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资源在旅游景区中的利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878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胜荟萃的中山陵园风景区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为三大类,一是以明代以前以六朝遗址为主的文化资源,二是以明清时期以明孝陵为主的文化资源,三是近代以中山陵为主体的文化资源。近年来,这些文化资源得到了广泛利用,景区文化品位得以准确定位,文化设施渐成规模,文化活动日益丰富。但是,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层挖掘和打造的空间还很大,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与利用。新时期,要挖掘资源潜力,利用既有的声望和影响,尤其重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取更广泛的利益,全力营造和谐的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文化资源;旅游景区;中山陵;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2
  
  利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为景区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这是景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景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地处南京市东部的中山陵园风景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资源丰厚,资源利用的前景广阔。如何在新时期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推动景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中山陵园风景区的文化资源分布
  中山陵园风景区占地31平方公里,是南京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名片。风景区内拥有各类历史文物、遗迹207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單位1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经过调查与整理,这些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明代以前以六朝遗址为主的文化资源
  六朝时期,紫金山是名胜荟萃之地,史料上有记载的人文景点有:齐文惠太子所立的东田馆、博望苑、商飚别馆;六朝时期的名人周彦伦宅、刘勔宅、韦渠牟宅(又名三教会宗堂)、雷次宗的招隐馆;东晋皇帝海西公曾在曲水会宴群臣,梅花山下有东吴大帝孙权及其步夫人的陵墓;宋孝武大明三年在钟山立北郊坛,阔数十丈,也称钟山坛,宋孝武帝在此祈神助攻符坚,“草木皆兵”一句成语即由此而来。为纪念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所立的蒋庙,一直保存到民国时期,现在蒋王庙小学即为其址所在,钟山在历史上也因此而被称为蒋山。紫金山历史上曾有记载的明以前人文景点还有:道士坞、静坛、朱湖洞(即紫霞洞)、应潮井、木末轩、两翁轩、宝公塔、茱萸坞、娄慧约塔、永春园、惟秀亭、第一山亭、圆通阁、观音亭、翠微亭、雪竹亭、龙鬼庙、拥翠亭等。
  以上人文景点中,唯有六朝祭坛(即北郊坛)现在开发为景点开放,其余都已无迹可寻。
  六朝时期是佛教鼎盛时期,据《太平寰宇记》载,钟山“自梁以前,立佛寺七十所”。但大都湮没无存,唯梁代所建的开善寺明初迁址改名为灵谷寺保存至今,定林寺则历经沧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定林山庄以志纪念。三十年代《金陵古今图考》的作者朱偰在登紫金山顶考察时,犹见大爱敬寺遗迹;万福寺在三十年代改为奉安纪念馆,现仍存遗址;万寿寺在孙中山奉安大典时被葬事筹备处改作拱卫处办公处。
  还有不少自然景点也记载着人文史料,如第一峰的太子岩,是大爱敬寺内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被誉为灵泉的八功德水则记载着丰富的神话传说;王羲之洗墨池现已无迹可寻,按历史资料的记载,应位于今天的中山植物园一带;弹琴石、燕雀湖(前湖)等也都记载着历史故事。
  (二)明清时期以明孝陵为主的文化资源
  明朝初年紫金山被划入禁垣,因此,明清时期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一是明孝陵及其附葬功臣墓,二是明太祖迁建的灵谷寺。
  明孝陵建于明朝初年,洪武九年开始筹建,前后历时38年。地面建筑有:下马坊、大金门、碑亭(四方城)、御河桥、神道石刻、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方门、六角井一对、御厨两个、宰牲亭、具服殿、碑殿、神帛炉一对、左右庑30间、享殿(孝陵殿)、内红门、升仙桥、方城、明楼、宝顶。整个明孝陵的外围筑有一道长达45里的皇墙,把紫金山全部围入其中,皇墙以内皆为禁垣。
  此外,在紫金山北,还有一批明代功臣墓,也是明孝陵的一个组成部分,计有:中山王徐达墓、开平王常遇春墓、岐阳王李文忠墓、江国公吴良墓、海国公吴祯墓、皖国公仇成墓。
  灵谷寺原为梁代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所建的开善寺,位于今明孝陵所在地独龙阜。明初建孝陵时迁至现址,更名灵谷寺。寺内的主要建筑有:万工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无梁殿)、五方殿、大法堂、律堂、宝公塔。在无量殿与大法堂之间,东西两侧还有148间画廊,天王殿的西侧,有一座钟楼,内置元代所铸的泰定大钟。此外,在大法堂东北(今谭延闿墓祭堂一带)还有一座十分壮观的大宝法王殿,共九十九间,建于三十三层台阶之上,全部是绿色琉璃瓦覆顶的楼阁。因明成祖曾请乌斯藏(西藏)噶举派喇嘛首领哈立麻来此讲经,故又称说法台。宣德七年(1432年)灵谷寺发生了场大火,大宝法王殿全部焚毁。
  明末清初的战火曾使灵谷寺遭受很大破坏,除无量殿与宝公塔外,其余殿宇全部被毁。后来,清朝进入康乾盛世,灵谷寺得以重新修复,成为金陵名刹。但到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清军与太平军在钟山进行长达十年的战争。战后,除无梁殿尚存外,其余殿宇全部焚毁。同治、光绪年间陆续修复了龙神庙(即今灵谷寺址)、金刚殿、天王殿、宝公塔等。
  民国时期,以灵谷寺旧址建筑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金刚殿改作正门,天王殿改建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改作祭堂,清代观音殿旧址新建纪念馆,宝公塔迁至纪念馆(松风阁)西侧,其后六百尺建造一座阵亡将士纪念塔(灵谷塔),无梁殿后原五方殿址建造第一公墓,其东、西两侧偏南建造第二、第三两座公墓。
  (三)近代以中山陵为主体的文化资源
  清末民初的紫金山,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明孝陵和灵谷寺都已残破不堪。直到孙中山逝世后在紫金山建设中山陵园,建筑了以中山陵为核心的一批纪念建筑,并在全山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才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
  中山陵建于1926-1931年,主体建筑有广场、牌坊、甬道、卫士室、陵门、碑亭、台阶、祭堂和墓室。这些建筑经历七十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保持着崭新的面貌。
  中山陵的纪念建筑有音乐台、行健亭、永丰社、奉安纪念馆、藏经楼、仰止亭、流徽榭、桂林石屋、永慕庐,还有一些学术机构和文化设施,如革命历史图书馆、中央研究院紫金山天文台、总理纪念植物园、温室、中央体育场、中央国术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外交部郊球场等。这些纪念建筑和学术机构、文化设施在抗日战争中都曾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永丰社、永慕庐及藏经楼后的三民主义碑廊已经重建,桂林石屋及山上的奉安纪念馆仅存废墟,中央体育场现为南京体育学院,总理纪念植物园现为中山植物园,中央国术馆、外交部郊球场及山下的奉安纪念馆均已无存。
  民国时期中山陵园内还有一批名人公馆别墅,除了蒋介石在四方城建有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外,其中陵园新村为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公馆别墅区,共有260号。孙科、陈果夫、陈立夫、何应钦、唐生智、冯玉祥、汪精卫、林森、张治中、朱培德等均在此建有公馆。抗日战争时期,陵园新村所有公馆别墅悉毁于炮火,仅一号邮政管理局保存至今。
  民国时期,陵园内建造了一批名人陵墓和将士公墓,计有:廖仲恺墓、范鸿仙墓、韩恢墓、谭延闿墓、朱崑甫墓、卢师谛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及航空烈士公墓。
  二、景区文化资源利用的现状
  中山陵园风景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先后获得“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文明风景区”、风景名胜区ISO14001国家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AAAAA级旅游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先进单位”、“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以万株梅园、万株桂园为依托,结合文化活动,每年都举办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景区的文化资源得到了相对广泛的整合与利用。
  (一)准确定位景区文化品位。锦绣钟山名胜荟萃,星罗棋布,名人长存于内,历史铭刻其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内涵,在景区丰厚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将景区文化概括总结为六大文化,即“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佛教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是准确的。在准确把握景区文化品位的同时,围绕“以人为本、博爱诚信、游客至上、优质服务”的定位,既注意营造历史之园,也应继续完善生态之园、文化之园、旅游之园、繁荣之园。
  (二)文化设施渐成规模。近年来,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已经跟不上人们日益发展的旅游消费需求,新兴的互动式旅游模式逐渐成为新的主导潮流。景区陆续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标志性社会文化建筑。一方面,通过引进一系列户外运动项目,力争打造一个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群,推动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位于原南京手表厂旧址、以明孝陵博物馆新馆为主体的7000余平方米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扶持位于四方城的“盛世宝玉”文化产业基地发展,打造玉石文化产业。
  (三)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春有梅花节,秋有桂花节。梅花节与桂花节相呼应,凝聚了特色鲜明、高潮迭起的节庆气氛,已被视作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对外交流的重要名片,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已经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节庆品牌。梅花节充满浓郁文化气息,为“天下第一梅山”增添了光彩。桂花节“以花为媒、以桂会友”,集秋游、赏桂、文化于一体,欢乐祥和。今后应以文化展、文物展、曲艺表演、素食節等丰富活动项目,不仅吸引众多的南京市民,还要打动无数海内外的宾客,使节庆活动更具影响力。
  常言道“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我们也看到,在目前景区资源利用现状中,有些景点的建设只是纯粹打造旅游风光,没有很好地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和展现;部分真正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旅游资源尚处于自然状态,旅游资源深层挖掘和整合打造的空间还很大,景区的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深层发掘和有效整合还不够充分。
  三、新时期有效利用文化资源的新举措
  历史是昨天的记录,历史从来都是连续的,文化资源就是以往社会发展留下的足迹。中山陵园风景区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景区旅游业发展对这些文化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应有序地、科学合理地对景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属性的文化资源,应采取不同对策,在保护好文化资源前提下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出应有经济价值,并尽可能地延长文化资源寿命。
  (一)挖掘潜力资源,让景区内所有历史文化资源以多种方式亮出来,透出来,不仅仅要从遗存遗物的角度着眼,还要深入地揭示其中积淀、包蕴的精神、文化内涵。改变景区内文化资源见“物”不见“人”,见“物”不见“精神”的普遍现象。促使中山陵园风景区文化资源潜在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在建筑物上扩建,在历史内容上扩展,如陵园新村的一号邮政管理局在实施加强保护的同时,可以结合周边优美自然环境加以共同开发利用。桂林石屋、永慕庐、奉安纪念馆等都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出一套组合旅游景点。
  (二)利用文化资源既有的声望和影响力,获取广泛效益。利用资源中的文化信息而不是单纯地利用资源本身,借用摄影、雕塑、绘画等手段,举办展览,再现遗存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再创新的文化产品。用幻想力和创造力激发产生出一种创新文化产品,应是景区未来尤需关注的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名牌产品的开发和配置,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中心,它将从根本上决定和制约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效益。因此,景区的文化资源也要经过不断创新、衍生出来的成套新的文化产品,以产生增值,以更好创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品位,促进景区全面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中山陵以多元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尤其重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旅游产业化、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就要重视发展旅游购物。中山陵园风景区文化资源丰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整合资源,开发旅游纪念品仍相对滞后,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种类单一,将成为南京旅游产业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制约景区旅游经济的发展。现在的旅游业已经不再停留在“门票经济”时代,要用更深层次的文化产品去赢得广大游客的口碑,赢得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志存高远,稳步疾行”。对于中山陵园风景区来说,文化就是生产力,文化就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动力。风景区只有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抓住历史契机,顺应时代潮流,大力推广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全新营造新时期的和谐风景名胜区——世界一流的中山陵园风景区。
  
  参考文献:
  [1]王鹏善.钟山志[M].南京出版社,2009,10.
  [2]孙中山纪念馆编.中山陵园史话[M].南京出版社,2010,1.
  [3]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编.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9.
其他文献
摘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倡导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当今时代的消费需求和文化趋势。中国的现代包装设计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国际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人们追求个性、崇尚自我,更加注重产品的品位与文化内涵,对包装设计的深层次内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通過对现代包装的现状,并就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包装
期刊
摘要:教育部陈宇教授指出当前高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离经济、脱离生产、自我循环、自我服务,而对于现代的教育和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人的职业化和社会化。为此,教育活动主要内容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探索、质疑、挑战和发现,是学习者自主的创业性活动。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培养的是高质量的具有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人才,职业技能的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工程任务中掌握,
期刊
摘要:学生的轻视心理加上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模式,使高职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低效。研究应用文写作语感培养,能够使教更加丰满、生动、深入,也能使学更有趣、帮助学生真正内化知识、提高能力。从朗读开始提高学生的语感;通过评析比较例文,深化语感;利用作业评改,训练语感,有利于学生应用文写作语感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语感;朗读;比较;作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法已不适应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然,本文旨在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讨论了项目教学法在文学鉴赏教学、口语表达教学、应用写作教学、文献阅读和信息处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一、何谓项目教学法  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
期刊
摘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目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插花艺术与盆景》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    《插花艺术与盆景》课程是德宏师专高职园艺技术专
期刊
摘要: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普及使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并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指出了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重点分析了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角色的正确分析对于大学外语教学的有效进行十分重要。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实施专题教学法有助于帮助学生集中精力抓住教学重点难点,适应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能使思政课教师系统地讲解教材重要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法;实施要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著作当中,马克思对环境伦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规范都作了深刻阐发。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01    一、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形成的基础  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坚实的理
期刊
摘要:在我国加入WTO十年的背景下,探讨我国警务执法与世贸组织法基本原则的适应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虽然WTO规则与我国警务执法基本上属于两个不同领域的范畴,但从一定角度来看两者统一于WTO透明度原则所体现出来的公正、透明(公开)等理念和精神的价值取向上。这种价值取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国警务执法,对我国当前现代警务建设中执法理念、权能、模式和执法者素质等方面都产生者深刻影响,而且在我国当前转型期
期刊
摘要:依据对货代企业和高职货代专业学生进行的货代专业英语需求分析的研究成果,课题组在货代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和师资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货代专业英语;需求分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2    一、引言  (一)国际货代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货代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