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课堂 心动的体验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9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到衣食之源在农村;
  2.了解农民的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农民劳动;
  3.了解农业科技化发展,走近农业科学家,激发热爱农村、投身科技农业的热情。
  教学重点
  了解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教学难点
  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培养对农业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拍摄超市各种生活用品的图片,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游戏准备:农作物图片(内容:玉米、棉花、大豆、高粱、水稻、小麦)、农产品卡片(内容:面包、豆浆、棉被、粽子、面条、窝窝头、年糕、米饭、玉米饼);
  3.发放“心灵感悟卡”;
  4.板书条幅: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悯农》新学堂歌谣,学生跟唱。)
  板块一: “超市大搜索”——衣食之源在农村
  师:这首歌大家熟悉吗?
  生:《悯农》。
  师:对,它是诗人李绅的作品,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辛苦。那不知道同学们对农业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特地去超市转了一圈,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来自于农产品。你能找出是哪些吗?(师板书:农产品,课件出示:超市各种物品图片)
  生(七嘴八舌):大米、土豆、西瓜、青菜、南瓜、粽子、鱼虾……(排除了:电视机、洗洁用品、玩具、自行车、塑料用品等)衣服……不对……对的……不对,衣服又不能吃……
  师:衣服到底与农产品有没有关系呢?老师带来了一件衣服的商标,请你来读一读。
  生:“品名……面料成份:60%锦纶,32%棉,4%氨纶……”
  师:大家再想想,衣服是否与农产品有关呢?
  生:很多衣服的成份里都有棉,它就是从棉花中提取的。
  师:是的,衣服需要从农作物中提取成分加工,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就是农产品。生活中很多吃的、穿的都来自于农产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衣食的来源》这一课。(板书课题)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课前准备了一些农作物的图片和卡片。请拿卡片的同学,在音乐结束前迅速站到拿着相应农作物图片的同学后面。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朋友找得对不对? (边放音乐,学生边“找朋友”)
  生1:“粽子”对应“水稻”,不是“小麦”,因为它是糯米做的,不是面粉。
  生2:“窝窝头”有玉米做成的,也有高粱做成的。
  生3:“年糕”是糯米粉做成的,不是面粉,所以它也是源于“水稻”。
  师:看来,同学们对农业的了解还真不少!其实,农民、农业,以及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生齐答,师板书:农村,并板书与指读:树连树、根连根,衣食之源在农村。)
  板块二: “大家来割稻”——衣食父母是农民
  (一)活动体验感艰辛
  师:在座的同学哪些来自农村?干过农活吗?现在正是收割稻子的季节,让我们共同来体验一下!
  师(情景描述):弯下腰,左手把住稻秆、右手握镰刀,注意从稻秆根部割起。一下、两下,左边割完一束,向右边移动,一排割完了,向前移动。稻子尖尖的芒刺也许刺痛了手,但不能怕疼;镰刀必须用力才能割断稻秆,即使磨出茧、打出血泡也不能放弃。(有学生开始感到腰酸,想直起身子)继续、弯腰,别停下,虽然腰酸了、人累了,虽然头顶烈日、大汗淋漓、酷暑难当,但是茫茫稻田比我们的教室大多了,抬头看看,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第一步,也许我们要割一节课……一个小时……两小时……一个半天……两个半天,甚至花上几天时间还不一定能够完成。(又有同学想直起身子)你看,我们现在,才刚刚模拟了几分钟。那好吧!今天的体验暂告一段落。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1:太累了!腰酸得很!
  生2:干农活很辛苦。我们才干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这么累,真正收割一块稻田需要很长时间,稻子割好后还要运回来,打谷、加工……其中的艰辛真是难以想象的。
  生3: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师:是呀,我们只是体验了一会儿,就已感到腰酸背疼,而农民伯伯们,繁重的收割农活有时需持续近一个月,农作物的整个耕种全过程更长,你们看——
  (课件介绍《一粒米的来历》)
  师:从一月到十一月,这么多的工序,大半年的忙碌,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一衣一钵来之不易”!
  生2:农民伯伯很伟大,当我们吃着雪白的米饭时,应该感谢他们!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农民)难怪在画家的笔下,农民的脸上总是饱经风霜,(课件出示农民脸部特写)难怪诗人们笔下的农民也总是那么含辛茹苦。(师指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昼出耘田夜織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师:同学们,炎热的夏天,我们也许在空调房里凉快,而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头顶炎炎烈日,脚踩滚烫的土地。正所谓:(师指读: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农民实现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此时此刻,我们不由得要说:(“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可亲可敬的农民们!(播放农民收割稻谷、播种粮食的课件)
  (二)辨析明理懂珍惜
  师:没有农民的辛勤劳作,哪来我们的吃穿?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又是怎样对待粮食的呢?(课件出示生活中人们浪费粮食的图片)
  师:图中的情景在我们同学的身上也曾发生过,之前老师采访了两位同学,他们是这样说的(放录音):
  (1)中午在学校就餐,吃不了就倒,反正我是交了午餐费的。
  (2)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有的是米,浪费一点不算什么!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说第一个,虽然我们交了午餐费,但粮食是农民辛苦种来的,不应该这么浪费。
  生2:对,如果农民伯伯看到他们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粮食被我们这么糟蹋,他们一定会伤心的。我觉得粮食就像农民的孩子,他们会心疼的。
  师:说得多好啊,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才是真正对农民的尊重。
  生3:我对第二位同学的观点也有看法,虽然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但也不能随意浪费啊!资源是有限的,用完就没有了,如果不注意节约保护,“鱼米之乡”也会消失的。
  生4: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没饭吃,我们为什么不省下来给那些穷人或粮食缺乏的人吃呢?
  师:你们真是太有爱心了!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如果全国有13亿人口,平均每人节约1粒米,就能节约6万斤粮,可供150人吃上1年呢!何况,全世界还有许多人在挨饿,(课件播放世界饥饿儿童的短片)看到这些,你还忍心浪费吗?
  生:我觉得浪费是可耻的。
  师:对,粮食是宝中宝,节约粮食永远是美德,应该发扬光大!我提议,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宣誓: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板块三:走近袁隆平——科技发展兴农业
  师:节约不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美德,节约本身还意义非凡。大家知道吗?(课件出示数据图)我们国家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占世界22%,但耕地面积只有世界的7%。如此少的耕地要养活如此多的人口,的确是个重大的难题。然而不可思议的是,我国居然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使一个人口大国免于饥饿的困境,这被世界誉为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一奇迹呢?(课件播放短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师:袁隆平爷爷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袁爷爷是靠什么赋予水稻魔力的呢?
  生:靠的是科技的力量。
  师:是的,把科技运用于农业,这叫(师板书:农业科技。)你们了解哪些农业与科技相结合的模式呢?看看书,再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介绍:“立体农业”、“园式农业”、“温室农业”、“自控化农业”等模式。)
  生:我还知道“太空农业”,就是把一些种子带入太空,再带回地球繁殖,它的产量会变得超大。
  师:是的。(课件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我们兄弟学校——丹阳市练湖中心小学用太空带回的种子种出的茄子、葫芦,你们看怎么样?
  生:哇,这么大!太厉害了!
  师:农业一旦与科技结盟,就能创造奇迹。希望在座的同学今后也能把你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科技力量运用到农业中,让它释放无穷的能量。
  板块四:童眼看农业——学农爱农新希望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吃、穿都来自于丰富的农产品,有一批勤劳的农民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农村,有一批具有献身精神的科学家投身于祖国的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的发展。相信大家一定也有许多收获,请把你本节课的收获用一句话写在“心灵感悟卡”上。(略)
  师: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座的同学一定会为祖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希望就在美丽的田野上。
  (在歌曲《希望的田野上》中结束本节课教学。)
  
  
  (作者单位:丹阳市正则小学
  江苏常熟212300 )
  责任编辑王清平
  
其他文献
摘 要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以儿童生活的逻辑观照“传统节日”教学,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性情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才能让传统节日教学顺应生命成长的节律。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儿童生活逻辑;传统节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39-03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编者按: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学德育课堂生态发生了新变化,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仍存在诸多误区,
2002年5月,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与中国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署了一项公民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合作协议。海门市的所有小学都加入到了这一项目的行动中。为了探索区域新公民教育的行动方略,市教研室申报了江苏省第七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研究》并获准立项。此后,研究团队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门市新公民教育行动指导纲要》,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全面提升本市小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重点是习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的花农在田地里种下了自己喜爱的杜鹃花,原以为春天有阳光雨水滋润,杜鹃必能生根长叶,花开艳丽,怎奈几场雨水后却相继枯萎,所剩无几。花农一次次补种,结果依然如故。同样的田地,为什么别人家的就能满园绚丽呢?花农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路过的一位老者告诉他,只需在田地里横竖挖上两条沟渠,明年的杜鹃就能争奇斗艳。第二年春天,年轻的花农按照老者的建议,挖好沟渠,杜鹃果然长势喜人,如期开放。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践行自己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真正实现口动、情动、心动。但是作为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中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评判标准,品德课堂让学生动口容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预测,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笔者发现,对于学生预测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在表面,呈现出 “假”而“空”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探讨了 “预测什么”,“如何预测”等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指引下,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方法,以促进预测技能在英语
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1921~1997)是批判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上‘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1]。在对话已然成为人们须臾无法逃脱的生存方式的今天,重新审视保罗·弗莱雷的对话理论,阐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发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依据保罗·弗莱雷的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阐释其对话理论及其对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启示。  一、
摘 要:校本德育课程对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建设应基于地区和学校的文化积淀,确立课程核心价值,精心编排内容,以活动推动课程实施,进而构建幸福和谐的校园生活,成就了师生生命的多姿多彩。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72-03  德育课程是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体验、践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足见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诸多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经常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能从父亲身上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孩子通过与父亲共同操作器具、探索求知,能逐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而在学校所进行的有关“父
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地处侨乡——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这里既有侨民漂洋过海闯世界的深厚文化遗产,又有着作为国际航空经济核心功能区的现代精神,这些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质资源。多年来,学校传承侨乡文化,回应时代发展要求,以“着眼学生终身幸福,奠定未来发展基础”为办学追求,培育具有感受和创造幸福能力的学生,用幸福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展指导:积聚幸福的力量  着眼于学生终身幸福的教育,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