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式德育”培育学校德育特色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探索改变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整体推进体验式德育实践。学校基于“润德启智,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创新德育思路,通过厚植积极向上的德育文化、拓展“模块化+项目式”德育新格局,创新德育载体,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现代化特色德育体系。
  关键词 学校德育;体验式德育;德育文化;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8-0052-02
  在当下面对世界新格局、技术新变革以及多元价值观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真正能够入脑入心的德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何通过德育一体化设计,让立德树人落地于学校实践,是学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作为一所百年老校,重庆市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玉屏小学”)基于已有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自身发展的时代需求,以“体验式德育”为重要抓手,逐步构建起以学生为本,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控制走向协调的现代化特色德育体系,有效释放和激发了学校德育工作活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厚实的根基。

一、探索德育新方向:体验式德育的扎根与生长


  1. 基于学情,确立推进体验式德育的整体路径
  玉屏小学作为一所地处县城的综合性公办学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管理难度大,新时代的德育工作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现有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更广,个性与主体意识也更强,同时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欠缺,自主管理能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德育,限制了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发展,学生不能亲身感知和践行教师说教的内容,无法實现知、情、行的统一。针对当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学校开始围绕“润德启智,文化立校”的办学理念,创新德育思路,整体推进体验式德育的实践探索。
  不同于传统德育,体验式德育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是一种动态的自我教育过程。[1]体验式德育要求学校搭建平台、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各类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反思、成长,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社会、他人与自我的密切关系,感受到道德、理想和信念的精神激励,使学生有所知、有所悟、有所行,最终助力学生人格的日臻完善。[2]
  2. 植根校情,营造推进体验式德育的文化氛围
  文化是德育的根基所在。为了使体验式德育能够“生根发芽”,玉屏小学十分重视积极正向的学校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持续打造各类积极正面的活动,旨在让德育文化和理念渗透到学生心中,帮助学生提升品格修养。每天清晨,值周班级的学生身披绶带,以一声声响亮的“老师,您好”拉开了全新美好的校园新生活;每个周一,庄严的升旗仪式和五星红旗下主题突出的班队活动,让每一位学生受到爱国情怀的熏陶;每两周一次的《道德与法治》课例研究与每学期一次的黑板报评比,让学校德育活动与时俱进,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德育活动中提升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力。

二、构建德育新格局:“模块化+项目式”的实践模式推进


  1.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构建德育实践模式
  在确立开展体验式德育的理念后,还需要系统架构并优化开展德育相关活动的实践模式。玉屏小学基于学生内在发展需求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构建了“模块化+项目式”的德育实践模式。目前,学校已开发了身心发展模块、爱国主义教育模块、语言表达模块、实践技能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劳动创新模块六大模块。教师基于各德育模块的主题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设计与之对应的项目任务,确定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方式。“模块化+项目式”的德育实践操作模式,贯穿学生六年小学生涯始终,全方位陪伴学生成长,使学生能够在各项德育活动中有针对性地主动参与研究,在真正意义上将德育内化于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2. 利用本土优势资源充实德育活动内涵
  体验式德育的“模块化+项目式”推进,除了需要学校层面教师的整体设计与引领,更需要凝聚社会、家庭的力量,以丰富多样的资源让德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鲜活多样。
  (1)聚焦地域特色,开发本土德育资源包
  玉屏小学所在的重庆市荣昌区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自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建县以来,已有1263年历史。荣昌有始于宋代与建水陶、钦州陶、宜兴陶齐名的“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以及同样始于宋代与苏杭折扇齐名的“中国三大名扇”之一的荣昌折扇;同时还曾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聚集地,被誉为“客家文化活化石”。千年的历史让荣昌区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厚重地方文化。玉屏小学敏锐地捕捉到区域自带的特色资源,以德育作为基本出发点,以生产生活作为教育切入点,尝试性地开发了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本土德育资源包,如在安陶小镇、大足石刻开展的实践研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家乡,领略“非遗”文化之美。
  (2)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促成家校共育
  “体验”实际上就是“行动”,是学生认知、抉择、领悟、创造与践行的过程,是德育的基础。玉屏小学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个人意志形成的源头,因此在推进体验式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坚持以“互通家校信息,整合家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共促学生发展”为目标,探索构建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合作型”家校关系,激活家长在学生德育中的主体意识,与学校形成人才培养的合力。学校借助家校合作项目,让家长为学校德育工作贡献最大力量。学校每学期均会举办“家长校园一日生活体验”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代表以学生身份体验校园生活,让家长对学校办学情况有全面了解。此外,玉屏小学还坚持开展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家校有约”品牌活动,即校长、家长、教师三方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下,针对激发潜能、亲子沟通、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学生成长与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交流对话,共商教育大计。

三、创新特色德育载体:引领德育真正入脑入心


  在“模块化+项目式”实践模式引领德育工作稳步推进的基础上,玉屏小学选定不同载体,将德育渗透在学生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让针对学生开展的各项德育工作真正入脑入心。
  1. 以“养成目标”引领良好习惯
  学校结合德育相关要求,以养成特色德育活动为抓手,制定了《荣昌区玉屏实验小学1-6年级学生养成习惯目标》(以下简称《养成习惯目标》),明确制定了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身心健康以及行为习惯在内的四方面共计29条的养成习惯规定。学校德育工作室基于《养成习惯目标》的内容编制《养成目标三字经》,每天大课间时,学生走入操场自动列队的同时,背诵“三字经”的内容。“进校园,服饰整。讲文明、爱卫生……”随着朗朗的诵读声,《养成目标三字经》的内容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直抵学生心灵,学生逐渐自觉树立起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德育在学生们的行动中悄然完成。
  2. 以校园仪式提升德育实效
  以隆重的仪式感凸显德育活动的重要价值,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记,也是提升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玉屏小学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丰盈学生的校园生活,借助“五式”“三礼”等活动,将仪式教育、孝道教育、责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五式”包括学生在小学阶段所需要经历的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毕业仪式,每个学期举行的开学仪式及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三礼”是升旗礼、入校礼、放学礼。以放学礼为例,学生放学走出校门后在指定位置站定,师生互相行礼、互道再见,学生再转身面对家长,对家长说出“辛苦了”并行鞠躬礼,以循环往复的行动教育引领学生价值观的完善与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静. 从“离身”到“具身”:学校德育的困境与转向[J]. 教育探索,2021(1):52-56.
  [2] 赵文珍.“德教合一”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2):45-48.
  (编辑 杨晓梦)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目的在于转换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从本质上改善课堂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育作用。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思维的良好习惯,其次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多以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促进学生之间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最后教师应有效突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实践。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具有高考备考导向性的重要文件,为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指引。中国高考改革逐步从考查“硬知识”转向考查“软知识”,从考查基础知识转向考查以试题为载体的学生的能力素养。教师要分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高考数学备考的内在联系,评析高考数学试题,并结合教学经验给出一些后续复习备考策略的设想。
摘要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针对迁址新建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矛盾,在周密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规划。一方面抓住关键核心,重构学校办学理念体系,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价值和方向指引;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推进,使学校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设计、校本课程开发等深度融合,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全方位落地。  关键词 学校文化;百年老校;办学理念体系;校友名人;校本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引领,文化是学校的根与魂。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在融汇历史传统、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锻造热气腾腾的学校文化。这样的学校文化应该具有哪些特征?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文化?笔者认为,不妨从如下四个视角进行考量。  其一,学校文化建设要有“尺度”。学校文化是一种行为规范,其所坚守的“尺度”即学校的制度文化。无论是新建学校,还是办学历史悠久的传统老校,都需要有规范的组织制度体系。这个
法治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育的重要核心素养。通常来说,法治素养的高低主要通过个体对象自身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行为的强弱来体现。初中学生的法治素养是指中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及法律评价能力,是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参照表征。理论认为,法治素养由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用法能力这四个部分组成。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有学生因法治素养和能力较低而堕入深渊,这需要引起教师的思考。
摘要学校文化建设是以学校文化为抓手、优化配置学校文化要素、全面驱动学校系统思考和整体改进的一套管理思想和操作框架,包括学校文化建设理论、学校文化建设实践、学校文化建设工具三个知识模块。结合已有研究和实践成果提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和实践需抓住三个长进点,以求得细节上的厚实增长和显著进步,即追求学校文化定位表述的个性多元、推进学校文化评估工具的精准匹配、深耕助力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深化的“渔鱼计划”。
摘要自我发展能力是学生立德成人的一项轴心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作为重要的课程目标,开设相关的自我认知与探索课程,开展基于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教研和教学改进。  关键词 自我发展能力;立德树人;轴心能力;自我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8-0049-03  当下在一线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区域教育承担着重要任务与使命,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与机遇。为推动区域教育以顶层设计引领实践创新,进一步激活教育内生动力,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协助支持下,我刊拟推出“厅长会客厅”系列报道,以专题笔谈或对话访谈的形式梳理总结各地“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典型经验、特色项目,
摘要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如何有效提升集团内部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校关注的核心问题。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发现,建设集团学科教研共同体是提升集团办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之一。明晰概念与定位是保障共同体建设的前提,设立组织构架、建立认同文化、健全研究体系是其建设的重要关键点。  关键词 教研文化;集团化办学;集团学科教研;学科教研;学科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中圖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
摘要新时代的学校美育工作需要立足脚下的土地,有效挖掘地方美育资源,使每个学生都通过美育的熏陶带上“故乡的印记”和强烈的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和未来。在挖掘利用地方美育资源的过程中,要在回应乡愁中坚定文化自信,要借助课程化设计将地方美育资源转化为学生共同的文化记忆,要通过提升教师素养,让美育资源的开发既立足本土又融汇世界元素。  关键词 美育课程;地方美育资源;乡愁;文化自信;文化记忆  中图分类号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