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我开始研读“身心灵”类图书的时候,并没有外在的念想,只是源于内心的不快乐。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的“身心灵”潮流起来,大量优秀的本土作品和翻译作品面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很好的阅读资源。2002年,我因为外在的不顺心,弄得身心俱疲。我不清楚是什么造成当时的我,我想看看内在的世界是怎么回事。就这么走进来了。我辞去工作,在家专心研读大量“身心灵”类中英文作品。“身心灵”图书是“自我内省,自我观察”的工具,透过它们,我自觉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我感到很快乐,希望与他人分享,就拿起笔,写下我的感受。我并没有想过要建立自己的体系,也没有想过要提出什么新的理论,只是把自我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就这样,《遇见未知的自己》诞生了。
  这是一本用小说的形式写就的“身心灵”图书,很多书店把它归类到“现代小说”类。它讲述了一个都市女白领的心灵重归路程。这部作品在图书市场从一开始的名不见经传到跻身畅销书行列,让我觉得幸运和开心。我希望能与更多的读者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也让我反思背后的原因,为什么我的书会比较幸运?作为一名“身心灵”图书作者,应该如何写才能对读者有更大帮助?
  首先最根本的,不能为了当“身心灵”图书作者而去研读这类书。“身心灵”的内心修行是为了解决生命的本质问题,为了心灵的安静愉悦,任何外在的利益驱使都会反其道而行之。内心的驱使是真正全身心阅读这类书的唯一原动力。
  其次,要中英文俱佳。西方“身心灵”领域发展了百来年,而台湾才20多年,大陆仅几年而已,真正潜心阅读后,会发现很多想要拓展阅读和体验的知识都以英文或其他西文示人。只是读翻译作品和国内作者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还要有平易近人的文笔和细腻的观察能力。为什么现在翻译书当道,部分原因是本土作者没有结合日常生活,只是坐而谈道,而西方的写书传统是把深奥的理论融入到生活中的细小案例中,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其实中国古代的智慧结晶,如老庄玄学等,都可以纳入“身心灵”领域,但现代大部分的读者无法接受、消化它们,如果国内的作者能否汲取西方的成就,结合东方的智慧,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行文成书,我想效果应该很好。
  
  张德芬
  台大企管系毕业,担任台视记者、主播多年后,在美国UCLA取得MBA学位。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和《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以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跟大家分享心灵觉醒的秘密,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找回你的生命礼物》及《修炼当下的力量》。
其他文献
年过80后,我常感叹岁月不饶人,身体机能日渐老化,做事常有力不从心之感。现代高科技发达,e世代来临,很多东西都数字化或上网办理,不会使用电脑及上网,自觉变成时代的落伍者,精神上常有挫折之感。  大概七、八年前,台湾作家都接到《青年日报》的一纸通知,大意是说:为节省人力与时间,《青年副刊》将电子化,作家都须用“伊妹儿”投稿,手抄稿恕不收件云云。  老作家接到这份通知后颇感无奈。自己年岁已七老八十了。
期刊
其实,中秋节博饼,博的是一个开心,博的是一个好兆头,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里飘出,当每个人的眼里洋溢着幸福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中秋赏月的浪漫情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便是在登陆月球后的21世纪互联网时代,倘若于气爽天高的金秋季节,三五友人,静坐于沙滩,听海的歌唱,吟颂古人诗句,仰望皓噻明月,遐想奔月、捣药
期刊
旺角·序言书室  闹市中的文化学术书店  主营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之中英文学术书籍,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社会学、历史、文化研究等。举办各项文化活动,如读书会、座谈会、新书发布会等,藉此推动阅读风气。  创办时间:2007    城市世界  《城市世界》是一本文化地理学的入门书,目的是要为城市的讨论提供新的视角,用特殊的空间想象来研究城市。本书提出几个重要的问题:1、城市发展与当下的全球化有何关系
期刊
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的一本散文集,书名《一个人的房间》。乃源自她的格言:“女人必须要有钱、还得要有一个人的房间,如果她想完成一篇小说的话。”如果任何一个假设的语句。都隐含一种歇后式的肯定;我想这句话里可能引申的微妙意涵是:如果这篇小说完成了,她就有钱也有一个人的房间了。这位大作家还有另一句名言:“没有什么事情曾经发生,除非它被书写。”这岂不是说:除非一个人写作,否则根本就没有什么一个人的房间
期刊
承接上回话题,我们看到科技发展带给出版界的巨大冲击,也看到业界的挣扎和努力,但出版社却困于怀旧,怯于往新的轴线移动。  问题症结之一:传统出版不晓得该如何重塑自己。  我们试着提出一种可能性──这“可能性”也许有用、也许无用,整理于后,供大家做个参考。  其实,最重要的是改变思维,以“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为本,学习“U时代”的拓荒者,了解他们怎么看世界、看变化
期刊
身未动,心已远,灵性将至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大地一派收成的气息,而动物进入休养状态。身体的休整离不开心理的安稳,更不能缺乏灵性的光亮。这一连串的联系,整合成一类图书——“身心灵”图书。  何为“身心灵”?这个名词对于绝大部分读者,甚至对于很多图书编辑来讲,都是十分陌生的。其实,“身心灵”也不是很难理解,“身”是指身体,“心”是指心理,“灵”则是指宇宙万物皆具的。图书策划
期刊
时序由秋入冬  迎面扑来的冷风  像我倦了勤的心  再也无法沸腾    日子是生命的缩影  随着日月星辰明灭  平淡的一生执意追寻的  无非是千古不变的诗情  一个无法忘情的知音    望眼欲穿  对我来说  诗是我的宇宙  我忠诚信仰的神  感伤时孤寂时  灯下伏案写一首诗  炽热的诗行里  定有我难舍的情缘    理所当然  在人生的舞台上  你是永恒的主角  压轴的戏码  由你来诠释  不老
期刊
“五十多年来,经过上海古籍出版社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大型与超大型集成性古代文献资料、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著作、古籍专业类工具书和大专教材、文史普及类读物和艺术文博类图册及线装书等出版方面,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未来,我们将服务学术,引领学术,在有限的题材里不断创新,促进两岸出版文化交流,传承中华文化,逐步打造驰誉海内外的‘上海古籍’品牌。”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古社),前身是19
期刊
大约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式的“心灵解放运动”透过反越战的热潮而崛起。提摩喜,一位因试验品尝LSD而遭哈佛大学解雇的心理学教授,带领加州的越战抗议者比出心灵解放的手势,同样被哈佛大学开除的伙伴雷达斯则以心灵导师的身份领导美国“身心灵”运动,在学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现象学家参与了“身心灵”疗愈的理论工作,而使得“身心灵”运动获得在学术界的一角歇脚的机会,在七十年代慢慢酝酿出“新时代运动
期刊
许多次做“主题阅读”栏目,总发现许多优秀的台湾图书,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出版公司——三采文化事业出版有限公司,于是,也萌生对其做一次专访的想法。开始与三采文化林燕翎副总编辑联系,到后来得到范秭榆的热心帮忙,其中虽然颇受波折,但最后还是完成了对三采文化的访问,笔者在欣慰的同时,也倍感感动。  早前,三采文化的创始人,也是如今三采文化的总经理张辉明先生,曾担任台北市私立协和工商美工科、台北市立士林高商广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