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小学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写鉴赏文章的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从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自觉地在以周记的形式写鉴赏文章,且有一定的思考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高中生写鉴赏性、评论性的文章。
从社会教育看,随着电子媒体的空前发展,文学以快餐的形式迅速普及和推广。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会背很多古诗词,很多名家散文被名牌主持人在电视上诵读,文学以轻松快速的方式推向大众,尤其是推向正在求知的学生。但是电子音响与电视以音像呈现的文学,会让人放弃思考。从学校教育看,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没有成为语文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他们的语文学习时间,往往处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之下,语文学习仅仅变成了字、词、句、篇的反复操练,变成了一种技能的训练。学习过程中少了诵读,没有感悟,不会赏析,缺乏品味。尽管学生在技能的操练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并不大,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动因与高考的分数紧密挂钩。时下,教师都会特别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和优秀的句篇段落,但却很少引导学生去品味赏析其中的美。这种要求与高考试卷中背诵的分值不断看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背诵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试卷中那些背诵的分数。学生本能的一点点审美情趣,被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操练搞得索然无味。这种缺少思考与赏析的语文学习,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教学没有效果,学生学习紧张乏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鉴赏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乐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一直是笔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探求、寻找适合高中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名著、从名著中吸取精华的习惯,以推进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篇目,训练学生写鉴赏文章。古诗词的鉴赏必须厘清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积累,从文体知识、诗词内容、作者风格、语言特点、诗词意象、表现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作文。从语言特点来看,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清新、质朴、绚丽、含蓄、简洁等特点去鉴赏古诗。从诗歌意象来看,意象就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再次,引入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教学篇目中的现代文。现代文的鉴赏方法和角度多种多样,在引导高中生写鉴赏文章的初始阶段,可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把文中的鲁侍萍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拿出来对比,引导学生分析鲁侍萍与祥林嫂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出身地位,生活的社会背景,她们的悲剧人生,具体的性格特征,经历的心路历程,所具有的反抗精神,等等,有什么异同,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时尚流行的文学作品,课外阅读与写鉴赏文章相结合。高中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形成一种自觉的阅读和思考。让时尚流行为作文教学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当于丹的《论语心得》和易中天的《品三国》通过央视的《百家讲坛》而风靡全国时,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从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就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的录影带。一下子这两本书在班里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通过启发性的阅读训练,关注流行文学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时尚追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
从社会教育看,随着电子媒体的空前发展,文学以快餐的形式迅速普及和推广。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会背很多古诗词,很多名家散文被名牌主持人在电视上诵读,文学以轻松快速的方式推向大众,尤其是推向正在求知的学生。但是电子音响与电视以音像呈现的文学,会让人放弃思考。从学校教育看,目前的语文教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没有成为语文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他们的语文学习时间,往往处在其他学科的挤压之下,语文学习仅仅变成了字、词、句、篇的反复操练,变成了一种技能的训练。学习过程中少了诵读,没有感悟,不会赏析,缺乏品味。尽管学生在技能的操练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并不大,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动因与高考的分数紧密挂钩。时下,教师都会特别要求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和优秀的句篇段落,但却很少引导学生去品味赏析其中的美。这种要求与高考试卷中背诵的分值不断看涨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背诵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试卷中那些背诵的分数。学生本能的一点点审美情趣,被这种目的性明确的操练搞得索然无味。这种缺少思考与赏析的语文学习,只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教学没有效果,学生学习紧张乏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鉴赏文章。
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何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乐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一直是笔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探求、寻找适合高中生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名著、从名著中吸取精华的习惯,以推进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充分利用古诗词的教学篇目,训练学生写鉴赏文章。古诗词的鉴赏必须厘清古诗词鉴赏的基础知识积累,从文体知识、诗词内容、作者风格、语言特点、诗词意象、表现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作文。从语言特点来看,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的清新、质朴、绚丽、含蓄、简洁等特点去鉴赏古诗。从诗歌意象来看,意象就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重要因素。
再次,引入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教学篇目中的现代文。现代文的鉴赏方法和角度多种多样,在引导高中生写鉴赏文章的初始阶段,可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雷雨》时,把文中的鲁侍萍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拿出来对比,引导学生分析鲁侍萍与祥林嫂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出身地位,生活的社会背景,她们的悲剧人生,具体的性格特征,经历的心路历程,所具有的反抗精神,等等,有什么异同,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最后,引导学生关注时尚流行的文学作品,课外阅读与写鉴赏文章相结合。高中生对流行时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追逐欲,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就可以形成一种自觉的阅读和思考。让时尚流行为作文教学服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如,当于丹的《论语心得》和易中天的《品三国》通过央视的《百家讲坛》而风靡全国时,一下子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学生从网络、电视、广播等渠道了解了相关情况,很感兴趣,就适时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的录影带。一下子这两本书在班里就热起来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不仅认真阅读,而且热情讨论。通过启发性的阅读训练,关注流行文学和名著阅读并不矛盾。如果引导得当,反而能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时尚追求欲望的同时,激发起他们旺盛的读书欲,促进他们逐步形成“阅读——思考——讨论”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