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70738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35例行AVG的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期间共记录AVG急性血栓事件68例次。根据对AVG急性血栓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皮吸栓组(30例次)和开放取栓组(38例次)。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初级通畅率等。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通畅率采用生存曲线分析。

结果

经皮吸栓组较开放取栓组手术花费少[(15 601±1 052)元 比(21 058±2 274)元,t=13.719,P=0.038],手术时间短[(1.5±0.5)h 比(2.5±0.5)h,t=8.011,P=0.01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10.0% 比 52.6%,P=0.013)。两组都未发生症状性肺栓塞。经皮吸栓组和开放取栓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3%与94.7%,χ2=0.059,P=0.532)。开放取栓组3、6、9、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100%(38/38)、86.8%(33/38)、71.1%(27/38)、63.2%(24/38),经皮吸栓组分别为100%(30/30)、83.3%(20/30)、66.7%(25/30)、56.7%(1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

结论

治疗AVG急性血栓形成时,经皮吸栓与开放取栓的手术成功率和初级通畅率方面相当,在手术花费、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方面经皮吸栓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期刊
近视性黄斑劈裂(MF)早期症状较轻,但其病程呈进行性发展,当继发黄斑脱离或黄斑裂孔时会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因此,现普遍认为MF患者应在出现症状后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黄斑裂孔或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现普遍认为玻璃体皮质和后巩膜葡萄肿对视网膜组织的牵拉在MF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手术方式也主要分为经玻璃体解除视网膜牵拉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经巩膜外路途径复位视网膜的黄斑扣带手术两类。对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目前尚未形成广泛共识,保留中心凹部分的内界膜剥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根据诱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实验方法不同以及观察到的视网膜病变特点不同,DR动物模型可分为药物或食物诱发性模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自发遗传性模型和基因模型。诱发性模型是目前最常用于DR研究的动物模型,具有耗时短、成本低、方法简便、重复性较好和短期内可批量造模等优点;但其使用的药物对实验动物的全身各器官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动物死亡风险较大。OIR模型的表型重复性高、稳定性高且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OIR小鼠缺乏全身性高血糖的代谢改变,此模型无法准确反映高血糖状态下由于代谢情况对视网膜病变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年龄相关性退行性疾病,其初始病变即伴随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β淀粉样蛋白(Aβ)是一种经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水解后生成的小分子蛋白,其作为主要成分参与AMD早期特征性表现玻璃膜疣的形成。在AMD局部炎症反应中,Aβ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沉积物,促进巨噬细胞的增生及分化,改变其形态进而推进AMD病程。此外,Aβ还可通过激活炎症反应通路,调控免疫分子及补体系统,从而介导视网膜慢性炎症反应,加速AMD病程。但由于AMD的发生并不仅仅因炎症反应导致,所以单一的免疫抑制未必能在A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MH)是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眼轴增长、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萎缩等因素使手术难度大、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低、视力预后差,如何提高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并改善患者视功能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及后巩膜加固手术(PSR)是目前最为主流的手术方式。但关于PPV中内界膜的处理、玻璃体腔填充物的选择和PSR中加固材料、加固方式的选择以及是否需要联合PPV和PSR等,均存在较多争议。日新月异的手术创新使高度近视MH的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多数仅仅是解剖
颈动脉体瘤(CBT)是位于颈动脉分叉处的化学感受器肿瘤,临床少见,诊治经验较为有限。近10年来,CBT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诊治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本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BT临床诊治的病例报道、队列研究和系统回顾,从流行病学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临床分型、手术治疗等方面总结CBT的诊治现状和最新进展,为CBT的临床诊治提供最新的意见和建议。
颈动脉体瘤(CBT)是颈部少见的副交感神经来源肿瘤,由于其位置特殊且血供丰富,手术切除难度较大。特别对于肿瘤较大或浸及颈动脉的复杂CBT,切除可能需要同时行血管重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及笔者经验分享,概述了复杂CBT切除及血管重建的相关策略和技巧。
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CBT)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CBT位置特殊,常累及颅神经、颈部血管,手术切除后一般并发症如失血、颈动脉损伤、颅神经损伤、脑缺血事件等发生率较高,特殊并发症即CBT(功能性、恶性、双侧CBT)切除后相关并发症包括血压波动变化、转移或复发及颈动脉窦功能损伤等也十分棘手。详细的术前评估、多学科合作、规范的围术期管理以及先进而熟练的手术操作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前栓塞、颈动脉重建的多种方式、脑缺血评估与监测、颅神经保护等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仍需进一步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较高的糖尿病相关性致残率及致死率,该疾病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截肢、死亡通常为糖尿病足患者的不良结局事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病变特点采用最佳治疗方法。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的建立在血管外科重建下肢有效血运的基础上,能够大大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的评价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7例颈内动脉C1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真性动脉瘤41例,夹层动脉瘤6例和假性动脉瘤3例。术中依据动脉瘤性质、大小、形态以及载瘤动脉直径、迂曲程度等不同采用个体化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如单纯弹簧圈栓塞、重叠或单枚编织型血管支架植入、覆膜支架植入以及血流导向装置植入等),依据术后即刻DSA和6个月DSA随访结果对动脉瘤闭塞情况进行评估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