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在故园的雪

来源 :读写月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hu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象中,故园下过一场大雪,下得到处银白。腊梅园里只听得见雪落的声音,我踮起脚够到盖满雪的腊梅枝,“叭拉”一下把雪含在嘴里,然后揪下几枝腊梅带回家去。
  雪化的时候,我去往另一座不怎么下雪的城市上学。这里的春天就像樱花的花期那么短,于是冗长的夏天接踵而至。地理老师在气候分布图上圈圈点点,圈出长江中下游的一小块儿,说:“我们就在这儿,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
  “0摄氏度以上怎么还有雪呢?”马上有人插嘴。“对呀,我还吃过雪呢!”我接嘴道。“0摄氏度以上是平均气温,不排除最低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啊,况且我们这儿也没下过多大的雪。雪很脏的,吃了小心坏肚子。”老师继续讲下去。
  我突然有些怀念那一把可能让我坏肚子的雪,毕竟它能给此刻置身于三十多度高温的我一丝慰藉。这里的夏天很难熬,一下课我就和同学跑进学校拥挤的小卖部,把装雪糕的冰柜门拉到最开,胳膊使劲往里面伸,或者站在冰冻饮料的柜门内侧大口呼吸,满脑子都装着纷纷扬扬落下的雪花,直到被老板从柜门里拖出来,说我浪费他的电。
  夜晚依然很燥热,好不容易睡着,梦里来到了故园。故园下起了大雪,我像文艺片里的女主角那样,在雪地里踩出一脚深一脚浅的脚印,仰着脸任凭雪花落上睫毛,化在唇间。腊梅的幽香润过干燥而寒冷的空气。突然,冰雪在一瞬间融化成略带体温的汗水,我满头大汗醒来,故园和雪都不见了。
  夏天熬过,一晃就到了冬天。在我看来,秋天气候适宜,显得有些平淡,所以容易被我的记忆略过。很快,就到了男孩子都忍不住要穿秋裤的时候,天气预报的图案上出现了几片雪花。于是,我和同学们都在等雪。即便是上课,我们都看着教室外阴沉的天空走神。可是天不遂人愿,接连几天都没有一点雪花落下,只有刺骨的风一直钻进棉衣,吹得人脊背发凉。
  一天中午,冰子开始敲打窗户,没过多久,盐粒般的雪飘了下来。大家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挤在走廊边用手接雪,任雪一粒粒化在手心里。可是,雪好不容易盖满地面时,突然停了。薄薄的一层雪很快就被踩脏了,融化成了乌黑的雪水。雪地靴被打湿,双脚冻得发疼,也没人敢打吃雪的主意了。我突然很怀念故园的雪,怀念在雪地上潇洒地奔跑的日子。
  原来,故园下的雪,才真的叫“雪”,因为记忆中它就像林冲上山神庙那晚的雪那么大,當然也更干净。它化了之后,给妙玉用来泡茶,想必也是极好的。那时候,满园的腊梅都结好了花苞,等着雪上枝头的时候绽放。可是,回故园的安排,总是被繁重的学业耽搁。也罢,故园因为回不去才有意义,大雪也因为迟迟不下才令人期待。(指导老师:陈雄)
  【简评】故园的雪,很大很美,它于燥热的夏夜来到“我”的梦中,于校园下起不久即融的小雪时来到“我”的心中。这透露了作者爱美、浪漫的情思。“挤在走廊边用手接雪”,去小卖部吸冷气等细节让人感到了“我”的天真可爱。本文并非单纯写景抒情,更有人生的感悟——“故园因为回不去才有意义,雪因为迟迟不下才更令人期待”。原来,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剥离和增加、积淀和更新。
  【他山之玉】
  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和爱人,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才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
  ——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
其他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四册《欧也妮·葛朗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拿侬,你去请裴日冷先生。——得啦,太太,”他吻着妻子的手,“没有事啦,咱们讲和啦。——不是吗,小乖乖?不吃干面包了,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吧!……啊!她眼睛睁开了。——嗳嗳,妈妈,小妈妈,好妈妈,得啦!哎,你瞧我拥抱欧也妮了。她爱她的堂兄弟,她要嫁给他就嫁给他吧,让她把匣子藏起来吧。可是你得长命百岁地活下去啊,可怜的太太。哎哎
期刊
“意象”由“物象”“意”(“象”与依附在“物象”上的情感)两个方面构成,是诗人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由于“象”所承载的“意”不同,故而同一“象”在不同的诗中出现,其实是不同的“意象”。从这个角度讲,意象的核心在“意”而不是“象”,“象”只是诗歌画面中的构成部分,依附其上的“意”才是领会诗人所传之情的关键。那么一个“象”为什么会承载此“意”而非彼“意”?一个“象”为什么会有多个“意”?为什么一个“象”
期刊
202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卷,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都观照现实生活,注重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着眼应用能力,弘扬家国情怀。细究浙江卷,在此基础上稳中求变,守正创新,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把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作为考查关键能力的突破点。具体而言,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以同类材料并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命制上,通过让学生完成多重对比分析来检视思维能力的高下
期刊
在众多的云彩中我喜欢鱼鳞云,它们排列天空的气势和状如波浪的起伏将我深深吸引。我经常对着它们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重新走回房间里去,不再观望它们。我不能看得太多,它们终究有一天也会让我不再感到新奇。我对着它们深深地吸一口气就够了,我说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在天空底下我感到紧张的缘故。我深深地吸一口气,对着天空。像我这样仰望云彩的人也许不多,但也许大家都是如此。对于个人隐秘的行为,我们互不言说。  
期刊
【作文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期刊
做一个悲观主义者要谨慎一些,这是一种防止失望的安全保障。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我早就这么给你说过。”——谨慎者就是这么谴责乐观主义者的。  乐观主义的本质在于,它不考虑现在,但在别人都已心灰意懒的地方,它却是灵感、活力和希望的源泉;它能使人高高地抬起头来,争取自己的未来,绝不把未来交给自己的敌人。当然,也有那么一种愚蠢的、随机应变的乐观主义,它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但是,作为对未来的意愿的乐观主义,
期刊
我依赖收听出租车里的电台广播来度过上班之前的这段空闲时间。我甚至喜欢上了一段广告的背景音乐,它让我感到上班之前的某种愉快。和上班无关,这段时光我姑且称之为一个人的心灵片段,它不是多余的。其他都是一种铺垫,包括我和司机的简单对白,关于这个江滨城市和天氣的单调对白,它们仅包含着一种礼貌,消除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隔阂感。广告开始之前,我已经在暗中做好一切准备,我知道它就要来了,我不再做声,把头扭向车窗外,故
期刊
相较于许多优秀生都可以获得高分甚至满分的数学、英语学科,语文高考的150分,常常令人心生“可望而不可即”之感。这是因为,语文学科的学习似乎更为开放,也更具有弹性和张力,它考查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语文素养。那么,应对高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学习语文?或者,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为了在语文高考中考出好成绩,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本文试以《读写月报》近三期连续刊载的2020年全国I卷
期刊
1  前阵子我去拜访了几家自媒体公司,发现各大自媒体公司今年都在主推知识变现,今年被誉为知识变现的最好时机。各大自媒体的课程,在网上都卖得很好。原来线下数万元的大师课程,现在线上只需要几十元,最多不过几百元就能学习。据说某公众号一个99元的课程,销售额近千万。  从自媒体公司的知识产品销售业绩可以看出,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度非常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知识付费,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英国著名
期刊
奥古斯丁有言:“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人事多纷扰,人生多曲折,面对各色人等和各种之事,选择“默”还是“鸣”,一般难以骤作决定或一概而论。我以为,只有推己及人,心向普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以惠及他人与社会。可以信守的原则,乃是:“默”示修养,“鸣”标风骨。  沉默不仅有关个人之修养,更是一种智慧的沉淀。适时的沉默有如细雨,润人于无声却胜有声。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
期刊