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前尘影事”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yi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17日至19日,浙江平湖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师范大学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在平湖联合主办了“纪念李叔同诞辰130周年——中国·平湖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笔者作为与会者之一,发表了《“前尘影事”忆前尘》的拙文,后被收入《高山仰止——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文中提到:弘一法师临出家前,曾陆续将自己的“遗产”分赠给诸友人和学生。其中将朱慧百、李苹香二妓所赠书画扇面裱成卷轴,并自题了引首“前尘影事”四字赠给了老友夏丏尊;将有关绘画的书籍和所书诗词手卷赠给了丰子恺。其诗词手卷共24首,分诗、词、歌三部分。丰子恺得到老师墨宝,珍藏于缘缘堂。抗战爆发后,丰子恺举家仓促避难,手卷与缘缘堂一并毁于日军炮火。然而有幸的是,在缘缘堂被毁之前,手卷曾借与《小说世界》拍照制版,图像得以保存。1949年丰子恺根据照片,重书了手卷内容,卷首题“前尘影事集 弘一法师在俗时作,丰子恺敬书。”并编写了《前尘影事——弘一法师遗著》一书,于1949年7月由康乐书店出版。丰子恺在序言中写道:“先生剃度前数日,曾将平生所作,手书一卷。入山前夕,以此手卷授余,曰:‘此前尘影事,子姑存之,藉留遗念云尔。’”值得一提的是,此弘一所书诗词手卷中并未题写“前尘影事”四字,《前尘影事集》书名乃丰子恺根据老师所言而另题。
  拙文《“前尘影事”忆前尘》重点介绍了诗词手卷的转赠、发表和《前尘影事——弘一法师遗著》一书的出版过程,对夏丏尊所受赠的“前尘影事”卷轴着墨不多。两幅卷轴虽都名为“前尘影事”,内容却迥然不同。以下所论均为夏丏尊所受赠的“前尘影事”卷轴。
  “前尘影事”卷轴原为上海名妓朱慧百和李苹香的书画扇面,李叔同出家前将扇面装裱成了横轴,并在卷首题写“前尘影事”四字转赠给了夏丏尊,夏受贈后又分别请陈师曾、王瀣、杨千里等七人题跋。
  关于“前尘影事”卷轴在后人所著有关弘一大师传记中均有提及,多为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有些少有论述但误点较多。如金梅所著《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中所写:“夏丏尊获得此集,当时或稍后,曾请李叔同友人、著名书画家陈师曾及另一位友人王瀣,分别为之题词。”其实,题跋者除此二人外,还有数人。再有书中所附题词内容也有误字。另柯文辉所著《旷世凡夫——弘一大传》中所录李苹香手书诗作六首扇面内容也有误字。
  “前尘影事”卷轴全卷共有十部分,现作一一介绍。
  其一,李叔同题写“前尘影事”,落款为:“息霜旧藏此卷子,今将入山修梵行,以贻丏尊。戊午仲夏并记。”钤阴文印一枚,印文为“李婴居士之印。”此作曾载《弘一大师遗墨》一书,又载《弘一大师全集》第九册“书法卷”  。(图一)
  受赠者夏丏尊为李叔同在浙一师的同事。1912年秋,留学日本的李叔同到浙江两级师范任图画、音乐教员,与夏一起共事七年,俩人相处甚笃,情同手足。夏丏尊,名铸,字勉旃,后改字丏尊,自号闷庵,浙江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丏尊任杭州浙江省两级师范学堂通译助教,后任国文教员。1913年该校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关于和李叔同的感情及赠书画的情况,夏丏尊曾在《弘一法师出家》一文中这样写道:“在这七年中,我们晨夕一堂,相处的很好,他比我长六岁。……暑假到了,他把一切书籍字画衣服等等分赠朋友学生及校工们——我所得到的是历年写的字,他所有折扇及金表等。”   弘一曾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  夏丏尊自己也说:“弘一法师的出家可以说和我有关,没有我,也许不至于出家。”  柯文辉所著《旷世凡夫——弘一大传》把赠卷轴的情况写得较为详尽:“农历5月,叔同提前完成学生期考,把昔日装裱成卷轴的朱慧百、李苹香二妓所赠书画二件,题其引首为‘前尘影事’”  赠给夏丏尊。
  其二,朱慧百所绘山水扇面一幅。(图二)题诗曰:
  水软潮平树色柔,新秋景物最清幽!小斋雅得吟哦乐,一任江河万古流。
  斯人不出世嚣哗,谁慰苍生宿愿奢?遮莫东山高养望,怡情泉石度年华。
  如君青眼几曾经,欲和佳章久未成。回首儿家身世感,不堪樽酒话平生!
  落款为:漱筒先生,当湖名士。过谈累日,知其抱负非常。感世愤时,溢于言表。蒙贻佳什,并索画箑。勉依原韵,率成三绝,以答琼琚。敬乞方家均政。素馨吟馆主雁影女史朱慧百,设色于春申旅舍,时已亥十月小雪后,并识。钤阴文“慧百”印一枚。文中提到“勉依原韵,率成三绝”,但李叔同原诗未知。
  “漱筒”为李叔同的号。已亥为1899年。“是年奉母移居城南草堂。时大师已文采斐然,于诗文词赋外,尤好书画。是时师慨国事蜩螗,偶游北里,以诗赠名妓雁影女史朱慧百,朱画箑为赠并和其原作。”  关于朱慧百的介绍,在相关李叔同的著作中提及甚少。柯文辉所著《旷世凡夫——弘一大传》中提到“叔同与在上海张艳帜的几位诗妓,有过诗酒之交。1899年10月,自号雁影女史的朱慧百为他画扇,并附三首小诗。”  三首小诗即此扇面题诗。金梅所著《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中提到:“他与沪上名妓李苹香、朱慧百、谢秋云、语心楼主人,乃至老妓高翠蛾等辈多有交往酬唱。”   但未附诗作。
  其三,李苹香手书诗作六首扇面。(图三)内容曰:
  潮落江村客棹稀,红桃吹满钓鱼矶。不知青帝心何忍,任尔飘零到处飞。
  风送残红浸碧溪,呢喃燕语画梁西。流莺也惜春归早,深坐浓荫不住啼。
  春归花落渺难寻,万树浓荫对月吟。堪叹浮生如一梦,典衣沽酒卧深林。
  满庭疑雨又疑烟,柳暗莺娇蝶欲眠。一枕黑甜鸡唱午,养花时节困人天。
  绣丝竟与画图争,转讶天生画不成。何奈背人春又去,停针无语悄含情。
  凌波微步绿杨堤,浅碧沙明路欲迷。吟遍美人芳草句,归来采取伴香闺。   落款为:辛丑秋日,为惜霜先生大人两政,苹香录旧作于天韵阁南窗下。其扇面中“任尔飘零到处飞。”多写一“到”字,
  “李苹香即黄碧漪,字鬘因、梅宝,出版有《天韵阁诗选》及尺牍选,原为徽州望族,父辈贫困迁嘉兴,拒嫁纨绔子弟,去沪观赛马,川资用尽,受潘姓小商骗失身为外室,沦入娼门,名大噪,名列三百长三妓前茅,称‘传胪’”  。黄碧漪,名箴,1880年生于嘉兴,入乐籍后曾化名李金莲、李苹香、谢文漪,“尤以才女之誉称名艳炽于风流文人之中。”   1905年8月曾出版《天韵阁诗存》,由谢文漪书画室印行,文明书局发行。
  李叔同与李苹香过往甚密,关系非同寻常。李叔同曾以“惜霜仙史”之名赠李苹香七绝三首,曰:
  沧海狂澜聒地流,新声怕听四弦秋。如何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
  最高楼上月初斜,惨绿愁红掩映遮。我欲当筵拼一哭,那堪重听《后庭花》?
  残山剩水说南朝,黄浦东风夜卷潮。《河满》一声惊掩面,可怜肠断玉人箫。
  远赴日本留学前,又以诗作别,写下了《和补园居士韵,又赠苹香》七绝四首,曰:
  慢将别恨怨离居,一幅新愁和泪书。梦醒扬州狂杜牧,风尘辜负女相如!
  马缨一树个侬家,窗外珠帘映碧纱。解道伤心有司马,不将幽怨诉琵琶。
  伊谁情种说神仙,恨海茫茫本孽缘。笑我风怀半消却,年来参透断肠禅!
  闲愁检点付新诗,岁月惊心鬓已丝。取次花丛懒回顾,休将薄幸怨微之。
  1904年铄镂十一郎所著传记《李苹香》,蒙化编译社出版,李叔同还为之撰序,署名当湖惜霜。此李叔同诗作均刊于此书。
  其四,陈师曾题跋曰:(图四)
  綺罗香
  象管留春,麝煤记月,犹觉幽香盈把。为忆当时江左风流游治。凭剩稿齐擅才名,访歌馆首询声价,恰双双蛱蜨飞来,粉痕低映翠屏亚。
  尘缘顿空,逝水谁识,春风半面,马缨花下。重展冰绡,絮影分明如画。怅今日,劳燕西东,更说甚紫娇红姹,好丹青付与知音,草席同样挂。
  落款为:丏尊仁兄索题,戊午重九,衡恪寄稿。钤阴文印“师曾”和朱文“石鱼斋”各一枚。
  陈师曾(1876.3.12-1923.9.17),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著有《陈师曾先生遗墨》《陈师曾先生遗诗》《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仓室印集》等。
  夏满子在《〈小梅花屋图〉及其它》一文中解读了陈师曾、弘一和夏丏尊的关系。“陈师曾先生和李叔同先生都是我父亲留学日本时候的好朋友。”   夏丏尊在浙江两级师范教书时,曾租住在城里弯里巷,窗前有一棵梅树,便取了“小梅花屋”的室名,后请陈师曾绘制了《小梅花屋图》。“陈先生在北京教书,不曾来过我家,当然无法写实,只好写意,这个办法本来是中国画的旧传统。” 《小梅花屋图》中有李叔同和夏丏尊所记载的年月为“甲寅”,即1914年。而此次陈为“前尘影事”的题跋则为“戊午”,即1918年。由此可以看出,夏丏尊索陈的书画之作均是通过写信的方式玉成,且两件的书写不是同一时期。
  其五,无著题跋,(图五)内容为:
  含香泄露曾题怨,展在花前,赠在离筵。斑管牙签一例捐。
  艳歌莫是登伽咒,密意谁怜,直恁缠绵。参得沩山镜子禅。
  落款为:题息霜影事卷子,为丏尊居士嘱。钤阴文印“化人玄士”。
  落款时间不详。无著此人待考。
  其六,王瀣题跋,(图六)内容为:
  侧帽少年游,前尘泪已收。镇缠绵小字银钩。画里眉山青更远,山影外,有高楼。
  莫莫与休休。花飞烟水流。剩吴笺犹管闲愁。弹指一声春在否,凭问取,老堂头。
  落款:友人李息霜将入山为头陀,因以旧藏箑装成横轴,复自署“前尘影事”四字。丏尊先生嘱题,因成唐多令一首,即希政之。己未初秋,王瀣并志。钤朱文印“王瀣”一枚。
  王瀣(1871-1944),民国藏书家。字伯沆,一字沉一、伯谦,晚年自号冬饮,别署檗生、无想居士。江苏溧水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秀才。1914年供职于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善本部。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员。同年李叔同也应该校校长江谦之聘,任图画音乐教师,两人即成同事。题跋落款“己未初秋”,时为1919年。
  其七,陈夔题跋,(图七)内容为:
  弄墨然脂,豪素寄情,无限亲故。天涯诉与飘零,欲绾同心双结。十年梦觉,笑桃巷陌愔愔,东风犹记当时靥,珍重惜花心,付随身吟箧。
  明澈。色空无碍分解,尘根水波双绝。莫怨恩疏,能耐几多炎热?螓蛾旧契,倘教绮语划除,拈花便悟当歌唱。泥絮喻禅心,两相忘风月。
  落款为:丏翁嘱题李息霜前尘旧影卷子,调寄石州慢。戊午秋季,苧萝山农,夔。钤朱文印“陈大”一枚。
  陈夔,生卒年不详,字子韶,号伯瓠,诸暨店口人。为学冥心希古,诗文洁净精微。马一浮先生谓其词胜于诗,遂专心致力于词,传世《虑尊词百阕》,为其门人刊录。题跋时间为1918年。
  其八,陈匪石题跋,(图八)内容为:
  高阳台
  闻息霜披剃如山,为之怅茫,适千里见示题朱慧百、李苹香画卷之作,卷为息霜所藏,今归丏尊,因题。
  衰柳髡秋,严霜警夜,人生可耐凄凉。螺墨留痕,痴情还忏,空王风花漂泊,人间世问,漫天几度沧桑。镇无聊说与闲愁,销尽年芳。
  嬉春。裙屐当时,侣又蘼芜,绿遍一片斜阳。笺瓶猩红,然脂未洗,余香。西湖千古销魂地,认落花水面文章,怕分题,泪满青衫,啼老红妆。   落款为:江宁陈匪石初稿。钤朱文印“陈□”
  陈匪石(1884—1959),本名世宣,字小树,号匪石,又号倦鹤。江苏江宁人。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词。1901年于南京创办新学,任教于幼幼学堂国文老师。1906年赴日学习法律,加入同盟会。1908年返国,任法政学堂教员,并参加南社。李叔同于1912年也加入了南社,两人同为社员。
  其九,杨千里题跋,(图九)内容为:
  满庭芳
  李息霜旧藏朱慧百、李苹香两校书画卷,因薙度入山,留遗其友丏尊,同师曾作。
  绿绮年时,粉妆楼阁,俊游曾赌清狂。调铅溅墨,银甲染丹黄。料得倚栏人去风流歇。怕睹缥缃拼留,做词林典故,锦贉饮余香。
  商量。尘劫换蛾眉,双影绢海盛将便,湘兰卞赛一样,芬芳输与西泠居士。徵题偏留伴琴囊,须记取霜髡长物,割爱礼空王。
  落款为:戊午九日蚕庐倚声。钤印两枚,阴文“杨千里”,朱文“蚕庐”。
  杨千里即杨天骥(1882-1958),原名锡骥,改天骥,字骏公,号千里,别署茧庐、天马、东方、闻道等。1899年,杨千里进入上海南洋公学读书,1904年任上海澄衷学堂国文教员,接下来,参加同盟会和南社,一度任孙中山秘书。杨先后出任《申报》和《新闻报》主笔,著有《茧庐吟草》《茧庐长短句》《茧庐印痕》《茧庐长短句》《茧庐治印存稿》等。李叔同加入南社后,两人同为社员。落款时间为1918年。
  其十,绥竺题跋,(图十)内容为:
  才人宿业美人魂,一片通灵石(上)尚存。此日斋心禅悦去,碧天如扫淡无痕。一丛花影悟瓶笙,撤手悬崖自在行。岂似司勳矜薄幸,梦醒到底不分明。
  珍重殷勤付与时,故人前事漫相思。秋波會得临歧转,正是人间好导师。兰因絮果忆前尘,我亦风花劫返身,遥向霜髡勤合十,生天慧业此文人。
  落款为:丏兄嘱题息霜前尘影事卷子,即席两政。绥竺。
  时间不详,绥竺此人待考。
  以上为“前尘影事”卷轴的全部内容。此内容曾与李叔同的部分照片和手书诗词一并连续刊载于《小说世界》杂志。因笔者资料有限,仅能作此简要介绍。
  “前尘影事”卷轴书画合璧,尤其是数位与弘一法师同时代的名人跋语极为精彩,是研究大师绚烂人生的重要史料,值得进一步再深入探究。
  注释:
  ①《高山仰止——李叔同人格与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编,团结出版社2011年4月1日一版一次,P173。
  ②《弘一大师遗墨》,夏宗禹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一版一次,p5;《弘一大师全集》(修订版),弘一大师编辑委员会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第九册“书法卷”P136。
  ③④⑤载《弘一法师出家》,《夏丏尊全集》“平屋之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2月一版一次,P244-245。
  ⑥ 柯文辉:《旷世凡夫——弘一大传》,第18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一版一印。
  ⑦ 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第11页,杂华精舍1945年10月再版。
  ⑧ 柯文辉:《旷世凡夫——弘一大传》,第3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一版一印。
  ⑨ 金梅所著《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第49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一版一印。
  ⑩ 柯文辉:《旷世凡夫——弘一大传》,第4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一版一印。
  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师传》,第50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10月一版一印。
  夏弘宁:《夏丏尊纪念文集》,第149页,浙江省上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01年10月一版一印。
其他文献
元畅,姓名逄春伟,山东潍坊安丘人,初师乡贤李滋厚先生,继而师从杨明臣先生。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杨明臣书法艺术工作室助教,北京人文大学书法院特聘导师,河北美术学院书法院特聘导师,山东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研究员、导师,“翰墨传薪工程”全国师资培训专家教师团成员,山东省委宣传部青年艺术家培养计划首批成员。曾荣获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兰亭七子”、第九
期刊
2018年8月22日上午9时54分,漫画界前辈方成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虽无缘结识方老,但见画识人,读文有思,在百岁老人驾鹤西行之际,写点文字以纪念,总结这位漫画艺术大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方成(1918.6—2018.8.22),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原名孙顺潮,笔名张化。1918年6月出生,广东省中山市人。曾任人民日报《讽刺与幽默》编委、中国美协常务理事、
期刊
罗丹青,1966年11月出生。现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海协会书画分会创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古之所谓才子者,必有过人之文与过人之事。其人与事,必历万险于一端,方能目空日常,又以日常出之,若行之为文,则若清泉一泓,不择地
期刊
3.3 《说郛砚谱》与《四库砚笺》对比分析  明代陶珽所编《说郛续》收录沈仕《砚谱》一卷,四库提要记:《说郛续》的文献内容及出处,“珽乃不别而漫收之,白苇黄茅,殊为冗滥。至其失于考证,时代不明。”另一例证:《说郛续》在目录中记“砚史”,而正文标题却记“砚谱”。仅此一处硬伤,可证其书考证和严谨性不足。又据前文之分析,《说郛砚谱》作者记为“古杭沈仕”不足于信。  《说郛砚谱》全文只有“记砚石”“砚名”
期刊
两个多月前,6月10日,方成百岁华诞,他高高兴兴过了百岁生日。我们同住36号楼,下午看他,居然还记得我的名字“李辉”。  这几年,方成身体还是不错,每天写四个大字,有时还用毛笔画漫画。每次他写的字或者漫画,儿子会第一时间发在朋友圈,让人欣慰。  2016年12月是丁聪先生百年诞辰,我们在上海举办丁聪的展览。展览名称为“丁聪百年,漫画一生”。我去看望方成,请他题字。他写了八个大大的展览名称,印在请柬
期刊
曹晓彬,湖南耒阳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耒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理事、衡阳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耒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耒阳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书法作品入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展,多次在中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赛中入展;获“探索与发现”全国青年书法家协会联盟首届双年展三等奖、湖南省首届中青年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纪念少林寺建寺1520周年书画作品
期刊
我发表的第一篇人物文章《我眼中的方成》,就是写方爷爷的。那年是2005年,我已经从方爷爷笔下的小不点变成了高中生。大约写了一个晚上,稿子就成了铅字。  而这一次,好想写些纪念的文字,每每提笔,心中似有万言,却堵在笔尖,无处落笔。  13年后,方爷爷走了。我和当年的方爷爷一样,兜兜转转,从工科走向文科,从科学走向艺术。或者说,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艺术的滋养。  当年,我能在五岁跟随凌安娜老师学琴,也是
期刊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柯桐枝在绘画的语言上形成了工写结合、墨彩兼备、注重造型与笔墨表现有机统一的基调。他后来长期在湖南生活与工作,在文化学养和美学旨趣又受到湘楚文化的感染,一种重生活、重自然、重生命的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他的艺术正是地域性、时代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结合。  艺术家不靠概念说话,而靠形象述说胸臆,表达自己的心声。柯桐枝艺术的当代性,正在于他用艺术反映了今日
期刊
摘要:志愿者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大学生做志愿者服务而言,可谓是走进了“社会大课堂”的一场学习与锻炼。本文以湖南师大对口扶贫点插柳村的美术志愿者服务为例,从美术志愿者的视角,探讨了其社会服务的范围、功能与途径,同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美术志愿者 社会服务 插柳村 社会大课堂  志愿者一詞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美术志愿者是指在自愿的条件下,无偿地将个体的美
期刊
序言  汤汤沅水,奔流千里,自西向东转北入湖,经泸溪数十公里,纳武水而东下。两千多年前,屈原泛舟沅水,流连枉渚,写下《涉江》《九歌》《橘颂》千古名篇。在《九歌·湘夫人》中,屈原如此咏叹:“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沅水七子”,母亲河哺育之稚子,以沅水为肇端,击水于人生之长河,跋涉于事业之高峰。因书法而結缘,因弘文而名乡,孜孜以求,挚爱不改。为弘扬沅水文化,传递屈原精神,推介美丽泸溪,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