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学习高中新课标“文化生活”札记之八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有利于政治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在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更富有文化底蕴。一、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样式而言的。在中华文化的各种具体样式中,如思想意识、宗教信仰、道德规范、文学艺术、政治法律制度、习俗、建筑等,都渗透、深藏、诠释着 The standard o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dicates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lways been known for being united, united, loving, hard-working, courageous, and self-improving. The national spirit with patriotism as the co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Deeply researches the basic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spirit is conducive to political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 more profoundly, and to enrich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students in their national spiritual education. I.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asic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basic spirit of Chinese culture is related to the specific style of culture. In various concrete forms of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ideology, religious beliefs, ethics, literature and arts, political and legal systems, customs, architecture, etc., all infiltrate, bury, and interpret
其他文献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营造环境氛围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那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则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为学科教学始终是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学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型词组或短句。在浩翰的成语王国里,有的成语与修辞有机融合,既生动传神,又趣味盎然。 Idiom is a simple and concise fixed phr
几乎所有论者在谈起甫跃辉时,都必然提及他从云南到上海的人生迁徙。云南/乡土与上海/都市成为阅读甫跃辉的一种定式。某种程度上,这确实也足以概括目前为止甫跃辉的小说创作
杜甫一生以社稷苍生为怀,却并不妨其爱子心切,伉俪情笃,朋友谊深。生活的潦倒困苦,使他对风雨同舟的妻儿抱有深深的歉意和负疚感;个人与家庭的不幸,更深化了他对社稷安危、民
当前对中学生的教育需要从各方面去开展和进行,但实际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侧重的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人们关心的往往是学生的文化成绩如何,却 At present, the education of
主持人语:2005年以来,我们曾经在《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研究》《南方文坛》等重要杂志上开辟了“重返八十年代”的栏目,对八十年代文学研究的问题、边界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
由于受到“韩流”“日潮”等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越来越多的中学校园里出现了将头发染成黄色、红色、彩色的“染发一族”。面对这一新的教育问题,作为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应如何
现代中国文学运动的展开离不开文艺青年的参与,而伴随着新式教育体制产生的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文艺青年群体,还少为学界关注。虽然,他们当中还难以产生经典作家和作品,但欲走近和重构现代中国的文学生活和文学史图景,这一群体的文学活动实在值得详细考察。他们的文学活动非是单纯局限于校园内的校园文学,而是不断寻找着他们的文化空间,在文坛与文学运动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着他们的历史存在。
清朝内府戏剧《升平宝筏》是以当时流传的《西游记》刊本为主要依据编纂而成的,其创作目的,是通过搬演《西游记》的故事歌颂乾隆时期大清帝国的太平盛世。《升平宝筏》中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