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we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即人文素养,是学生人格的重要“板块”,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教师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一、初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可行性
  (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新课程标准就初中历史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明确了规定:要求学生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积极体验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的巨大物质进步,崇尚科学精神,逐步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民主与法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意识;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环保意识。从现行使用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看,新课标改变了原来历史教学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适当增加了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风俗史,尤其是文化史方面的内容。这为我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指明了方向。
  (二)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点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了可行性。青年学生通过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从中领悟人类文明的创造力及其蕴涵的价值取向,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吸取历史知识的同时进行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商鞅个人的改革勇气和大无畏精神,可以对学生的道德人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北魏孝文帝为推进改革而不畏艰难险阻的毅力,是对学生进行坚强信念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典型材料。又如,学习中国近代史,使学生知道中国是怎样由文明古国逐渐落伍,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知道中国在近代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理解近代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如何前赴后继,不断探索和奋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弘扬近代仁人志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优秀的革命传统。还可以从近代中国历史中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再如讲述诸子百家儒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体会到孔子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朴素平等仁爱思想,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墨子“兼爱”、“非攻”、“节用”的平民思想。通过讲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理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进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古代绘画、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提高文学艺术修养。
  二、培养人文精神的基本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文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在讲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了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生命财产。另外,隋炀帝开凿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享乐,刮尽民脂民膏。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时代性特征加深了理解,这样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二)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教师要注意挖掘显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有效地把握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通过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国”的情怀。还要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了解这些伟人成功“背后”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志气和求知热情。此时,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陶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过程。
  (三)创新教法,弘扬人文精神。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创造。因此,所有教学方法都应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积极尝试运用实践法,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提升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有:“参观法”、“欣赏法”、“研讨法”、“调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行、意共同发展,进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就拿我们山东来说,有着丰富的、富有特色的人文历史课程资源。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及滕州的北辛文化遗址等,都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史料;文化古都曲阜、齐都临淄、泉城济南、山海之城青岛、历史文化名山泰山等,都是很重要的历史景观:文化巨人孔子、兵学鼻祖孙武、“亚圣”孟子、“科圣”墨子、神医扁鹊、“书圣”王羲之、“婉约词人”李清照等,都是齐鲁文化名人……只要我们多开展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这些就可“为我所用”。
  总之,师生关系的协调与否会直接影响新课程的贯彻实施,也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真正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真诚对话,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要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情感和人格,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见之以范。教师必须有爱心、信心、恒心、责任心,用新的观念来研究学生,用新课程倡导的科学方法来评价学生,对学生实行和风细雨般的教育,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带进课堂,要在一种欢乐和谐、自由民主的师生关系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课在很多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宣传说教,因而缺乏学习兴趣;他们总认为只要读读背背就能应付,因而不注意、不研究具体的学习方法。所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有意义,更有难度。惟有努力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方能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方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
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即上课时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学习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它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发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除了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
作者们在园顶阵的基础上提出了曲面介质共形顶相控阵的新概念,其目的是增大一平面相控阵的扫描范围以达到半空域目标搜索。该文阐述了分析计算介质共形顶相控阵性能的方法,并给
摘 要: 本文从历史课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历史课所面临的“二流学科”“无用”境地,总结了一些方法,以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活”起来。  关键字: 历史课 文史结合 学科联系    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小学科”的尴尬境遇。即便是学习历
香港回归话标题□左克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也是举世瞩目的世纪大新闻。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的各报标题,倾注了编辑们的心血。很多读者在寻觅、收藏这一天五彩缤纷的全国报纸
摘 要: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入新课要新颖,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讲课过程中语言要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课堂氛围要宽松民主,让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提问要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融入历史;课堂总结要注重对历史的升华,让学生学有所悟。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有效性 生动形象 宽松民主 情境创设    上一堂好课是每一位教师的愿望,上好每一堂课更是教师毕生的追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对课堂教学也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