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到衣食之源在农村;
2.了解农民的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农民劳动;
3.了解农业科技化发展,走近农业科学家,激发热爱农村、投身科技农业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教学难点
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培养对农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拍摄超市各种生活用品的图片,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游戏准备:农作物图片(内容:玉米、棉花、大豆、高粱、水稻、小麦)、农产品卡片(内容:面包、豆浆、棉被、粽子、面条、窝窝头、年糕、米饭、玉米饼);
3.发放“心灵感悟卡”;
4.板书条幅: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悯农》新学堂歌谣,学生跟唱。)
板块一: “超市大搜索”——衣食之源在农村
师:这首歌大家熟悉吗?
生:《悯农》。
师:对,它是诗人李绅的作品,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辛苦。那不知道同学们对农业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特地去超市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于农产品。你能找出是哪些吗?(师板书:农产品,课件出示:超市各种物品图片)
生(七嘴八舌):大米、土豆、西瓜、青菜、南瓜、粽子、鱼虾……(排除了:电视机、洗洁用品、玩具、自行车、塑料用品等)衣服……不对……对的……不对,衣服又不能吃……
师:衣服到底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呢?老师带来了一件衣服的商标,请你来读一读。
生:“品名……面料成份:60%锦纶,32%棉,4%氨纶……”
师:大家再想想,衣服是否与农产品有关呢?
生:很多衣服的成份里都有棉,它就是从棉花中提取的。
师:是的,衣服需要从农作物中提取成分加工,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就是农产品。生活中很多吃的、穿的都来自于农产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衣食的来源》这一课。(板书课题)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农作物的图片和卡片。请拿卡片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前迅速站到拿着相应农作物图片的同学后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朋友找得对不对? (边放音乐,学生边“找朋友”)
生1:“粽子”对应“水稻”,不是“小麦”,因为它是糯米做的,不是面粉。
生2:“窝窝头”有玉米做成的,也有高粱做成的。
生3:“年糕”是糯米粉做成的,不是面粉,所以它也是源于“水稻”。
师:看来,同学们对农业的了解还真不少!其实,农民、农业,以及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生齐答,师板书:农村,并板书与指读:树连树、根连根,衣食之源在农村。)
板块二: “大家来割稻”——衣食父母是农民
(一)活动体验感艰辛
师:在座的同学哪些来自农村?干过农活吗?现在正是收割稻子的季节,让我们共同来体验一下!
师(情景描述):弯下腰,左手把住稻秆、右手握镰刀,注意从稻秆根部割起。一下、两下,左边割完一束,向右边移动,一排割完了,向前移动。稻子尖尖的芒刺也许刺痛了手,但不能怕疼;镰刀必须用力才能割断稻秆,即使磨出茧、打出血泡也不能放弃。(有学生开始感到腰酸,想直起身子)继续、弯腰,别停下,虽然腰酸了、人累了,虽然头顶烈日、大汗淋漓、酷暑难当,但是茫茫稻田比我们的教室大多了,抬头看看,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第一步,也许我们要割一节课……一个小时……两小时……一个半天……两个半天,甚至花上几天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完成。(又有同学想直起身子)你看,我们现在,才刚刚模拟了几分钟。那好吧!今天的体验暂告一段落。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太累了!腰酸得很!
生2:干农活很辛苦。我们才干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这么累,真正收割一块稻田需要很长时间,稻子割好后还要运回来,打谷、加工……其中的艰辛真是难以想象的。
生3: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师:是呀,我们只是体验了一会儿,就已感到腰酸背疼,而农民伯伯们,繁重的收割农活有时需持续近一个月,农作物的整个耕种全过程更长,你们看——
(课件介绍《一粒米的来历》)
师:从一月到十一月,这么多的工序,大半年的忙碌,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一衣一钵来之不易”!
生2:农民伯伯很伟大,当我们吃着雪白的米饭时,应该感谢他们!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农民)难怪在画家的笔下,农民的脸上总是饱经风霜,(课件出示农民脸部特写)难怪诗人们笔下的农民也总是那么含辛茹苦。(师指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昼出耘田夜織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师:同学们,炎热的夏天,我们也许在空调房里凉快,而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的土地。正所谓:(师指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农民实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时此刻,我们不由得要说:(“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可亲可敬的农民们!(播放农民收割稻谷、播种粮食的课件)
(二)辨析明理懂珍惜
师:没有农民的辛勤劳作,哪来我们的吃穿?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对待粮食的呢?(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们浪费粮食的图片)
师:图中的情景在我们同学的身上也曾发生过,之前老师采访了两位同学,他们是这样说的(放录音):
(1)中午在学校就餐,吃不了就倒,反正我是交了午餐费的。
(2)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有的是米,浪费一点不算什么!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说第一个,虽然我们交了午餐费,但粮食是农民辛苦种来的,不应该这么浪费。
生2:对,如果农民伯伯看到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粮食被我们这么糟蹋,他们一定会伤心的。我觉得粮食就像农民的孩子,他们会心疼的。
师:说得多好啊,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才是真正对农民的尊重。
生3:我对第二位同学的观点也有看法,虽然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但也不能随意浪费啊!资源是有限的,用完就没有了,如果不注意节约保护,“鱼米之乡”也会消失的。
生4: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饭吃,我们为什么不省下来给那些穷人或粮食缺乏的人吃呢?
师:你们真是太有爱心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如果全国有13亿人口,平均每人节约1粒米,就能节约6万斤粮,可供150人吃上1年呢!何况,全世界还有许多人在挨饿,(课件播放世界饥饿儿童的短片)看到这些,你还忍心浪费吗?
生:我觉得浪费是可耻的。
师:对,粮食是宝中宝,节约粮食永远是美德,应该发扬光大!我提议,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宣誓: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板块三:走近袁隆平——科技发展兴农业
师:节约不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美德,节约本身还意义非凡。大家知道吗?(课件出示数据图)我们国家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占世界22%,但耕地面积只有世界的7%。如此少的耕地要养活如此多的人口,的确是个重大的难题。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国居然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使一个人口大国免于饥饿的困境,这被世界誉为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呢?(课件播放短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师: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袁爷爷是靠什么赋予水稻魔力的呢?
生:靠的是科技的力量。
师:是的,把科技运用于农业,这叫(师板书:农业科技。)你们了解哪些农业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呢?看看书,再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介绍:“立体农业”、“园式农业”、“温室农业”、“自控化农业”等模式。)
生:我还知道“太空农业”,就是把一些种子带入太空,再带回地球繁殖,它的产量会变得超大。
师:是的。(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兄弟学校——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用太空带回的种子种出的茄子、葫芦,你们看怎么样?
生:哇,这么大!太厉害了!
师:农业一旦与科技结盟,就能创造奇迹。希望在座的同学今后也能把你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科技力量运用到农业中,让它释放无穷的能量。
板块四:童眼看农业——学农爱农新希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吃、穿都来自于丰富的农产品,有一批勤劳的农民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农村,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投身于祖国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的发展。相信大家一定也有许多收获,请把你本节课的收获用一句话写在“心灵感悟卡”上。(略)
师: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同学一定会为祖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希望就在美丽的田野上。
(在歌曲《希望的田野上》中结束本节课教学。)
(作者单位:丹阳市正则小学
江苏常熟212300 )
责任编辑王清平
1.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到衣食之源在农村;
2.了解农民的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农民劳动;
3.了解农业科技化发展,走近农业科学家,激发热爱农村、投身科技农业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教学难点
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培养对农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拍摄超市各种生活用品的图片,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游戏准备:农作物图片(内容:玉米、棉花、大豆、高粱、水稻、小麦)、农产品卡片(内容:面包、豆浆、棉被、粽子、面条、窝窝头、年糕、米饭、玉米饼);
3.发放“心灵感悟卡”;
4.板书条幅: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悯农》新学堂歌谣,学生跟唱。)
板块一: “超市大搜索”——衣食之源在农村
师:这首歌大家熟悉吗?
生:《悯农》。
师:对,它是诗人李绅的作品,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辛苦。那不知道同学们对农业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特地去超市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于农产品。你能找出是哪些吗?(师板书:农产品,课件出示:超市各种物品图片)
生(七嘴八舌):大米、土豆、西瓜、青菜、南瓜、粽子、鱼虾……(排除了:电视机、洗洁用品、玩具、自行车、塑料用品等)衣服……不对……对的……不对,衣服又不能吃……
师:衣服到底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呢?老师带来了一件衣服的商标,请你来读一读。
生:“品名……面料成份:60%锦纶,32%棉,4%氨纶……”
师:大家再想想,衣服是否与农产品有关呢?
生:很多衣服的成份里都有棉,它就是从棉花中提取的。
师:是的,衣服需要从农作物中提取成分加工,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就是农产品。生活中很多吃的、穿的都来自于农产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衣食的来源》这一课。(板书课题)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农作物的图片和卡片。请拿卡片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前迅速站到拿着相应农作物图片的同学后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朋友找得对不对? (边放音乐,学生边“找朋友”)
生1:“粽子”对应“水稻”,不是“小麦”,因为它是糯米做的,不是面粉。
生2:“窝窝头”有玉米做成的,也有高粱做成的。
生3:“年糕”是糯米粉做成的,不是面粉,所以它也是源于“水稻”。
师:看来,同学们对农业的了解还真不少!其实,农民、农业,以及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生齐答,师板书:农村,并板书与指读:树连树、根连根,衣食之源在农村。)
板块二: “大家来割稻”——衣食父母是农民
(一)活动体验感艰辛
师:在座的同学哪些来自农村?干过农活吗?现在正是收割稻子的季节,让我们共同来体验一下!
师(情景描述):弯下腰,左手把住稻秆、右手握镰刀,注意从稻秆根部割起。一下、两下,左边割完一束,向右边移动,一排割完了,向前移动。稻子尖尖的芒刺也许刺痛了手,但不能怕疼;镰刀必须用力才能割断稻秆,即使磨出茧、打出血泡也不能放弃。(有学生开始感到腰酸,想直起身子)继续、弯腰,别停下,虽然腰酸了、人累了,虽然头顶烈日、大汗淋漓、酷暑难当,但是茫茫稻田比我们的教室大多了,抬头看看,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第一步,也许我们要割一节课……一个小时……两小时……一个半天……两个半天,甚至花上几天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完成。(又有同学想直起身子)你看,我们现在,才刚刚模拟了几分钟。那好吧!今天的体验暂告一段落。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太累了!腰酸得很!
生2:干农活很辛苦。我们才干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这么累,真正收割一块稻田需要很长时间,稻子割好后还要运回来,打谷、加工……其中的艰辛真是难以想象的。
生3: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师:是呀,我们只是体验了一会儿,就已感到腰酸背疼,而农民伯伯们,繁重的收割农活有时需持续近一个月,农作物的整个耕种全过程更长,你们看——
(课件介绍《一粒米的来历》)
师:从一月到十一月,这么多的工序,大半年的忙碌,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一衣一钵来之不易”!
生2:农民伯伯很伟大,当我们吃着雪白的米饭时,应该感谢他们!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农民)难怪在画家的笔下,农民的脸上总是饱经风霜,(课件出示农民脸部特写)难怪诗人们笔下的农民也总是那么含辛茹苦。(师指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昼出耘田夜織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师:同学们,炎热的夏天,我们也许在空调房里凉快,而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的土地。正所谓:(师指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农民实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时此刻,我们不由得要说:(“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可亲可敬的农民们!(播放农民收割稻谷、播种粮食的课件)
(二)辨析明理懂珍惜
师:没有农民的辛勤劳作,哪来我们的吃穿?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对待粮食的呢?(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们浪费粮食的图片)
师:图中的情景在我们同学的身上也曾发生过,之前老师采访了两位同学,他们是这样说的(放录音):
(1)中午在学校就餐,吃不了就倒,反正我是交了午餐费的。
(2)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有的是米,浪费一点不算什么!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说第一个,虽然我们交了午餐费,但粮食是农民辛苦种来的,不应该这么浪费。
生2:对,如果农民伯伯看到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粮食被我们这么糟蹋,他们一定会伤心的。我觉得粮食就像农民的孩子,他们会心疼的。
师:说得多好啊,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才是真正对农民的尊重。
生3:我对第二位同学的观点也有看法,虽然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但也不能随意浪费啊!资源是有限的,用完就没有了,如果不注意节约保护,“鱼米之乡”也会消失的。
生4: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饭吃,我们为什么不省下来给那些穷人或粮食缺乏的人吃呢?
师:你们真是太有爱心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如果全国有13亿人口,平均每人节约1粒米,就能节约6万斤粮,可供150人吃上1年呢!何况,全世界还有许多人在挨饿,(课件播放世界饥饿儿童的短片)看到这些,你还忍心浪费吗?
生:我觉得浪费是可耻的。
师:对,粮食是宝中宝,节约粮食永远是美德,应该发扬光大!我提议,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宣誓: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板块三:走近袁隆平——科技发展兴农业
师:节约不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美德,节约本身还意义非凡。大家知道吗?(课件出示数据图)我们国家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占世界22%,但耕地面积只有世界的7%。如此少的耕地要养活如此多的人口,的确是个重大的难题。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国居然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使一个人口大国免于饥饿的困境,这被世界誉为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呢?(课件播放短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师: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袁爷爷是靠什么赋予水稻魔力的呢?
生:靠的是科技的力量。
师:是的,把科技运用于农业,这叫(师板书:农业科技。)你们了解哪些农业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呢?看看书,再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介绍:“立体农业”、“园式农业”、“温室农业”、“自控化农业”等模式。)
生:我还知道“太空农业”,就是把一些种子带入太空,再带回地球繁殖,它的产量会变得超大。
师:是的。(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兄弟学校——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用太空带回的种子种出的茄子、葫芦,你们看怎么样?
生:哇,这么大!太厉害了!
师:农业一旦与科技结盟,就能创造奇迹。希望在座的同学今后也能把你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科技力量运用到农业中,让它释放无穷的能量。
板块四:童眼看农业——学农爱农新希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吃、穿都来自于丰富的农产品,有一批勤劳的农民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农村,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投身于祖国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的发展。相信大家一定也有许多收获,请把你本节课的收获用一句话写在“心灵感悟卡”上。(略)
师: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同学一定会为祖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希望就在美丽的田野上。
(在歌曲《希望的田野上》中结束本节课教学。)
(作者单位:丹阳市正则小学
江苏常熟212300 )
责任编辑王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