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乱不堪的时代,但此时期尤其是北魏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后世书家无不临习,后世学者无不研究。北魏书法主要以墓志和造像记为主,本文以《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为例深挖北魏皇族妻嫔墓志的书法艺术特色和内涵。
关键词:北魏书法;墓志书法;元飚妻王夫人墓志;妻嫔墓志
书法特点
一、北魏墓志及《元飚妻王夫人墓志》概况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个动乱不堪的时代,但此时期尤其是北魏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北魏的书法艺术主要集中在墓志和造像记这两种主要形式上,而墓志多为北魏皇族墓志,造像记则以平民造像题记和佛教造像题记为主,例如《杨大眼造像记》和《前赵浮图澄造释迦像碑》题记。本文选取北魏皇家墓志中的妻嫔墓志的代表之一,即《元飚妻王夫人墓志》对北魏皇族妻嫔墓志的书法特征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解读。
整体上来讲,相对于北魏男性墓志而言,女性墓志相對柔美而力量不及、相对绰约而雄强不足。
《元飚妻王夫人墓志》于北魏延昌二年(513年)书刻,全名《大魏显武将军左中郎将元飚妻王夫人墓志铭》(注:原墓志“将军”二字以前为碑残,“大魏显武”四字为笔者根据《元飏墓志》所示其在世官职所附加上去,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未见志盖,墓志共十五行,行一至十七字不等。前九行右上有一至四字残损,完整字迹约二百零五字,残缺约二十字。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邙山北魏墓志群一带。民国年间原石不幸流入日本,1924年日本地震,石裂成数小块。原拓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二、《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书法特征分析
《元飚妻王夫人墓志》字形端庄中稍带欹侧之势,大都姿态左低右高(如“训”、“阴”、“焉”、“左”等),瘦长状字体较少,结体宽博而古质拙朴,委婉含蓄而平和自然,简远秀逸,不事安排而又遒媚蕴藉,极具简淡秀润之美。
(1)笔法及线质分析。《元飏妻王夫人墓志》的笔法特征在北魏墓志中算是比较新奇独特的,起收亦为切笔,但过程柔顺,笔画两端显得方中寓圆(如“以”、“二”、“南”等),中段行笔不激不厉,从容沉稳,粗细变化极为微妙(如“多”、“介”、“楚”等),点画大多采用切翻之法完成,但用笔更为率意,时有笔画间的连带(如“悲”、“为”、“素”等),线质圆润恬美,线条古拙生趣。另外,有些下部笔画收缩或弱化,显得头重脚轻,更显古朴天真。
(2)字体结构分析。《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中宫相对舒朗,反而外画含蓄收住,基本不超过字形的大致轮廓(如“我”、“介”、“宗”等),大多结构呈横势而宽绰,扁厚中流,参以少许瘦长字形,形成巧妙的穿插揖让。上下字之间的距离相比左右字的距离要大,形成整体横势敦厚的感觉。
(3)章法风格分析。《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中小点化的生动多姿,姿态喜人可谓是北碑妻嫔墓志中的柔美一路的代典范,纵观北碑碑碣造像,在生动方面,没有可以和《元飏妻王夫人墓志》相比肩者,其字势的飞扬流动性,不但在其橫势的结字取向,略带隶意的舒展波折,更在其小点化的运用中得以全面的体现,除了点的动态和连带意识使字的动态感增强以外,一些点划的省略成“点”的应用,更是争强字的灵动性,动态感的特例,这点也是该墓志的个体风格特征,抓住了这点,便对其灵动性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领会。此墓志属秀美型,线条刚中寓柔,既有线条的挺拔,又保持线条了的秀润,其圆浑之趣连带笔意顾盼生姿。这也是该墓志生动特点的另一个体现,这在魏碑中尽管不是唯一的,但这对加强该墓志的总体秀逸一路风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在横向的列间关系上,也具有齐中参以不齐的特点,齐处在于边缘处大致到达了至高点与最低点,撑住了整体结构,使列间谐调同统一。不齐处则在于边缘处至高点与最低点处笔划略有局部的少量的高低起伏,塑造出横向列的大外形的长短,进一步形成了列间的穿插揖让组合。
三、《元飏妻王夫人墓志》艺术特色浅析
《元飚妻王夫人墓志》清秀恬雅之风、温文尔雅书风,却无隋唐楷严、森法度的约束。整体精美遒古,圆润朴茂,格调甚高。
此碑秀、利、圆、雅、润、欹、蕴诸多方面的特点十分突出。尽管此碑字数相对比较少,但是千变万化的字形,更体现了笔法的多样性,在点化多少,线性的运用上,张黑女墓志《元飚妻王夫人墓志》的多样性的统一使整体的内涵更加丰富,比如多笔画的字用笔轻灵,少笔画的字用笔厚重,这是书家做字为使字形大小统一的一个方法,而在该墓志里面的运用更是丰富,且难得如此统一,比如多点画且点化厚重者有之,少点画且点化轻灵者有之,字少且紧密者有之,笔画多且空灵者有之,这就如宋代大词人、大书法家苏东坡在其《论书法》中所云:“大字难于密结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点上,该墓志做到了。而且更令人惊叹的是,该墓志在不失北碑总的风格的基础上,又做到了北碑清秀灵动精致飘逸的风格特点。
在北魏男性墓志充斥的北魏书法中,北魏皇族妻嫔墓志以其独特的阴柔之美和恬静之态成为浩瀚的北魏碑碣中的一朵奇葩,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为后世的书法临习和书法研究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和史料,与此同时,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和鉴赏女性书法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魏书法;墓志书法;元飚妻王夫人墓志;妻嫔墓志
书法特点
一、北魏墓志及《元飚妻王夫人墓志》概况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史上是一个动乱不堪的时代,但此时期尤其是北魏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北魏的书法艺术主要集中在墓志和造像记这两种主要形式上,而墓志多为北魏皇族墓志,造像记则以平民造像题记和佛教造像题记为主,例如《杨大眼造像记》和《前赵浮图澄造释迦像碑》题记。本文选取北魏皇家墓志中的妻嫔墓志的代表之一,即《元飚妻王夫人墓志》对北魏皇族妻嫔墓志的书法特征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解读。
整体上来讲,相对于北魏男性墓志而言,女性墓志相對柔美而力量不及、相对绰约而雄强不足。
《元飚妻王夫人墓志》于北魏延昌二年(513年)书刻,全名《大魏显武将军左中郎将元飚妻王夫人墓志铭》(注:原墓志“将军”二字以前为碑残,“大魏显武”四字为笔者根据《元飏墓志》所示其在世官职所附加上去,真伪有待进一步考证),未见志盖,墓志共十五行,行一至十七字不等。前九行右上有一至四字残损,完整字迹约二百零五字,残缺约二十字。清宣统二年(1910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邙山北魏墓志群一带。民国年间原石不幸流入日本,1924年日本地震,石裂成数小块。原拓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二、《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书法特征分析
《元飚妻王夫人墓志》字形端庄中稍带欹侧之势,大都姿态左低右高(如“训”、“阴”、“焉”、“左”等),瘦长状字体较少,结体宽博而古质拙朴,委婉含蓄而平和自然,简远秀逸,不事安排而又遒媚蕴藉,极具简淡秀润之美。
(1)笔法及线质分析。《元飏妻王夫人墓志》的笔法特征在北魏墓志中算是比较新奇独特的,起收亦为切笔,但过程柔顺,笔画两端显得方中寓圆(如“以”、“二”、“南”等),中段行笔不激不厉,从容沉稳,粗细变化极为微妙(如“多”、“介”、“楚”等),点画大多采用切翻之法完成,但用笔更为率意,时有笔画间的连带(如“悲”、“为”、“素”等),线质圆润恬美,线条古拙生趣。另外,有些下部笔画收缩或弱化,显得头重脚轻,更显古朴天真。
(2)字体结构分析。《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中宫相对舒朗,反而外画含蓄收住,基本不超过字形的大致轮廓(如“我”、“介”、“宗”等),大多结构呈横势而宽绰,扁厚中流,参以少许瘦长字形,形成巧妙的穿插揖让。上下字之间的距离相比左右字的距离要大,形成整体横势敦厚的感觉。
(3)章法风格分析。《元飏妻王夫人墓志》中小点化的生动多姿,姿态喜人可谓是北碑妻嫔墓志中的柔美一路的代典范,纵观北碑碑碣造像,在生动方面,没有可以和《元飏妻王夫人墓志》相比肩者,其字势的飞扬流动性,不但在其橫势的结字取向,略带隶意的舒展波折,更在其小点化的运用中得以全面的体现,除了点的动态和连带意识使字的动态感增强以外,一些点划的省略成“点”的应用,更是争强字的灵动性,动态感的特例,这点也是该墓志的个体风格特征,抓住了这点,便对其灵动性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领会。此墓志属秀美型,线条刚中寓柔,既有线条的挺拔,又保持线条了的秀润,其圆浑之趣连带笔意顾盼生姿。这也是该墓志生动特点的另一个体现,这在魏碑中尽管不是唯一的,但这对加强该墓志的总体秀逸一路风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在横向的列间关系上,也具有齐中参以不齐的特点,齐处在于边缘处大致到达了至高点与最低点,撑住了整体结构,使列间谐调同统一。不齐处则在于边缘处至高点与最低点处笔划略有局部的少量的高低起伏,塑造出横向列的大外形的长短,进一步形成了列间的穿插揖让组合。
三、《元飏妻王夫人墓志》艺术特色浅析
《元飚妻王夫人墓志》清秀恬雅之风、温文尔雅书风,却无隋唐楷严、森法度的约束。整体精美遒古,圆润朴茂,格调甚高。
此碑秀、利、圆、雅、润、欹、蕴诸多方面的特点十分突出。尽管此碑字数相对比较少,但是千变万化的字形,更体现了笔法的多样性,在点化多少,线性的运用上,张黑女墓志《元飚妻王夫人墓志》的多样性的统一使整体的内涵更加丰富,比如多笔画的字用笔轻灵,少笔画的字用笔厚重,这是书家做字为使字形大小统一的一个方法,而在该墓志里面的运用更是丰富,且难得如此统一,比如多点画且点化厚重者有之,少点画且点化轻灵者有之,字少且紧密者有之,笔画多且空灵者有之,这就如宋代大词人、大书法家苏东坡在其《论书法》中所云:“大字难于密结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这点上,该墓志做到了。而且更令人惊叹的是,该墓志在不失北碑总的风格的基础上,又做到了北碑清秀灵动精致飘逸的风格特点。
在北魏男性墓志充斥的北魏书法中,北魏皇族妻嫔墓志以其独特的阴柔之美和恬静之态成为浩瀚的北魏碑碣中的一朵奇葩,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为后世的书法临习和书法研究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和史料,与此同时,对于今天我们研究和鉴赏女性书法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