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指挥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领域中指挥艺术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指挥是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于一身的职业。
  指挥者能通过自己的手势、面部的表情,各种体态语言传递出音乐作品在演绎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如音乐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音色的对比、声部的进出与转换、情绪的高潮与低落、旋律线条的连与断、节奏的变化、节拍的韵律等诸多的音乐要素,将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准确地加以诠释,从而使听众、观众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内涵,达到较好的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
  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优秀的音乐教师不仅像个“导演”,更像一名“指挥”,有序地引领学生走进音乐殿堂,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学生们一起欢呼、雀跃,一起感受音乐的美。
  《新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各学段音乐学习目标,我们不难看出,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已由课外兴趣活动变课内教学内容了。对此,笔者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更好地掌握合唱指挥技术,努力提高运用水平于音乐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合唱指挥这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重要业务能力的学习已是刻不容缓了。
  在此,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合唱指挥技术在音乐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淡淡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清晰、准确的“预备拍”
  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歌曲教唱,还是声势体态律动,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要做到像一个人一样的张口就唱,或是动作整齐划一,都是件不容易的事。个体到全班,从个性到共性,没有清晰、准确的“预备拍”是很难达到一致的。
  所谓的“预备拍”通常是指歌唱发音或演奏之前的具有“预示”意义的击拍。一般说来,指挥艺术整体上体现为一种“预示”的艺术。合唱、合奏中的的起拍、收拍,声部进出、句读、分句、分段、力度、速度、表情等等,都離不开预备拍的“预示”。
  而“预备拍”可以说是指挥技术中一个比较复杂且较难掌握的技术,但只要细心和刻苦地练习,也是能够掌握的。其要点是:
  1.采用“提前一拍”做预备拍
  歌曲演唱中无论是强拍起唱还是弱拍起唱,都应提前抓好前一拍,指挥者心中必须要有数,动作上给出清晰明了的提示。(如《唱脸谱》中第一音“外”字在弱拍起唱,那么指挥者应在前一拍做出明确的提示。)
  如何做好“预备拍”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有这么几种情况: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如是弱拍发音,预备拍均应放在第一拍,即强拍作预备拍;三拍子歌曲,如果第三拍发音,预备拍应放在第二拍,可以打成二拍子的“弱起”;四拍子歌曲如第三拍发音,即可打成二拍子中的“强起”,如第四拍发音,则可以打成二拍子的“弱起”。
  2.设计的作品中的关键预备拍位置
  如歌曲起拍时的“预备”;歌曲结束收拍时的“预备”;领唱或声部进入时的“预备”;以及明确的音乐对比时的“预备”等。
  课改之后的音乐课堂,老师们充分关注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参与、体验,时常将具有典型特征的音乐要素提炼出来,并据此设计音乐活动,恰到好处地展示给学生,活动的成功实施同样需要老师准确无误的提示,那么“提前一拍”做预备,并设计活动中关键的提示位置,以及合理地运用指挥技术,亦显得犹为重要。
  必须说明的是,预备拍切勿“慌”“乱”“急”,只有清晰、准确的提示才能“起”得整齐、“收”得干净,才能保证音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或声势律动变化有效的和谐与统一。
  二、“拍点”的重要性
  拍点在合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十分的重要,没有明确的拍点,就不可能整齐地发声,更不可能控制演唱者统一的速度、力度和表情的变化。何谓“拍点”?通常指挥者手心应有个假想点,这个“点”的感觉就好像“拍皮球”时我们手心的那个着力点。音乐教学课堂中的运用通常表现为两点:一是强调拍点。当作品的音乐形象较为雄壮、坚定、辉煌和跳跃时,必须强调拍点,打“主动拍”或“分拍”。教师此时的指挥动作应简洁有力,如鼓点般清晰明了。二是弱化拍点。当音乐作品的旋律舒展、柔美、流畅时,弱化拍点,打“被动拍”或“合拍”。音乐教师此时的指挥动作则应柔和、优美,动作线条应注意美观、大方,充满音乐感觉(比如《渴望春天》《西风的话》等等艺术歌曲)。
  三、指挥手势要把握一个“度”字
  无论是音乐课堂简单的二部合唱还是学校合唱团较有深度的合唱排练,演唱过程即是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音乐教师必须对作品先进行细致和恰到好处的处理,才能使作品富于艺术感染力。如果老师按指挥图式一板一眼地划拍,从头到尾规规矩矩一成不变划拍,虽达到基本要求但显得呆板、机械,毫无美感可言。一个好的指挥者除了应具有准确清晰的指令性手势外,其手上一定有富于美感、富于艺术性的“旋律线”。这就要求指挥手势上要把握一个“度”字,笔者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较高或较低位置
  如果课堂上歌曲教学中教师指挥时手臂伸得太高、太长,歌唱的学生们会有不必要的“紧张感”,会造成气息上浮不利歌唱。指挥动作的双手运动应控制在头顶到腰间。而长时间停留于腰部以下较低的位置,则可能造成学生状态上的“泄”,不利于积极的演唱状态。
  2.动作手势不能过于夸张
  指挥动作的手势运用应该结合教师自己内心的情感以及对音乐作品真正的投入来驾驭课堂,感染学生用心去歌唱,去律动,从而使课堂自然、真诚感人。反之,为了达到加强“节拍”的重音感,有些老师指挥常常会习惯于振臂、弯腰,或者手势幅度过大,摇头晃脑,跺脚,指挥线条花哨、凌乱,这样的指挥动作是不足取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教师基本功中的重要的合唱指挥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实际的音乐教学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候,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溪流来滋养。”笔者认为,合唱指挥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让音乐教师轻松而愉快带领学生一起,共同实现了对音乐作品“美”的创造和“美”的表达。它是训练学生合唱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更是解决音乐课堂艺术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一、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现状分析  (一)英语核心素养内涵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英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具体表现在英语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要素,指的是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成果;文化品格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指学生的心智的健全程
期刊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创立至今半个多世纪,一直长盛不衰。该音乐教育体系非常适合于幼儿早期心智和人格的培养。奥尔夫音乐强调原本性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贴近自然、源于生活、幼儿能自己参与其间进行自由创造的音乐艺术教育。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因为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
期刊
一、提出问题  积木是幼儿很喜欢的游戏材料,积木使用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使它可以支持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成为幼儿园区域材料之一。皮亚杰从建构的视角指出,儿童在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的积木游戏对儿童的身体、逻辑数学和社会认知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自我園接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之子课题《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以来,教师们都很重视这个课题的实践研究,而我班的幼儿从小班第二
期刊
一、情况分析  芒宽乡区位独特,位于隆阳区西北部,地处高黎贡山山脉东麓与怒山山脉之间的大峡谷中,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野花四时红”的亚热带生态体系。森林覆盖率75.6%,总人口4324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27651人,占总人口的63%,居住着彝、傣、傈僳、苗、白等20种少数民族。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少数民族资源的开发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期刊
一、为小班幼儿创设喜欢阅读的氛围,选择适合的绘本进行大组活动  幼儿的情感态度是贯穿绘本阅读始终的。脱离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或忽视幼儿的情感与态度,就无法理解幼儿的阅读过程。老师预先为幼儿选出画面颜色鲜艳,页数少,画面内容简单易懂的绘本。绘本将故事,以大量图画和少量文字、甚至没有文字的形式加以表现。因为幼儿看书几乎只看图,所以引导幼儿仔细阅读图画的细节,将每个细节组合,连贯起来才能了解整本书的意思
期刊
在学校课程中,艺术课程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我校在初中艺术课教学中开展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针对初中艺术课中的不同内容、不同课型探索行之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本文即以美术课为例,来介绍我校在初中艺术课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研究情况。  一、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体系  20
期刊
通过源于兴趣爱好的主动学习,依托社会资源的实践学习,有一定时间积累的自主积淀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方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舞台,充分展现个人特点鲜明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性实践性持续性独特性  一、源于兴趣爱好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
期刊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人类有史以来在与自然相处共生中,历经上古洪慌无知,远古原始文明,到近代的社会改良,以至现当代的和谐建设。在这个漫长的探索行程里,人类从不自觉走向自觉,运用了运用着自然社会法则,规范行事。从不自觉中偶有成功到自觉中有长足发展,社会由低级迈向高级,彰显出人们由浅层到较高层次的文明素养。  一、“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其利。”规则养人  讓自觉成为一种行事习惯,成为一种对人事的态度,成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从课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主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8中考考试说明》以及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这节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本章,教材对被子植物一生的阐述从种子的萌发开始。本节中,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再阐述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