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怀旧疗法的运用与反思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愈发得到社会重视,而怀旧疗法正以其独特的程序指引成为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方法。本文从独居老人的精神状况与情感需求出发,追溯怀旧疗法的根源,设计实施服务的方案,并对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中怀旧疗法的优势及其在专业性、适切性、持续性等方面的困境。
  关键词:独居老人;老年社会工作;怀旧疗法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增加,我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党和国家对此问题也十分重视。国务院2017年6月颁发的《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指出:“支持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精神慰藉、互帮互助等活动,鼓励和支持为乡镇(街道)……因地制宜配备适合老年人的文体器材。”[1]。依托老年服务项目,笔者尝试在社会工作服务中引入怀旧疗法,探讨其介入城镇独居老人社区养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怀旧疗法之源:理论与技术诞生
  怀旧疗法(Reminiscence therapy),又被称之为缅怀疗法,其概念来源于老年精神学,是指通过怀旧的主题引导老年人回忆过往的美好生活,并结合当下的感受进行新的阐释[2],以此帮助老年人减少不良情绪,加深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治疗过程。一方面,埃里克森(Erikson)的生命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能否顺利实现自我整合是影响老年群体晚年幸福的重大因素,并强调可以通过生命回顾的方式,将愉快的、痛苦的以及尚未解决的冲突事件一一整合,以更宽广的角度来赋予它崭新的意义[3]。巴特勒(Butler)参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提出了怀旧治疗,认为怀旧治疗是生命回顾的方法之一,运用分析和评价的观点来回忆过去从而达到自我整合的目的,并将过去的生活视为有意义的经验,从中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及自我价值的肯定感[4]。另一方面,阿奇利(Atchley)的持续理论认为持续与怀旧过程密切相关,个体为维持持续的状态会不断回忆往事,通过生命故事的整合、组织、链接个人会获得自我的意义。
  按照治疗的组织形式,怀旧治疗可以划分为个体回忆治疗模式和团体怀旧治疗模式。个体回忆治疗采取一对一的治疗模式,根据治疗的需要单独安排会谈或活动,运用咨询技术协助老年人对生命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进行怀念和整理,在回忆与体验中达到治疗的目的。个体回忆治疗比较注重社会工作者的情感敏锐性及心理疏导能力。团体怀旧治疗采取组织性的团体治疗模式,以怀旧为主题,借助小组动力的疗效因子,挖掘所取得的成就,使老年人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5]。这类模式更加看重社会工作者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本研究所采用的就是团体怀旧治疗模式。
  二、怀旧疗法之因:现实与需求碰撞
  (一)城市社区独居老年人的精神状况
  独居老年人是指60岁以上的,离异或丧偶的,且与子女分居而独自居住的老年人。穆光宗指出精神慰藉的实质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即自尊需求、亲情需求、期待需求,分别对应精神慰藉的三个维度,即人格尊重、情感慰藉、成就安心,并提出一个精神需求丰富化的理念,即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要从“单一满足情感需求”转向“兼并激发生命潜能”[6]。总体来看,城市独居老年人在精神慰藉方面存在自我成就满意度低、亲人关怀缺失、邻里互动减少、朋辈关系弱化以及社会尊重不够等问题,可能导致独居老年人产生孤独焦虑、自我怀疑甚至消极厌世等心理和情绪特征。
  (二)W社区独居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根据对重庆市W社区的调查发现,独居老年人心理和情感方面存在的需求包括:一是归属与爱的需求。独居老年人在失去伴侣的陪伴后,更加重视与子女、朋友、邻里间的往来。有老人说“我现在就想有個说话的伴儿”,可见能有一个谈心聊天的对象成为他们目前迫切的需求。在归属方面,独居老年人表示曾对W社区有浓厚的归属感,但今时不同往日。一方面,独居老年人被边缘化,从社区的主体建设者变为被动接受者,导致社区认同感降低;另一方面,独居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因为社区提供的老年服务过于单一而持续减弱,导致社区融合度降低。因而,能够重新融入社区,获得社区归属感,成为他们的诉求。二是尊重的需求。老年群体面临器官衰竭、认知功能及记忆力减退等问题,难免会伤及自尊,使得独居老年人自尊与他尊的需求上升。访谈中了解到,老年人既希望自己能克服自卑心理,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又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外界的承认,可以在社会上发挥余热。三是自我实现的需求。那些身体相对健康、积极性相对较高的独居老年人,表示愿意通过继续工作来充实生活,重新体现他们的价值。而有个人爱好,喜爱唱歌、旅游等活动的独居老年人,也想要通过各类娱乐活动来陶冶情操,丰富自我认知。
  三、怀旧疗法之术:理论与实践融合
  (一)服务设计
  1.组员情况
  小组组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小组目标
  本次活动以怀旧疗法为主,根据W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背景与社区的历史变迁,专门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服务目标。一是通过回顾过往的美好来体会幸福、快乐的感觉,能够排解当下的孤单、寂寞等不良情绪;二是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加强对社区的认同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三是提升自我价值感,同时明确老年生活的期待,能够积极安排老年生活。
  3.小组特征
  小组名称:“记忆里的珍珠”老年小组。
  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小组成员:W社区年满60岁的独居老年人,共8人。
  活动时间:10:00—11:00。
  活动地点:老年服务中心活动室。
  活动节数:6节。
  活动主题:“相见恨晚”“童年绘画”“回忆唱响”“育儿往事”“价值拍卖”“畅想未来”。   (二)服务实施
  1.相见恨晚
  活动内容:首先,组员进行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使彼此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申明小组目标与活动内容,采取问答互动的方式确保每位组员都了解活动的主旨。再次,提供契约参考条款,引导组员讨论、选择小组契约,确定守时、保密、相互尊重等原则并要求组员遵守契约规定。再次,观看《三十二》纪录片,通过观看一位老年人一生的回顾来引导组员初步建立起“记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的宝贵观念,并鼓励组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对影片的理解。最后,约定下次小组的时间。
  工作技巧:该阶段是小组活动的开始时期,组员彼此不熟悉,有较强的戒备感。社会工作者运用专注和倾听技巧让组员感受到对他们的关怀,营造一个安全、尊重、接纳的小组氛围,逐步培养社会工作者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信任感。
  总结反思:由于组员之间还很陌生,在分享发言过程中,不愿意主动发言,存在顾忌的心理。对此,社会工作者不断鼓励组员发言,通过点头、鼓掌等非语言行为营造一种积极接纳的氛围。但仍需注意,这种分享自我的环节应尽量设置在小组中后期,在大家关系更加亲切紧密的时候才能更深刻地剖析自我。
  2.童年绘画
  活动内容:首先,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回忆组员的名字,强化组员间熟悉感。介绍本次活动主要内容,以绘画的方式来缅怀童年趣事。其次,组织击鼓传花的游戏,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进一步增进组员间的了解。再次,让组员画出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画面,鼓励组员积极分享经历,从回忆里汲取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并将其延续到现在。最后,对本节小组活动进行总结。
  工作技巧:该阶段是小组活动的形成前期,社会工作者运用聚焦技巧来引导独居老年人讲述自己感觉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对于不敢表达的组员,社会工作者通过自我披露技巧来示范引导,鼓励独居老年人分享自己的童年时光;对于喋喋不休的组员,委婉地提示时间有限,更多的故事可以在组后交流,从而保证小组活动顺利进行。
  总结反思:在本阶段组员之间更加熟悉,加之活动具有趣味性,组员参与积极性较高。组员在相互的分享与帮助中开启了自己的绘画记忆大比拼,达成了此次活动的目标。在这个时期,社会工作者需要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组员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其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及时给予关注。
  3.回忆唱响
  活动内容:首先,社会工作者协助组员回顾上一节活动的内容,并介绍本次活动是以歌曲的形式来缅怀与伴侣之间的甜蜜回忆。其次,播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年代歌曲引发组员共鸣,鼓励其随歌曲一起哼唱,以便更好地代入情景,讲述出自己与伴侣之间的点滴过往,并借此来鼓励丧偶的组员遵从伴侣的愿望认真过好当下的生活,离异的组员感恩过去并放下执念开启全新的生活。再次,总结本次小组活动感受,介绍下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准备事项。
  工作技巧:该阶段是小组活动的形成中期,社会工作者运用忠告和咨询技巧来帮助组员将注意力聚焦于小组活动的主题,一方面避免话题过度分散,难以取得成效;另一方面通过疏导建议帮助组员走出配偶离世或离异的阴影,投入到新的生活中。
  总结反思:本阶段组员已基本建立起信任关系,小组内氛围良好。社会工作者通过具有年代感的歌曲引导独居老年人缅怀过去,借助歌曲的感染力引发群体性共鸣,让他们完全融入小组,相互之间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且通过歌曲还能缓解部分组员内心的痛苦挣扎,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4.育儿往事
  活动内容:首先,社会工作者协助组员回顾上一节活动的内容,并介绍本次活动是借助照片谈论自己抚养孩子的经历。其次,展示老照片,邀請组员谈谈照片背后的故事,帮助组员解析自己对家庭的贡献,肯定组员的付出,增强其价值感。对于对往事有遗憾的组员,通过组内的讨论,寻找老年人之间的共同语言来给予安慰,从而帮助他们减少自责、内疚、惭愧等情绪。同时,告知组员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转变是人生必经的历程,子女看望次数减少并不代表关爱的减少,只是生活重心的转移。最后,总结本节小组活动感受。
  工作技巧:该阶段是小组活动的形成后期,社会工作者运用中立、沉默等小组讨论技巧给予组员更多发言的空间与自由,激发他们思考。但社会工作者也不能完全放任,需要对组员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并鼓励组员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总结反思:组员已建立了信任的专业关系,不仅能够相互支持合作,而且产生了组内默契。组员通过组内倾诉宣泄压抑的情感和直面内心的遗憾,给予彼此关怀与安慰,相互之间提供稳定不间断的情感支持。
  5.价值拍卖
  活动内容:首先,社会工作者引导组员回顾上一节活动内容,并介绍本次活动是通过游戏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其次,进入主旨环节——价值拍卖会。组员随机分成2个小组,竞拍“每天有人陪伴”“儿女有成就”“豪华欧洲十日游”“国家富强”等价值物品。提问组员为何竞拍这些物品,了解组员行为背后的价值蕴含。再次,引导独居老年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期待,鼓励其按照期望积极规划自己的生活,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最后,总结本次活动,提前告知下次是最后一节小组活动。
  工作技巧:该阶段是小组活动的成熟期,社会工作者运用提问、对质、澄清的技巧来引导组员表达自己的成就期待。社会工作者通过开放式的提问让组员在回答问题中看清自己的内心。当出现言行不一致的状况时,通过反问的方式让组员能直面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当组员自身表述混乱不清时,复述其主要观点,帮助其明确需求。
  总结反思:本阶段组员不仅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还形成了创新性思维。在游戏过程中,组员提出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的紧密联系。组员间的冲突仅停留在认知层面而未扩散到情感层面。社会工作者应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免在出现意外状况时措手不及。同时,遇到突发的状况要保持冷静,快速思考应对的方法,及时回应组员。   6.畅想未来
  活动内容:首先,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放张贴着组员画作、活动照片的方式,让其看到活动开展以来自己的进步与改变。其次,分发贺卡让组员写出对其他组员的祝福,并把贺卡赠送给对方。再次,对整个小组活动进行总结,一方面肯定每位组员的成长,支持组员按照自己的期望积极安排老年生活;另一方面,告知组员天下无不散之宴席,鼓励其投入到新生活中,让组员们解除对小组的依恋。最后,分发相关问卷和量表以评估整个小组活动取得的成效,并宣布小组活动圆满结束。
  工作技巧:该阶段是小组活动的结束期,社会工作者运用了提供信息与总结回顾的技巧。一方面,为组员提供建议,共同计划未来的生活,并提议组员成立互帮互助小组,维持彼此的情感连接;另一方面,通过回顾小组活动过程,让组员获得任务完成的满足感、自豪感以及个人问题解决的成就感。
  总结反思:由于是最后一节,组员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离别不舍情绪。对此,社会工作者协助组员回顾活动收获,通过强调组员的正向感受来增强组员的信心和成长的力量,同时鼓励组员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减少对小组的依赖。小组结束后保持对组员的跟进,了解他们后续的生活状态。
  (三)成效评估
  首先,从认知层面来看,怀旧疗法具有一定的服务成效。一方面,老年人对小组活动的喜爱程度、内容设计、活动安排、目标达成情况总体满意,基本实现了小组目标,组员感觉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提升了结交好友和参与社区活动的意愿,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期待;另一方面,老年人对社会工作者的态度与能力持满意态度。
  其次,从情感层面来看,怀旧疗法减少了老年人的负面情绪,提升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协助老年人从讨论和回忆中获取了正面体验,并将这种愉悦的情绪延续到现实生活中,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从回忆中挖掘独居老年人的一技之长,肯定其闪光点,并鼓励组员参加社区合唱团等爱好组织代表社区参与比赛,为社区发挥余热,进而提升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期待感。
  再次,从行为层面来看,怀旧疗法增强了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一方面,怀旧疗法拉近了组员间的距离,并将组内的这种亲密感延续到后续的生活,成为对方重要的朋辈支持网络;另一方面,怀旧疗法使组员意识到社区融入的重要性,也更加关注社区展开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老年活动中,并主动向社区工作者反馈自己的意见,完善了个人的社区支持网络。
  四、怀旧疗法之思:优势与挑战并存
  (一)老年社会工作运用怀旧疗法的优势
  首先,在老年社会工作中运用怀旧疗法具有理论与技术基础。发展理论和连续理论既能帮助社会工作者在遇到服务困难时找到理论依据,又能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发现独居老年人问题后,追本溯源,探究问题背后的内涵。个案工作的支持性、引领性及影响性技巧保证了个体回忆治疗服务能够深层次、全面地了解独居老年人,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高效服务;小组工作的活动设计、带领、沟通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技巧保证了团体怀旧治疗服务设计的合理性,服务过程的顺畅性及服务效果的预见性。其次,怀旧作为一种精神状况干预的有效手法,给独居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缅怀往事的空间[7],不仅为独居老年人提供了倾诉的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引起共鸣的话题。在社会工作者的引导下,独居老人能够回忆或快乐或抱憾的时光,无论何种回忆都能充实现在的生活,协助老年人重建对自我的认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再次,在怀旧治疗的过程中结合“中秋节”“生日会”等元素,对比今昔的差异,使其在反差中意识到朋辈群体的重要性,增强彼此之间互帮互助的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生活。最后,怀旧疗法以生命中的重大事件为主题,引导独居老年人主动地联想长远的记忆。这不仅能有效减少孤单、焦虑等不良情绪问题,还能在预防认知功能衰退,以及提高记忆力、学习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老年社会工作运用怀旧疗法的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服务运用怀旧疗法面临专业化困境。作为一种专业心理及社会服务疗法,怀旧服务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相关的理论建构、流程规范、技术运用以及评估体系等有待完善,相关的实践运用及服务证据还不够丰富。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的背景下,社会工作者运用怀旧疗法更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与督导。其次,社会工作服务运用怀旧疗法存在适切性困境。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大多数是政府购买服务,有时为了完成服务指标,没有大量时间去访谈。此外,部分社会工作者盲目信奉指导书籍,认为走访调查效率低、实用性不强,导致不能针对独居老年人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在为具有表达障碍困境老年人服务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可能无话可说,只引导独居老年人讲述故事,自己却作为一个旁观者不参与其中,这样不足以引发老年人的共鸣;也有可能老年人表达混乱,社会工作者难以有效明确其主要需求及怀旧焦点。再次,社会工作服务运用怀旧疗法要避免负面影响。怀旧疗法的重点在于通过人生回顾、缅怀往事来实现自我的整合与生命的反思,而往事既有温馨成功,也有不堪愧疚。当回忆和讨论到不堪往事的时候,老年人可能会产生更深的自责和自我否定,或面临组员的批判和压力,由此带来“二次伤害”。为此,社会工作者运用怀旧疗法需要做好老年人前期的生命史调查、组员筛选与小组控制、情感支持与心理舒缓、会谈引导与行为影响,以专业的技术和手法化解服务的负面效应。最后,社会工作服务运用怀旧疗法需要循证性支持。在我国,老年人心理及社会工作服务的理论探讨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并且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实践。但如何在社会工作服务尤其是老年人服務中更专业、有效地运用怀旧疗法,依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探讨、规程演练、服务实践及效果评估,并通过循证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确保疗法运用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 国办发〔2017〕52号[EB/OL].(2017-06-16)[2021-01-0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6/16/content_5203088.htm.
  [2]李艳.缅怀往事疗法在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中的应用研究:以北京市B社区为例[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8:7.
  [3]冯涛,顾明栋.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情:中西思想和文学中的老年主体性建构[J].学术研究,2019(9):166-176.
  [4]冯文来.怀旧疗法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苏州市某护理院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7:2.
  [5]白治繁,沈军.怀旧治疗在老年抑郁症中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7(21):28-30.
  [6]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124-129.
  [7]王梦琪.怀旧辅导对农村院舍老年人精神需求的介入研究:基于湖北省Z镇福利院的个案服务[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6.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J企业IT从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介入服务,通过帮助服务对象调整其不合理的认知,建立理性的思维模式,以提高服务对象的自我评价能力,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结果表明:合理情绪疗法对J企业IT从业员工职业倦怠状况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能够有效促进IT从业人员身心健康发展,并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IT从业人员;合理情绪疗法;职业倦怠;个案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
期刊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求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来开展养老服务。而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养老服务多元化协调发展的人才保障。本文将从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及加强老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
期刊
摘 要:老龄化问题不仅是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社区养老是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今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重要任务。社会工作参与社区养老建设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满足居民对社区养老的服务需求。笔者基于参与河南省洛阳市K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阐述当前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的服务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服务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服务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工作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服务创新就成为一个常谈常新的热门话题。那么,社工服务创新是否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呢?笔者将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介绍入手,分别从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和新技术四个维度浅析其对社工服务创新和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新技术;社工服务创新  随着社工服务专业化和本土化的不断推进,服务创新已成为社工行业的一个
期刊
摘 要:“望闻问切”最初是中医的治病方法,现尝试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心理问题辅导领域。基于此,本文将以某大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个案进行分析,在了解和解决该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以辅导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望闻问切”为方法,探索出一条学生心理问题研判和帮扶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望闻问切”法;心理帮扶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在长期行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治疗方法。“望”
期刊
摘 要: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智慧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提升服务质量,应根据老年人的医疗养老需求,进行智慧医疗服务系统的协同性、多元化、精准化设计,构建合理的社区居家智慧医疗服务体系;使服务流程移动化、自动化;研发和使用适老化的智能医疗终端;建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环境。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智慧医
期刊
摘 要: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不断探索向“村改居”社区化治理方向发展的新模式。“村改居”社区治理是城市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为例,阐述我国县域社区实行“网格化”治理的背景,通过梳理该县“村改居”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典型做法,总结“村改居”社区网格化宁阳模式的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
期刊
摘 要: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时间已久,在以往的实践中大多以改变扶贫对象个人为焦点。本文以改变政策为焦点的社会工作政策实践与精准扶贫的内在契合性为出发点,讨论政策实践视野下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的实施思路、角色与技巧,旨在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社会工作实践路径,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执行与落实。  关键词:政策实践;精准扶贫;社会工作  2014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
期刊
摘 要:广东省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已经进入第5个年头,作为第一批向社会力量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城市,广州市政府取得了较大成效。目前,广州市政府通过“群体通”App或其公众号建立双边市场,消费者通过平台能获得惠民价格或免费的体育公共场地服务。本文根据政府招标的8批次体育场馆服务商的情况,对广州市政府购买社会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政府在購买服务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并提
期刊
摘 要:红池坝镇地处巫溪西陲,是重庆市巫溪县最偏远的乡镇,也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脱贫攻坚以来,通过聚焦深度贫困,集中火力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3年时间,红池坝镇贫困发生率由20.5%降至0.42%。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从基础设施、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农村基层治理等维度,展现了红池坝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突出成效,并深入剖析了红池坝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原因。同时,从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