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加短”练习法对提高1000米和800米成绩的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是省定的必考项目,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为此各学校、体育教师、学生都非常重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提高学生的1000米和800米跑成绩,对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一种更高的要求。
  1000米和800米是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相互交替的速度耐力项目,其特点是较长时间地进行大强度的肌肉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速度耐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遵循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以“短”促“长”,“长”“短”结合。那种只注重跑量,只注重持续跑的距离的练习方法,既不符合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也违背现代中长跑的训练理论。同时,运动生物化学认为,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方面男生大于女生。为此,我在初三年级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长加短”的练习方法,也就是学生用自己最好成绩的85%左右的速度跑,要求男生在接近终点80米时、女生在接近终点50米时全力冲刺,使无氧代谢达到高峰,乳酸迅速堆积,氧债急剧上升,使机体达到满负荷状态。接着再慢跑300米,然后男生快速跑100米、女生快速跑80米。通过所得资料分析与实验证明,这种通过重复消耗,使机体适应在乳酸堆积和深度氧债的前提下提高运动能力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初三年级(1)班第一学期的期中测试成绩和第二学期的体育中考前模拟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假设检验,制出相应表格。
  二、结果与分析
  初三年级(1)班第一学期期中1000米和800米的测试成绩(训练前)和第二学期体育中考前模拟考试1000米和800米成绩(训练后)对比。
  男生1000米训练前后成绩依次为:(单位为秒)
  1号:210和197;2号:224和204;3号:240和217;4号:234和222;5号:222和211;6号:231和209;7号:211和203;8号:231和218;9号:219和204;10号:228和224;11号:245和222;12号:222和212;13号:217和215;14号:218和211;15号:250和227;16号:217和209;17号:239和215;18号:265和235;19号:235和237。
  女生800米训练前后成绩依次为:(单位为秒)
  1号:207和193;2号:202和196;3号:215和208;4号:218和198;5号:210和197;6号:204和194;7号:214和206;8号:193和180;9号:219和202;10号:209和194;11号:223和208;12号:187和180;13号:247和230;14号:190和185;15号:200和201;16號:240和222;17号:233和221;18号:211和202。
  
  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男生——T检验为8.34;P检验为小于0.05;女生——T检验为8.91;P检验为小于0.05。并且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到以下特点:男生1000米最大值由265秒进步到237秒,用时明显变小,最小值由210秒进步到197秒,均值由230秒进步到215秒,用时减小幅度也较大;女生800米的最大值由247秒进步到230秒,用时也明显变小,但比男生幅度小一些,最小值由187秒进步到180秒,均值由215秒进步到201秒,用时减小幅度也较大,跟男生较接近。
  可以看到,经假设检验,p<0.05,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采取“长加短”练习方法之后,男生的1000米和女生的800米前后两次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取得了一定进步。值得注意的是,女生个别学生成绩退步,这是由于第二次测试时这个女生身体不适的缘故。个别学生进步不显著,这与平时练习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
  三、结论与建议
  第一,结论。通过男生、女生1000米和800米训练前、后两次成绩的比较,经假设检验,差异显著。成绩提高幅度大于训练前,说明“长加短”练习方法对提高成绩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学生的速度耐力得到了充分发展,抗乳酸堆积的能力得以提高,要使学生的运动成绩得以巩固和提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第二,建议。选取的男生、女生的人数都是大于15小于45的小样本。因此,有必要再获得更多的样本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同时,运用“长加短”练习方法,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这种练习方法是发展速度耐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主动尝试在适应一种速度环境后,改变和提高并逐步采用这种渐进式的加速度方法,直到学生适应运用85%的力量跑进,同时须强调的是整个跑动过程不能间断,渐进提高速度应做到循序渐进,速度加得不能过快,以感觉舒适为宜。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的学习;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我们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数学思想在“走进图形世界”这章也有所渗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一、 分类思想  分类是通过比较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某一种属性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方法.  例1 将图1所示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
对于20世纪以前的欧洲来说,红色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各国的政治和经济。追求红色染料的历程甚至在悄悄改变着西班牙王室风雨多舛的命运。在遥远海岸发现的小虫:胭
通过在氮杂对环吩大环分子中引入氯取代基和甲基对其进行化学修饰,成功合成新的氮杂对环吩主体化合物,并对其与萘衍生物客体2,3二羟基萘6磺酸,α萘酚,β萘酚及2,6二羟基萘包
课本上的习题,看似很平常,实则具有极大的拓展空间.我们不能满足于顺利解决习题,而应由此及彼,层层延伸,步步拓展,从而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面我们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能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如果蚂蚁也听过克莱因这话,那它在“蚂蚁吃食”问题中肯定受益匪浅.  【典型例题】 一只蚂蚁在一个正方体的顶点A处,而正方体的顶点B处残留一些面包屑,如图1所示,现在蚂蚁想尽快地搬走面包屑,那么它所走的最短路线是怎样的?在图上画
“走进图形世界”是同学们接触几何图形的开端,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中考题中的“图形世界”.  第一部分——三视图  例1 (2014·随州)如图1所示的物体的俯视图是( ).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向下看得到的视图,故选D.  例2 (2014·遂宁)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  A. 棱柱  B. 圆柱 
太阳系是太阳的疆域,它宛若一座庞大的帝国,八大行星是它的“行省”,行星旁的卫星和分布于这个疆域中的大小天体是它的“属国”.它看上去仿佛是荒芜的,似乎只有地球充满生机,
一、 选择题  1. 在棱柱中( ).  A. 只有两个面平行 B. 所有的棱都平行  C. 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D. 两底面平行,且各侧棱也互相平行  2. 下列图形中,不是三棱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3. 圆柱是由长方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那么图1是以下四个图中的哪一个绕着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 ).  A B C D  4. 如图2是一个立体图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