交通网,这张网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四、小结交通发展,突出交通地位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日新月异的交通,真正体会到了现代交通网四通八达,交通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交通还承载着亲人的企盼,承载着社会的关注。有了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祖国也一定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课件出示:交通与生活)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
  当代学生生长在科技日新月异、交通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无法体会旧时代的交通面貌,自然也无法真切地感受到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如资料的搜集,数据、图片的对比等,以唤醒学生的真实感受。
  2.关注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孩子从感知家乡的道路、桥梁、生活等细节入手,由具体的身边事例转向抽象的读图,逐步扩大感受的范围。同时通过家乡的变化反映当地的交通特点,引出“南船北马”的旧时交通特点,进而了解如今南北方交通工具差异不明显,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3.关注典型材料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在处理素材时往往不够全面、深入。这时,我就将青藏铁路这一素材重点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由点到面地感受铁路交通的变化和发展。
  4.关注学生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发展
  这节课,无论是学生课前对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还是课上对各种信息的分析运用,无论是小组的信息展示,还是全班的筛选交流,每一个环节我都精心指导,逐步培养其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作者单位: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
  山西太原030024)
  责任编辑李红霞
其他文献
摘 要:校本德育课程对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应基于地区和学校的文化积淀,确立课程核心价值,精心编排内容,以活动推动课程实施,进而构建幸福和谐的校园生活,成就了师生生命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72-03  德育课程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体验、践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足见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诸多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能从父亲身上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孩子通过与父亲共同操作器具、探索求知,能逐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而在学校所进行的有关“父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地处侨乡——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这里既有侨民漂洋过海闯世界的深厚文化遗产,又有着作为国际航空经济核心功能区的现代精神,这些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多年来,学校传承侨乡文化,回应时代发展要求,以“着眼学生终身幸福,奠定未来发展基础”为办学追求,培育具有感受和创造幸福能力的学生,用幸福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指导:积聚幸福的力量  着眼于学生终身幸福的教育,强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到衣食之源在农村;  2.了解农民的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农民劳动;  3.了解农业科技化发展,走近农业科学家,激发热爱农村、投身科技农业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教学难点  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培养对农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拍摄超市各种生活用品的图片,生活
今夜,白马湖的风又该大了吧?  我独自坐在现代楼宇开着暖气的房间里,冲上一杯茶,边接着远方朋友新年的问候,边游神看着前些日子带全省“领雁工程”美术培训班的学员去白马湖拍回的一些影照资料。  很多次了,我想写那里的风雨,画那里的松竹,但我能写出心中神圣的背影,画出梦里明澈的月光吗?  很多次,我都在仰望中放弃。  我默认,用平静面对也许是最好的朝圣。  可我不死心。  于是,我又来了。带着游春的喜悦
开学初,由于一位班主任突然调走,学校让我接手了这个班。初时,学生沿袭“旧习”,让我颇感头疼和无奈。作为一班之主。应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好“领导者”的决策形象,使它成为学生眼中的第一道风景,我认为,上任之初,烧好“三把火”至关重要。   第一把火——公开选举,提升班委素质    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班子”改选,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开启班级新的征
唐燕、高德胜:清醒地认识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限度  唐燕、高德胜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尽管现代学校自认为应该责无旁贷地教授道德,然而种种现实因素似乎又在解构此职责,致使其饱受“德育低效”的诟病。现代学校可以进行道德教授,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大规模、划一性的道德教授图景,以及知识化教学和规范化管理实现的教育效果,成为现代学校其道德可教性的理由。然而,蕴含在现代学校道德教授
摘 要 在日常教学中,看似合理的教学设计,却往往隐含着不合理甚至不道德的教育价值和错误的行为导向。教师应审视教学中隐含的育人价值定位和导向,才能真正担负起培养良好社会公民的使命。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教学设计;价值定位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34-03  有效教学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教学操作的有效性,更应该从育人价值
教师阅读的价值追问:为何阅读?  问询教师为何要阅读就像问询人类为什么要吃饭呼吸一样。因为教师是传承文明的使者,他必须保持对人类现时文明和古代文明必要的洞察和了悟,才能承担这份使命;他必须站上文化的高点,才能看见人类文明火点的蜿蜒路径。  一  关于读书之论,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培根已经作过论述,其论述十分精彩。特别是著名翻译家王佐良用文言文翻译出来的《论读书》简直精彩绝伦。关于读书的功用,《论读书》
摘 要:校园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品德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基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捕捉活动瞬间、校园日常生活场景,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思,实现道德的主动建构。这样的品德课堂源于生活,能让学生不断发现和体验生活,获得真实的道德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课程资源;校园生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