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要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完成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合理协调以上三者的关系,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建设 合作学习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呢?
1.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
2.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学《麻雀》时,课前讲一个故事:在09年地震中,一个学校某班的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别人都以为这些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却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于是不停地挖,几天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学生。这种父子间的深情为学生学习《麻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可以紧扣文章的写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按照常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自主学习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再次,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等。其次,要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总之,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具备一定前概念的基础下进行;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新的思考。合理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建设 合作学习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呢?
1.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
2.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学《麻雀》时,课前讲一个故事:在09年地震中,一个学校某班的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别人都以为这些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却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于是不停地挖,几天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学生。这种父子间的深情为学生学习《麻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可以紧扣文章的写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按照常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自主学习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再次,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四、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等。其次,要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总之,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具备一定前概念的基础下进行;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新的思考。合理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